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通向鐵幕之路()
當然,說是歐洲勝利紀念日,其實歐洲還有一個小潰瘍:塞爾維亞問題。
意大利從德國手上接手塞爾維亞占領區後,使出渾身解數也擺不平鐵托的遊擊隊,而一直損兵折將、耗費累累。雖然裝備什麽的德國有大量剩餘物資可以輸出,但其他費用都必須意大利自己掏,齊亞諾認為這個代價太大,他和墨索裏尼不一樣,認為塞爾維亞國窮民刁,也沒有特別好的礦產和其他資源,兼並了並不會給意大利帶去什麽,意大利的大國地位也不是靠兼並塞爾維亞實現的,此舉反而有可能導致意大利被此起彼伏的反抗進一步拖累。除非把塞爾維亞人全殺光,但這是不可能的事,元首都辦不到把猶太人全幹掉,意大利同樣也辦不到。
而鐵托的遊擊隊在這個過程中越打越強也是意大利人膽戰心驚的地方,不但各種武器日益豐富,連德國交給意大利的反坦克炮、美國謝爾曼坦克也有被鐵托繳獲的,這也是促使齊亞諾思考退兵的一個因素——當年對付利比亞也前後窮盡10餘年功夫,幸虧利比亞還搞出了石油,南斯拉夫如果再搞10多年,簡直是不可忍受的,德國為什麽會這麽大方地把塞爾維亞地盤讓給意大利,表麵上看起來是當初為了拉意大利進一步合作尤其是貢獻海軍力量,但深層次卻不無甩包袱的用意。
意大利當初以為撿了便宜,現在迴頭過來才知道撈了一個大麻煩。
當然塞爾維亞付出的代價也很慘重,在意大利接手後的反遊擊戰進程中,已有60多萬塞爾維亞人死於非命,再加上德國占領時期損失的人口,塞爾維亞損失了將近15的全國人口。而且由於一直在打仗,塞爾維亞根本談不上任何有組織的經濟活動,社會生產遭到全麵破壞。
看出意大利的窘迫後,羅馬尼亞人在德國的暗示下出麵做和事佬:一方麵勸說塞爾維亞人放棄大塞爾維亞夢,理性承認現實並向阿爾巴尼亞轉讓科索沃地區——後者一直宣稱科索沃是固有領土,宗主國意大利也支持這個論點;另一方麵又勸說意大利放棄用武力解決塞爾維亞問題,隻要塞爾維亞今後不再輸出恐怖主義,不轉向布爾什維克,塞爾維亞的獨立是有保障的。
雙方還在就這個問題繼續洽談,達成協議希望不小,鐵托等遊擊隊領導其實也不太像打下去了——整個歐洲都是軸心的天下,連美國和蘇聯都服了軟,靠小小的塞爾維亞還能翻盤不成?不過7月15日簽署協議顯然是來不及了,很可能還要來迴再扯皮。
在慶典儀式舉行前,戈培爾部長親自主抓的電影《勝利》進行了隆重的首映儀式,這部電影突出展現了軸心盟國特別是歐洲軸心盟國攜手並進,共同反對布爾什維克的偉大勝利:出於可理解的原因,諸如法國六周投降、英國遭遇火箭襲擊、北非席卷而下的鏡頭幾乎就沒有,有的隻是軸心盟軍在東線狂飆突進,拯救東方民族的鏡頭,有的是歐洲各國黨衛軍部隊,包括西班牙長槍黨、比利時雷克斯運動、法團、俄羅斯解放軍等盟友並肩作戰那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另外還加了一點ss亞美利加集團軍平叛的鏡頭,不過分量不大。
當然,有些鏡頭免不了要放,這對於德國未來在歐洲的形象和霸權展示有突出效用,比如德國在南非試驗的閃電戰20——反正美國人看不到這部片子!再比如原子彈爆炸的鏡頭——現在不僅有陸基爆炸,還有空投和水中爆炸的鏡頭,光從蘑菇雲的威力來看就知道一枚比一枚巨大了。
“首先通過檢閱台的是榮譽方陣,這是全部由騎士十字以上級別勳章獲得者代表組成的方針……”
“下麵通過檢閱台的是歐洲聯合武裝力量快速反應部隊,他們擁有全新的武器裝備……”
打頭的依然是虎3坦克和豹2坦克,不過霍夫曼最為看重的e-45主戰坦克最初型也在隊伍之中占據了一個營的規模。
