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來,春暖花開。世人論道,萬物之生,之滅,之毀,之痛,之星辰交替,之鬥轉星移,之日月變化,之新陳代謝,以此為道!而武學之道,殊途同歸,萬法歸宗!大海之所以浩瀚,隻因其匯聚支流,容納百川。


    山,還是那座山。而山下的村,已經不再是十年前的那個破敗的小山村。往昔的草屋木棚已然換成了一座座磚木結構的四合院式。


    在村子中間,原本是一片空地。閑暇時大家夥都聚集在這裏聊天,尋樂子。如今建了一座大堂。並非佛堂,也並非道觀,而是學堂。學堂正中牆上高懸著老子的畫像。鄭天峰為了讓孩子們能有個更好的讀書環境,而讓村民們蓋的。


    這麽多年來,村裏人都非常感激鄭天峰。他教會了他們很多東西,建造也是其中之一。現在的村民,在生活上都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有些村民還種起了花草,藥草。可想而知,現在的他們同時在思想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變。


    離村大約二裏的山澗旁有座小木屋。四周青竹繁茂,花草芬芳。讓人心曠神怡,精神氣爽。有道是山澗依磽,竹樹蔭清源呐!


    木屋前有塊空地,青石鋪墊。一個少年正在練劍,長發隨意披散,五官清秀俊朗,雙眼清澈而有神。緊身的粗布衣勾勒出修長的身軀,身上散發的劍氣,把散落的竹葉帶得“嘩嘩”直響。手上的木劍猶如龍遊九宵,每招每式行雲流水,剛猛有力,又不失陰柔並進。


    隻見少年左腳右移半步,右腳擦地向前,左手並指成劍筆直向後,全身真氣凝聚於劍上,右手舉劍直刺前方。隻聽見“嗷……”的一聲深沉長鳴,猶如龍吟般的響聲,隨著劍氣直射而去,銳不可擋!


    這時,從屋內走出一個頭發已過半白,儒生打扮的老者。左手拿著個酒壺,右手拿著兩個木質酒杯,向山澗邊的一個石桌走去。扭頭微笑著對少年說道:“仕兒,來,來,來!陪師傅喝兩杯。這可是去年你從映霞山采迴來的玉蜂蜜釀的。”


    方仕收劍走了過來,問道:“師傅!為何《龍相劍決》隻有七層七十三式?”


    十年前,鄭天峰在教方仕劍法的時候,就讓他修煉龍奕留給他的煉氣方法,而不是教鄭家的煉氣方法。修煉劍法和修煉身體有很大的不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身體越強,越靈活,劍法的發揮就越強勁。而煉氣,則是修煉內家功夫必修的課程。煉到極至可以氣勁外放,隔空打物。很多人終其一生也沒有突破這個臨界點。並不是他們愚鈍,而是沒有很好的修煉法門。像有些練武奇才,能通過自己的感悟來突破這個臨界點。當然,這種人鳳毛麟角!


    武學上有句話,叫“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


    別人力氣大,但速度沒你的快,你就可以用你的速度攻擊他軟弱的地方。比如,當他出拳時,可是速度慢,而的你速度快過他。你就可以在他出拳時擊打他的肘關節,這樣他的拳就會打偏,力量隨之削減。當然,你也要知道速度比力量更加難練,三個月的時間可以劈開磚頭,但三年不一定能抓住飛行中的蜻蜓!


    鄭天峰以前修煉的這個方法,就發現這個煉氣方法和自己練的鄭家傳下來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但又似乎和《龍相劍決》相契合,既能提高《龍相劍決》的威力,又能提高本身的身體強度。讓人反應靈敏,耳聰目明。當初可能是自己修煉得過晚了,所以效果不佳。


    方仕的這個問題,讓他想起了龍奕的煉氣方法的解說中,提到過這麽一段:龍乃萬相之首,水乃萬物之源,龍遊水中,萬相歸源。萬物有陰陽,陰陽隨萬物,龍亦有陰陽,亦隨萬物……


    想到這裏鄭天峰也愣住了,對啊!“遊龍出海”一式正好符合煉氣裏麵“龍遊水中,萬相歸源”一說。那麽“陰陽”之說的劍招呢?


    “師傅?師傅?!”方仕見鄭天峰久久不迴,輕喚了兩聲。


    鄭天峰迴過神來:“哦!沒什麽,為師也正在思索這個問題。你現在已經遠遠地超出了為師當年的成就,兩年前你就達到了虛還境界,而《龍相劍決》你也修習完畢。這最後一式,你要切記!不到萬不得已,妄不可使用。雖然,你已修習過幾次,沒有發現有何不妥。但,為師當年就是因為這一式,致使功力盡失,經脈受損。”


    說完,從懷裏摸出了那塊黑色的玉牌:“這個‘潛龍令’你帶上,切記不可落入歹人之手。”


    “師傅!”方仕眼中淚花閃爍,“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給鄭天峰磕了三個響頭後才慎重地接過“潛龍令”。


    鄭天峰此刻心情也有些傷感,淚水在眼眶裏打轉。深吸了一口氣後,伸手將方仕扶了起來。從小看著他長大,明天他就要離開了,要說心情不差那是不可能的。自己當他半個兒子來看待,當初教他武功的時候,確實有借他的手報仇的想法。但這麽多年相處下來,覺得他在自己心裏的地位越來越重。平時雖然沉默了點,少言寡語。但懂得尊師重道,處事沉著穩健。


