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通向鐵幕之路()
“放棄除波多黎各以外的勢力範圍……”
“賠款1500億美元,掛鉤500億桶德克薩斯原油……”
“加入德國為主導的國際體係……”
“特派員同誌,這是德美議和的主要條款?”美共副總書記兼勞工陣線理事長托馬斯拿著這張薄薄的紙似乎如有千鈞重,站起來驚唿道,“賠款1500億?放棄所有海外領地?”
“基本錯不了,這是今天杜威政府在國會秘密質詢會上的發言,另外還有兩個議案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什麽議案?”
“1000人以上的遊行、集會實行審批製,需提前報備,按指定時間、指定路線行動,否則視為非法串聯予以製裁;第二條,裁撤100萬陸軍部隊、停止征募新的陸軍部隊以便節約軍費……”
“第一個議案可以理解,明顯是政府為限製我們的舉動才采取的高壓政策;第二個議案讓人就不免感到困惑,仗還沒打完就急著裁撤軍隊是什麽意思?”托馬斯奇怪道,“就算是裁撤100萬軍隊也節省不了多少費用,反而容易因為人心浮動而造成更大混亂,白宮這批笨蛋們難道連這些都不懂?難道他們鐵了心投降德國人,連帶軍隊也要限製?”
“軍隊當然要限製,德美有約定,任何一方武裝力量最高不得超過300萬人……”特派員臉色冷峻地搖頭,“但這不是條約要求,根本原因是麥克阿瑟準備對工人運動下手了,我們有充分的消息表明軍隊已和華爾街勾結在了一起。”
“軍隊?華爾街?”托馬斯楞了一下,“杜威要當1871年的梯也爾?”
“不是杜威,是麥克阿瑟要當諾斯克!”
托馬斯當然知道諾斯克是誰,後者是德國社會民主黨右派領導人,在1918年11月革命中擔任柏林總督和軍隊總司令,是鎮壓德國斯巴達克派11月革命的總指揮,他曾經說過:“總有人要在這件事(指鎮壓)上當血腥豺狼的,我不怕擔這個責任!”
“他?”托馬斯大吃一驚,隨即又緩緩點頭,“特派員同誌,您說得沒錯,這個人不但敢,而且雙手已沾滿了人民的鮮血……”
所謂人民的鮮血當然就是指麥克阿瑟當年用坦克和騎兵部隊鎮壓一戰老兵去華盛頓抗議的行為——當初可是死了很多人。
這段時間以來,在美共總書記福斯特強調合法鬥爭、發展勢力之餘,以托馬斯為首的激進派也在認真準備武裝鬥爭的方式,他們對1871年法國巴黎公社、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和1918年德國11月革命三段曆史進行了深入學習,得出了結論:要麽不走武裝鬥爭這條路,一旦要走,第一要快,要趁政府軍隊還未聚集起來就動手,特別是要在中心城市搶先動手;第二要多麵出擊,死守首都或其他大城市毫無出路,最後隻能被政府軍層層圍困後擊破;第三不要左討論右分析,必須當機立斷、火速行動,先把局勢帶起來再說,否則一討論、一分析,人多嘴雜,極容易走漏風聲,同時不必要的爭議也會造成思想混亂。
特派員分析道:“裁撤部分軍隊是一石二鳥的策略:表麵上看起來似乎軍隊在壓縮自己的力量,準備往後退,這會起到迷惑作用;實際上麥克阿瑟要裁撤的是本土的國民警衛部隊,而不會裁撤從澳新退迴來、從夏威夷退迴來的軍隊,這意味著什麽您知道麽?”
托馬斯點點頭,這他當然清楚:澳新的部隊雖然現在是艾森豪威爾管的,但都是麥克阿瑟帶了2-3年的部隊,他指揮起來更有心得;本土的部隊特別是那些組建不久的國民警衛隊都是美共滲透很厲害的部隊,此消彼長之下,當然力量對比就會發生重大變化。
“有什麽借口可以阻止他們麽?”
