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通向鐵幕之路()
“斯大林同誌,美國革命在各國帝國主義的聯合絞殺下最終失敗了,在最後關頭,同誌們做了可歌可泣的戰鬥,沒有玷汙布爾什維克的名聲……”
貝利亞一本正經地和斯大林匯報著,不過後者顯然沒多少聽取的耐心,隻揮了揮手道:“我知道了,讓托馬斯同誌、馬林科夫同誌和崔可夫同誌把整個革命經過寫出來,我們要引以為戒……”
“是!”貝利亞想了想,又以沉痛的語氣匯報道,“另外,我們沒接到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同誌搭乘的飛機,而托馬斯同誌他們說他的飛機早就起飛了,從各種合理的角度推斷,他應該是遇難了。”
斯大林搖著頭,一陣歎息:切爾尼亞霍夫斯基是他親自看好的新生代將領,不但政治可靠,在戰場上也有非常突出的表現——外高加索反攻就打得很好,打得土耳其人抱頭鼠竄、潰不成軍,他還準備將來由他做朱可夫的接班人,沒想到為了個美國革命居然把人搭了進去。
他沉吟片刻後道:“繼續核實一下,如果確信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同誌不幸遇難,我們要對他的家屬予以哀悼,同時要大力表揚他的功績——他和其他同誌一樣,為高舉國際主義紅旗,為全麵實現而犧牲在異國他鄉,這是黨和人民的重大損失,是國際運動的重大損失!”
“朱可夫同誌為崔可夫同誌求情,他認為崔可夫同誌在戰爭中的表現是合格的,也曾多次挫敗強敵並一度占領美國的心髒地帶,隻是因為敵人力量太過於強大,杜威又勾結德國法西斯搞到了黨衛軍集團軍才導致了最後失敗,哪怕從長征的策略看起來,他們也戰鬥到了最後一息,他問能不能減輕對崔可夫同誌的審查,紅軍還急需他去工作!”
斯大林點點頭:“崔可夫同誌是有功的,這點我很清楚,仗打得也還不錯,特別是在那麽困難的情況下他還堅持鬥爭到底,展現了一個員的骨氣和銳氣。不過有一點要批評,讓他迴來為什麽不肯迴來?這是黨的命令,他不能把自己的生命毫無意義地浪費在北美大陸上,他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我能理解,但首先要能服從黨的指揮。記住,他的生命不光屬於他自己,也屬於黨,屬於人民。另外要始終牢記的是是黨指揮槍而不是槍指揮黨!”
貝利亞楞了一下,光從這句話聽,還很難確定斯大林到底是什麽意思:放還是不放呢?
好在斯大林沒有讓他猜很久,補充說了一句:“對他指揮戰鬥,要表揚,對他最後忽視命令的行為要批評,希望他能深刻反省寫一個材料,這件事就這麽過去了……哦……不對,軍銜可以升一升,掛大將!”
貝利亞心領神會,這叫小罵大幫忙,斯大林同誌看來還是挺欣賞崔可夫同誌的。
正說話間,伏羅希洛夫過來了,剛看見貝利亞在這裏他還決定等一等,不過斯大林很快就看見了他,問道,“那東西怎麽樣了?”
“我正是為這件事而來的。”伏羅希洛夫匯報道,“專家們分析了從美國帶迴來的資料、圖紙和樣品,確信這是製造原子彈的關鍵材料,不過現在麵臨的困難很多……”
“你說……”斯大林點點頭,“如果不困難,那這玩意世界上到處都是了……”
“原子彈的原理很好理解,反應機製大家也基本摸清楚了,具體的爆炸模型和構型在圖紙中也有闡述——當然是不是正確還不一定,畢竟美國人也隻是根據理論計算得出的結論,並沒有真正付諸實踐過,那些鈾-235也經過測驗,認為是很標準、純度很好的放射性元素,符合製造炸彈的材料需求。”伏羅希洛夫頓了頓,“現在就是還不清楚具體需要多少原料,如果按美國提示的需要30公斤左右的原料,蘇維埃暫時還辦不到。”
“辦不到?”斯大林的眉頭擰成一個川字,“為什麽會有這個結論?員詞典上有辦不到這個詞語麽?”
