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瑟
錦少感慨我們中華語言的博大精深,對於“得瑟”這一詞向來是越嚼越有味!記得七八月份的時候,網絡上有一個很經典的罵客,叫“許四多”。(.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當時情況我不是很清楚,隻知道韓國人玩一款網遊,不知道什麽原因,在網絡上大罵中國人,還給中國人定了“7宗罪名”!後來這個“網絡罵客”許四多就出來把對方大罵了一通,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也給對方定了7宗罪。裏麵就有一項是“得瑟”!我當時可是拍案叫絕!
(以上言論隻代表許四多本人,錦少隻是複述,錦少絕對沒有評擊別國的思想與行為!請大家不要誤會!如果大家不相信,可以直接上百度搜索“許四多”三個字,就可以看到相關的視頻!
錦少隻想說,當自己身為一個中國人的時候,被別人踩在頭上都不聲不響,那就太有點對不起祖先傳下來5000多年的文化了。)
“得瑟”東北方言,意為:“過分的炫耀、招搖、顯擺、不安分”,多含貶義。
網絡語言:褒義貶義參半
例句:“不就穿件新衣服嘛,有什麽了不起的,瞧把你‘得瑟’的!”
得瑟的意思:
指非常看扁人,
和帶有鄙視的語氣。
難聽點就是‘欠扁’
貶義詞。
[引文]:《我得瑟,我快樂!》
得瑟這詞,最先大抵成名於東北方言版的《貓和老鼠》裏,亦或是在趙本山為代表的作品裏,總之,是東北方言竄紅了“得瑟”。
竄紅了屏幕的“得瑟”,既失去了它本有的昂揚褒義,也軟化了它實踐中的貶義。我不知道自己的理解是不是杜撰,“得瑟”一詞應該出於“de(四聲)se(輕聲)”。意為:由於天氣寒冷而顫抖,即打哆嗦。又形容精神振奮,喻人或事物的昂揚勃發的一種風貌。而調侃中的得瑟,也許是因為它成名之初的影響,一直以輕鬆的調侃方式被人們愉悅地引用著。
說是東北方言竄紅了“得瑟”,其實,“得瑟”的運用不隻在小品或東北方言的調侃裏。山東農村的很多地方,“得瑟”就象土生土長的山芋,早就被人溜光水滑地使用著。但這種山芋,還不是農村集市上糊著泥巴的那種,也不是城市超市裏貼了標簽的那種,它正好是介於兩者之間,處於原材料和成品之間的半成品。得瑟得好了,叫“抖擻”,得瑟得差了,便會被人賞個“窮”字在先,狠搶一句“窮得瑟”,然後丟個白眼給你。
所幸的是,這樣“得瑟”著的,多是二十幾歲的後生和丫頭,你自可以婆婆媽媽地在他(她)背後數落,在他們風風火火的腳下和五光十色的視野裏,“得瑟”是他們的一種資本,一種年輕才有的活力,他們才不管背後呢。
某家的後生,安分守己地生活了二十年,在父母的眼裏,他從來就是個乖孩子,但在大學畢業要擇業的關鍵時刻,他悖了父母的意願,放棄了豐厚且穩定的工作和收入,選擇了白手起家自己喜歡著的行當。父母氣憤難平,在軟硬兼施不得改變後,母親的手指差點戳向他腦袋“窮得瑟吧你,我看你將來怎麽過!”日子便無法過了麽,後生的路,不是很平,但是很順。因為那是自己得瑟換來的,有了當初得瑟著的快樂,按自己的意願去生活,總是一種成功著的幸福。
某家的妮子,低眉順眼地乖巧。到大當嫁,俊俏地模樣,人見人愛。鄉村的女娃,漂亮是最豐厚的資本,爹娘心裏樂,想著給女兒找個有錢的婆家,女兒下半輩子舒服了,爹娘也跟著沾光。哪裏知道,算盤敲得空空響,女兒卻死活不答應,非要嫁給一個窮小子。拗不過女兒,最後狠心趕她出門,“走吧,走了就別迴來,看你們能得瑟到哪裏去。”女兒真就走了,背後的娘,氣得吐血。逢集趕廟的,總是偷去看,女兒跟女婿擺攤兒,開店,生活一天天好起來,娘也慢慢又是娘了。
這樣的事情,換了現在的我們一定是無法做到的。這“得瑟”,還真是需要勇氣跟魄力的呢。
人都有惰性,當惰性超過了年輕時對新奇事物的新鮮,當現實的走著代替了年輕時候的各色夢想時,身上沉甸甸的是沿青春一路走來的收獲,這時候,人也真真地得瑟不動了。
想起一句廣告詞“年輕,沒有什麽不可以!”如果年輕,如果,不怕“窮”得瑟,當得瑟時,隻管得瑟吧!得瑟出一路的歡快,得瑟出另一種的收獲。
我得瑟,我快樂!
得瑟一詞,並不是東北的專有的詞匯,長沙也有得瑟一說。
“得瑟”這個詞,在湖南長沙話裏!意思是了不起啊,得意的意思有鄙視的意思在裏麵!
