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北伐,鍾禦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包圍洛陽的各個方向,從南陽,長安,河內,滎陽四郡一起進攻。


    利用自己那雄厚的兵力,再加上各郡投降士卒的支持,一起來分攤那些漢朝本就不多的士兵。


    使得這四個方向,各個地方的守軍人數隻有他兩三萬人,不能形成人數眾多的防禦圈。


    再加上自己鼓動那些守軍的內亂,可以說攻破這些防禦,是十分輕而易舉的。


    第二個階段,就是大軍攻破了防禦之後,包圍洛陽城,最好能夠迫降漢靈帝。


    讓得這個整個大漢朝的精神領袖,政治領袖,軍事領袖,在眾多還想要為他負隅頑抗的臣子,心中心中失去為之奮鬥的目標後,抵抗意誌徹底的崩塌。


    再用靈帝名義上漢朝最高領袖的大義,命令那些各地諸侯郡守,無條件的放下抵抗投靠自己。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自己為靈帝準備了一個郡七個縣的地盤作為封國,並且為漢朝劉氏各地有聲望的長者,準備了他25個縣,用來收買與分散他們。


    以安定各地,害怕自己清洗整個漢朝宗室的劉氏族人之心,瓦解他們的抵抗意誌。


    免得他們吃飽了撐著,跑到各處別有用心的地方諸侯手中,充當旗幟,用來號召各地的百姓反抗自己,給自己平添不少麻煩。


    而各地的世家大族,自己也定下了一個規定,各個州讓他們的地方豪族世家,推舉出一個實力最為雄厚的士族,接受自己一個郡四個縣的封賞,其他的士家就隻有一個縣。


    但是有一個問題就來了,一個州裏麵肯定有幾個實力最為接近的大家族,一起來掌管整個州世家的秩序。


    而每各州一個郡四個縣的封賞,隻有一個家族能夠得到,但想分得這杯羹的世家,卻有他好多個。


    由誰來接,由誰來代表整個州的士族來接受這個封賞任命,這可不是可以輕易讓出去的,這是大義。一旦讓出去,那個得到一個郡的世家,就可以憑借這個大義來號令整個州的士族。


    那麽本來實力相差不大的幾個世家,就會慢慢的拉開差距,徹底的與那個得到利益的家族,變成兩個不同的階級,從此在那個家族的陰影下存活。


    所以就算這個州裏麵的所有士卒都知道這是一個計策,赤裸裸的分化離間他們之間的關係,但是關係到自己家族以後命運的利益在前,又哪裏能夠忍得住,不去吃下這個誘人的誘餌呢!


    所以這是陽謀,擺在麵前,你願不願意都得吃下去?接受他的擺布,從而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為鍾禦效力。


    而就算是這個州裏麵有些士族心裏,咽不下這口氣,想要起兵造反。但已經得到了利益的大部分士族,都會聯合起來,一起平定這個想要破壞他們既得利益的搗亂者。


    這種釜底抽薪的計策,古今各種想要統一天下的諸侯,帝王難道不知道嗎?他們知道,但是他們不敢用出來,他們害怕自己成為第二個周天子,任由整個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王擺布。


    所以他們明知道這樣可以讓自己統一天下的步伐更加快速,但還是選擇了中央集權的郡縣製。


    而中國第二個類似於周天子分封製的王朝,唐朝就很清晰的證明了,這種分封製的弊端。


    安史之亂後,各地的藩鎮諸侯就如同周天子春秋時期的諸侯國,名義上聽從周天子的命令,實際上卻是割地自守。


    隻是缺少了一個名義上的國家稱號,實際上與一個國家沒什麽區別,官員稅收全部都是自己定,連律法也是與大唐不同,完全就是兩個不同的國家。


    所以這種情況持續到他100多年之後,已經徹底破敗的大唐王朝,就被這些諸侯如同戰國末期的周天子,一樣給覆滅了,消失在了曆史的塵埃之中。


    而自己的目標不在於這個小小的三國世界,那些領土的概念,對自己立誌於建立天庭,統禦諸天萬界的目標,更是不值一提。


    所以自己可以豪不顧及任何的弊端,肆意的分封這些諸侯,還可以利用自己對那些諸侯的恩惠,讓他們對自己天庭的支持與敬畏更進一步。


    就如同周天子利用他的分封,規範的建立符合各地諸侯利益的禮儀,使得中國數千年以來都遵從這個古老王朝的規定,並且自稱為禮儀之邦。


    這種明擺著放在自己麵前的成功案例,自己怎麽又可能夠忽視呢?自己完全可以在每一個被自己征服的世界,大肆的冊封各個諸侯,並讓他們按時地組織大典,向自己的天庭四時祭祀。


    並且形成一種沒有得到自己天庭承認與冊封,就建立的國家。是違背天意,沒有德行與能力接受一個國家的供奉。


    形成著一種大義之後,那麽不管任何世界,隻要在自己麾下,就必須向自己效忠,並且奉出自己的信仰,uu看書 .kas 才可以得以建立與生存延續下去。


    就如同古代的天子,都要每年的祭祀天地,向世人宣示自己統治這個國家的大義名分,這就是一種習慣,與道德的約束了。


    而第三階段,就是迫降洛陽城之後,派出軍隊去征討那些不服從自己,還想要負隅頑抗的地方諸侯,從而一舉統一整個三國世界,完成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與目標。


    按照這個戰略目標,鍾禦還是分出了四支大軍,交給自己麾下的四員大將,王方,韓開,李振,趙平分別帶領四支大軍,從四個方向一起進攻洛陽。


    出征兩個月之後,各處大軍已經抵達了相應的位置,並且控製了周邊各處郡縣。有那些向自己投誠的士族提供糧草與軍械,自己完全可以就地於食,不用擔心後勤方麵的壓力。


    而鍾禦則帶著10萬的精銳大軍,來到了潁川郡,坐鎮潁川郡的郡治許昌城,在後方調控整個戰局。


    而那經過各地,投降郡縣的補充,已經擴充到他60萬炮灰,則被帶去填那些無盡關卡的消耗了。


    怎麽說也是一個傳承了他將近四百年的王朝,一些底蘊和忠誠義士還是有的,該死的人還是要死,不經流血,又怎麽能夠徹底的統一一個王朝呢?


    而自己也能夠從那60萬炮灰之中,再次得到他十幾萬的精銳,到時候自己毀滅這個小世界之後,得到足夠的氣運點。


    就能夠將這些自己在三國世界,經過數年的時間訓練與征戰,得到的大軍帶迴主世界,從而為自己以後在遺失之原的征服,大大的提供支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上最強帝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帝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帝圖並收藏史上最強帝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