伏羅希洛夫抹著汗道:“提煉元素需要大量的銅和銀,這些還可以勉強搞到,但其中需要耗費的電力我們卻承受不起——按照美國的數據,30公斤核原料耗費的電力大概需要蘇維埃目前所有電力連續不停地工作2年以上才可能滿足……”
“2年?”這些輪到斯大林傻眼了,全國電力啥都不幹,隻為了提煉元素就需要2年?這怎麽可能?坦克不造了?飛機不造了?其他工業全不要了?
“還有,提煉元素需要的關鍵裝備,如迴旋加速器等我們擁有的數量很少,也找不到地方可以進口,必須自力更生先製造出來,這對於國內經濟、工業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但這個武器一定要造出來,這是保證蘇維埃屹立下去並獲得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同誌們提了一個建議,認為我們目前能力、經驗和實驗數據都還不完備,建議分兩步走,先建造一個核反應堆,仔細觀察情況,一邊積累數據和原料,一邊探索改進更好的生產辦法。”
“這樣需要幾年?”
“5……5年。”其實眾人給伏羅希洛夫的提示是8年,不過眼看斯大林同誌如此不滿,伏羅希洛夫不敢再報8年,便自作主張將8年砍成了5年。
“5年太長了,我們沒有這麽多時間,現在帝國主義在全球範圍內停戰,下一步很可能就要圍攻或者遏製蘇維埃了……所以必須要快!”斯大林頓了頓,“我實際給你4年時間,你內部按3年傳達,有關計劃、任務、進度都按3年編製,有什麽困難你想辦法克服,其他一切不重要、不必要的工作都要為原子彈項目讓路!”
“是!”伏羅希洛夫哭喪著臉,唯唯諾諾應承了下來——8年一下子變成了3年,他都不知道怎麽迴去解釋,不過有一點是確鑿無疑的,斯大林同誌說3年就是3年,這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3年拖到4年還可以搪塞一下,4年再拖下去就會出問題了。
貝利亞同情地看了看伏羅希洛夫一眼,知道這件事肯定不好辦,不過他也沒辦法,隻能同情而已,斯大林同誌說的沒錯,你需要這麽多時間,帝國主義會給我們這麽多時間麽?
“請貝利亞同誌盡可能協助一下,看看後續還能不能從德國、美國搞到原子彈的有關資料,隻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去努力!”
(本章完)
“斯大林同誌,美國革命在各國帝國主義的聯合絞殺下最終失敗了,在最後關頭,同誌們做了可歌可泣的戰鬥,沒有玷汙布爾什維克的名聲……”
貝利亞一本正經地和斯大林匯報著,不過後者顯然沒多少聽取的耐心,隻揮了揮手道:“我知道了,讓托馬斯同誌、馬林科夫同誌和崔可夫同誌把整個革命經過寫出來,我們要引以為戒……”
“是!”貝利亞想了想,又以沉痛的語氣匯報道,“另外,我們沒接到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同誌搭乘的飛機,而托馬斯同誌他們說他的飛機早就起飛了,從各種合理的角度推斷,他應該是遇難了。”
斯大林搖著頭,一陣歎息:切爾尼亞霍夫斯基是他親自看好的新生代將領,不但政治可靠,在戰場上也有非常突出的表現——外高加索反攻就打得很好,打得土耳其人抱頭鼠竄、潰不成軍,他還準備將來由他做朱可夫的接班人,沒想到為了個美國革命居然把人搭了進去。
他沉吟片刻後道:“繼續核實一下,如果確信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同誌不幸遇難,我們要對他的家屬予以哀悼,同時要大力表揚他的功績——他和其他同誌一樣,為高舉國際主義紅旗,為全麵實現而犧牲在異國他鄉,這是黨和人民的重大損失,是國際運動的重大損失!”
“朱可夫同誌為崔可夫同誌求情,他認為崔可夫同誌在戰爭中的表現是合格的,也曾多次挫敗強敵並一度占領美國的心髒地帶,隻是因為敵人力量太過於強大,杜威又勾結德國法西斯搞到了黨衛軍集團軍才導致了最後失敗,哪怕從長征的策略看起來,他們也戰鬥到了最後一息,他問能不能減輕對崔可夫同誌的審查,紅軍還急需他去工作!”