e-45是霍夫曼最為自豪的新產品,車高26米,比虎3、豹2都要矮,因為這一代坦克的傳動裝置進行了重新設計,擺脫了虎豹係列的傳動配置方式進行後置,再與動力裝置結合在一起緊湊化。整車分量在48噸,火炮裝備的是試驗型105mm/l56火炮,這算是英國方麵首先立項,然後德國介入同步研究的產品,目前威力並不比88mm/l71大多少,比起虎3上那門強大的128mm坦克炮則略見遜色,但霍夫曼相信l7的105線膛炮成熟後潛力不可小覷,而且能比128mm坦克炮更為綜合平衡。
e-45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複合裝甲的坦克,內襯了幾層玻璃纖維用於加強傳統裝甲的防禦能力,等效防禦能力基本和虎3一個級別,但無論重量還是造價都要比虎3低不少,發動機采用的是900匹馬力的hl234+發動機,車速可以達到60公裏以上。
在設計上,除發動機後置並引入渦輪增壓和新式冷卻技術外,德國標誌性的傳家寶雙重甚至三重交錯重疊負重輪終於被取消了,這不但減輕了分量,也大大提高了坦克的維修與生產難度,更重要的是e-45設計者們還就如何使坦克內部空間分配更趨合理展開了探討,得出的黃金比例是動力和傳動裝置占38;乘員和內部物品(包括燃油)占48;彈藥占6;火炮活動空間占8,而e-45最後生產出來的預備生產型基本接近。
霍夫曼已秘密下達給施佩爾指令,在外表繼續用虎3甚至獅式、鼠式重型坦克項目引誘其他國家進入誤區的同時,準備全力優化e-45的設計與裝配並最後全麵裝備。
換而言之,虎3、豹2都是過渡期間的產品,生產線基本可以關停並轉。
因此,在閱兵儀式上e-45並不是主角,當然也不是虎3或豹2,而是各式各樣的火箭部隊。
隨著解說員一聲亢奮的聲音:“下麵通過檢閱台的是歐洲聯合武裝力量火箭旅”,整個會場都轟動了,人群紛紛開始張望,在最前麵是利用虎2、虎式地盤改進的v2\\v3短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係統,跟在後麵的火箭卡車這是v4\\v5中程彈道導彈和用裝甲車改造的防空導彈、反輻射導彈。
最拉風、最吸引眼球的是隨後進入會場的超級卡車,上麵裝著著碩大無朋的v6\\v8導彈。
“v8導彈是第三帝國開發的最新彈道導彈,也可以稱唿為洲際導彈,最大有效射程6000公裏,可直接從柏林打到伊爾庫茨克……如果斯大林再敢亂說亂動,我們不介意通過v8火箭把原子彈送給他……”
這句話一說,本來就覺得鄂木斯克距離哈薩克共和國太近的東俄當局立即籌劃著遷都,打算將首都從鄂木斯克搬遷到阿穆爾共青城……
ps:《鐵十字》基本上這個月完本,然後開始寫番外,番外第一篇將思路發給大家征求意見,大致題目《潛伏:一個日本特工在中國這10年(1943-1953)》,用迴憶、評論、插敘的方式描寫中國情況,大約20萬字左右,補上《鐵十字》因某些原因省略的內容,並將在前幾天提到過的新平台發布。
原定番外還有《別為我哭泣,莫斯科牆》、《戰——非洲小霸王以色列》等內容,考慮後放在《鐵幕》中予以追溯。
如您其他還有好的建議,歡迎評論留言。
最後感謝諸位對我的生日祝福和打賞,特別鳴謝某土豪書友1000元打賞,謝謝各位關照,我會盡力寫好每一個故事。
另外,我在起點的新書《地中海霸主》預定11月1日上架,目前字數已超過28萬,還沒看過的書友可考慮開殺了,可通過“原文”鏈接直達……
最後告訴大家一個故事,本來《地中海霸主》我想叫《鋼鐵軸心》的,編輯不讓……
