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機師麵無表情,這樣的飛行經曆了太多次也就完全無所謂,帶過的人太多,也沒多少交談的欲望;被他們帶過的大部分人最終也未必能走上這條路,誰知道呢。
飛機正常起飛,所有技術動作和普通民航機毫無二致;和教程中一樣,這個過程中機長特裏斯坦沒有使用任何精神力調取行行能源。
因為在理論上,二萬米下方空氣稠密,正是機體流體力學發揮最大作用的過程,這個過程中開啟精神能源動力對飛機的屬性幫助有限,反而會因為額外加入的動力而影響對飛機的控製。
當然,這個理論的基石是建立在太空客機機師的精神力普遍在一百倫耳水平左右的前提下,像貝海洋這樣精神力已經接近五百倫耳的人來說,額外的行星能源恐怕就不是可有可無的了。
當然,動力歸動力,控製是控製,一架飛機最好還是在單一能源下飛行比較好操控,混和動力就會產生許多操作上的麻煩,沒必要。
對流層在大氣層的最低層,緊靠地球表麵,其厚度大約為10至20千米,是民航客機最經濟安全的飛行層麵。
飛機一直在仰角爬升,很快越過了對流層,來到平流層。平流層是指對流層上麵,直到高於海平麵50千米這一層,大約距地球表麵20至50千米,氣流主要表現為水平方向運動,對流現象減弱,又稱同溫層。
平流層仍然適合飛機航行,隻不過一般民航機沒必要飛這麽高,但一些軍機卻可以輕而易舉的達到這個高度!
這架經過改裝的959太空客機因為基本沒有載重,也沒有油料負擔,所以在四台引擎的推動下很快就能爬升到平流層,但繼續爬升就開始感到吃力!
從現在開始,傳統化石燃燒引擎的作用開始降低,因為空氣開始慢慢變得稀薄而功率下降。
在20~30千米高處,氧分子在紫外線作用下,形成臭氧層,像一道屏障保護著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陽紫外線及高能粒子的襲擊。
上,
貝海洋注意到,飛機在越過臭氧層後,特裏斯坦機長開始運用精神力量調取行星能源為飛機加力!不加不行,爬不上去了!
這個時間段,也就是太空飛機最危險的脫離階段,動力方式是最複雜的混和動力方式,既有四台傳統引擎出力,也有行星能源出力,共同作用下,推著龐大的飛機越飛越高,越飛越快。
這個過程,人體開始感覺到輕微的失重,並感覺越來越明顯,身體完全因為安全帶而被束縛在座椅上。
這裏有一個常見的認知誤區,很多人都認為失重是進入太空才會出現的現象,這是不對的!
失重和高度無關!
宇航員在太空失重,不是因為他們離地麵有多高,而是因為他們感受到的重力全部提供給了向心力,使他們環繞地球運轉。即使是在地麵上,隻要你能夠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即7.9千米/秒,也可以貼著地麵飛行而不會掉落下來,於是你就失重了。
當然,你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因為有空氣阻力,在達到這個速度前,飛行器早就燒成了渣渣!
貝海洋他們現在感覺到了失重,也不是因為距離地麵幾十千米的原因,而是到了這個高度,空氣開始變得稀薄,阻力大大降低,哪怕整體來看飛機的動力即使在行星能源的加持下仍然在下降,但飛機的速度一直在提高!
這就是大氣層和太空的區別,沒有了空氣阻力,哪怕微不足道的一點動力也能讓物體飛快的加速!
當飛機來到50千米的高度,一直在持續降低出力的四台引擎再也無法堅持運轉,稀薄的空氣讓它們無法正常燃燒,哪怕這四台引擎都經過了特殊設計,是專用的低空氣密度引擎,這個高度也是他們堅持的極限!
混和動力階段結束,現在進入純粹的精神力調取行星能源提供動力的階段!