斯大林點點頭:“崔可夫同誌是有功的,這點我很清楚,仗打得也還不錯,特別是在那麽困難的情況下他還堅持鬥爭到底,展現了一個員的骨氣和銳氣。不過有一點要批評,讓他迴來為什麽不肯迴來?這是黨的命令,他不能把自己的生命毫無意義地浪費在北美大陸上,他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我能理解,但首先要能服從黨的指揮。記住,他的生命不光屬於他自己,也屬於黨,屬於人民。另外要始終牢記的是是黨指揮槍而不是槍指揮黨!”
貝利亞楞了一下,光從這句話聽,還很難確定斯大林到底是什麽意思:放還是不放呢?
好在斯大林沒有讓他猜很久,補充說了一句:“對他指揮戰鬥,要表揚,對他最後忽視命令的行為要批評,希望他能深刻反省寫一個材料,這件事就這麽過去了……哦……不對,軍銜可以升一升,掛大將!”
貝利亞心領神會,這叫小罵大幫忙,斯大林同誌看來還是挺欣賞崔可夫同誌的。
正說話間,伏羅希洛夫過來了,剛看見貝利亞在這裏他還決定等一等,不過斯大林很快就看見了他,問道,“那東西怎麽樣了?”
“我正是為這件事而來的。”伏羅希洛夫匯報道,“專家們分析了從美國帶迴來的資料、圖紙和樣品,確信這是製造原子彈的關鍵材料,不過現在麵臨的困難很多……”
“你說……”斯大林點點頭,“如果不困難,那這玩意世界上到處都是了……”
“原子彈的原理很好理解,反應機製大家也基本摸清楚了,具體的爆炸模型和構型在圖紙中也有闡述——當然是不是正確還不一定,畢竟美國人也隻是根據理論計算得出的結論,並沒有真正付諸實踐過,那些鈾-235也經過測驗,認為是很標準、純度很好的放射性元素,符合製造炸彈的材料需求。”伏羅希洛夫頓了頓,“現在就是還不清楚具體需要多少原料,如果按美國提示的需要30公斤左右的原料,蘇維埃暫時還辦不到。”
“辦不到?”斯大林的眉頭擰成一個川字,“為什麽會有這個結論?員詞典上有辦不到這個詞語麽?”
伏羅希洛夫抹著汗道:“提煉元素需要大量的銅和銀,這些還可以勉強搞到,但其中需要耗費的電力我們卻承受不起——按照美國的數據,30公斤核原料耗費的電力大概需要蘇維埃目前所有電力連續不停地工作2年以上才可能滿足……”
“2年?”這些輪到斯大林傻眼了,全國電力啥都不幹,隻為了提煉元素就需要2年?這怎麽可能?坦克不造了?飛機不造了?其他工業全不要了?
“還有,提煉元素需要的關鍵裝備,如迴旋加速器等我們擁有的數量很少,也找不到地方可以進口,必須自力更生先製造出來,這對於國內經濟、工業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但這個武器一定要造出來,這是保證蘇維埃屹立下去並獲得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同誌們提了一個建議,認為我們目前能力、經驗和實驗數據都還不完備,建議分兩步走,先建造一個核反應堆,仔細觀察情況,一邊積累數據和原料,一邊探索改進更好的生產辦法。”
“這樣需要幾年?”
“5……5年。”其實眾人給伏羅希洛夫的提示是8年,不過眼看斯大林同誌如此不滿,伏羅希洛夫不敢再報8年,便自作主張將8年砍成了5年。
“5年太長了,我們沒有這麽多時間,現在帝國主義在全球範圍內停戰,下一步很可能就要圍攻或者遏製蘇維埃了……所以必須要快!”斯大林頓了頓,“我實際給你4年時間,你內部按3年傳達,有關計劃、任務、進度都按3年編製,有什麽困難你想辦法克服,其他一切不重要、不必要的工作都要為原子彈項目讓路!”
“是!”伏羅希洛夫哭喪著臉,唯唯諾諾應承了下來——8年一下子變成了3年,他都不知道怎麽迴去解釋,不過有一點是確鑿無疑的,斯大林同誌說3年就是3年,這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3年拖到4年還可以搪塞一下,4年再拖下去就會出問題了。
貝利亞同情地看了看伏羅希洛夫一眼,知道這件事肯定不好辦,不過他也沒辦法,隻能同情而已,斯大林同誌說的沒錯,你需要這麽多時間,帝國主義會給我們這麽多時間麽?
“請貝利亞同誌盡可能協助一下,看看後續還能不能從德國、美國搞到原子彈的有關資料,隻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去努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