(本章完)
當然,說是歐洲勝利紀念日,其實歐洲還有一個小潰瘍:塞爾維亞問題。
意大利從德國手上接手塞爾維亞占領區後,使出渾身解數也擺不平鐵托的遊擊隊,而一直損兵折將、耗費累累。雖然裝備什麽的德國有大量剩餘物資可以輸出,但其他費用都必須意大利自己掏,齊亞諾認為這個代價太大,他和墨索裏尼不一樣,認為塞爾維亞國窮民刁,也沒有特別好的礦產和其他資源,兼並了並不會給意大利帶去什麽,意大利的大國地位也不是靠兼並塞爾維亞實現的,此舉反而有可能導致意大利被此起彼伏的反抗進一步拖累。除非把塞爾維亞人全殺光,但這是不可能的事,元首都辦不到把猶太人全幹掉,意大利同樣也辦不到。
而鐵托的遊擊隊在這個過程中越打越強也是意大利人膽戰心驚的地方,不但各種武器日益豐富,連德國交給意大利的反坦克炮、美國謝爾曼坦克也有被鐵托繳獲的,這也是促使齊亞諾思考退兵的一個因素——當年對付利比亞也前後窮盡10餘年功夫,幸虧利比亞還搞出了石油,南斯拉夫如果再搞10多年,簡直是不可忍受的,德國為什麽會這麽大方地把塞爾維亞地盤讓給意大利,表麵上看起來是當初為了拉意大利進一步合作尤其是貢獻海軍力量,但深層次卻不無甩包袱的用意。
意大利當初以為撿了便宜,現在迴頭過來才知道撈了一個大麻煩。
當然塞爾維亞付出的代價也很慘重,在意大利接手後的反遊擊戰進程中,已有60多萬塞爾維亞人死於非命,再加上德國占領時期損失的人口,塞爾維亞損失了將近15的全國人口。而且由於一直在打仗,塞爾維亞根本談不上任何有組織的經濟活動,社會生產遭到全麵破壞。
看出意大利的窘迫後,羅馬尼亞人在德國的暗示下出麵做和事佬:一方麵勸說塞爾維亞人放棄大塞爾維亞夢,理性承認現實並向阿爾巴尼亞轉讓科索沃地區——後者一直宣稱科索沃是固有領土,宗主國意大利也支持這個論點;另一方麵又勸說意大利放棄用武力解決塞爾維亞問題,隻要塞爾維亞今後不再輸出恐怖主義,不轉向布爾什維克,塞爾維亞的獨立是有保障的。
雙方還在就這個問題繼續洽談,達成協議希望不小,鐵托等遊擊隊領導其實也不太像打下去了——整個歐洲都是軸心的天下,連美國和蘇聯都服了軟,靠小小的塞爾維亞還能翻盤不成?不過7月15日簽署協議顯然是來不及了,很可能還要來迴再扯皮。
在慶典儀式舉行前,戈培爾部長親自主抓的電影《勝利》進行了隆重的首映儀式,這部電影突出展現了軸心盟國特別是歐洲軸心盟國攜手並進,共同反對布爾什維克的偉大勝利:出於可理解的原因,諸如法國六周投降、英國遭遇火箭襲擊、北非席卷而下的鏡頭幾乎就沒有,有的隻是軸心盟軍在東線狂飆突進,拯救東方民族的鏡頭,有的是歐洲各國黨衛軍部隊,包括西班牙長槍黨、比利時雷克斯運動、法團、俄羅斯解放軍等盟友並肩作戰那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另外還加了一點ss亞美利加集團軍平叛的鏡頭,不過分量不大。
當然,有些鏡頭免不了要放,這對於德國未來在歐洲的形象和霸權展示有突出效用,比如德國在南非試驗的閃電戰20——反正美國人看不到這部片子!再比如原子彈爆炸的鏡頭——現在不僅有陸基爆炸,還有空投和水中爆炸的鏡頭,光從蘑菇雲的威力來看就知道一枚比一枚巨大了。
“首先通過檢閱台的是榮譽方陣,這是全部由騎士十字以上級別勳章獲得者代表組成的方針……”
“下麵通過檢閱台的是歐洲聯合武裝力量快速反應部隊,他們擁有全新的武器裝備……”
打頭的依然是虎3坦克和豹2坦克,不過霍夫曼最為看重的e-45主戰坦克最初型也在隊伍之中占據了一個營的規模。
