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通向鐵幕之路()
“同誌們,我們現在召開會議,討論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勃列日涅夫掃視了眾人一圈,發話道,“昨天接到秘密情報,透露了兩條消息:第一,杜威政府與德國方麵就停戰協定達成了大致意見,將於後天,也就是10月17日召開國會秘密會議審議;第二,參聯會有人提出希望將我們禮送迴國,同時針鋒相對地在討論有關遏製國內革命形勢的策略……”
“斯大林同誌指示我們,在這種特殊的時刻,一定要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和價值,要牢牢堅守崗位,不但完成黨和人民交代的任務,同時還不能暴露……”勃列日涅夫說到這裏用十分嚴肅的口氣道,“因為美國革命形勢的蓬勃發展,部分同誌被無產階級高漲的熱情衝昏頭腦,不但在部隊和教學過程中明顯地表達了自己的傾向性意見,甚至還有明目張膽串聯美**官和士官的行為,我再重申一次,這是絕對不允許的!我們要通過革命理念、革命精神耳濡目染,通過個別的、私下的、秘密的交流交換意見培養美**官們自覺自願的革命熱情,而不是我們自己跳出去領導美國人民革命,更不是代替美國人民發動革命!這是絕不允許的!”
事實上,紅軍教官團確定輸出意識形態方針最開始是很謹慎的,通過的手段也很保守、秘密,活像地下工作——對很多年輕一點的蘇維埃同誌來說已很難想象了,但對上了年紀的人物,特別是經曆過內戰時期的人物還是明白的。
但到後來,隨著美共的蓬勃發展,軍隊自然而然受到了左翼思想的侵蝕,變得日益激進和亢奮起來,甚至不用教官團灌輸就變得活躍,甚至還有人主動向教官團打聽有關“革命”事跡,這在某種程度上催化和加速了思想傳播。為此,fbi和軍隊內部也盯緊了有關思想傳播,問題是思想這個玩意,越禁越禁不住,再加美國傳統上對思想領域的管理不像其他國家那麽嚴格,又有“言論自由”這個黃金法條,所以遏製起來非常困難。
之所以胡佛不主動出麵找教官團的麻煩,不是因為他不知道教官團在幹什麽,而是因為相比美共的滲透力度和思想傳播速度,教官團這點不算什麽,兩相對比之下,他選擇了暫時觀望,隻把報告遞給了杜威和杜勒斯。當時杜威和杜勒斯還在指望教官團能幫美國訓練部隊,再加上引入紅軍教官團這件事是杜勒斯提議,經過杜威親口批準的,馬上就翻臉似乎也有點說不過去。所以隻選擇了重點敲打幾句,不對整體進行防範。
但麥克阿瑟顯然不這麽看,他認為杜勒斯和杜威在這方麵有點“姑息”,他更讚同“非美委員會”的意見——以前美國的主要危險是防國社分子,但現在的威脅主要是“赤色分子”。實際上,非美委員會作為眾議院設置的獨立委員會和fbi之間的“忠誠調查”工作是有交集的,非美委員會提出總體方案和構想,而fbi是負責具體執行,在這個領域,目前非美委員會主席、眾議院議員、三k黨人p托馬斯和參議員麥卡錫是其中最有分量的政治人物。
所以,他私底下也在串聯這些議員,希望為驅趕紅軍教官團而努力。在他眼中,這1000多人的教官團目前是最危險的火源,美共是已被大火點燃的森林,必須趕緊挖出隔離帶才能安全。
當然,非美委員會和白宮之間的關係很微妙,他們之間既相互利用,又彼此爭奪,歸根到底隻有一個權字——杜威既不允許國會侵蝕總統的傳統權利,也不願意軍人壓倒政府頭上搞軍事管製——這樣與德國或日本還有什麽區別?
“那我們現在應該怎麽辦?”
