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通向鐵幕之路()


    “該死的杜威,該死的美共……”聽到杜威和參聯會一致同意解除他職務的消息,還在波士頓的麥克阿瑟感覺自己都快要氣瘋了。


    他並不認為自己做得少,反而認為如果沒有自己連續組織防禦特別是波士頓一線擋住美共軍隊並吸引有關注意力,杜威豈能這麽容易在紐約登陸?可現在形勢比人強,杜威抓住他屢戰屢敗、千裏轉進的問題大加抨擊,更挾持現在總統衛隊的滔天氣焰而對自己動手。


    可不接受命令也不是迴事,論政治實力,杜威是總統,是三軍統帥;論軍事實力,杜威手裏光是13萬總統衛隊就超過了波士頓那5萬殘兵敗將;論名望,現在收複紐約、費城、華盛頓的杜威的聲望正在直線上升,這上麵無論哪一條都不是麥克阿瑟能夠抗衡的。


    看他這暴跳如雷的模樣,布萊德利也很尷尬,因為參聯會緊接著還下了一道秘令:如果麥克阿瑟不服從命令或有其他不軌行為,授權布萊德利予以製裁,必要時可采取一切措施。


    這道命令顯然把布萊德利也坑了進去,他奉命也好,不奉命也好,迴旋餘地小了很多。


    最後麥克阿瑟咬牙切齒地從牙關裏擠出一句:“杜威小瞧了美共,他以為拿迴華盛頓就算是鎮壓了暴亂?這遠遠沒到時候,而且,他引入德國艦隊和叛軍的事難道將來國會就沒有想法?他許諾出去的幾百億補償就這麽容易實現?哼,咱們走著瞧。”


    發泄一通後,麥克阿瑟把部隊交給了布萊德利,並暗示英國師提出請求——希望迴到加拿大幫助防範左翼暴亂,麥克阿瑟原本是想試探一下杜威的底線,不過杜威很爽快地就答應了,同意這個英國師從波士頓北上迴加拿大!


    給他建議的當然還是斯坦因納,後者認為目前不服從杜威的部隊越少越好,英國人既然有異心,幹脆就讓他們迴加拿大好了,諒丘胖子也翻不了天。杜威一想也是,當初扣押著丘胖子這4個師是為了防止丘胖子有實力將加拿大變成第二個大不列顛,現在德國已直接在紐芬蘭駐軍,並且發出了原子彈威脅,諒丘胖子也不敢蹦躂什麽。


    更讓杜威高興的是,原本在華盛頓經常和他唱反調的國會現在也被美共裹挾而走,據說臨走之前這批沒骨氣的家夥還投票罷免了他的總統職務,選舉福斯特為臨時總統,這樣一來,他不僅擺脫了國會的掣肘,而且可以名正言順地以行政法令治國。比起以往的層層溝通、反複協調,效率不知道提升了多少倍。


    由於副總統愛德華茲也被美共擄走,現在杜勒斯作為他的副手承擔的責任和擔子更重,幾乎是內政外交事務一肩挑了,他憂心忡忡地看著杜威在思想作風和行為方式上發生改變而無力勸說


    與喜氣洋洋的杜威相比,一路零落撤退的蘇維埃眾人就是驚魂未定了,現在美共雖然還控製著包括匹茲堡、底特律、克利夫蘭、芝加哥等五大湖工業區核心城市,但在杜威宣布收複華盛頓並簽發全國性平叛命令以後,局勢就完全逆轉了。


    以往一波又一波轉變立場準備投奔美共的軍隊忽然停住了腳步——不知道他們是被總統衛隊勢如破竹的進攻勢頭嚇破了膽還是因為杜威收複華盛頓,美國重新又有了正統之後他收住了腳步,重新恢複到停滯不前的狀態。


    現在,困守底特律的蘇維埃政權也是一片混亂,雖然單純從交戰結果上看,從紐約到華盛頓隻損失了6、7萬人馬,但隨著地盤不斷淪陷,防線不斷後撤,整個蘇維埃內部都變得不穩起來,崔可夫竭盡全力率領在波士頓的5萬軍隊撤退,結果中途零零落落逃亡的居然將近三分之一,而其他主動撤退的人員中逃亡的人數也不少,很多工人階級見勢不妙,脫下才穿了沒幾天的軍裝或者甩掉右手上的赤衛隊袖標,搖身一變又變成歡迎杜威總統光複紐約、華盛頓的好市民了。


    特別是少數族裔和黑人群體,美共起事時他們沒少參與打砸搶並放火,等杜威部隊一到,舉起右手行舉手禮最早、最快、最歡騰的還是他們,充分印證了牆頭草哪裏風大往哪裏倒的特點。


    “特派員同誌,我們現在應該怎麽辦呢?看起來所有反革命力量已全部勾結在一起了……”麵對當下紛亂的局勢,托馬斯再也沒有取福斯特而代之的想法,而是憂心忡忡地考慮怎麽過關。


    “必須整頓軍隊,目前的軍隊凝聚力、戰鬥力太差……”馬林科夫沉吟道,“同時必須爭取工人階級的支持。”


    “用什麽來獲取他們的支持呢?”托馬斯苦惱地說道,“美國農民不缺土地,分土地是刺激不了他們的;美國工人的待遇和勞動強度也還好,資本家我們已鎮壓了,怎麽爭取他們的支持呢?”


    這個問題同樣也是馬林科夫深感苦惱的地方,他發現美共不但自己缺乏革命基礎,傳統意義上的美國工農階層也缺乏革命基礎——既不像中國革命那樣有對土地渴望的億萬農民,也不像俄國革命那樣有對自身處境深惡痛絕的工人階級,美國無論農工,隻要肯賣力幹活都能有一份不錯的收入,足以養家糊口,隻有社會最底層,那些好逸惡勞的混混、黑人才經常過不下去——可他們也不是美共所能依靠的革命主體。


    “隻有一個辦法,實現股份化改造,讓目前我們控製的企業全部轉化為全民所有製,工人階級成為國家的主人,擁有股份並享有收益……”


    “這樣能行麽?”托馬斯疑惑地問道,“現在這些企業重點是要生產軍備所需要的物資和武器,怎麽可能拿來分紅?”


    “分紅是以後的是,工人階級至少比我們懂得股份製的重要性,資本家不就是憑借資本壓迫人民麽?現在我們把資本轉化為全民所有,不等於取消了壓迫,讓工人階級翻身當了主人?”


    “那……那將來黨怎麽辦呢?”


    “黨啊……好辦,全民所有製企業的分配預案要經過黨的同意才行,企業管理要建立黨組織,實現黨的一元化領導,黨不但要在思想上、組織上領導人民,在經濟決策、企業經營上也要高度介入,指揮統籌。”馬林科夫補充道,“我們在俄國就是這麽幹的,所以你看,俄國工人階級的待遇、我們用的設備比不上美國,但我們產出來的坦克並不差,數量也很龐大。”


    托馬斯點點頭,這一點他是相信的,不止一個人和他說起過紅軍坦克比美國坦克更好的事了,當然,世界上論坦克最好的還是德國——不過這沒有可比性。


    “托馬斯同誌,您不要對革命感到悲觀,革命的路還很長,目前正是考驗我們的時候,必須咬牙堅持住。”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十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影梧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影梧桐並收藏鐵十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