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元初剛催了英王去忠順府拜見燕國公主,忠順府就傳出了一個好消息。徐錚的夫人丁嵐,臘月十三得了個千金。
自從娶了丁嵐,徐錚在兵部也謀了個員外郎的差事。承恩公府撮合丁家和忠順府,自然也樂意看見徐錚仕途順利。
<a id="wzsy" href="https://www.biquge.name">biquge.name</a>
徐家有爵位有身份,而丁家雖然是中層武將,日後卻很有前途。
丁家父子紮根宣府,離京城不過兩百裏的距離,一樣的守備,在京郊是一個身份,在邊疆又是一個身份。丁家在宣府有多重要,自然不言而喻了。
而且,丁嵐的父親丁峰,已經得了內部的批文,過了年,就要升任宣府守備了。一時間,年關將近,丁家卻是雙喜臨門。
嫁入高門的女兒得了個孩子,雖然是個外孫女,可丁嵐畢竟還年輕,出嫁當年就開花結果,自然也是一件喜事。而丁峰的升職,更讓丁家人喜上眉梢。
這不,剛得了丁嵐喜得千金的消息,丁家人就紛紛上門了。長嫂溫氏陪了丁嵐的母親黃氏,一早就來忠順府守著了。
黃氏出身普通,卻有個慧眼識英才的父親。初見丁峰,黃氏的父親就看好他,後來還把自己的女兒也嫁給了丁峰。
丁峰也不負眾望,從小小的八品武官做起,直到現在的四品指揮僉事。都說四品和三品之間有條看不見的鴻溝,可丁峰卻順風順水,一路上升。過了年,眼看著就要升宣府守備了。
大楚九邊九鎮,各處的事務,主要有守備負責。守備之上有總兵,總兵之上有總督。若是做到總督,就相當於一個地方的土皇帝了。
而鎮國公府,就是北疆的土皇帝。北疆從前朝大梁開始,就一直掌在謝家手裏,隻是那會兒的謝家,還隻是個定北侯。
除去北疆,現在京城附近的幾處衛所,宣府大同靠近邊界,常有外敵入侵。鎮守宣府大同的守備,一方麵要善戰,一方麵又要忠於皇帝。否則,宣府到京城就兩百裏,半天急行軍就能攻進京城。
所以,宣府守備的品級雖然不是很高,卻一向都是皇帝的心腹。前朝京城淪陷,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馮綺雯的父親馮征反戈。而馮征之所以反戈,和皇帝逼死了馮綺雯很有關係。
同時,宣府大同又挨著三邊的幾個衛所。在宣府大同做守備,還得深厚的軍中基礎,否則,三邊一旦坐視不理,宣府和大同很容易被人攻破。
而丁峰能坐到這個位置,自然是萬裏挑一了。不僅要深得皇帝信任,還得驍勇善戰,同時還要和三邊等地的將領關係良好。
除去宣府大同,另外一個挨得很近的衛所,就是冀魯。冀魯一向風調雨順,原是前朝河間王賀顯的領地。
賀顯把女兒賀皇後嫁給了太祖皇帝,本來打算自己做皇帝的,結果卻成全了女婿,本朝的太祖皇帝。
周家得了天下之後,賀皇後的弟弟賀智成了本朝的東海王,封地仍舊在冀魯。隻是,太祖又封了沈國邦為安定侯,鎮守冀魯。讓沈國邦和東海王互相鉗製,彼此監視。
太祖在世的時候,賀皇後並未反對。可太祖死後,賀皇後扶了太宗皇帝登基,這冀魯之地,在一段時間裏麵,可以算的上國中之國了。
那會兒,沈國邦不得已開始裝病,迴京養病不說,還不讓自己的兒子沈允從軍。所以,武將家庭出身的沈允卻正兒八經做了個文人,進戶部做了個主事。
隻是這沈允也是個人才,進了戶部沒幾年,就做的風生水起。不僅擅長籌謀計算,還是生財的一把好手。
戶部有了這麽一個人才,沒幾年就讓國庫翻了一倍。太宗聽說了,還誇過沈國邦,說他們安定侯一門,父子一文一武,都是棟梁之才。