平流層以上是中間層,大約距地球表麵50至85千米,這裏的空氣已經很稀薄,突出的特征是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氣的垂直對流強烈。
飛機在行星能源的推動下向第一宇宙速度無限接近!
現在,他們距離理論上的太空已經很近了!
當飛機速度超過第一宇宙速度,貝海洋隻感覺身體一輕,再也沒有任何束縛的力量,鬆開安全帶就能自由自在的飄起來;這時他們距離地麵的高度已經來到了100千米,進入了暖層。
暖層,大約距地球表麵100至800千米。暖層最突出的特征是當太陽光照射時,太陽光中的紫外線被該層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溫度升高,故稱暖層,也叫電離層。
這裏,就是太空的邊緣!再往上200千米處開始,就是所謂的近地軌道!從2百千米到2千千米這個近圓軌道,就是無數衛星的家!
也是太空飛機的航道!
在特裏斯坦的操縱下,飛機繼續爬升,但現在的爬升已經非常輕鬆,他甚至要減弱自己的精神力調取能源,就是為了讓速度不至於再毫無止境的加速下去。
理論上,他如果一直這麽全力以赴,衝破第二第三宇宙速度也是早晚的事!
到了這一步,此次跟機演示已經完成了一半,起飛的一半;當他們在300千米處繞地球飛行時,實際上已經把自己變成了一顆衛星,一顆可以隨時改變姿態的衛星!
和在大氣層內飛行不同,在地球近地太空軌道飛行也需要飛航控製中心控製,監視太空飛機的航跡,指引他們避開前方的固定衛星軌道,以及其它的太空飛機!
差別隻在於,傳統的飛航控製中心在地麵上有無數,但太空飛航控製中心卻隻有兩個,西半球的米國控製中心,東半球的華國控製中心!
其實以現在衛星的數量,和太空飛機寥寥無幾的事實,太空飛航控製中心基本上無事可做;但如果考慮到以後,衛星群不斷增加,太空飛機不斷繁榮,這樣的飛航控製中心還是必須要有的!
先搭體係,再慢慢摸索經驗。
飛機正常起飛,所有技術動作和普通民航機毫無二致;和教程中一樣,這個過程中機長特裏斯坦沒有使用任何精神力調取行行能源。
因為在理論上,二萬米下方空氣稠密,正是機體流體力學發揮最大作用的過程,這個過程中開啟精神能源動力對飛機的屬性幫助有限,反而會因為額外加入的動力而影響對飛機的控製。
當然,這個理論的基石是建立在太空客機機師的精神力普遍在一百倫耳水平左右的前提下,像貝海洋這樣精神力已經接近五百倫耳的人來說,額外的行星能源恐怕就不是可有可無的了。
當然,動力歸動力,控製是控製,一架飛機最好還是在單一能源下飛行比較好操控,混和動力就會產生許多操作上的麻煩,沒必要。
對流層在大氣層的最低層,緊靠地球表麵,其厚度大約為10至20千米,是民航客機最經濟安全的飛行層麵。
飛機一直在仰角爬升,很快越過了對流層,來到平流層。平流層是指對流層上麵,直到高於海平麵50千米這一層,大約距地球表麵20至50千米,氣流主要表現為水平方向運動,對流現象減弱,又稱同溫層。
平流層仍然適合飛機航行,隻不過一般民航機沒必要飛這麽高,但一些軍機卻可以輕而易舉的達到這個高度!
這架經過改裝的959太空客機因為基本沒有載重,也沒有油料負擔,所以在四台引擎的推動下很快就能爬升到平流層,但繼續爬升就開始感到吃力!
從現在開始,傳統化石燃燒引擎的作用開始降低,因為空氣開始慢慢變得稀薄而功率下降。
在20~30千米高處,氧分子在紫外線作用下,形成臭氧層,像一道屏障保護著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陽紫外線及高能粒子的襲擊。
上,
貝海洋注意到,飛機在越過臭氧層後,特裏斯坦機長開始運用精神力量調取行星能源為飛機加力!不加不行,爬不上去了!