翻譯一下“有點錢就得瑟”的意思是“你有點錢就了不起啊你”
錦少感慨我們中華語言的博大精深,對於“得瑟”這一詞向來是越嚼越有味!記得七八月份的時候,網絡上有一個很經典的罵客,叫“許四多”。(.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當時情況我不是很清楚,隻知道韓國人玩一款網遊,不知道什麽原因,在網絡上大罵中國人,還給中國人定了“7宗罪名”!後來這個“網絡罵客”許四多就出來把對方大罵了一通,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也給對方定了7宗罪。裏麵就有一項是“得瑟”!我當時可是拍案叫絕!
(以上言論隻代表許四多本人,錦少隻是複述,錦少絕對沒有評擊別國的思想與行為!請大家不要誤會!如果大家不相信,可以直接上百度搜索“許四多”三個字,就可以看到相關的視頻!
錦少隻想說,當自己身為一個中國人的時候,被別人踩在頭上都不聲不響,那就太有點對不起祖先傳下來5000多年的文化了。)
“得瑟”東北方言,意為:“過分的炫耀、招搖、顯擺、不安分”,多含貶義。
網絡語言:褒義貶義參半
例句:“不就穿件新衣服嘛,有什麽了不起的,瞧把你‘得瑟’的!”
得瑟的意思:
指非常看扁人,
和帶有鄙視的語氣。
難聽點就是‘欠扁’
貶義詞。
[引文]:《我得瑟,我快樂!》
得瑟這詞,最先大抵成名於東北方言版的《貓和老鼠》裏,亦或是在趙本山為代表的作品裏,總之,是東北方言竄紅了“得瑟”。
竄紅了屏幕的“得瑟”,既失去了它本有的昂揚褒義,也軟化了它實踐中的貶義。我不知道自己的理解是不是杜撰,“得瑟”一詞應該出於“de(四聲)se(輕聲)”。意為:由於天氣寒冷而顫抖,即打哆嗦。又形容精神振奮,喻人或事物的昂揚勃發的一種風貌。而調侃中的得瑟,也許是因為它成名之初的影響,一直以輕鬆的調侃方式被人們愉悅地引用著。
說是東北方言竄紅了“得瑟”,其實,“得瑟”的運用不隻在小品或東北方言的調侃裏。山東農村的很多地方,“得瑟”就象土生土長的山芋,早就被人溜光水滑地使用著。但這種山芋,還不是農村集市上糊著泥巴的那種,也不是城市超市裏貼了標簽的那種,它正好是介於兩者之間,處於原材料和成品之間的半成品。得瑟得好了,叫“抖擻”,得瑟得差了,便會被人賞個“窮”字在先,狠搶一句“窮得瑟”,然後丟個白眼給你。
所幸的是,這樣“得瑟”著的,多是二十幾歲的後生和丫頭,你自可以婆婆媽媽地在他(她)背後數落,在他們風風火火的腳下和五光十色的視野裏,“得瑟”是他們的一種資本,一種年輕才有的活力,他們才不管背後呢。
某家的後生,安分守己地生活了二十年,在父母的眼裏,他從來就是個乖孩子,但在大學畢業要擇業的關鍵時刻,他悖了父母的意願,放棄了豐厚且穩定的工作和收入,選擇了白手起家自己喜歡著的行當。父母氣憤難平,在軟硬兼施不得改變後,母親的手指差點戳向他腦袋“窮得瑟吧你,我看你將來怎麽過!”日子便無法過了麽,後生的路,不是很平,但是很順。因為那是自己得瑟換來的,有了當初得瑟著的快樂,按自己的意願去生活,總是一種成功著的幸福。
某家的妮子,低眉順眼地乖巧。到大當嫁,俊俏地模樣,人見人愛。鄉村的女娃,漂亮是最豐厚的資本,爹娘心裏樂,想著給女兒找個有錢的婆家,女兒下半輩子舒服了,爹娘也跟著沾光。哪裏知道,算盤敲得空空響,女兒卻死活不答應,非要嫁給一個窮小子。拗不過女兒,最後狠心趕她出門,“走吧,走了就別迴來,看你們能得瑟到哪裏去。”女兒真就走了,背後的娘,氣得吐血。逢集趕廟的,總是偷去看,女兒跟女婿擺攤兒,開店,生活一天天好起來,娘也慢慢又是娘了。
這樣的事情,換了現在的我們一定是無法做到的。這“得瑟”,還真是需要勇氣跟魄力的呢。
人都有惰性,當惰性超過了年輕時對新奇事物的新鮮,當現實的走著代替了年輕時候的各色夢想時,身上沉甸甸的是沿青春一路走來的收獲,這時候,人也真真地得瑟不動了。
想起一句廣告詞“年輕,沒有什麽不可以!”如果年輕,如果,不怕“窮”得瑟,當得瑟時,隻管得瑟吧!得瑟出一路的歡快,得瑟出另一種的收獲。
我得瑟,我快樂!
得瑟一詞,並不是東北的專有的詞匯,長沙也有得瑟一說。
“得瑟”這個詞,在湖南長沙話裏!意思是了不起啊,得意的意思有鄙視的意思在裏麵!
翻譯一下“有點錢就得瑟”的意思是“你有點錢就了不起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