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那些親人團聚,雙親看著兒子,妻子扶著丈夫,孩子抱著父親的大腿。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場麵,臉上洋溢著幸福。
鍾禦臉上也浮現出了高興的笑容,他從一開始就知道,這一次出征並不會死很多人,甚至傷亡都可能沒有。當然,一些倒黴但除外。
那他為什麽又一定要,在出征的時候搞那麽沉重與嚴肅呢?就是想要通過這麽一次出征,磨合那些軍隊,讓他們明白戰爭的殘酷。
並且在行軍當中,慢慢地訓練他們,使他們快速的成長起來,說百遍不如做一遍,訓練他們幾十天也不如他帶著他們,打一仗,哪怕那這一戰是不見血的。
而領民,也可以通過這樣一場戰爭,讓他們以為必然會損失慘重的戰爭,自己將會失去親人,家庭將會破碎的現實。
通過這種絕望與無可奈何的感覺,當自己完好無損的帶了他們的家人迴來之後,那麽他們在大喜與大悲之間。在絕望的時刻,因為自己,使他們從絕望中看見了光芒,看見了希望。
那麽他們將會對自己的忠誠度,認同感,無限提高,對領地的歸屬感,無限提高。也會把自己真真正正的當成這異界的人,徹底地安家落戶下來。
帶著那些禁衛軍,一路快步迴到了領主府。穿過幾條曲折的迴廊,一路輾轉來到的書房。
換下了身上那一身黑色的武士服,穿上了比較舒適的白色便服。鍾禦命手下仆人泡上了一杯經過精心調製的濃茶,隨即將所有仆人趕了出去,命令沒有自己的傳令,任何人都不得進來。
自己一人獨自跪坐在案前,看著那茶中霧氣雲霧飄繞,心中那有些紛雜的思緒也慢慢的平息了下來。
他一個人心情有些煩躁的時候,總是有些習慣,一人安靜的坐在書房,靜靜的思考,將所有的事情理一遍,直到心情徹底平複。
想通了幾個問題,就徹底的來歸納一遍,自己這一場戰爭,總共收獲了哪些?又有哪些沒有思考到?
首先,自己獲得的,總共為數為2500人的人口,徹底的達到了領地的升級任務,1000戶五千人,等下就可以跟係統提示升級了。
接著,自己在艾森部落,也就是洛陽城的西麵,建立起了四個聚集點。其中還有一座小城,可以為自己的大軍,之後向西麵出征提供補給。也可以為自己徹底的控製那樣,方圓四十裏的地方,提供有力的支持。
並且,有了這一次出征的經驗,那麽自己接下來將要進行的,對於洛陽城北方,也就是蒙拉部落方向的掃蕩,可以提供非常有用的經驗,使自己不用那麽的慌亂與不知所措。
最後,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經過這一次的磨合,自己手下的那些漢人軍隊,漢人領民,對於自己的歸屬感,忠誠度,已經大大的提高,可以讓自己以後的統治,更加的穩固起來,不是那麽容易的動搖。
收獲已經說完了,那麽就來說一說自己有些思慮不周的地方吧!
其他的都沒有什麽好說的地方,主要就是,自己因為兵力有些不足。帶著所有的軍隊傾巢而出。沒有留下必要的人來防禦領地,使領地的防禦十分的空虛,隨便來幾十一百人,就能夠攻破。
再有就是,自己有點過於貪功冒進,在手中的實力有些不足,不能絕對的鎮壓那些野蠻人仆從軍的時候,還繼續帶著人去掃蕩那些部落,險些釀成了一場兵變。
不過幸好,自己及時的通過一場戰鬥,展現出了自己的實力,使那些野心家不敢妄動,及時地消弭了這麽一場,很有可能使自己實力大損的動亂。
自己以後,不能再這麽冒險了,還有就是,每次出征都必須要留下一些人來看守自己的根底洛陽城。
在外麵出征失敗了,沒有什麽太過於擔心的,隻要自己的洛陽城還在,那麽隨時就能再重新募集一批兵馬,在失去與那些敵人戰鬥。
在古代有一個例子,很現實的告訴了鍾禦這個道理。那就是在楚漢相爭之時,漢高祖劉邦與霸王項羽,進行了一場時間,長達八年的統一之戰。
那一場戰爭極為慘烈,秦末之時,全國大概有3000萬人口,卻在這短短的八年之內,縮減成了800萬,連皇帝的座駕,想找八匹毛色一樣的馬,都找不出來。