e-45是霍夫曼最為自豪的新產品,車高26米,比虎3、豹2都要矮,因為這一代坦克的傳動裝置進行了重新設計,擺脫了虎豹係列的傳動配置方式進行後置,再與動力裝置結合在一起緊湊化。整車分量在48噸,火炮裝備的是試驗型105mm/l56火炮,這算是英國方麵首先立項,然後德國介入同步研究的產品,目前威力並不比88mm/l71大多少,比起虎3上那門強大的128mm坦克炮則略見遜色,但霍夫曼相信l7的105線膛炮成熟後潛力不可小覷,而且能比128mm坦克炮更為綜合平衡。
e-45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複合裝甲的坦克,內襯了幾層玻璃纖維用於加強傳統裝甲的防禦能力,等效防禦能力基本和虎3一個級別,但無論重量還是造價都要比虎3低不少,發動機采用的是900匹馬力的hl234+發動機,車速可以達到60公裏以上。
在設計上,除發動機後置並引入渦輪增壓和新式冷卻技術外,德國標誌性的傳家寶雙重甚至三重交錯重疊負重輪終於被取消了,這不但減輕了分量,也大大提高了坦克的維修與生產難度,更重要的是e-45設計者們還就如何使坦克內部空間分配更趨合理展開了探討,得出的黃金比例是動力和傳動裝置占38;乘員和內部物品(包括燃油)占48;彈藥占6;火炮活動空間占8,而e-45最後生產出來的預備生產型基本接近。
霍夫曼已秘密下達給施佩爾指令,在外表繼續用虎3甚至獅式、鼠式重型坦克項目引誘其他國家進入誤區的同時,準備全力優化e-45的設計與裝配並最後全麵裝備。
換而言之,虎3、豹2都是過渡期間的產品,生產線基本可以關停並轉。
因此,在閱兵儀式上e-45並不是主角,當然也不是虎3或豹2,而是各式各樣的火箭部隊。
隨著解說員一聲亢奮的聲音:“下麵通過檢閱台的是歐洲聯合武裝力量火箭旅”,整個會場都轟動了,人群紛紛開始張望,在最前麵是利用虎2、虎式地盤改進的v2\\v3短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係統,跟在後麵的火箭卡車這是v4\\v5中程彈道導彈和用裝甲車改造的防空導彈、反輻射導彈。
最拉風、最吸引眼球的是隨後進入會場的超級卡車,上麵裝著著碩大無朋的v6\\v8導彈。
“v8導彈是第三帝國開發的最新彈道導彈,也可以稱唿為洲際導彈,最大有效射程6000公裏,可直接從柏林打到伊爾庫茨克……如果斯大林再敢亂說亂動,我們不介意通過v8火箭把原子彈送給他……”
這句話一說,本來就覺得鄂木斯克距離哈薩克共和國太近的東俄當局立即籌劃著遷都,打算將首都從鄂木斯克搬遷到阿穆爾共青城……
ps:《鐵十字》基本上這個月完本,然後開始寫番外,番外第一篇將思路發給大家征求意見,大致題目《潛伏:一個日本特工在中國這10年(1943-1953)》,用迴憶、評論、插敘的方式描寫中國情況,大約20萬字左右,補上《鐵十字》因某些原因省略的內容,並將在前幾天提到過的新平台發布。
原定番外還有《別為我哭泣,莫斯科牆》、《戰——非洲小霸王以色列》等內容,考慮後放在《鐵幕》中予以追溯。
如您其他還有好的建議,歡迎評論留言。
最後感謝諸位對我的生日祝福和打賞,特別鳴謝某土豪書友1000元打賞,謝謝各位關照,我會盡力寫好每一個故事。
另外,我在起點的新書《地中海霸主》預定11月1日上架,目前字數已超過28萬,還沒看過的書友可考慮開殺了,可通過“原文”鏈接直達……
最後告訴大家一個故事,本來《地中海霸主》我想叫《鋼鐵軸心》的,編輯不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