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領著李綱迴到文德殿的時候,在趙桓耳邊耳語了兩句。


    自然是將在李綱門前的事,說給了趙桓聽。


    趙桓聽聞哈哈大笑起來,看著李綱這個一直想做道德聖人的人,也做不得了。


    趙桓和李綱開始了一天的奏對,商量的是關於金國黑水司在宋朝活動,應該如何防範。


    這需要定個章程出來。


    當然還有那秘密處決的三千名黑水司的探子,他們的死,趙桓也給李綱通了通氣。


    畢竟皇城司是內廷的編製,而李綱是外廷的,內廷辦的事,不需要跟外廷宰執吵鬧。


    “朕決議明年開春升你為同門平章事,你意下如何?”趙桓看著李綱忽然說道。


    李綱撓了撓頭,自己上書罵了一頓官家仁善,結果還撈了個升遷?


    趙桓看著李綱不解的神情,笑著說道:“恃武者滅,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聖賢之於兵也,戢而時動,不得已而用之。”


    “你們文人指望著皇帝內聖外王嗎?怎麽到朕這裏就是仁善過頭了呢?”


    關於為君之道,到此戛然而止。李綱沒有接趙桓的話頭,這事真的不適合當麵鑼對麵鼓的正麵去說。


    他又不是種少保,無後嗣而大功與江山社稷。


    靖康二年到靖康三年的跨年,隨著水運儀象台的報時和璀璨的煙花,平淡無奇的過去了。


    靖康元年的跨年,金兵兵臨城下,逼得汴京百姓連年都沒過。


    靖康二年的跨年,是在等待著王稟從山海關歸來。


    靖康三年的跨年,顯然是過分的平淡。


    而趙桓待在文華樓的城頭上,看著璀璨的煙花在空中盛開的時候,滿臉的笑意,自己做的事,不就是求個歲月靜好?


    看似平淡的新年的背後,其實有大宋和金國特務機構,在背地裏的交鋒,和域外戰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的保衛著大宋的邊疆。


    哪有什麽歲月靜好,隻是有人在負重前行罷了。


    趙桓帶著朱璉守歲,拜太廟,拜昭勳閣,拜安魂山,再到各值班的衙門口轉了一圈,最後到了安濟坊給小孩子們分了糕點。


    算是結束了大年初一。


    “這群文臣天天花樣倒是不少!過什麽千秋節?虧他們能想得出來啊!”趙桓新年打開的第一本劄子,就是垃圾。:筆瞇樓


    他將這一本劄子,扔到了垃圾那一類裏。


    千秋節,唐開元十七年,百官上書,以八月初五為唐玄宗誕辰,定此日為千秋節或天長節。


    大宋也過這個節日,當然不是唐朝皇帝的誕辰,多數都是以在位皇帝的誕辰為日子。


    也就是說,全國百姓一起給皇帝過生日!舉國同慶!是為國慶。


    當初的趙佶,就把他的生日五月五日,定為了大宋的千秋節。


    之後趙佶又覺得五月生人不祥,定為了十月十日,並將節日的名稱定為了天寧節。


    趙桓了解到這一事實之後,總是覺得十月十日這個日子,也很不祥的樣子啊!


    畢竟後世某飄到海上的皇帝,也把這一天定為了國慶日呢……


    趙桓之所以把這道劄子扔進了垃圾分類中,是因為趙佶玩這手天寧節,取意天地安寧。


    結果趙佶,借著這一天,巧立名目折騰了生辰綱!


    折騰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


    搜刮民脂民膏!


    導致全國上上下下的百姓,包括趙桓在內!


    對這種事,都下意識的抵觸。


    不過趙桓還是拿起了個空白劄子,在抬頭的位置上,寫了個《法定節假日》。


    他讓趙英把這道劄子送到了欽天監去,讓他們商量下按照曆法和節氣,把全國上上下下的節假日定下來。


    趙桓將所有的大臣們上的過年的讚表,都看了一遍,多數都歸到了垃圾一類裏。


    這些劄子,都會拉倒禦膳局去,當柴火燒了。


    滿口的空話套話,完全沒有什麽用處,留名史書隻是占地方。


    “官家,胡世將胡經略歸京述職了。”趙英搬著垃圾劄子搬到禦膳局迴來的時候,對著趙桓說道。


    “快快去請。”趙桓聽聞大喜的說道。


    胡世將是趙桓放在蜀中的一把刀,而且極其的鋒利,這一年多的時間,胡世將帶著蜀中,執行著大宋的政令,貫徹的很好,也給蜀中帶來了新氣象。


    “臣等拜見官家!”三個人站在了趙桓的麵前。


    胡世將的憔悴了許多,這一年多幹的活,可不輕鬆,從土改到商改,到軍改,每一件事都不是小事,胡世將能夠把蜀中打理的緊緊有條,當居首功!


