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於有功將士的封賞,鍾禦並沒有絲毫的推脫之意。不就是一些土地嗎?他的禦國多的是。


    鍾禦的真正目標,也不是這些凡俗的領地,而是這個世界運行的氣運,以及建立高高在上的天庭,脫於世間的一切,永恆不滅。


    所以這區區一點點的土地,甚至不到一國的1%,他是怎麽也沒有什麽心痛的,給了就給了,難道還會對禦國造成什麽妨礙嗎?


    並不會,反而會為禦國帶來極大的好處。


    別的不說,就說這道封賞的口子開了之後,整個聯軍的士氣會大大的振奮,之後麵對秦國的戰鬥意誌,也會極為的高昂。


    畢竟秦軍封的也不過是一些國家的土地,在本質上還是屬於秦國的,爵位,也是可以隨時剝奪的。


    又哪一個比得上,鍾禦直接封一個國家?讓你當國君,爵位也不可能剝奪,等於直接一步登天了。


    有著這種一對比就能看出差距的待遇,雙方所能體現出我的戰鬥意誌,以及拚死力的決心,自然可以預期了。


    所以既然封賞的決議沒有改變,打算如期地實行下去,那又是什麽讓聯軍的統帥,高高在上的鍾禦感到煩憂的呢!


    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這次的封賞惹的禍。


    封賞雖然極大地鼓舞了軍隊的士氣,讓得他們敢於拚命,敢於搏鬥,用他們的命去拚搏那一場富貴。


    可是在拚搏之後,那些活下來的人,得到了他們想要的富貴、榮譽、權力之後,那麽他們的戰鬥意誌,甚至還不如沒有封賞令之前。


    就像之前說的那樣,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穿鞋的卻怕光腳的,有了封賞,士兵就從光腳的變成了穿鞋的,甚至比穿鞋的還要榮耀。


    那麽他們這些穿鞋的,對於打仗這種危險性極高的工作?又怎麽不會開始抵觸和害怕呢。


    現在的聯軍就麵臨著這麽一種尷尬的局麵,那些得到了封賞的將領和士兵,開始要求迴到他們的封地,過上他們幻想中的大老爺生活,以及至高無上的國君位子了。


    那麽他們這種要求,讓聯軍的高層怎麽辦?怎麽想?


    放他們走,他們一走,就走了一大批精銳,極大地損耗了聯軍的實力,讓本就與秦軍懸殊的實力,變得更加懸殊起來。


    而且這些士兵,可不僅僅隻是遇過的,還有燕國,韓國,那都是他們最後的老本精銳,他們走了,讓兩國的國君怎麽辦?他們還指望著這些精銳,用來拱衛他們的權威,維持他們最為基本的統治了。


    可如果不辦,強迫他們打完這場仗,這些士兵又怎麽肯呢?一個不慎,還可能引起士兵的兵變,更加削弱聯軍的實力,還會嚴重地打擊聯軍的威望,以及禦國在天下的信譽。


    所以如今就麵臨著這麽一個難題,鍾禦與兩國的王反複的負責進行商討,就這這麽一個封賞問題,商量了整整三天,終於勉強拿出了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答案。


    雖然鍾禦做出了封賞的承諾,也真的願意實施,但落實到下麵,其實每個士兵能得到的並不多。


    畢竟他給出的封賞就那麽多,還限定了達到封賞的指標,真正能夠達到這麽一個指標的士兵,在3萬多活下來的人中,其實也就那麽兩三千人。


    這麽一點點人,對於整個聯軍來說,也就是一個零頭罷了,他們走了,那就走吧,沒有太大的妨礙。


    其實真正算起來,就連這兩三千人都沒有,真正的也就幾個人罷了。


    畢竟鍾禦的最基本要求,也就是封國,能夠達到這一要求的人,哪怕聯軍中的很多將領拚盡全力,也就五六人。


    這五六人算是達到了基本要求,勉強能夠分一個縣的封地,作為他們的國家基本地盤。他們要求去上任,鍾禦是真的沒有任何理由拒絕。


    現在他們畢竟是一國之君的身份了,哪怕這個國君的地方太小,隻有一縣之地,但那也是國君,應有的尊重,還是要有的。


    要求一國之君,帶著千金之體,在戰場之上披甲衝鋒,終究是不近人情,也難以為世人理解。


    所以他們離開的要求,鍾禦是十分爽快的答應了。


    可是他們接下來,想要帶著自己麾下的部下一起返迴國家,作為他們的統治根基,維持他們國家存在的力量,那就難以接受了。


    這不就是在翹聯軍的牆角嗎?那些士兵都是聯軍辛苦培養,經曆無數殺伐,才勉強成長起來的精銳。u看書 ww.ukanshuco


    可以說這些士兵,現在能夠活下來,都是淘汰了他不知多少的同伴,才能走到現在,已經成為了真正的精銳,也是各國維持統治的根基,怎麽能夠讓這些人說撬走就撬走?


    別說那鍾禦不答應,就說這些士兵的國王,他們也不答應。


    這幾個人要帶走的可不是那麽幾百幾十人,而是他成千上萬,他們這些人一走,聯軍也基本上可以說廢了。


    所以最後,經過無數的商量,以及協調,雙方達成了這個決議。


    第一,這些國君要求即刻赴任,沒問題,任由他們去留。


    第二,他們要求帶著一定數量的親衛,返迴國家,作為拱衛他們權威,以及維持國家存在的力量,這個也可以。不過數量需要受到限製,隻能是那些立功極為突出,真正達到了一定剛剛劃出指標的士兵,才可以隨他們返迴。


    第三,這些國軍返迴封地之後,可以擁有他半年的時間梳理國內的政治,但半年之後,他們必須組織一批軍隊,再次趕赴戰場,支持聯軍的討伐事業。


    大致的內容就是這些了,經過這麽幾個限製,這些國君能夠帶走的人,極少極少,也就兩千多。


    這些帶走的精銳,迴到那些國君的封地之後,據說一些身份更加尊貴,功勞更加大的士兵,都將成為一個幾十人小村莊的村長,這些村莊將成為這些士兵的封地。


    而一些身份較為低微,戰功較為輕薄的士兵,也將成為那個國家的貴族,也就是士,隻不過沒有封地,隻有名譽罷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上最強帝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帝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帝圖並收藏史上最強帝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