而劉邦與項羽的戰鬥,有數次人數達到了數十萬的戰役,數萬人,或者數萬人以下的小戰更是不計其數。
其中最為出名的彭城之戰,劉邦56萬大軍,被項羽的3萬騎兵給殺得精光,自己獨身一人,拋妻棄子的狼狽跑迴了關中。
卻在短短的一兩年之內,又拉出了他幾十萬大軍,再次在襄陽那一帶地方,與項羽重新對峙了起來。
而在戰爭的初期,劉邦的戰鬥還是很不利,死人以萬來算,損失的很快。可是,他的根本,蜀地和關中沒有遭受過任何的戰火。
在他手下蕭何的調度下,一個又一個適齡的男丁,被組織起來,稍加訓練的就送上了戰場,成為不要錢可以隨便消耗的炮灰。
而項羽,他的地方是最大的,人口是最多的,可是它是四周,都是敵人,領地內叛亂四起,烽煙四處,uu看書 .kanshu沒有一處是安寧的,治下子民對他十分失望。
所以他在自己的領地之內,征不到一點兵,隻能靠自己以前的底子,慢慢的消耗,逐步走向滅亡。
這就很好的說明了一個穩定的後方有多麽重要!而鍾禦自己估計,在之後大概兩年之內,自己的統治中心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將會集中在洛陽城。
這裏將會是自己領地的樞紐,就如同人體的心髒,源源不斷的為自己領地以後的發展,提供新鮮的血液,為自己之後的擴張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與資源。
有了這座洛陽城,位於自己領地的最內部,最後方有著無盡的森林作為庇護,將沒有任何人能夠打進自己的腹部。
而自己,除了留下一些必要的兵力維持治安,和鎮壓一些可能出現的叛亂,將可以毫無顧忌的肆意帶著自己的軍隊出征。
洛陽周邊的土地平坦,田地肥沃,可以開發出數十萬畝良田,這一片良田會長出足夠的糧食,來支撐自己一年又一年的征伐與擴張。
自己完全可以效仿三國之曹操,在自己的國都許都周邊屯田耕種,開荒擴地,前提是做人口集中到這裏,慢慢的將全國的精華聚集在這裏。
到時候,天下之財,十之二三出於此;天下之糧,十之二三出於此;天下之人才,十之二三出於此;天下之強兵,十之二三出於此。恐怕那些敵人,或者有圖謀的人,將不得不感歎:噫,世之精粹聚於此地,吾等何以能為?
屆時,隻要自己這邊國都周邊不亂,哪怕自己國境四處起火,也就有了重新再來的資本。
鍾禦臉上也浮現出了高興的笑容,他從一開始就知道,這一次出征並不會死很多人,甚至傷亡都可能沒有。當然,一些倒黴但除外。
那他為什麽又一定要,在出征的時候搞那麽沉重與嚴肅呢?就是想要通過這麽一次出征,磨合那些軍隊,讓他們明白戰爭的殘酷。
並且在行軍當中,慢慢地訓練他們,使他們快速的成長起來,說百遍不如做一遍,訓練他們幾十天也不如他帶著他們,打一仗,哪怕那這一戰是不見血的。
而領民,也可以通過這樣一場戰爭,讓他們以為必然會損失慘重的戰爭,自己將會失去親人,家庭將會破碎的現實。
通過這種絕望與無可奈何的感覺,當自己完好無損的帶了他們的家人迴來之後,那麽他們在大喜與大悲之間。在絕望的時刻,因為自己,使他們從絕望中看見了光芒,看見了希望。
那麽他們將會對自己的忠誠度,認同感,無限提高,對領地的歸屬感,無限提高。也會把自己真真正正的當成這異界的人,徹底地安家落戶下來。
帶著那些禁衛軍,一路快步迴到了領主府。穿過幾條曲折的迴廊,一路輾轉來到的書房。
換下了身上那一身黑色的武士服,穿上了比較舒適的白色便服。鍾禦命手下仆人泡上了一杯經過精心調製的濃茶,隨即將所有仆人趕了出去,命令沒有自己的傳令,任何人都不得進來。
自己一人獨自跪坐在案前,看著那茶中霧氣雲霧飄繞,心中那有些紛雜的思緒也慢慢的平息了下來。
他一個人心情有些煩躁的時候,總是有些習慣,一人安靜的坐在書房,靜靜的思考,將所有的事情理一遍,直到心情徹底平複。
想通了幾個問題,就徹底的來歸納一遍,自己這一場戰爭,總共收獲了哪些?又有哪些沒有思考到?