    而另外兩個人,趙桓卻不認識。


    穿越眾做到這個份上,抄《法定節假日》不說,還不能認識所有的人,也算是獨一份了。


    “臣吳玠,臣吳璘拜見官家!”兩個青年人俯首再次拜見了官家。


    “這兩位是水洛軍指揮使吳扆的兩個孩子,性格沉毅、尚氣節;通曉兵法善騎射。讀書曉大義,騎馬能戍邊。聽聞官家缺人手,臣這次將他們從蜀中帶來了。”胡世將俯首說道。


    趙桓打開了種師道留給自己的《英才錄》,確認了麵前這兩人在種師道的《英才錄》,溢美之詞無數。


    確認了,是吳玠和吳璘兩兄弟。


    【吳玠:政和元年,以良家子身份在涇原路從軍,政和年間,西夏屢屢侵邊,吳玠率軍鏖戰,因義勇,晉升為進義副尉,任隊正,宣和二年,參與鎮壓法方臘,破其眾,擒長一名,再破河北賊,累功至忠訓郎。】


    【靖康元年,西夏進攻懷德軍,吳玠率百騎破敵,斬首一百四十六級,因功升為秉義郎,為涇原軍第二副將。】


    【吳玠與金人對壘十年,盡其畢生精力,率領秦隴、涇原、階、成諸州和家鄉德順軍子弟兵,長期扼守秦鳳要塞,牽製金人對東南的壓力,使金人始終不敢窺視蜀地。】


    【為了減輕民眾負擔,幾次淘汰冗兵冗員,緊縮開支,實行屯田,又大興蜀中水利,勸農務兵,深得隴蜀百姓的擁戴。】


    【終年四十七歲,諡號忠烈,被追封為涪王,為南宋中興異姓王七王之一。】


    【對你的忠誠度78/100,對大宋忠誠度100/100】


    【吳璘:多年跟隨其兄長作戰,戰功卓碩,諡號武順,被封為信王,為南宋中興異姓王七王之一。】


    【對你的忠誠度77/100,對大宋的忠誠度100/100】


    趙桓仔細看著吳玠和吳璘的簡介看了很久,這倆人是蜀中抗金名將!


    戰功那是一等一的彪悍!


    還差點把金人從關中趕出去!


    可是這樣兩個人,為什麽自己上輩子,都沒聽說過這兩個人的名頭呢?


    【曆史事件提醒:開禧二年(1206年),吳璘之孫,太尉吳曦,發動叛亂。】


    【吳曦暗中派門客姚淮源把關外階、成、和、鳳四州獻給金國,並請求金國封吳曦為蜀王。】


    【金國欣然應允,置印到罝口,封吳曦為蜀王,吳曦秘密接受。】


    【吳曦自稱蜀王後,討論實行削發、左衽的命令。他派董鎮到成都修宮殿,準備遷居到成都。】


    【削發令一出,蜀中名人僅有陳鹹一人頭皮癢響應,自己剃發。】


    【史次秦塗抹自己的眼睛,楊震仲服毒自盡,王翊、家拱辰都不接受吳曦的任命,楊修年、詹久中、家大酉、李道傳鄧性善、楊泰之棄官離去。】


    【薛九齡謀劃起兵討伐吳曦。】


    【吳曦最終被倉官楊巨源、轉運官安丙、義士李好義、李好古、李貴等七十名刀斧勇士,闖入治所,並被勇士砍下了腦袋。結束了他僅僅隻有四十一天的蜀王生涯。】


    【吳家三世建功西陲!屢受獎賞!爵高王侯!在川、陝一帶民間有口皆碑,多有傳頌!但是,由於吳曦犯叛逆大罪,吳家八十年所積累的榮耀功勳!都毀於一旦!付之東流!】


    【以至吳玠、吳璘兩兄弟之戰功,終南宋一朝,再無人提起。】


    趙桓這才明白了前因後果。


    他掰著指頭算了算,1206年距離自己還有七十八年,估計是自己孫子輩的事了。


    趙桓示意兩人平身,笑著說道:“三位辛苦。不知道吳家兩兄弟,對現在邊鎮戰事有什麽看法?”


