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超級炸彈()
這還是奧本海默第一次接觸有關和談的內幕,迴去的路上,他連帶苦澀地問道:“我們已經和德國談了很久了?”
“是的,一直都在談,但價格始終談不攏……”杜勒斯歎了口氣,“德國很狡猾,他們不要我們的領土,但卻把傳統意義上由美國控製的勢力範圍全部侵吞掉,然後又說要巨額賠款。”
奧本海默雖然是個學者,但並不代表他對國際形勢和國內局勢一無所知,在他看來,如果將這份協議公開的話,美國老百姓是有可能接受的,因為德國沒有要求割讓美國領土——中美洲、加勒比海是什麽地方,地理知識貧乏的美國人民根本不care!他們最關心的是目前沉重的負擔,越來越嚴峻的治安形勢,看不到頭的軍事行動以及每天都在飛漲的物價,據說現在黃金已漲價到40美元1盎司了,足足比以前上漲了還多,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1929年危機是開工不足、需求不足造成的內生性崩塌,現在美國開工率幾乎到了頂點,需求也十分旺盛,適齡人口也不存在失業問題,現在的經濟困境是國家創造的財富被毫無意義地消耗掉了——1500億這個數字雖然龐大,但真的如果放下來看,也就是一年略多的軍事預算!
“你覺得可以接受德國的談判條件?”
“不是可以,是被迫。”奧本海默苦笑道,“我們距離造出原子彈至少還有個月的時間,能不能一次成功還在兩說之間,這個時間段可供德國人造很多了,而且德國火箭又比我們厲害,所以哪怕靠原子彈打仗,我們也不是德軍的對手,而再拖上一年時間,又是1500億下去了,這1500億投入到人民生活和科研之上,可以產生多少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
“確實也有人這麽說。”杜勒斯點點頭。
“另外,我們現在不光是德國問題,還有日本問題,至少,夏威夷島要收複吧?打迴來也好,買迴來也好,總而言之需要解決,在這個時刻暫時不宜給自己招惹更多的敵人了。”奧本海默苦笑,“如果我是總統,我會以大無畏的決心批準這份合約的,當然免不了有一些小細節的糾纏……”
“但是,我們現在的擔心是,如果允許德國力量滲透到紐芬蘭、滲透到加勒比海,這對美國未來的安全是一個重大的威脅。”
“可拖著不停戰並不代表這個威脅就沒有了……”奧本海默搖頭道,“我認為隨著科學的進步,距離今後不會成為雙方互相威脅的製約,先進武器的威力才是。德國現在有2000公裏的火箭,如果我沒估計錯,明後年德國就會有5000公裏以上的火箭……就算沒有百慕大、沒有加勒比海、沒有紐芬蘭這些基地,在亞速爾島上的德國火箭和上麵搭載的原子彈也會成為美國人民頭頂巨大的威脅。總而言之一句話,要想讓美德力量恢複平衡,依靠的不是距離,而是科技和軍隊的戰鬥力。日本和我們隔得夠遠了吧,不照樣來打了珍珠港?墨西哥和加拿大很近,但他們威脅不了我們!”
奧本海默的猜測還是靠譜的,目前布勞恩團隊正在試驗射程5500公裏的v8火箭——這個龐然大物將擁有2級主發動機和4個助推發動機,第一次試驗已經成功了,減裝藥的火箭直接從佩內明德火箭基地打到巴倫支海,一口氣飛行了3200公裏,布勞恩認為再展開-12次試驗基本就可以確保性能穩定了,最快將在1947年年末或1948年投入戰備值班任務。至於用潛艇搭載,目前龐大的**火箭是不可能放進去的,哪怕xxx級那個巨無霸也不行,必須另辟奇徑從固體燃料下手,恐怕至少還要5-8年才能完成實戰化。
除5500公裏的v8,布勞恩團隊還在開發威力更大的v火箭,該火箭同樣也是**燃料動力,不過擁有至少24台發動機並聯,可攜帶核彈頭實現1萬公裏以上射程的洲際打擊,同時還可方便地改造為運載火箭——用於登月或發射人造衛星,實現元首提出的“德意誌的未來是星辰大海”的宏偉目標。
熱情高漲的德國科學家們連後續路線圖都設計好了:1949年元首60歲生日之際,洲際導彈要能投入使用,如果有哪個國家敢挑戰德意誌的權威,大家不介意用百萬噸級的炸彈教訓一下;1952年要發射人造衛星;1959年元首70歲生日前要把德國宇航員送上月球,要讓元首聽到從月球傳來的恭賀壽辰的聲音。
美國人?他們的火箭現在連法國人的水平都不如,還是先等他們趕上法國水平再說吧。再說了,和平競賽德國又怕過誰呢?