“逐步撤迴國內……”勃列日涅夫道,“分批撤離,慢慢迴國,我們不可能留在美國繼續這次革命,斯大林同誌還指望我們迴去把部隊帶好呢。”
東俄對美國的形勢是有充分考慮的,斯大林最初是不想美國迅速與日德等軸心國媾和,在他看來美國遠遠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完全可以接續打下去,隻要美國繼續交戰,東俄就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不用擔心日德再次氣勢洶洶地殺上門。
但真的聽到美德接近並即將達成有關條款時,他又猶豫了,因為內線報告日本提出的和平條件比德國低得多,如果美國無法暫時與德國和平而選擇與日本先行和平,這對東俄就危險得多——整個太平洋都會讓日本說了算,紅軍直接處於被攻擊矛頭之下,特別是聯合艦隊這種龐然大物根本不是蘇維埃可以對抗的。
所以事到臨頭他又有點心虛,便給波涅日涅夫發了這樣的命令:明著表示退縮顯然麵子上過不去,但突出強調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搶班奪權,不要爭當主角,不要替代革命……
勃列日涅夫對此心領神會,不過原因完全猜測錯了:他以為斯大林同誌是想保護他們這批點火者,怕他們被自己放的火燒死,他哪裏曉得中央還有這樣那樣的顧慮。他更不知道在美共這裏,俄共中央不但有人入駐,還派遣了特派員單獨聯係,他還沾沾自喜認為美國的革命形勢全是他一手帶出來的呢,這也算是一個很大的工作資本了。
布爾什維克的保密工作確實相當到位,這種雙線布置、雙線滲透、層層圍攻、裏外配合的套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被非美活動委員會或者fbi看透,大家還是孤立地當做兩個事件,甚至還認為福斯特領導的美共比這1000教官團更厲害。
唯獨麥克阿瑟不這麽看,所以他打算一步步拆除地雷:先把教官團禮送迴國,再把不可靠的部隊裁撤掉,然後再想辦法結合非美委員會和部分國會力量架空行政勢力,到時候就是他麥克阿瑟將軍說了算——隻要能打的軍隊捏在手上,他相信辦點事情不困難,誰說他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就不能當總統的?
不過,他的想法雖然很好,目前手頭實力實在是不足,需要各方麵配合,國會是一方麵,fbi和胡佛是另一方麵,海軍和空軍同樣不可忽視,在這個領域他無比羨慕堀悌吉——3萬陸戰旅就掃平了日本,全日本上下噤若寒蟬連大氣都不敢出,日本人怎麽就這麽聽話?
他也不想想堀悌吉是什麽戰績,他又是什麽戰績——在海軍眼裏,麥克阿瑟將軍第一次從菲律賓逃了,第二次又從澳大利亞逃了,這個光輝記錄要一手遮天恐怕還有點難……
老鐵!還在找\"鐵十字\"免費小說?
百度直接搜索:\"易看小說\"看免費小說,沒毛病!
(本章完)
“同誌們,我們現在召開會議,討論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勃列日涅夫掃視了眾人一圈,發話道,“昨天接到秘密情報,透露了兩條消息:第一,杜威政府與德國方麵就停戰協定達成了大致意見,將於後天,也就是10月17日召開國會秘密會議審議;第二,參聯會有人提出希望將我們禮送迴國,同時針鋒相對地在討論有關遏製國內革命形勢的策略……”
“斯大林同誌指示我們,在這種特殊的時刻,一定要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和價值,要牢牢堅守崗位,不但完成黨和人民交代的任務,同時還不能暴露……”勃列日涅夫說到這裏用十分嚴肅的口氣道,“因為美國革命形勢的蓬勃發展,部分同誌被無產階級高漲的熱情衝昏頭腦,不但在部隊和教學過程中明顯地表達了自己的傾向性意見,甚至還有明目張膽串聯美**官和士官的行為,我再重申一次,這是絕對不允許的!我們要通過革命理念、革命精神耳濡目染,通過個別的、私下的、秘密的交流交換意見培養美**官們自覺自願的革命熱情,而不是我們自己跳出去領導美國人民革命,更不是代替美國人民發動革命!這是絕不允許的!”