這個時間段,也就是太空飛機最危險的脫離階段,動力方式是最複雜的混和動力方式,既有四台傳統引擎出力,也有行星能源出力,共同作用下,推著龐大的飛機越飛越高,越飛越快。
這個過程,人體開始感覺到輕微的失重,並感覺越來越明顯,身體完全因為安全帶而被束縛在座椅上。
這裏有一個常見的認知誤區,很多人都認為失重是進入太空才會出現的現象,這是不對的!
失重和高度無關!
宇航員在太空失重,不是因為他們離地麵有多高,而是因為他們感受到的重力全部提供給了向心力,使他們環繞地球運轉。即使是在地麵上,隻要你能夠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即7.9千米/秒,也可以貼著地麵飛行而不會掉落下來,於是你就失重了。
當然,你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因為有空氣阻力,在達到這個速度前,飛行器早就燒成了渣渣!
貝海洋他們現在感覺到了失重,也不是因為距離地麵幾十千米的原因,而是到了這個高度,空氣開始變得稀薄,阻力大大降低,哪怕整體來看飛機的動力即使在行星能源的加持下仍然在下降,但飛機的速度一直在提高!
這就是大氣層和太空的區別,沒有了空氣阻力,哪怕微不足道的一點動力也能讓物體飛快的加速!
當飛機來到50千米的高度,一直在持續降低出力的四台引擎再也無法堅持運轉,稀薄的空氣讓它們無法正常燃燒,哪怕這四台引擎都經過了特殊設計,是專用的低空氣密度引擎,這個高度也是他們堅持的極限!
混和動力階段結束,現在進入純粹的精神力調取行星能源提供動力的階段!
平流層以上是中間層,大約距地球表麵50至85千米,這裏的空氣已經很稀薄,突出的特征是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氣的垂直對流強烈。
飛機在行星能源的推動下向第一宇宙速度無限接近!
現在,他們距離理論上的太空已經很近了!
當飛機速度超過第一宇宙速度,貝海洋隻感覺身體一輕,再也沒有任何束縛的力量,鬆開安全帶就能自由自在的飄起來;這時他們距離地麵的高度已經來到了100千米,進入了暖層。
暖層,大約距地球表麵100至800千米。暖層最突出的特征是當太陽光照射時,太陽光中的紫外線被該層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溫度升高,故稱暖層,也叫電離層。
這裏,就是太空的邊緣!再往上200千米處開始,就是所謂的近地軌道!從2百千米到2千千米這個近圓軌道,就是無數衛星的家!
也是太空飛機的航道!
在特裏斯坦的操縱下,飛機繼續爬升,但現在的爬升已經非常輕鬆,他甚至要減弱自己的精神力調取能源,就是為了讓速度不至於再毫無止境的加速下去。
理論上,他如果一直這麽全力以赴,衝破第二第三宇宙速度也是早晚的事!
到了這一步,此次跟機演示已經完成了一半,起飛的一半;當他們在300千米處繞地球飛行時,實際上已經把自己變成了一顆衛星,一顆可以隨時改變姿態的衛星!
和在大氣層內飛行不同,在地球近地太空軌道飛行也需要飛航控製中心控製,監視太空飛機的航跡,指引他們避開前方的固定衛星軌道,以及其它的太空飛機!
差別隻在於,傳統的飛航控製中心在地麵上有無數,但太空飛航控製中心卻隻有兩個,西半球的米國控製中心,東半球的華國控製中心!
其實以現在衛星的數量,和太空飛機寥寥無幾的事實,太空飛航控製中心基本上無事可做;但如果考慮到以後,衛星群不斷增加,太空飛機不斷繁榮,這樣的飛航控製中心還是必須要有的!
先搭體係,再慢慢摸索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