    鄭天峰記得,自己為了給他演示招式的時候,雖然隻是招式,沒有絲毫內力,但依然能牽扯到受傷的經脈。他當時沒有說什麽,但可以從他的眼神看到他的焦慮和擔心。


    第二天就不見人影了,沒見來上課,也不見來練劍。五天之後才突然出現在自己麵前,手裏拿著一瓶蜂蜜。自己可是天下第一堡的堡主,聞到那獨特的香味就知道是玉蜂的蜂蜜。記得上課之時提到過,玉蜂的蜂蜜有養顏的功效,治內傷效果很好。沒想到,這臭小子記住了,還跑到“映霞山”上去找。因為隻有那裏的氣候環境才有可能有玉蜂。


    鄭天峰伸手拂去方仕額頭上的塵土,說道:“好了,好了!男兒膝下有黃金。此番前去兇險萬分,記住為師給你說的話,江湖險惡,若事不可為……就……就迴來吧!”


    “方仕一定謹記師傅的教誨,若師母和青霞師姐尚在人間,定當帶她們來此與師傅團聚。”方仕緊了緊手中的潛龍令,說道。


    就是這個東西奪去了師傅的靈龍堡三千條人命,令得師傅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至今生死不明。


    鄭天峰點了點頭,走迴屋內拿出當初鄭天閔用命換迴來的“紫晶劍”交到方仕手裏,說道:“此劍名為‘紫晶’,劍身柔軟,韌性比為師所知的軟劍中為最。無鋒!可別於腰間。為師將它贈於你,作為防身之用。但切記懷碧其罪的道理,盡量少在人前示之。”說完,就教方仕如何將劍扣在腰上。


    鄭天峰發現自己也變得嘮叨起來,明知道這些道理,方仕這麽聰明,處事那麽謹慎,怎會不明白!大概是老了吧,嗬嗬!


    方仕以前也聽師傅說過“五轉乾坤”的來曆,也知道師傅有其中一把,但具體是哪一把他不太清楚。當初,師傅說到他的族弟鄭天閔的時候,數語帶過,並未詳盡。今日方得見到,可謂期待已久。


    “紫晶劍”用牛皮套住劍身,大小和劍身相仿。此刻正圍在方仕的腰上,劍尖鑲入劍柄的末端,看起來很美觀。隻是他這身衣裳有些不相稱罷了。握住劍柄,發現劍柄溫和,並不似木劍那樣生硬。一按劍柄上的機關,“唰!”的一聲,劍尖就被劍柄內的機關彈了出來。


    方仕將牛皮套卸下,隻見整個劍身墨紫色,有兩指寬,比他平時練劍用的木劍還要薄七分。劍尖兩側凹進去大約有兩分左右。不知是用何物打造,像水中的鵝卵石般光滑。舉到陽光下發現,裏麵好象中空,似乎有煙霧在裏麵浮動。


    他從來沒有練過軟劍,不明白師傅怎麽會給把軟劍自己防身,自己根本不會用。正想詢問,鄭天峰似乎明白他的意思,說道:“把真氣灌入劍中你就明白了。”


    方仕照師傅的意思,把少許真氣注入劍中。隻聽“嗡!”的一聲,清脆而綿長,“紫晶劍”原本柔軟的劍身,突然一下變得堅硬筆直,還有霧氣由劍身中散發出來。


    方仕欣喜不已,舉劍舞了起來。


    他從來沒有拿過真正的劍來練過,怎麽不叫他興奮。在他一丈之內,竹葉翻飛,招式淩厲,一劍快似一劍,招招相連,式式相扣。劍氣並射之下,打得幾丈外的竹子根根攔腰折斷。這哪像是軟劍!除了劍身薄點,絲毫沒有看出這把劍居然可以別在腰上!


    鄭天峰連咳幾聲,方仕才從試劍中停下來。忙走過來擔心道:“師傅!您怎麽樣?那裏不舒服?”


    鄭天峰不輕不重地說道:“你說呢?!”


    方仕一愣:“我說?!”隨即看到師傅黑黑的臉,終於明白了。馬上低下頭,眼角時不時瞄瞄師傅,又瞄瞄被自己劍氣震斷的竹子,心想,完了!這可是師傅的命根子!自己一時興起,功力用過頭了。


    他老人家,平時沒什麽愛好,就是喜歡種些花花草草。尤其是這四周的竹子,聽他老人家說,是上山采藥的時候偶然發現的,費了好大勁才移到這裏來。


    這種竹子叫“四方竹”,莖杆四方形,竹節略鼓出,散生細小根點如刺,加上竹竿通直不彎,婷婷玉立,大儒們稱之為“竹中君子”,為竹中的上乘精品。


    方仕正想著怎麽補救,見師傅走了過來,嚇得不敢動。


    鄭天峰拍了拍方仕的肩膀,說道:“迴去吧!明天不用過來了,直接按照我說的方向走,就能走出這裏,以後就靠你自己了。”


    方仕以為師傅還在生氣,正不知所措間,鄭天峰卻大笑了起來:“為師隻是有點心疼而已,道家無為,無成勢,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你不用放在心上,去吧!”


    方仕聽到這才放心下來,收拾了一下心情,向山澗外邁去……


    鄭天峰看方仕走遠了之後,跑到斷裂的竹子前,心疼地撫摩著道:“迴來看我怎麽收拾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潛龍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霜裏探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霜裏探花並收藏潛龍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