首先,自己獲得的,總共為數為2500人的人口,徹底的達到了領地的升級任務,1000戶五千人,等下就可以跟係統提示升級了。
接著,自己在艾森部落,也就是洛陽城的西麵,建立起了四個聚集點。其中還有一座小城,可以為自己的大軍,之後向西麵出征提供補給。也可以為自己徹底的控製那樣,方圓四十裏的地方,提供有力的支持。
並且,有了這一次出征的經驗,那麽自己接下來將要進行的,對於洛陽城北方,也就是蒙拉部落方向的掃蕩,可以提供非常有用的經驗,使自己不用那麽的慌亂與不知所措。
最後,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經過這一次的磨合,自己手下的那些漢人軍隊,漢人領民,對於自己的歸屬感,忠誠度,已經大大的提高,可以讓自己以後的統治,更加的穩固起來,不是那麽容易的動搖。
收獲已經說完了,那麽就來說一說自己有些思慮不周的地方吧!
其他的都沒有什麽好說的地方,主要就是,自己因為兵力有些不足。帶著所有的軍隊傾巢而出。沒有留下必要的人來防禦領地,使領地的防禦十分的空虛,隨便來幾十一百人,就能夠攻破。
再有就是,自己有點過於貪功冒進,在手中的實力有些不足,不能絕對的鎮壓那些野蠻人仆從軍的時候,還繼續帶著人去掃蕩那些部落,險些釀成了一場兵變。
不過幸好,自己及時的通過一場戰鬥,展現出了自己的實力,使那些野心家不敢妄動,及時地消弭了這麽一場,很有可能使自己實力大損的動亂。
自己以後,不能再這麽冒險了,還有就是,每次出征都必須要留下一些人來看守自己的根底洛陽城。
在外麵出征失敗了,沒有什麽太過於擔心的,隻要自己的洛陽城還在,那麽隨時就能再重新募集一批兵馬,在失去與那些敵人戰鬥。
在古代有一個例子,很現實的告訴了鍾禦這個道理。那就是在楚漢相爭之時,漢高祖劉邦與霸王項羽,進行了一場時間,長達八年的統一之戰。
那一場戰爭極為慘烈,秦末之時,全國大概有3000萬人口,卻在這短短的八年之內,縮減成了800萬,連皇帝的座駕,想找八匹毛色一樣的馬,都找不出來。
而劉邦與項羽的戰鬥,有數次人數達到了數十萬的戰役,數萬人,或者數萬人以下的小戰更是不計其數。
其中最為出名的彭城之戰,劉邦56萬大軍,被項羽的3萬騎兵給殺得精光,自己獨身一人,拋妻棄子的狼狽跑迴了關中。
卻在短短的一兩年之內,又拉出了他幾十萬大軍,再次在襄陽那一帶地方,與項羽重新對峙了起來。
而在戰爭的初期,劉邦的戰鬥還是很不利,死人以萬來算,損失的很快。可是,他的根本,蜀地和關中沒有遭受過任何的戰火。
在他手下蕭何的調度下,一個又一個適齡的男丁,被組織起來,稍加訓練的就送上了戰場,成為不要錢可以隨便消耗的炮灰。
而項羽,他的地方是最大的,人口是最多的,可是它是四周,都是敵人,領地內叛亂四起,烽煙四處,uu看書 .kanshu沒有一處是安寧的,治下子民對他十分失望。
所以他在自己的領地之內,征不到一點兵,隻能靠自己以前的底子,慢慢的消耗,逐步走向滅亡。
這就很好的說明了一個穩定的後方有多麽重要!而鍾禦自己估計,在之後大概兩年之內,自己的統治中心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將會集中在洛陽城。
這裏將會是自己領地的樞紐,就如同人體的心髒,源源不斷的為自己領地以後的發展,提供新鮮的血液,為自己之後的擴張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與資源。
有了這座洛陽城,位於自己領地的最內部,最後方有著無盡的森林作為庇護,將沒有任何人能夠打進自己的腹部。
而自己,除了留下一些必要的兵力維持治安,和鎮壓一些可能出現的叛亂,將可以毫無顧忌的肆意帶著自己的軍隊出征。
洛陽周邊的土地平坦,田地肥沃,可以開發出數十萬畝良田,這一片良田會長出足夠的糧食,來支撐自己一年又一年的征伐與擴張。
自己完全可以效仿三國之曹操,在自己的國都許都周邊屯田耕種,開荒擴地,前提是做人口集中到這裏,慢慢的將全國的精華聚集在這裏。
到時候,天下之財,十之二三出於此;天下之糧,十之二三出於此;天下之人才,十之二三出於此;天下之強兵,十之二三出於此。恐怕那些敵人,或者有圖謀的人,將不得不感歎:噫,世之精粹聚於此地,吾等何以能為?
屆時,隻要自己這邊國都周邊不亂,哪怕自己國境四處起火,也就有了重新再來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