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通向鐵幕之路()
原本一本正經的會談場合忽然畫風一轉變成了談生意,饒是美方代表團見多識廣也感覺詫異,對提早收迴包括珍珠港在內的夏威夷,杜威是心動的,但值不值這幾個億,他覺得還要再商量一下。
特納也看出他的想法,便對堀悌吉說道:“閣下,是不是暫時休會15分鍾,容我們具體商量下?”
“當然可以,請便。”堀悌吉想了想,“如果貴方在此期間想進入珍珠港看看情況,我方也可同意,不過人數不要超過20人,不許攜帶武器,須有我方全程陪同……當然,我們會保證觀察員們的生命安全。”
尼米茨點點頭:“那就感謝閣下了……”
說真的,這1年多來沒到過夏威夷,都不知這地方變成什麽樣了,他也很想去看看,去接觸一下當地情況。
美國代表團退走後,明仁首先就笑了起來:“呀,今天終於見識了老師做生意的水平,這個……歎為觀止啊。”
山本五十六笑道:“殿下,這是牛刀小試罷了……”
穀正之和其餘將領也紛紛覺得這筆生意不錯,24艘勝利輪、12艘油輪放日本國內好大一筆錢呢,先別說有沒有錢造,就是時間上也等不及,因此大家都認為這個價碼很優厚。
唯獨堀悌吉臉色很平靜:“說句真話,總歸是要交出去的,早走比晚走好,誰知道拖下去會產生什麽後果……而且,早點走對後勤壓力也小。”
眾人皆以為然。
“不過,如果美方真的能答應……也不是一件好事。”堀悌吉現在的口吻就有點傷感了,“諸君反過來想,如果是我們,會舍得出這個代價換取早點迴歸麽?”
大家想了想,沒有一個人認為可能,隻能沉默地搖頭。
“這也是為什麽美國願意出320億贖買和平的原因所在,願意用船舶交易收複時間的原因所在,我們和美國的實力不在一個量級之上……能用錢辦到的事,為什麽一定要死人呢?雖然日本不怕死,但反過來理解何嚐不是要錢不要命的另一種解讀,所以我在想,什麽時候帝國能真正強大起來,不再為錢操心呢?”堀悌吉站起身來,向港口外眺望,用悵然的語氣道,“我不是不想要夏威夷,是真的要不起!你們知道麽,沒人比我對交還夏威夷更痛心——這地方是我帶艦隊打下來的,還近乎全滅了美國太平洋艦隊,如果我自私一點,隻為聲名著想,隻要說一句,我打下來的地方你們就這麽輕易交出去?會有前赴後繼的人願意去死……可這麽多人去死,隻為我一個名譽,這種事我辦不到,也不想這麽辦!”
明仁張了張口,不知道這些話該怎麽接,他的認知第一次因為堀悌吉的引導而出現了動搖:同樣能辦到的事,是死人好呢還是花錢好呢?本來他會毫不猶豫地選前者,可見識了太多的場麵、聽了堀悌吉的內心獨白後,他的內心也有聲音在問,難道花錢不行麽?錢沒了可以再賺,命沒了就什麽都沒了……
反觀美方代表,退出後立即展開商議,杜威問:“這件事你們怎麽看?”
“這個……”幾個將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如何迴答。從感情上說,他們傾向於早點收迴,早點恢複,早點重建,從理智上說,為了這麽幾個月付這麽多船舶,他們也有點舍不得——雖然美國造船很快,但政府的錢也不是刮大風吹來的,這一出手又是幾個億美元,哪怕他們有心開口也難以下決心。
“這個……能不能發個電報請國務卿閣下判斷一下……我們沒有談判經驗啊……讓日本把休息時間延長到1個小時,就說我們要先根據觀察團的觀察情況再下決定。”特納最後說了一嘴,把皮球踢給了國務院,不過這個理由找得天衣無縫,連尼米茨都誇他有急智!——線性思維就這點好,無論正理歪理,總能給你想一個辦法,至於招好招壞,就要看你自個應對了。
收到杜威發來的超緊急電報,杜勒斯也不敢怠慢,雖然杜威一個字也沒有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杜勒斯能夠從字裏行間之中看出杜威的心思和想法:這幾個億美元現在已不重要了,杜威連答應給德國那400億美元都在絞盡腦汁折騰,自然也不會在乎額外多幾個億,他現在更在意的應該是名聲、是形象,是威望——平叛後,杜威原本跌倒穀底,不足10的威望攀升到25以上,隨著對德、對日和平條件基本公布後,雖然民眾意見紛紛,但威望還是在持續攀升,最新民調顯示已達到了32,如果步子跨得再大一點,戰後恢複的速度再快一點,說不定杜威還有連任的機會——畢竟他還有2年任期。
更重要的是,杜威現在有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殘缺國會趕上中期選舉,如果運作得當,他可以拉攏一大批人並在國會山形成自己的勢力——那時候就不要再看黨內大佬的眼色了,對杜威這點小心思,杜勒斯是心知肚明的。
最後他發出來的建議是:“還價一半,並要求時間改為2個月。”
堀悌吉開價狠,杜勒斯還價也狠,不愧都是談熟了生意的人。
一個小時很快就到了,在重開談判之前,杜威等人收到了觀察員的報告。
“情況比較糟糕……不過比想象得要好一點。”觀察員道,“日本在島上組建了維持會,負責維持我國民眾的自治管理並與日本軍隊接洽,當然這個組織免不了也要為日本提供方便,但令我感到詫異的是,出任維持會職務的居然大多數是白種人,隻有極個別的日本裔移民。”
“這是為什麽?”
