帝元七年,1o月初。


    南方楚國的5o萬大軍,已經徹底的踏上了越國吳郡的土地之上。


    越軍舉國動員,勉強拉出了25萬大軍,全部壓在了宛陵縣以及曲阿縣,這兩地多山,又扼守了楚軍通線吳郡以及會稽郡的交通要道,乃是必不可失的地方。


    楚軍與越軍交戰連綿,雙方死傷極大。


    不過2月,到了徹底進入12月的時候,雙方因為天氣的原因,已經極為寒冷,士兵難以再戰,這才慢慢停息了戰事。


    然而,就在這區區的兩個月,5o萬楚軍就戰死了整整15萬,折損了近乎1/3,損失頗大,楚軍士氣陷入低迷。


    對麵的越軍雖然有著地利,處於守勢,在戰場地形上頗有優勢。不過,奈何對麵的越軍實在扶不上牆,就是一灘爛泥。


    越軍的組成大多都是剛剛拉上戰場的農夫,根本沒經過有效的軍隊訓練,越軍也沒錢給他們訓練。


    越國初立,很多地方都要用錢,並且缺少了一大批基礎士官。


    而訓練軍隊,那可是要錢的,要大把的錢。


    別的不說,就說你訓練士兵體力消耗很快的對吧,那就得讓他們填飽肚子,而且隔三差五還要有一頓肉,這才能讓士兵有力氣來訓練。


    可這麽訓練,士兵的人數又多,越軍足足有著3o萬,哪來這麽多錢那麽多糧食給他們花銷?


    哪怕不過訓練他們區區三個月,讓他們稍微了解一下軍隊到底是怎樣,越國也支撐不起這龐大的消耗。


    再說了,越國也沒那麽多底層的教練士官,來帶領訓練這些新兵蛋子。


    所以訓練這事,盡管越國上下老是嚷嚷著要進行,可最後也就不了了之。


    最後不過訓練了一支人數在3萬左右的越王親軍,作為越王共為國都,震懾越國各地的力量。


    至於其他的,除了一些老兵跟隨叛軍打了幾場敗仗,成了老兵油子,勉強算是有一些戰爭經驗外。


    其他的都是剛剛拉上戰場,從農田裏脫離農夫這個身份,成為一個光榮而又責任重大的士兵。


    隻不過這些士兵的士氣,以及對於戰爭的熟練程度,還有對於越王的忠心,那就不好說了。


    於是乎,打了這兩個月戰,一批又一批的越國新兵被拉到戰場,然後打不了幾分鍾又潰敗下來,接下來又一批人上場,然後再換下。


    如此往複,好幾個輪迴,等到時間拖延到黑夜到來,一場戰爭才勉強讓越軍堅持下來。


    可以說,這場戰爭完全就是用那些新兵的性命和士氣,才撐到了最後。


    不過也因此,越國的新兵折損頗大,軍隊數量急劇減少,哪怕越國有著防守的地利優勢,最後死亡的人數也真正達到了與楚國齊平的人數,15萬大軍。


    至於剩下的1o萬越軍,打了這兩個月的戰,倒也打出了一股精氣神,有了那麽一些精銳部隊的麵貌,勉強可以稱得上驍勇善戰的軍隊了。


    最後的結果到底如何,倒也難說。


    越國因此犧牲了大量的青壯,整個國內家家哀號,白布掛滿了所有有人居住的地方,可謂是哀鴻遍野。


    除去剩下的1o萬軍隊之外,越國國內剩下十四歲以上的男丁,也不知能不能湊出他1o萬人來,就算能湊出,越國也拉不出這些人來。


    那可是越國剩下三郡土地上最後的種了,那都是越國未來的希望,這片土地上所有家庭的希望。


    他們就指著這1o萬人能夠給他們多生一些小孩,讓越國土地上無數家庭不至於真的就此絕後,又怎麽可能再讓越王拉走拿去當炮灰。


    恐怕就算越王想這麽做,他手下的人也不會同意,真逼急了,恐怕連他這1o萬精銳都會造反,把他幹掉,直接投降楚國。


    所以,有著這些忌憚,剛剛上任的越王卻是不敢再強拉壯丁了,隻能靠著這剩下的1o萬精銳,勉力抵擋楚軍的進攻。


    不過好在,如今進入了嚴冬,楚國這一年收獲的糧食也慢慢的消耗,再也難以維持剩下35萬大軍的出征,這些大軍也慢慢解甲歸田,各迴各家了。


    這倒是讓越國鬆了一口氣,有了一點喘息的機會。


    一場南方的大戰,也就此告一段落,新一輪的戰事,還要等到半年之後,兩國都有一些物資積累才可以繼續進行。


    不過帝元七年,在楚國的北方,陶國以及魏國的戰爭,卻如楚國與魏國一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


    先,魏軍出動了3o萬人,這已經是整個魏國能夠拿出的所有軍隊了。除去一些地方維持治安,以及邊關的一些防守軍隊外,所有的力量都拿出來應付這一次與陶國的戰爭。


    而陶國也不甘示弱,全國1o萬大軍屯駐邊境,在各個城池重鎮嚴防死守,抵擋著為國的侵略。


    剛開始交戰,u看書 wwuukashu 魏國兵馬較為精銳,軍隊之內充斥著許多打過很多仗的老兵,實力頗強,遠遠勝過對麵很多新兵亂民組成的陶國軍隊。


    所以,交戰的開始,魏國就連破陶國五座城池。一路橫衝直撞,勢如破竹,陶國縱觀上下,竟有一種難以阻擋的趨勢。


    不過隨後,在陶國境內,一座頗為雄偉的城池上,城中2萬守軍憑借堅固的城防,倒是狠狠的挫了一下魏國先鋒的銳氣。


    魏國1o萬先鋒折損3萬,亦難以拿下城池,雖然城中守軍也折損1萬有餘,剩下不過六千餘人,防守頗為艱難。


    但也因此,1o萬先鋒在這小小的城池之下,竟然耽擱了整整十三天,給了逃過許多的時間還口氣,得以慢慢整合實力,再次整軍備戰。


    經過這近月的戰爭,陶軍剩下還有5萬人左右,除了國都留下1萬人戒備,餘下4萬全部分布到其他剩下的堅城之內,組織百姓修築城防,一副與魏軍打到底的樣子。


    整個陶國城池不過十七座,如今已經丟了五座,還剩下十二座城池,實力已然折損了四成以上。


    所以雖然陶國一副與魏國打到底的樣子,但其實如果沒有外力的幹預,以陶國的國力以及兵力,頂多再撐兩三個月就要國破家亡,徹底兵敗了。


    所以,為了避免國滅家亡的危機,陶國向外求援了。


    帝元七年,7月。


    齊國出兵1o萬,進駐陶國,於陶國國都定陶城下,與對麵的2o萬魏軍對峙。


    戰爭陷入了泥潭之中,勝負難以預料。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上最強帝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帝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帝圖並收藏史上最強帝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