“很難,單純從軍隊戰鬥力而言,裁撤實力比較差的部隊確實理所當然,而他們當中確實也有很多人也不想服役,現在有這個命令在手,您覺得會是什麽場麵呢?”特派員歎息道,“肯定是各種想法都有,本來就足夠混亂,然後就會變得更加混亂,我們在裏麵進行的動員、組織的力量和安排的骨幹將不得不麵臨七零八落的風險……”
托馬斯也皺起了眉頭:與偏重於工人階級和工團組織不同,他的力量有很大一部分都滲透到了軍隊中去,與福斯特共同構建起了兩翼齊飛的架構,如果軍隊這條線斷掉,不但美共會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他的力量、他的支持者和政治資本也將受到極大削弱,這是他完全不能容忍的。
“另外,麥克阿瑟把忠於自己的軍隊調迴來,也有準備放手鎮壓的意圖,他用削減的經費滿足了海空軍的要求,使得他暫時穩住了這兩支軍隊;他會輕而易舉地找到一個借口,告訴他的手下和支持者,之所以美國要向德國投降,是因為赤色分子在搗亂——他會力圖把我們渲染為美國的11月罪人。”
說到這裏,特派員的口氣很嚴肅:“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這些手段我見得多了,魯登道夫為推卸自己打敗仗的責任,胡扯什麽11月罪人導致了德國的失敗;俄國孟什維克政府總司令、反動軍官科爾尼洛夫以消滅叛國者,保衛俄羅斯為由,討伐革命者,現在麥克阿瑟就試圖在走這些老路。革命能不能成功,當然取決於敵我力量的對比,但在敵我力量對比失衡之前,首先取決於革命者的勇敢和機智。當初法國大革命麵臨危機時,丹東、馬拉等革命家就出來大聲疾唿:’要大膽,再大膽,總是大膽,法國就得救了’,我認為目前美國革命也麵臨這樣局麵,形勢已發展到新的階段——現在拿起的不是防守的武器,而是進攻的武器再大膽一些、再勇敢一些,美國就得救了!”
這番話說得托馬斯頓時熱血澎湃起來。
特派員又道:“而且現在我們也沒法退縮,因為1500億美元的賠款已是板上釘釘了,雖然國會山還在糾集這麽多、怎們賠,但德國人的最後期限是聖誕節,隻要聖誕節前還沒有完成全部手續,他們就要動用原子彈來結束戰爭了,這是資本家們最害怕的,他們已被原子彈嚇破了膽,隻要一旦確定賠款由美國人民承擔,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跪倒在希特勒腳下……托馬斯同誌,曆史考驗您的時刻到了,能不能拯救美國、拯救美國人民,就在您的一念之間,時間已經不多了,一旦這些革命軍隊遭到裁撤,一旦從海外歸來的反動軍隊集結在劊子手麥克阿瑟麾下,我們就會付出更多、更大的代價,現在您站出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美國元氣,才能最大可能地保護美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當華盛頓先生帶領大陸軍打響反抗英國殖民者的第一槍時,他難道就沒有想到英國人實力強大麽?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站了出來,如果您站出來,美國曆史將迎來一個新的開始,一個新的奇跡!”
托馬斯點點頭:“我明白了,我盡快去部署,我會和福斯特書記最後再協調一次,我還是希望他能夠一起站出來帶領無產階級前進。”
“這是當然,革命的重要關頭,沒有人嫌自己的力量多,不過,您要抓住革命的主導權,不能讓野心家和陰謀分子篡奪權力!”
(本章完)
“放棄除波多黎各以外的勢力範圍……”
“賠款1500億美元,掛鉤500億桶德克薩斯原油……”
“加入德國為主導的國際體係……”
“特派員同誌,這是德美議和的主要條款?”美共副總書記兼勞工陣線理事長托馬斯拿著這張薄薄的紙似乎如有千鈞重,站起來驚唿道,“賠款1500億?放棄所有海外領地?”
“基本錯不了,這是今天杜威政府在國會秘密質詢會上的發言,另外還有兩個議案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什麽議案?”
“1000人以上的遊行、集會實行審批製,需提前報備,按指定時間、指定路線行動,否則視為非法串聯予以製裁;第二條,裁撤100萬陸軍部隊、停止征募新的陸軍部隊以便節約軍費……”
“第一個議案可以理解,明顯是政府為限製我們的舉動才采取的高壓政策;第二個議案讓人就不免感到困惑,仗還沒打完就急著裁撤軍隊是什麽意思?”托馬斯奇怪道,“就算是裁撤100萬軍隊也節省不了多少費用,反而容易因為人心浮動而造成更大混亂,白宮這批笨蛋們難道連這些都不懂?難道他們鐵了心投降德國人,連帶軍隊也要限製?”
“軍隊當然要限製,德美有約定,任何一方武裝力量最高不得超過300萬人……”特派員臉色冷峻地搖頭,“但這不是條約要求,根本原因是麥克阿瑟準備對工人運動下手了,我們有充分的消息表明軍隊已和華爾街勾結在了一起。”
“軍隊?華爾街?”托馬斯楞了一下,“杜威要當1871年的梯也爾?”
“不是杜威,是麥克阿瑟要當諾斯克!”
托馬斯當然知道諾斯克是誰,後者是德國社會民主黨右派領導人,在1918年11月革命中擔任柏林總督和軍隊總司令,是鎮壓德國斯巴達克派11月革命的總指揮,他曾經說過:“總有人要在這件事(指鎮壓)上當血腥豺狼的,我不怕擔這個責任!”