奧本海默的話激起了杜勒斯的共鳴,不過他不能直截了當地讚同,而是遲疑著說道:“美國人民也許會讚同,但中產階級和財團是很難接受的,1500億美元的賠款也讓這件事複雜化,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下這個決心的總統也許將來……”
他沒有說下去,但奧本海默完全是理解的:“我也知道這件事很難辦,非常屈辱,但為了長久的未來,有些犧牲是必須承擔的……德國人不就蟄伏了20年麽?他們上次大戰比我們現在慘得多,如果美國人民下定決心,我覺得是可以克服的……”
“但現在國內……”
“隻能用強力手段恢複秩序。”奧本海默歎息道,“想不到我作為一個學者,今天居然說這種話,說這種違背我以前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的話——美國,不能再這樣自由下去了!我們原來崇尚的價值觀和社會理念如果持續延續下去,將來會造成美利堅民族的墮落和毀滅,倒是改弦易轍,重新恢複清教徒時代的克製、理性、團結和拚搏,美國還有希望,才應該是主流價值觀,多元文化什麽的,趕緊見鬼去吧!”
雖然嘴上這麽說,但奧本海默最後還是來了一句:“我也就是這樣發發牢騷,迴到國內,我不會承認這句話是我說的……”
“我懂,我懂!”
杜勒斯明白,下這個決心何其之難,光是杜威一個人,施加一些壓力就過去了,但後麵一大批掌權階級、財團、國會怎麽看這些問題?
迴到國內,德國人果然沒有食言,歐洲之聲廣播響了起來,用冷冰冰的聲音提醒道:茲定於美國華盛頓時間9月1日對芝加哥進行火箭攻擊,因距離較遠,尚無法精確打擊,有可能落到平民區,為防止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我們唿籲芝加哥居民快速撤離,實在不能撤離的,請躲入最好、最堅固的防空掩體,備好食物、清水、蠟燭和手電,我們將於9月3日結束攻擊,切切!
當天淩晨,芝加哥爆發大騷亂,憤怒的人群衝擊了市政府,國民警衛隊連連對空射擊都很難彈壓住,最後被迫出動坦克維持秩序;與此同時,州際公路上全是倉皇而逃的中產階級——大家都知道德國是說到做到的,說了要打船廠,東海岸的船廠各個都遭了秧,現在要打芝加哥,顯然不是虛言恫嚇。
危機進一步蔓延開來……
老鐵!還在找\"鐵十字\"免費小說?
百度直接搜索:\"易看小說\"看免費小說,沒毛病!
(本章完)
這還是奧本海默第一次接觸有關和談的內幕,迴去的路上,他連帶苦澀地問道:“我們已經和德國談了很久了?”
“是的,一直都在談,但價格始終談不攏……”杜勒斯歎了口氣,“德國很狡猾,他們不要我們的領土,但卻把傳統意義上由美國控製的勢力範圍全部侵吞掉,然後又說要巨額賠款。”
奧本海默雖然是個學者,但並不代表他對國際形勢和國內局勢一無所知,在他看來,如果將這份協議公開的話,美國老百姓是有可能接受的,因為德國沒有要求割讓美國領土——中美洲、加勒比海是什麽地方,地理知識貧乏的美國人民根本不care!他們最關心的是目前沉重的負擔,越來越嚴峻的治安形勢,看不到頭的軍事行動以及每天都在飛漲的物價,據說現在黃金已漲價到40美元1盎司了,足足比以前上漲了還多,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1929年危機是開工不足、需求不足造成的內生性崩塌,現在美國開工率幾乎到了頂點,需求也十分旺盛,適齡人口也不存在失業問題,現在的經濟困境是國家創造的財富被毫無意義地消耗掉了——1500億這個數字雖然龐大,但真的如果放下來看,也就是一年略多的軍事預算!
“你覺得可以接受德國的談判條件?”
“不是可以,是被迫。”奧本海默苦笑道,“我們距離造出原子彈至少還有個月的時間,能不能一次成功還在兩說之間,這個時間段可供德國人造很多了,而且德國火箭又比我們厲害,所以哪怕靠原子彈打仗,我們也不是德軍的對手,而再拖上一年時間,又是1500億下去了,這1500億投入到人民生活和科研之上,可以產生多少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
“確實也有人這麽說。”杜勒斯點點頭。
“另外,我們現在不光是德國問題,還有日本問題,至少,夏威夷島要收複吧?打迴來也好,買迴來也好,總而言之需要解決,在這個時刻暫時不宜給自己招惹更多的敵人了。”奧本海默苦笑,“如果我是總統,我會以大無畏的決心批準這份合約的,當然免不了有一些小細節的糾纏……”
“但是,我們現在的擔心是,如果允許德國力量滲透到紐芬蘭、滲透到加勒比海,這對美國未來的安全是一個重大的威脅。”
“可拖著不停戰並不代表這個威脅就沒有了……”奧本海默搖頭道,“我認為隨著科學的進步,距離今後不會成為雙方互相威脅的製約,先進武器的威力才是。德國現在有2000公裏的火箭,如果我沒估計錯,明後年德國就會有5000公裏以上的火箭……就算沒有百慕大、沒有加勒比海、沒有紐芬蘭這些基地,在亞速爾島上的德國火箭和上麵搭載的原子彈也會成為美國人民頭頂巨大的威脅。總而言之一句話,要想讓美德力量恢複平衡,依靠的不是距離,而是科技和軍隊的戰鬥力。日本和我們隔得夠遠了吧,不照樣來打了珍珠港?墨西哥和加拿大很近,但他們威脅不了我們!”
