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靄漫天竺,虹光擁世尊。.tw[]<西方稱第一,無相法王門。頂摩霄漢中,根接須彌脈。巧峰排列,怪石參差。懸崖下瑤草琪花,曲徑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卻似火燒金;白鶴棲鬆立枝頭,渾如煙捧玉。彩鳳雙雙,青鸞對對。彩鳳雙雙,向日一鳴天下瑞;青鸞對對,迎風耀舞世間稀。又見那黃森森金瓦迭鴛鴦,明幌幌花磚鋪瑪瑙。東一行,西一行,盡都是蕊宮珠闕;南一帶,北一帶,看不了寶閣珍樓。天王殿上放霞光,護法堂前噴紫焰。浮屠塔顯,優缽花香、正是地勝疑天別,雲閑覺晝長。紅塵不到諸緣盡,萬劫無虧**堂。安享淨土祗園,受用龍宮法界。日日花開,時時果熟。習靜歸真,參禪果正。不滅不生,不增不減。煙霞縹緲隨來往,寒暑無侵不記年。


    這便是西天佛祖所居的靈山。


    這一日,大梵天王在靈山上請佛祖說法。他率眾人把一朵婆羅花獻給佛祖,隆重行禮之後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婆羅花,意態安詳,卻一句話也不說。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麵麵相覷。


    此時佛祖身側有一麻衣如雪,豐神如玉的俊朗僧人破顏輕輕一笑。佛祖望去,原是自己的首座弟子摩訶迦葉,於是麵露讚許之色,緩緩說道:“我有普照宇宙、包含萬有的精深佛法,熄滅生死、超脫輪迴的奧妙心法,能夠擺脫一切虛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處難以言說。我不立文字,以心傳心,於教外別傳一宗,現在傳給摩訶迦葉。”然後把平素所用的金縷袈裟和缽盂授與迦葉(注1)。


    摩訶迦葉聽罷,雙手合十,表情淡然,欣然接過佛祖手中的衣缽,默然退下。


    轉至後閣,此處乃是他休養生息之所。他目注佛祖的衣缽,不禁閉目深思,方才自己看到佛祖拈花微笑,竟於刹那電花火石之間悟得大道,也算是修行至真。


    迴想以往修行,自己自來到這靈山卻再未到凡間走過,這樣怎能修成真正的大道?


    於是,他心中靈光一現,有了主意……


    ……


    道德經曰:天長地久。.tw[]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天地之所以長久,是因為他不考慮自己的生存。所以能夠長久。所以說聖人之所以稱之為聖人是因為凡事總是想到別人,顧及自身的事也就少了,考慮身心以外事多,反而能使生命達到長久。所以能成就其無私。


    世間萬物莫不如此,天生萬物總有一定的道理。無論是聖人,凡人,隻要心中有愛,無私,生命自然可以長久永存,不論其生命是以何種方式延續下去。


    ……


    傳說,世間有五宗秘寶:“水璿璣、火瓔珞、通玄籙、金玉鑾、度雲碟”。每一宗都蘊含著秘密,每一宗都與一段淒美離奇的故事有關。


    水璿璣,是水神若纖的護體寶器。璿璣通體雪白,扁圓形,是水神用於編織漣漪和的織梭,相傳可以取之,置於水中以觀天象。曾有詩為證:“虯螭窟宅兮淵且玄,排波疊浪兮沈我天。所覆不全兮身寧全,溢眸恨血兮徒漣漣。誓將柔荑抉鋸牙之喙,空水府而藏其腥涎。青娥翠黛兮沈江壖,碧雲斜月兮空嬋娟。”那水神因當年為情所傷,憤而將其擲於空穀之下。誰料卻為世人無意所得,輾轉為仙林“紫苑“的鎮苑重寶。


    火瓔珞,是凡女月帆送與魔尊印煌的定情珠鏈。瓔珞原是八部眾中那加族的聖女。舞藝高超,擁有傾國傾城之貌,沉魚落雁之姿。後因為愛上敵人流火(印煌的轉世),互為對方所傷,化為珠鏈。一直為印煌貼身收藏。至於這世間是否存在還令人心中存疑。


    通玄籙,這本是五祖弘忍得道的一段預言吉兇得失的文字,刻於金箔之上。這本寶籙能通曉過去,預知未來,誦之百遍,名度南宮;誦之千遍,魔王保迎;是謂無量,普渡無窮。


    當年五祖弘忍為覓法嗣,乃命門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大弟子神秀呈上自作一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意塵埃”。而在廚房燒火的和尚慧能聽說之後,亦隨口作出一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將兩偈比較,認為慧能的悟境高於神秀,遂將衣法密傳給慧能,命他連夜南歸。因此傳他度雲碟,普渡天下眾生,使眾生不陷癡嗔境地。


    金玉鑾,是一串通體為金玉所製的鈴鐺。漢武帝劉徹的帝輦有一儀鈴,安裝在軛首。嚐有一刺客,欲在皇帝出巡時行刺,恰此時有一金玉鈴鐺丁鈴作響,散射精光,使皇帝有所警覺,故而免於災禍。龍顏大悅,賜名“金玉鑾”。此鈴可護主驚鬼。所謂“堆盤火齊光眩眸,金鑾照夜萬鬼愁”。


    此五宗是世人夢寐一求的寶物,得之得天下。隻是這世間難尋的物件,又豈是尋常人可以得到的。可是世事難料,錯過今世,繾綣一生,終將使人脫離苦海,得脫生天。


    1迦葉:摩訶迦葉尊者,佛祖的大弟子,後成為印度禪宗初祖,至第二十八代達摩時傳入中國,中國奉達摩為禪宗始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尋真之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萍逸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萍逸少並收藏尋真之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