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艘典型的三甲板主力艦,“帝國”號戰列艦的艦上空間由四層半戰鬥甲板,一層水線下甲板(又稱為最下層甲板,一般充當貨艙)和底艙組成,從上至下依次為船艉甲板,艏艉樓
<a id="wzsy" href="https://www.tsxsw.la">tsxsw.la</a>
及舯部露天甲板、上層火炮甲板、中層火炮甲板和下層火炮甲板,最下層甲板和底艙構成,
“帝國”號戰列艦裝備了打磨十分精良的102門鐵鑄大炮,其組成和分布如下所列:
30門32磅炮布置在下層火炮甲板;
28門24磅炮布置在中層火炮甲板,比其它火炮甲板少了2門是因為它在兩側開設了登艦艙門;
30門18磅炮布置在上層火炮甲板;
12門12磅炮布置在艉樓,再有2門70磅短管炮布置在艏樓。
一級戰列艦作為東南國海軍的頭等主力隻使用了32磅炮而沒有用更氣派的42磅炮,大違東南軍一昧地追求更粗、更大和更硬的風氣,是“情到濃時情轉薄”的體現。
32磅炮改進得很不錯,這是一種長炮,口徑比42磅炮略小,但射程更遠,穿透力更強,裝填速度更快,還有一個好處是少一種口徑,裝運的炮彈少一種,就能減少後勤壓力。
於是東南海軍講究了“平衡”,此外還在艦首增加了2門前所未有的70磅重型短炮,能在較近距離上對敵方戰艦構成毀滅性打擊。
70磅短炮是一種非常獨特的火炮類型。它的倍徑接近於榴彈炮和臼炮,然而使用方法卻是像加農炮一樣平射。它隻有單個炮耳,炮鈕上帶有圓環,炮口部位沒有外擴,反而內縮。它的口
徑巨大,甚至可以達到70磅,但是重量比同等口徑的加農炮要輕很多。
即使是口徑最大的70磅短炮,其重量也輕於口徑遠小於它的32磅加農炮。
雖然70磅短炮的炮身短、裝藥少,隨之帶來的是射程短、精度差,但是在海上這種缺陷並不明顯。由於在風帆時代的海戰中,200碼這種很近的距離是正常的射程,70磅短炮的精度和射程
完全可以滿足這種距離的作戰需要,而且其發射的大口徑炮彈又破壞力十足。
有了這麽多的火炮,堪稱武裝到牙齒,艦上一次齊射,可發射半噸重的炮彈!
“帝國”號上共攜帶125噸彈丸和36噸火藥。此外船上還攜帶了大量的燧發槍,人均槍支數過二,並可搭載數百名海軍陸戰隊員,精擅槍枝射擊和格鬥,用來防禦敵人登艦或者登上敵人的
艦船。
不僅如此,名義上102門火炮,真要是打起來時還有大量的1磅炮以及噴子、筒子,繼續增加威力,我軍的火力不足綜合症還是很嚴重哦。
水線下甲板和底艙雖然沒有大炮參戰,但對於戰列艦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這兩層空間承載著艦上的彈藥、補給、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和壓艙物,壓艙用的鐵塊,淡水桶和各種盛放醃製食物的木桶則擺放在底艙。
食品儲藏室、醫務室、船工室、軍官起居區、錨纜艙和火藥室等重要設施則布置在水線下甲板,同時在這層甲板還安排有一條又矮又窄的木工專用通道,它的作用在戰時如果水線以下的船壁受損時必須快速修補,木工就可以通過這條通道及時趕到出事地點並完成修補工作。
在風帆時代,沒有魚雷,沒有爆破彈,水線下甲板的船壁被破壞的概率遠遠小於水麵上船壁,因此一些重要設施被安排在這裏是合情合理的。
風帆時代,戰列艦威風凜凜,船員們過著富有“詩意”的生活?
至少對於高個子是不可能的事情!
由於甲板層數較多,為了控製重心,“帝國”號戰列艦甲板層高相對於雙層炮甲板的三級戰列艦來說要低一些,隻要超過一米八的大個子,走在“帝國”號戰列艦上的非露天甲板上一定會感覺到不適---過矮的甲板層高會令大個子幾乎無法直立行走,這是“帝國”號戰列艦令人詬病之處。
輔助小艇對於一艘風帆時期的主力艦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裝備,雖然“帝國”號戰列艦的速度不錯,但她轉變半徑大,很不靈活,因此小艇能派上大用場,“帝國”號戰列艦攜帶了6艘大小不一的各類小艇,平時可以用作交通艇,在戰時,這些小艇可以承擔各種輔助作戰任務,並在主艦發生危險時,可用來撤離艦上部分人員,但僧多粥少,得看人的運氣了,希望本艦不會淪落到這一地步。
艦上官兵850人,是經過加強的,平時也頂多820人,擁有90門火炮的二級戰列艦也有750人至800人,可見東南國的一級與二級戰列艦之間的載員差距並不明顯。
“帝國”號戰列艦的製作無疑是精良的,在了解到建造、武備與結構後,這艘巨艦已經昂首登上了屬於它的曆史舞台!