“他?”托馬斯大吃一驚,隨即又緩緩點頭,“特派員同誌,您說得沒錯,這個人不但敢,而且雙手已沾滿了人民的鮮血……”
所謂人民的鮮血當然就是指麥克阿瑟當年用坦克和騎兵部隊鎮壓一戰老兵去華盛頓抗議的行為——當初可是死了很多人。
這段時間以來,在美共總書記福斯特強調合法鬥爭、發展勢力之餘,以托馬斯為首的激進派也在認真準備武裝鬥爭的方式,他們對1871年法國巴黎公社、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和1918年德國11月革命三段曆史進行了深入學習,得出了結論:要麽不走武裝鬥爭這條路,一旦要走,第一要快,要趁政府軍隊還未聚集起來就動手,特別是要在中心城市搶先動手;第二要多麵出擊,死守首都或其他大城市毫無出路,最後隻能被政府軍層層圍困後擊破;第三不要左討論右分析,必須當機立斷、火速行動,先把局勢帶起來再說,否則一討論、一分析,人多嘴雜,極容易走漏風聲,同時不必要的爭議也會造成思想混亂。
特派員分析道:“裁撤部分軍隊是一石二鳥的策略:表麵上看起來似乎軍隊在壓縮自己的力量,準備往後退,這會起到迷惑作用;實際上麥克阿瑟要裁撤的是本土的國民警衛部隊,而不會裁撤從澳新退迴來、從夏威夷退迴來的軍隊,這意味著什麽您知道麽?”
托馬斯點點頭,這他當然清楚:澳新的部隊雖然現在是艾森豪威爾管的,但都是麥克阿瑟帶了2-3年的部隊,他指揮起來更有心得;本土的部隊特別是那些組建不久的國民警衛隊都是美共滲透很厲害的部隊,此消彼長之下,當然力量對比就會發生重大變化。
“有什麽借口可以阻止他們麽?”
“很難,單純從軍隊戰鬥力而言,裁撤實力比較差的部隊確實理所當然,而他們當中確實也有很多人也不想服役,現在有這個命令在手,您覺得會是什麽場麵呢?”特派員歎息道,“肯定是各種想法都有,本來就足夠混亂,然後就會變得更加混亂,我們在裏麵進行的動員、組織的力量和安排的骨幹將不得不麵臨七零八落的風險……”
托馬斯也皺起了眉頭:與偏重於工人階級和工團組織不同,他的力量有很大一部分都滲透到了軍隊中去,與福斯特共同構建起了兩翼齊飛的架構,如果軍隊這條線斷掉,不但美共會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他的力量、他的支持者和政治資本也將受到極大削弱,這是他完全不能容忍的。
“另外,麥克阿瑟把忠於自己的軍隊調迴來,也有準備放手鎮壓的意圖,他用削減的經費滿足了海空軍的要求,使得他暫時穩住了這兩支軍隊;他會輕而易舉地找到一個借口,告訴他的手下和支持者,之所以美國要向德國投降,是因為赤色分子在搗亂——他會力圖把我們渲染為美國的11月罪人。”
說到這裏,特派員的口氣很嚴肅:“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這些手段我見得多了,魯登道夫為推卸自己打敗仗的責任,胡扯什麽11月罪人導致了德國的失敗;俄國孟什維克政府總司令、反動軍官科爾尼洛夫以消滅叛國者,保衛俄羅斯為由,討伐革命者,現在麥克阿瑟就試圖在走這些老路。革命能不能成功,當然取決於敵我力量的對比,但在敵我力量對比失衡之前,首先取決於革命者的勇敢和機智。當初法國大革命麵臨危機時,丹東、馬拉等革命家就出來大聲疾唿:’要大膽,再大膽,總是大膽,法國就得救了’,我認為目前美國革命也麵臨這樣局麵,形勢已發展到新的階段——現在拿起的不是防守的武器,而是進攻的武器再大膽一些、再勇敢一些,美國就得救了!”
這番話說得托馬斯頓時熱血澎湃起來。
特派員又道:“而且現在我們也沒法退縮,因為1500億美元的賠款已是板上釘釘了,雖然國會山還在糾集這麽多、怎們賠,但德國人的最後期限是聖誕節,隻要聖誕節前還沒有完成全部手續,他們就要動用原子彈來結束戰爭了,這是資本家們最害怕的,他們已被原子彈嚇破了膽,隻要一旦確定賠款由美國人民承擔,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跪倒在希特勒腳下……托馬斯同誌,曆史考驗您的時刻到了,能不能拯救美國、拯救美國人民,就在您的一念之間,時間已經不多了,一旦這些革命軍隊遭到裁撤,一旦從海外歸來的反動軍隊集結在劊子手麥克阿瑟麾下,我們就會付出更多、更大的代價,現在您站出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美國元氣,才能最大可能地保護美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當華盛頓先生帶領大陸軍打響反抗英國殖民者的第一槍時,他難道就沒有想到英國人實力強大麽?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站了出來,如果您站出來,美國曆史將迎來一個新的開始,一個新的奇跡!”
托馬斯點點頭:“我明白了,我盡快去部署,我會和福斯特書記最後再協調一次,我還是希望他能夠一起站出來帶領無產階級前進。”
“這是當然,革命的重要關頭,沒有人嫌自己的力量多,不過,您要抓住革命的主導權,不能讓野心家和陰謀分子篡奪權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