    “臣有定邊十策。”吳玠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知道考校來了!


    當初和自己一樣的秉義郎嶽飛,現在都坐到了大宋左將軍一銜!月薪兩百貫!享世業田五十頃!口分田五十頃!奴仆百人!燕京豪宅四棟!


    他結果到現在都還隻是個偏都尉啊!


    吳玠知道自己起步略微有些晚了!


    但是沒關係,隻要仗打的好!功勳、官品、田產、奴仆、豪宅、名氣,皆應有盡有!


    吳玠以前打仗也是奮勇,但是總覺得功與實略有不稱。


    但是現在的大宋,隻要打仗,功名利祿俱全!


    對他們這些軍卒來說,最好的時代來了。


    “哦?定邊十策?你來說說看。”趙桓笑著從袖子裏掏了半天,拿出了一本劄子。


    這是嶽飛寫給自己的定邊三策,是明麵大戰略布局的一些具體安排,他很像聽聽吳玠在蜀中,是怎麽看待北地戰事。


    雖然趙桓不擅長軍事,但是他手下可是有能人的,等閑人想忽悠他,那得比嶽飛說得好才行!


    轟轟轟——!!


    接連幾團像素火焰爆發,將幾隻“神秘”的身形徹底淹沒,在火光中分解為漫天的像素,消散無蹤。


    林七夜用精神力將這一幕盡收眼底,對於衛冬的戒備放鬆了些許,他的精神力掃過前方,確認了幾隻從牆體中破出的“神秘”的位置後,迅速的選擇最優的突破路徑,繞開了它們的圍剿。


    “你真的不知道別的什麽線索了?”林七夜皺眉看向衛冬,“這些東西的數量太多了,如果再找不到出口,我們遲早會被耗死在這裏。”


    “這我真不知道……”衛冬苦笑著說道,“我隻知道這神社就是一處供奉妖魔的地方,那些石像都是日本本土的‘神秘’,不過我一開始以為這些隻是單純的石像而已,真的沒想到它們居然還能複蘇。”


    日本本土的“神秘”?


    林七夜若有所思。


    衛冬在進行日本“人圈”毀滅計劃之前,專門有研究過這方麵的內容,所以能認出這些是日本本土“神秘”,而林七夜在集訓營可沒有學的這麽細致,自然也就不會注意到這些細節。


    但當他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腦中靈光一閃,像是想到了什麽。


    “你知道絡新婦嗎?”林七夜問道。


    “知道啊,也是日本妖魔傳說中的一種。”


    林七夜的雙眸頓時亮了起來。


    “你想到了什麽?”雨宮晴輝疑惑問道。


    “那句預言,‘絡新婦的石像底端,藏著離開死境的鑰匙’。”林七夜認真的說道,“這個地方沒有出口,後方還有大量的本土‘神秘’追殺,完全可以算的上是‘死境’,而這裏又有諸多石像複蘇……


    ‘絡新婦’,‘石像’,‘死境’三個要素都齊了,如果那句預言是指向這個情況的話,離開這裏的方法或許就藏在絡新婦的石像底端。”


    “前提是這個預言的結果是正確的。”雨宮晴輝提醒道。


    “我們沒有別的選擇。”


    雨宮晴輝陷入了沉默,片刻之後,他點了點頭,“那就賭一把。”


    “把絡新婦的樣貌特征告訴我,我試著找一下它。”林七夜一邊飛奔,一邊閉上了雙眼。


    在雨宮晴輝和衛冬的描述下,林七夜很快就找到了絡新婦石像的位置,那是一個半身蜘蛛,半身妖嬈女人的存在,此刻正要從牆壁中破出,身上到處都是密集的蛛網,一雙血紅色的眼眸正瞪大了在環顧著四周。