沈國邦隻是謙虛,說犬子不肖。其實,沈允的籌謀計算,也是家傳本事。沈家雖然是武將,卻一直偏向後勤,作戰的時候,沈家人上戰場殺敵立功的不多,反而全都忙著補給調配。
這樣的武將,既不會搶了主將的戰功,又能側麵輔助。所以,沈家在冀魯之地,一直是黃金副將的存在。後來河間王成了東海王,太祖就提拔了沈家,讓沈家監視東海王賀家。
那一段日子,應該是沈家最輝煌的日子了。隻是太祖沒多久就駕崩了,賀皇後又扶植了一個沒有背景的太宗皇帝,把持了冀魯之地。
太宗清算賀家之後,收迴了冀魯之地,可沈家已經後繼無人,沈允進了戶部,做的風生水起,儼然一代計相。而沈家,也因為賀太後的阻攔,從武將的方向,徹底轉到了文臣一邊。
後來,沈允的女兒還嫁了當時的三皇子,也就是現在的肅宗。肅宗登基,和沈家的淑妃之間,很有關係。而這一點,也正是淑妃為人有些倨傲的原因所在。
沈允這樣的人才,太宗自然也舍不得讓他去帶兵打仗。所以,冀魯的守備,就從軍中輪流調換。又因為冀魯之地本就風調雨順,平原萬裏,打仗也就不是第一要務。反而監視東海王府,卻成了冀魯之地各處衛所的主要任務。
隻是賀家在冀魯經營多年,賀皇後掌權的時候,冀魯又一度恢複成賀家的領地。現在大楚傳到第三代肅宗手裏,自然也很重視冀魯,可真要動冀魯,卻十分艱難。隻能表明上讓守備輪流守衛,暗地裏,朝中也有勢力緊盯著冀魯和東海王府。
好在,東海王傳到第三代,也就是賀智的孫子賀安一代,就斷了血脈。現在的東海王,不過是個朝廷的傀儡,算不得賀家人。
所以,圍繞著京城的幾個衛所,冀魯主要監視東海王和賀家的動向,而北疆又在鎮國公謝家手裏,誰也動搖不了。
而宣府和大同,倒是已經慢慢轉到皇帝的心腹手中。隻是肅宗剛剛登基,宣府和大同的人,還是太宗看好的人選。於肅宗的心意,並不一定符合。
俗話說的好,一朝天子一朝臣,在肅宗一朝,也是適用的。(未完待續)
自從娶了丁嵐,徐錚在兵部也謀了個員外郎的差事。承恩公府撮合丁家和忠順府,自然也樂意看見徐錚仕途順利。
<a id="wzsy" href="https://www.biquge.name">biquge.name</a>
徐家有爵位有身份,而丁家雖然是中層武將,日後卻很有前途。
丁家父子紮根宣府,離京城不過兩百裏的距離,一樣的守備,在京郊是一個身份,在邊疆又是一個身份。丁家在宣府有多重要,自然不言而喻了。
而且,丁嵐的父親丁峰,已經得了內部的批文,過了年,就要升任宣府守備了。一時間,年關將近,丁家卻是雙喜臨門。
嫁入高門的女兒得了個孩子,雖然是個外孫女,可丁嵐畢竟還年輕,出嫁當年就開花結果,自然也是一件喜事。而丁峰的升職,更讓丁家人喜上眉梢。
這不,剛得了丁嵐喜得千金的消息,丁家人就紛紛上門了。長嫂溫氏陪了丁嵐的母親黃氏,一早就來忠順府守著了。
黃氏出身普通,卻有個慧眼識英才的父親。初見丁峰,黃氏的父親就看好他,後來還把自己的女兒也嫁給了丁峰。
丁峰也不負眾望,從小小的八品武官做起,直到現在的四品指揮僉事。都說四品和三品之間有條看不見的鴻溝,可丁峰卻順風順水,一路上升。過了年,眼看著就要升宣府守備了。
大楚九邊九鎮,各處的事務,主要有守備負責。守備之上有總兵,總兵之上有總督。若是做到總督,就相當於一個地方的土皇帝了。
而鎮國公府,就是北疆的土皇帝。北疆從前朝大梁開始,就一直掌在謝家手裏,隻是那會兒的謝家,還隻是個定北侯。
除去北疆,現在京城附近的幾處衛所,宣府大同靠近邊界,常有外敵入侵。鎮守宣府大同的守備,一方麵要善戰,一方麵又要忠於皇帝。否則,宣府到京城就兩百裏,半天急行軍就能攻進京城。