“據說日本人看不起這批移居我國的僑民,而這批僑民也看不上母國的那些做法……兩者之間似乎成見很深,倒是我們自己人……”
尼米茨點頭道:“我相信這是真的,不知道諸位有沒有影響,在當初裏約內熱盧阻擊戰中,如果沒有442團的瘋狂衝擊與決死斷後,很多部隊根本不可能撤退並逃脫德軍追殺,所以克拉克將軍很喜歡442團,不但親自過問他們的整補,還幫他們申請了集體榮譽,甚至還把該團選為自己的警衛部隊。”
克拉克打仗的水平雖然在參聯會裏是倒著數的,不過外交和政治能力是順著來的,重用442團就是其中一招,這一點陸軍清楚、海軍也清楚。
“真是個奇怪的民族……”
“另外,島上很多民用設施被拆毀了……我們問了一下,後來得知是把其中的建築材料拿去修建防禦工事了。”
特納恍然大悟:“難怪我總覺得這個港口怪怪的……”
尼米茨表情沉重地問:“那些工事修得怎麽樣?”
“很堅固、很密集,我們甚至還深入了地下去查看……交通溝壑四通八達。”一個跟隨尼米茨多年的參謀心有餘悸、憤恨地說,“他媽和塔拉瓦上的老鼠洞一樣是成串成串的,據說這一年多來日本人從未停止修建過,島上我國民眾但凡有一點點反抗或者不合作,就被他們拉去修建工事……10個裏麵9個迴不來!我們走的時候,民眾都哭著拉著我們的手,希望總統能早日解救他們!”
一說起這個,杜威臉上的表情便凝固了:這是一種在何等絕望中的掙紮?
(本章完)
原本一本正經的會談場合忽然畫風一轉變成了談生意,饒是美方代表團見多識廣也感覺詫異,對提早收迴包括珍珠港在內的夏威夷,杜威是心動的,但值不值這幾個億,他覺得還要再商量一下。
特納也看出他的想法,便對堀悌吉說道:“閣下,是不是暫時休會15分鍾,容我們具體商量下?”
“當然可以,請便。”堀悌吉想了想,“如果貴方在此期間想進入珍珠港看看情況,我方也可同意,不過人數不要超過20人,不許攜帶武器,須有我方全程陪同……當然,我們會保證觀察員們的生命安全。”
尼米茨點點頭:“那就感謝閣下了……”
說真的,這1年多來沒到過夏威夷,都不知這地方變成什麽樣了,他也很想去看看,去接觸一下當地情況。
美國代表團退走後,明仁首先就笑了起來:“呀,今天終於見識了老師做生意的水平,這個……歎為觀止啊。”
山本五十六笑道:“殿下,這是牛刀小試罷了……”
穀正之和其餘將領也紛紛覺得這筆生意不錯,24艘勝利輪、12艘油輪放日本國內好大一筆錢呢,先別說有沒有錢造,就是時間上也等不及,因此大家都認為這個價碼很優厚。
唯獨堀悌吉臉色很平靜:“說句真話,總歸是要交出去的,早走比晚走好,誰知道拖下去會產生什麽後果……而且,早點走對後勤壓力也小。”
眾人皆以為然。
“不過,如果美方真的能答應……也不是一件好事。”堀悌吉現在的口吻就有點傷感了,“諸君反過來想,如果是我們,會舍得出這個代價換取早點迴歸麽?”
大家想了想,沒有一個人認為可能,隻能沉默地搖頭。
“這也是為什麽美國願意出320億贖買和平的原因所在,願意用船舶交易收複時間的原因所在,我們和美國的實力不在一個量級之上……能用錢辦到的事,為什麽一定要死人呢?雖然日本不怕死,但反過來理解何嚐不是要錢不要命的另一種解讀,所以我在想,什麽時候帝國能真正強大起來,不再為錢操心呢?”堀悌吉站起身來,向港口外眺望,用悵然的語氣道,“我不是不想要夏威夷,是真的要不起!你們知道麽,沒人比我對交還夏威夷更痛心——這地方是我帶艦隊打下來的,還近乎全滅了美國太平洋艦隊,如果我自私一點,隻為聲名著想,隻要說一句,我打下來的地方你們就這麽輕易交出去?會有前赴後繼的人願意去死……可這麽多人去死,隻為我一個名譽,這種事我辦不到,也不想這麽辦!”