    隻是,她的位置與林七夜等人的逃離方向正好相反,也就是說林七夜想去到那裏,就必須迴頭殺穿那十幾隻正在窮追不舍的日本妖魔。


    當然,林七夜也可以直接【夜色閃爍】過去,但雨宮晴輝和衛冬不行。


    “在反方向。”林七夜深吸一口氣,“我們必須要闖過去。”


    雨宮晴輝將手放在了刀柄上,眸中閃過鄭重之色,雖然他無法使用禍津刀,但自身的刀術功底還在,不至於毫無戰鬥之力。


    而衛冬則從包中又掏出了一枚彈夾,塞進了手槍之中,同時左手握著一枚像素風的手雷,用牙咬下了保險,將銀環吐出,說道:


    “你開路,我們掩護你。”


    林七夜點了點頭,“好。”


    話音落下,三人同時停下腳步,迴頭麵對那十數隻咆哮衝來的日本妖魔,雙腳猛踏地麵,身形如箭般衝刺而出!


    林七夜將右手的直刀甩出,斬向為首的那隻妖魔,同時伸手在空中一招,一座龐大的召喚法陣再度張開。


    一抹白光閃過之後,一隻滿身繃帶的幼小身影落到了林七夜的肩膀上,抱住了他的脖子,微微歪頭。


    “木木,幹活了。”


    “嘿咻——!!”


    哢嚓嚓!!


    木木背後的繃帶飛快的鬆開,一枚枚鋥亮的掛載式導彈懸在它的身後,刺目的火光自導彈的尾端噴湧而出,唿嘯著飛向身後廊道中蜂擁而來的十數隻妖魔。


    “臥槽!”


    衛冬看到這一幕,瞪大了眼睛,脫口而出就是一句國粹,然後猛地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轟——!!!


    三枚掛載式導彈在狹窄的空間內同時爆炸,巨大的衝擊力直接將周圍密密麻麻的房間撕成碎片,洶湧的火焰如浪潮般瞬間淹沒了那十幾隻妖魔的身影。


    與此同時,木木自林七夜的脖子一躍而下,身形急速膨脹成一座巨大的鋼鐵堡壘,橫在了三人之前,將熾熱的火浪隔絕在外。


    雨宮晴輝是親眼看過林七夜動用導彈的,但眼前的這一幕對衛冬來說,屬實有些超出理解範圍了……


    抬手就發射空對地掛載導彈?這生猛程度已經堪比會長了啊!


    待到火焰基本散去,鋼鐵堡壘如氣球般縮小,又變成了一個掛件般的木乃伊背在林七夜的身後,三道身影急速的穿行於火浪之間。


    幾道寒芒自火海中閃爍而出!


    即便木木的火力已經拉滿,但依然有幾隻妖魔自爆炸中存活,這些妖魔的故事傳播越是廣泛,力量便越強,此刻能夠從火光中衝出的妖魔,都不是像林七夜之前輕鬆秒掉的那些雜魚。


    一個手中提著青燈的幻影迎麵撞上林七夜,燈盞間的青光大作,這一刻林七夜周身突然彌漫出無盡的死氣,像是擁有生命般,瘋狂的鑽向林七夜的七竅。


    林七夜眉頭一皺,正欲有所動作,一聲槍鳴便從他的身邊響起。


    一枚像素子彈精準的擊中了幻影手中的青燈,將其直接化作漫天像素分解開來,環繞在林七夜周圍的死氣也隨之消散,林七夜轉頭看了一眼,衛冬正握著手槍,對著林七夜微微一笑。


    鏘——!


    刹那間,一抹刀芒自雨宮晴輝的腰間閃出,在火浪中劃過一道圓弧,斬下了那失去了青燈的幻影頭顱。


    緊接著,又是幾隻妖魔從不同方向的火焰中閃出,咆哮著衝向跑在最前麵的林七夜。


    “比人多……”


    林七夜喃喃自語,他伸出手,在空氣中一按,九道絢麗的魔法陣光輝在他的身前閃爍,一道道穿著深青色護工服的身影自魔法陣中閃出,向著那些妖魔攔截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振興攻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吾誰與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吾誰與歸並收藏北宋振興攻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