奧本海默的猜測還是靠譜的,目前布勞恩團隊正在試驗射程5500公裏的v8火箭——這個龐然大物將擁有2級主發動機和4個助推發動機,第一次試驗已經成功了,減裝藥的火箭直接從佩內明德火箭基地打到巴倫支海,一口氣飛行了3200公裏,布勞恩認為再展開-12次試驗基本就可以確保性能穩定了,最快將在1947年年末或1948年投入戰備值班任務。至於用潛艇搭載,目前龐大的**火箭是不可能放進去的,哪怕xxx級那個巨無霸也不行,必須另辟奇徑從固體燃料下手,恐怕至少還要5-8年才能完成實戰化。
除5500公裏的v8,布勞恩團隊還在開發威力更大的v火箭,該火箭同樣也是**燃料動力,不過擁有至少24台發動機並聯,可攜帶核彈頭實現1萬公裏以上射程的洲際打擊,同時還可方便地改造為運載火箭——用於登月或發射人造衛星,實現元首提出的“德意誌的未來是星辰大海”的宏偉目標。
熱情高漲的德國科學家們連後續路線圖都設計好了:1949年元首60歲生日之際,洲際導彈要能投入使用,如果有哪個國家敢挑戰德意誌的權威,大家不介意用百萬噸級的炸彈教訓一下;1952年要發射人造衛星;1959年元首70歲生日前要把德國宇航員送上月球,要讓元首聽到從月球傳來的恭賀壽辰的聲音。
美國人?他們的火箭現在連法國人的水平都不如,還是先等他們趕上法國水平再說吧。再說了,和平競賽德國又怕過誰呢?
奧本海默的話激起了杜勒斯的共鳴,不過他不能直截了當地讚同,而是遲疑著說道:“美國人民也許會讚同,但中產階級和財團是很難接受的,1500億美元的賠款也讓這件事複雜化,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下這個決心的總統也許將來……”
他沒有說下去,但奧本海默完全是理解的:“我也知道這件事很難辦,非常屈辱,但為了長久的未來,有些犧牲是必須承擔的……德國人不就蟄伏了20年麽?他們上次大戰比我們現在慘得多,如果美國人民下定決心,我覺得是可以克服的……”
“但現在國內……”
“隻能用強力手段恢複秩序。”奧本海默歎息道,“想不到我作為一個學者,今天居然說這種話,說這種違背我以前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的話——美國,不能再這樣自由下去了!我們原來崇尚的價值觀和社會理念如果持續延續下去,將來會造成美利堅民族的墮落和毀滅,倒是改弦易轍,重新恢複清教徒時代的克製、理性、團結和拚搏,美國還有希望,才應該是主流價值觀,多元文化什麽的,趕緊見鬼去吧!”
雖然嘴上這麽說,但奧本海默最後還是來了一句:“我也就是這樣發發牢騷,迴到國內,我不會承認這句話是我說的……”
“我懂,我懂!”
杜勒斯明白,下這個決心何其之難,光是杜威一個人,施加一些壓力就過去了,但後麵一大批掌權階級、財團、國會怎麽看這些問題?
迴到國內,德國人果然沒有食言,歐洲之聲廣播響了起來,用冷冰冰的聲音提醒道:茲定於美國華盛頓時間9月1日對芝加哥進行火箭攻擊,因距離較遠,尚無法精確打擊,有可能落到平民區,為防止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我們唿籲芝加哥居民快速撤離,實在不能撤離的,請躲入最好、最堅固的防空掩體,備好食物、清水、蠟燭和手電,我們將於9月3日結束攻擊,切切!
當天淩晨,芝加哥爆發大騷亂,憤怒的人群衝擊了市政府,國民警衛隊連連對空射擊都很難彈壓住,最後被迫出動坦克維持秩序;與此同時,州際公路上全是倉皇而逃的中產階級——大家都知道德國是說到做到的,說了要打船廠,東海岸的船廠各個都遭了秧,現在要打芝加哥,顯然不是虛言恫嚇。
危機進一步蔓延開來……
老鐵!還在找\"鐵十字\"免費小說?
百度直接搜索:\"易看小說\"看免費小說,沒毛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