所以,宣府守備的品級雖然不是很高,卻一向都是皇帝的心腹。前朝京城淪陷,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馮綺雯的父親馮征反戈。而馮征之所以反戈,和皇帝逼死了馮綺雯很有關係。
同時,宣府大同又挨著三邊的幾個衛所。在宣府大同做守備,還得深厚的軍中基礎,否則,三邊一旦坐視不理,宣府和大同很容易被人攻破。
而丁峰能坐到這個位置,自然是萬裏挑一了。不僅要深得皇帝信任,還得驍勇善戰,同時還要和三邊等地的將領關係良好。
除去宣府大同,另外一個挨得很近的衛所,就是冀魯。冀魯一向風調雨順,原是前朝河間王賀顯的領地。
賀顯把女兒賀皇後嫁給了太祖皇帝,本來打算自己做皇帝的,結果卻成全了女婿,本朝的太祖皇帝。
周家得了天下之後,賀皇後的弟弟賀智成了本朝的東海王,封地仍舊在冀魯。隻是,太祖又封了沈國邦為安定侯,鎮守冀魯。讓沈國邦和東海王互相鉗製,彼此監視。
太祖在世的時候,賀皇後並未反對。可太祖死後,賀皇後扶了太宗皇帝登基,這冀魯之地,在一段時間裏麵,可以算的上國中之國了。
那會兒,沈國邦不得已開始裝病,迴京養病不說,還不讓自己的兒子沈允從軍。所以,武將家庭出身的沈允卻正兒八經做了個文人,進戶部做了個主事。
隻是這沈允也是個人才,進了戶部沒幾年,就做的風生水起。不僅擅長籌謀計算,還是生財的一把好手。
戶部有了這麽一個人才,沒幾年就讓國庫翻了一倍。太宗聽說了,還誇過沈國邦,說他們安定侯一門,父子一文一武,都是棟梁之才。
沈國邦隻是謙虛,說犬子不肖。其實,沈允的籌謀計算,也是家傳本事。沈家雖然是武將,卻一直偏向後勤,作戰的時候,沈家人上戰場殺敵立功的不多,反而全都忙著補給調配。
這樣的武將,既不會搶了主將的戰功,又能側麵輔助。所以,沈家在冀魯之地,一直是黃金副將的存在。後來河間王成了東海王,太祖就提拔了沈家,讓沈家監視東海王賀家。
那一段日子,應該是沈家最輝煌的日子了。隻是太祖沒多久就駕崩了,賀皇後又扶植了一個沒有背景的太宗皇帝,把持了冀魯之地。
太宗清算賀家之後,收迴了冀魯之地,可沈家已經後繼無人,沈允進了戶部,做的風生水起,儼然一代計相。而沈家,也因為賀太後的阻攔,從武將的方向,徹底轉到了文臣一邊。
後來,沈允的女兒還嫁了當時的三皇子,也就是現在的肅宗。肅宗登基,和沈家的淑妃之間,很有關係。而這一點,也正是淑妃為人有些倨傲的原因所在。
沈允這樣的人才,太宗自然也舍不得讓他去帶兵打仗。所以,冀魯的守備,就從軍中輪流調換。又因為冀魯之地本就風調雨順,平原萬裏,打仗也就不是第一要務。反而監視東海王府,卻成了冀魯之地各處衛所的主要任務。
隻是賀家在冀魯經營多年,賀皇後掌權的時候,冀魯又一度恢複成賀家的領地。現在大楚傳到第三代肅宗手裏,自然也很重視冀魯,可真要動冀魯,卻十分艱難。隻能表明上讓守備輪流守衛,暗地裏,朝中也有勢力緊盯著冀魯和東海王府。
好在,東海王傳到第三代,也就是賀智的孫子賀安一代,就斷了血脈。現在的東海王,不過是個朝廷的傀儡,算不得賀家人。
所以,圍繞著京城的幾個衛所,冀魯主要監視東海王和賀家的動向,而北疆又在鎮國公謝家手裏,誰也動搖不了。
而宣府和大同,倒是已經慢慢轉到皇帝的心腹手中。隻是肅宗剛剛登基,宣府和大同的人,還是太宗看好的人選。於肅宗的心意,並不一定符合。
俗話說的好,一朝天子一朝臣,在肅宗一朝,也是適用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