事實上,紅軍教官團確定輸出意識形態方針最開始是很謹慎的,通過的手段也很保守、秘密,活像地下工作——對很多年輕一點的蘇維埃同誌來說已很難想象了,但對上了年紀的人物,特別是經曆過內戰時期的人物還是明白的。
但到後來,隨著美共的蓬勃發展,軍隊自然而然受到了左翼思想的侵蝕,變得日益激進和亢奮起來,甚至不用教官團灌輸就變得活躍,甚至還有人主動向教官團打聽有關“革命”事跡,這在某種程度上催化和加速了思想傳播。為此,fbi和軍隊內部也盯緊了有關思想傳播,問題是思想這個玩意,越禁越禁不住,再加美國傳統上對思想領域的管理不像其他國家那麽嚴格,又有“言論自由”這個黃金法條,所以遏製起來非常困難。
之所以胡佛不主動出麵找教官團的麻煩,不是因為他不知道教官團在幹什麽,而是因為相比美共的滲透力度和思想傳播速度,教官團這點不算什麽,兩相對比之下,他選擇了暫時觀望,隻把報告遞給了杜威和杜勒斯。當時杜威和杜勒斯還在指望教官團能幫美國訓練部隊,再加上引入紅軍教官團這件事是杜勒斯提議,經過杜威親口批準的,馬上就翻臉似乎也有點說不過去。所以隻選擇了重點敲打幾句,不對整體進行防範。
但麥克阿瑟顯然不這麽看,他認為杜勒斯和杜威在這方麵有點“姑息”,他更讚同“非美委員會”的意見——以前美國的主要危險是防國社分子,但現在的威脅主要是“赤色分子”。實際上,非美委員會作為眾議院設置的獨立委員會和fbi之間的“忠誠調查”工作是有交集的,非美委員會提出總體方案和構想,而fbi是負責具體執行,在這個領域,目前非美委員會主席、眾議院議員、三k黨人p托馬斯和參議員麥卡錫是其中最有分量的政治人物。
所以,他私底下也在串聯這些議員,希望為驅趕紅軍教官團而努力。在他眼中,這1000多人的教官團目前是最危險的火源,美共是已被大火點燃的森林,必須趕緊挖出隔離帶才能安全。
當然,非美委員會和白宮之間的關係很微妙,他們之間既相互利用,又彼此爭奪,歸根到底隻有一個權字——杜威既不允許國會侵蝕總統的傳統權利,也不願意軍人壓倒政府頭上搞軍事管製——這樣與德國或日本還有什麽區別?
“那我們現在應該怎麽辦?”
“逐步撤迴國內……”勃列日涅夫道,“分批撤離,慢慢迴國,我們不可能留在美國繼續這次革命,斯大林同誌還指望我們迴去把部隊帶好呢。”
東俄對美國的形勢是有充分考慮的,斯大林最初是不想美國迅速與日德等軸心國媾和,在他看來美國遠遠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完全可以接續打下去,隻要美國繼續交戰,東俄就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不用擔心日德再次氣勢洶洶地殺上門。
但真的聽到美德接近並即將達成有關條款時,他又猶豫了,因為內線報告日本提出的和平條件比德國低得多,如果美國無法暫時與德國和平而選擇與日本先行和平,這對東俄就危險得多——整個太平洋都會讓日本說了算,紅軍直接處於被攻擊矛頭之下,特別是聯合艦隊這種龐然大物根本不是蘇維埃可以對抗的。
所以事到臨頭他又有點心虛,便給波涅日涅夫發了這樣的命令:明著表示退縮顯然麵子上過不去,但突出強調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搶班奪權,不要爭當主角,不要替代革命……
勃列日涅夫對此心領神會,不過原因完全猜測錯了:他以為斯大林同誌是想保護他們這批點火者,怕他們被自己放的火燒死,他哪裏曉得中央還有這樣那樣的顧慮。他更不知道在美共這裏,俄共中央不但有人入駐,還派遣了特派員單獨聯係,他還沾沾自喜認為美國的革命形勢全是他一手帶出來的呢,這也算是一個很大的工作資本了。
布爾什維克的保密工作確實相當到位,這種雙線布置、雙線滲透、層層圍攻、裏外配合的套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被非美活動委員會或者fbi看透,大家還是孤立地當做兩個事件,甚至還認為福斯特領導的美共比這1000教官團更厲害。
唯獨麥克阿瑟不這麽看,所以他打算一步步拆除地雷:先把教官團禮送迴國,再把不可靠的部隊裁撤掉,然後再想辦法結合非美委員會和部分國會力量架空行政勢力,到時候就是他麥克阿瑟將軍說了算——隻要能打的軍隊捏在手上,他相信辦點事情不困難,誰說他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就不能當總統的?
不過,他的想法雖然很好,目前手頭實力實在是不足,需要各方麵配合,國會是一方麵,fbi和胡佛是另一方麵,海軍和空軍同樣不可忽視,在這個領域他無比羨慕堀悌吉——3萬陸戰旅就掃平了日本,全日本上下噤若寒蟬連大氣都不敢出,日本人怎麽就這麽聽話?
他也不想想堀悌吉是什麽戰績,他又是什麽戰績——在海軍眼裏,麥克阿瑟將軍第一次從菲律賓逃了,第二次又從澳大利亞逃了,這個光輝記錄要一手遮天恐怕還有點難……
老鐵!還在找\"鐵十字\"免費小說?
百度直接搜索:\"易看小說\"看免費小說,沒毛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