……
想要啟動這條大艦是不容易的事情,每次都要近三百人齊心協力地工作,他們拉起船錨,扯動風帆,還有拖船過來幫忙。
拖船就是撓槳船,在沒有動力船之前,撓槳船的機動性很好,勝於風帆船。
大型的拖船有二十八對槳,每支槳由四個人劃動---不同於奧斯曼帝國,為東南軍服務的槳手是有報酬的,雇傭的是當地人幹活,而奧斯曼帝國全用奴隸作為槳手。
整整動用了四條大型拖船,船槳劃動,拖船上連係戰列艦的長纜繃得直直的,終於這條巨艦啟動了。
它徐徐離開碼頭,岸上的人們紛紛衝著它歡唿個不停。
“帝國”號戰列艦如一座山般地浮在海麵上,給人一種強烈的壓迫感,當然,中國人高興無比,有這樣的巨艦參戰,我方勝利在望!
它也是此次作戰的旗艦,艦上長官的配置非常牛B,艦長正是顏常武本人,他作為最高統帥親自出任艦長,副艦長有二個,一個是劉國軒,另一個是施琅,還有參謀長戴維先生也在本艦上,而戴維先生本身也是個航海兼炮術高手,他也加入了指揮官的隊伍中,參與排班執勤。
顏常武擔任艦長不是他閑得無聊,而是這麽好的一個“玩具”,不拿來玩玩,太可惜了!
在古代哪有什麽娛樂,指揮一條巨型戰列艦就是最好的娛樂!
此時他就在戰列艦上的露天甲板上發號施令,把周圍的官兵支使得團團轉。
巨艦離港,駛入了陽光燦爛的地中海,看到自家的戰列艦是如此的威武,再看到龐大的戰列艦編隊跟隨行動,蔚為大觀!
顏常武有此感懷:“如果銀河帝國一開始就象我這樣組建起龐大的殲星艦編隊,早就征服銀河係了!”
<a id="wzsy" href="https://www.tsxsw.la">tsxsw.la</a>
及舯部露天甲板、上層火炮甲板、中層火炮甲板和下層火炮甲板,最下層甲板和底艙構成,
“帝國”號戰列艦裝備了打磨十分精良的102門鐵鑄大炮,其組成和分布如下所列:
30門32磅炮布置在下層火炮甲板;
28門24磅炮布置在中層火炮甲板,比其它火炮甲板少了2門是因為它在兩側開設了登艦艙門;
30門18磅炮布置在上層火炮甲板;
12門12磅炮布置在艉樓,再有2門70磅短管炮布置在艏樓。
一級戰列艦作為東南國海軍的頭等主力隻使用了32磅炮而沒有用更氣派的42磅炮,大違東南軍一昧地追求更粗、更大和更硬的風氣,是“情到濃時情轉薄”的體現。
32磅炮改進得很不錯,這是一種長炮,口徑比42磅炮略小,但射程更遠,穿透力更強,裝填速度更快,還有一個好處是少一種口徑,裝運的炮彈少一種,就能減少後勤壓力。
於是東南海軍講究了“平衡”,此外還在艦首增加了2門前所未有的70磅重型短炮,能在較近距離上對敵方戰艦構成毀滅性打擊。
70磅短炮是一種非常獨特的火炮類型。它的倍徑接近於榴彈炮和臼炮,然而使用方法卻是像加農炮一樣平射。它隻有單個炮耳,炮鈕上帶有圓環,炮口部位沒有外擴,反而內縮。它的口
徑巨大,甚至可以達到70磅,但是重量比同等口徑的加農炮要輕很多。
即使是口徑最大的70磅短炮,其重量也輕於口徑遠小於它的32磅加農炮。
雖然70磅短炮的炮身短、裝藥少,隨之帶來的是射程短、精度差,但是在海上這種缺陷並不明顯。由於在風帆時代的海戰中,200碼這種很近的距離是正常的射程,70磅短炮的精度和射程
完全可以滿足這種距離的作戰需要,而且其發射的大口徑炮彈又破壞力十足。
有了這麽多的火炮,堪稱武裝到牙齒,艦上一次齊射,可發射半噸重的炮彈!