明仁張了張口,不知道這些話該怎麽接,他的認知第一次因為堀悌吉的引導而出現了動搖:同樣能辦到的事,是死人好呢還是花錢好呢?本來他會毫不猶豫地選前者,可見識了太多的場麵、聽了堀悌吉的內心獨白後,他的內心也有聲音在問,難道花錢不行麽?錢沒了可以再賺,命沒了就什麽都沒了……
反觀美方代表,退出後立即展開商議,杜威問:“這件事你們怎麽看?”
“這個……”幾個將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如何迴答。從感情上說,他們傾向於早點收迴,早點恢複,早點重建,從理智上說,為了這麽幾個月付這麽多船舶,他們也有點舍不得——雖然美國造船很快,但政府的錢也不是刮大風吹來的,這一出手又是幾個億美元,哪怕他們有心開口也難以下決心。
“這個……能不能發個電報請國務卿閣下判斷一下……我們沒有談判經驗啊……讓日本把休息時間延長到1個小時,就說我們要先根據觀察團的觀察情況再下決定。”特納最後說了一嘴,把皮球踢給了國務院,不過這個理由找得天衣無縫,連尼米茨都誇他有急智!——線性思維就這點好,無論正理歪理,總能給你想一個辦法,至於招好招壞,就要看你自個應對了。
收到杜威發來的超緊急電報,杜勒斯也不敢怠慢,雖然杜威一個字也沒有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杜勒斯能夠從字裏行間之中看出杜威的心思和想法:這幾個億美元現在已不重要了,杜威連答應給德國那400億美元都在絞盡腦汁折騰,自然也不會在乎額外多幾個億,他現在更在意的應該是名聲、是形象,是威望——平叛後,杜威原本跌倒穀底,不足10的威望攀升到25以上,隨著對德、對日和平條件基本公布後,雖然民眾意見紛紛,但威望還是在持續攀升,最新民調顯示已達到了32,如果步子跨得再大一點,戰後恢複的速度再快一點,說不定杜威還有連任的機會——畢竟他還有2年任期。
更重要的是,杜威現在有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殘缺國會趕上中期選舉,如果運作得當,他可以拉攏一大批人並在國會山形成自己的勢力——那時候就不要再看黨內大佬的眼色了,對杜威這點小心思,杜勒斯是心知肚明的。
最後他發出來的建議是:“還價一半,並要求時間改為2個月。”
堀悌吉開價狠,杜勒斯還價也狠,不愧都是談熟了生意的人。
一個小時很快就到了,在重開談判之前,杜威等人收到了觀察員的報告。
“情況比較糟糕……不過比想象得要好一點。”觀察員道,“日本在島上組建了維持會,負責維持我國民眾的自治管理並與日本軍隊接洽,當然這個組織免不了也要為日本提供方便,但令我感到詫異的是,出任維持會職務的居然大多數是白種人,隻有極個別的日本裔移民。”
“這是為什麽?”
“據說日本人看不起這批移居我國的僑民,而這批僑民也看不上母國的那些做法……兩者之間似乎成見很深,倒是我們自己人……”
尼米茨點頭道:“我相信這是真的,不知道諸位有沒有影響,在當初裏約內熱盧阻擊戰中,如果沒有442團的瘋狂衝擊與決死斷後,很多部隊根本不可能撤退並逃脫德軍追殺,所以克拉克將軍很喜歡442團,不但親自過問他們的整補,還幫他們申請了集體榮譽,甚至還把該團選為自己的警衛部隊。”
克拉克打仗的水平雖然在參聯會裏是倒著數的,不過外交和政治能力是順著來的,重用442團就是其中一招,這一點陸軍清楚、海軍也清楚。
“真是個奇怪的民族……”
“另外,島上很多民用設施被拆毀了……我們問了一下,後來得知是把其中的建築材料拿去修建防禦工事了。”
特納恍然大悟:“難怪我總覺得這個港口怪怪的……”
尼米茨表情沉重地問:“那些工事修得怎麽樣?”
“很堅固、很密集,我們甚至還深入了地下去查看……交通溝壑四通八達。”一個跟隨尼米茨多年的參謀心有餘悸、憤恨地說,“他媽和塔拉瓦上的老鼠洞一樣是成串成串的,據說這一年多來日本人從未停止修建過,島上我國民眾但凡有一點點反抗或者不合作,就被他們拉去修建工事……10個裏麵9個迴不來!我們走的時候,民眾都哭著拉著我們的手,希望總統能早日解救他們!”
一說起這個,杜威臉上的表情便凝固了:這是一種在何等絕望中的掙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