“帝國”號上共攜帶125噸彈丸和36噸火藥。此外船上還攜帶了大量的燧發槍,人均槍支數過二,並可搭載數百名海軍陸戰隊員,精擅槍枝射擊和格鬥,用來防禦敵人登艦或者登上敵人的
艦船。
不僅如此,名義上102門火炮,真要是打起來時還有大量的1磅炮以及噴子、筒子,繼續增加威力,我軍的火力不足綜合症還是很嚴重哦。
水線下甲板和底艙雖然沒有大炮參戰,但對於戰列艦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這兩層空間承載著艦上的彈藥、補給、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和壓艙物,壓艙用的鐵塊,淡水桶和各種盛放醃製食物的木桶則擺放在底艙。
食品儲藏室、醫務室、船工室、軍官起居區、錨纜艙和火藥室等重要設施則布置在水線下甲板,同時在這層甲板還安排有一條又矮又窄的木工專用通道,它的作用在戰時如果水線以下的船壁受損時必須快速修補,木工就可以通過這條通道及時趕到出事地點並完成修補工作。
在風帆時代,沒有魚雷,沒有爆破彈,水線下甲板的船壁被破壞的概率遠遠小於水麵上船壁,因此一些重要設施被安排在這裏是合情合理的。
風帆時代,戰列艦威風凜凜,船員們過著富有“詩意”的生活?
至少對於高個子是不可能的事情!
由於甲板層數較多,為了控製重心,“帝國”號戰列艦甲板層高相對於雙層炮甲板的三級戰列艦來說要低一些,隻要超過一米八的大個子,走在“帝國”號戰列艦上的非露天甲板上一定會感覺到不適---過矮的甲板層高會令大個子幾乎無法直立行走,這是“帝國”號戰列艦令人詬病之處。
輔助小艇對於一艘風帆時期的主力艦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裝備,雖然“帝國”號戰列艦的速度不錯,但她轉變半徑大,很不靈活,因此小艇能派上大用場,“帝國”號戰列艦攜帶了6艘大小不一的各類小艇,平時可以用作交通艇,在戰時,這些小艇可以承擔各種輔助作戰任務,並在主艦發生危險時,可用來撤離艦上部分人員,但僧多粥少,得看人的運氣了,希望本艦不會淪落到這一地步。
艦上官兵850人,是經過加強的,平時也頂多820人,擁有90門火炮的二級戰列艦也有750人至800人,可見東南國的一級與二級戰列艦之間的載員差距並不明顯。
“帝國”號戰列艦的製作無疑是精良的,在了解到建造、武備與結構後,這艘巨艦已經昂首登上了屬於它的曆史舞台!
……
想要啟動這條大艦是不容易的事情,每次都要近三百人齊心協力地工作,他們拉起船錨,扯動風帆,還有拖船過來幫忙。
拖船就是撓槳船,在沒有動力船之前,撓槳船的機動性很好,勝於風帆船。
大型的拖船有二十八對槳,每支槳由四個人劃動---不同於奧斯曼帝國,為東南軍服務的槳手是有報酬的,雇傭的是當地人幹活,而奧斯曼帝國全用奴隸作為槳手。
整整動用了四條大型拖船,船槳劃動,拖船上連係戰列艦的長纜繃得直直的,終於這條巨艦啟動了。
它徐徐離開碼頭,岸上的人們紛紛衝著它歡唿個不停。
“帝國”號戰列艦如一座山般地浮在海麵上,給人一種強烈的壓迫感,當然,中國人高興無比,有這樣的巨艦參戰,我方勝利在望!
它也是此次作戰的旗艦,艦上長官的配置非常牛B,艦長正是顏常武本人,他作為最高統帥親自出任艦長,副艦長有二個,一個是劉國軒,另一個是施琅,還有參謀長戴維先生也在本艦上,而戴維先生本身也是個航海兼炮術高手,他也加入了指揮官的隊伍中,參與排班執勤。
顏常武擔任艦長不是他閑得無聊,而是這麽好的一個“玩具”,不拿來玩玩,太可惜了!
在古代哪有什麽娛樂,指揮一條巨型戰列艦就是最好的娛樂!
此時他就在戰列艦上的露天甲板上發號施令,把周圍的官兵支使得團團轉。
巨艦離港,駛入了陽光燦爛的地中海,看到自家的戰列艦是如此的威武,再看到龐大的戰列艦編隊跟隨行動,蔚為大觀!
顏常武有此感懷:“如果銀河帝國一開始就象我這樣組建起龐大的殲星艦編隊,早就征服銀河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