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雖然是個閑散王爺,年紀又小,可心眼卻一點兒也不小。
天家子弟,本就沒有哪個心思單純的。像英王這樣早年喪母,又長於養母方太妃之手的皇子,心思就更不簡單了。既要承歡膝下,又要小心翼翼,處處不能做錯,英王在後宮能順利長大,跟他自身的謹慎很有關係。
隻是,事情分可為和不可為。沒有得到顏元初等人的幫助之前,別說爭奪天下,就是連這樣的想法,對英王來說,都是不該有也不敢想的。
可是眼下,濟南的東海王已經完全被架空,王府裏的第四任東海王,早已經不是賀家嫡係子孫。
而賀家隱藏的勢力,文臣武將,紛紛來投英王。他手裏的籌碼,自然就不一樣了。所謂今時不同往日,說的,大概就是這麽一個意思。
本來,英王隻打算做個閑散王爺。方太妃和鄧太後是表姐妹,因為這一層關係,他這個十三皇叔,很明顯就是太子一派的人。
於兄長肅宗而言,英王這個幺弟是他兄友弟恭的證據。於太子而言,英王這個與他同齡的十三皇叔,日後就是他的簇擁者。
本來,英王自己也以為,他的一生就是這樣了,不是為了兄長肅宗,就是為了鄧家的太子。
誰知,等他搬出皇宮,自己開府了,蔣宇成卻來教他武功兵法了。借口遊獵,英王悄悄地跟著蔣宇成,已經在京郊練了快一年。
之後的濟南之行,更是收獲匪淺。這次,連顏元初都出現了。顏家子弟多俊傑,即使遠在京城,英王也很清楚顏家的勢力。
顏家原是賀皇後的外家,賀家穩坐大梁天下的時候,顏家代有名臣,族譜上食祿二千石的高官,不下百人。
賀家為王,顏家為臣,可時代更迭,反而是顏家得了保全,雖然沒了官位,可田地屋宅皆在,子弟又多博學多才。
周家的大楚開國四十來年,太祖和太宗皆重武將。從太宗晚期開始,慢慢開始往重視文臣的方向發展。
而顏家因為前朝的原因,這四十年裏雖然有人出仕,卻沒有重臣。多半,都是散落四海,做一地巡撫知府,為百姓的父母官。
倒不是顏家子弟不能高升,而是家訓暫避風頭,眼下需要厚積薄發,先在各地從政,等時機成熟,才是顏家再出高官權臣的時代。
所以,顏元初來投英王,他才確信賀家的勢力,是朝他靠攏了。隻是,顏元初究竟有幾分真心,這一點,英王眼下還不肯定。
<a id="wzsy" href="http://www.1200ksw.net">1200ksw.net</a>
顏元初風姿儒雅,言談不俗,才能明顯高過一個小小的長史。才不配位,這樣的人,委屈在長史的位置上,卻不怨不怒,不是無心仕途,便是另有所圖。
從年紀看,顏元初很可能是賀太後去世之前埋下的釘子。肅宗登基的一年再加上太宗在位清算賀家的七年,八年前的顏元初,不過二十五六,正是年輕有為的大好時光。
不知道,顏元初為何不選一條更容易的路,反而留在京城,一直在宗人府默默無聞。或許,他從一開始,就知道了自己的使命?
想到這裏,英王趕緊把自己的幾個兄弟過了一遍,或許,宮裏活著的賀家血脈,不止他一個。
英王的年齡和三皇兄肅宗差了一個輩分,中間差不多十個兄弟,可活下來的,就那麽寥寥幾個。
除去被迫改姓賀的六皇兄,還有五人。肅宗和英王之外,另外三個,眼下也都默默無聞地在京城做個閑散王爺。
英王不知道,那幾人裏麵,是否也有像他這樣的賀家後代。畢竟,他的生母,本來姓竇,現在顏元初卻說姓賀,還是賀緒的妹妹賀紋。
所以,雖然得了這麽些強大外力,英王心裏還是有些忐忑。畢竟,賀皇貴妃所出的六皇子,比他這個從來不為人所知的賀家血脈,就名正言順的多了。
若不是六皇子被軟禁在洛陽,英王心想,或許,賀家的勢力,還不一定會來找他這個小王爺。
或許,他們現在來找他,隻是為日後救出洛陽王鋪路。英王難免想的多一些,畢竟,他比六皇兄年少許多,手裏也從來沒有掌過自己的權力。
顏元初自然也十分清楚,英王到底在琢磨著些什麽。一個一無所有的人,一夜之間突然有了一支秘密的隊伍,還有幕僚武將,這事擱誰身上,都要細細想一想。
英王雖然存了疑心,卻不好與人商量。他以前認識的人,不是鄧太後和方太妃的眼線,就是頭上壓了父親祖父好幾座大山的紈絝子弟。說起來,並沒有人可以商量。
隻是心裏疑問多了,總有忍不住的時候。
英王琢磨了好幾天,突然想起謝三郎來。謝家隻做天子臣,並不願意站隊皇子。即使太子已經冊立,謝家仍是淡淡的,對這個未來的天子不近不遠。
鄧家的人卻十分著急,若是拉攏了謝家鎮國公一係的勢力,太子這位子就算坐穩了。所以,上次英王去濟南,和謝三郎同進同出,頗有幾分交情,方太妃和鄧太後就有些示意,讓他邀了小友,一起聚聚。
進了十月,京城的天氣就一天冷似一天,到了月底,北風嘶吼了一夜,次日一開門,滿地皆白,竟是下雪了。
借了賞雪的由頭,英王給京城有過來往的公子世子,下了帖子。又因為他獨立開府,紈絝們一聽,就不願意去什麽暗香園了,全都嚷嚷著要來英王府裏吃酒。
英王倒是也打算讓顏元初等人見見京城眾人,就吩咐人請了戲班子來府裏,到時候看戲吃酒,百無禁忌。
紈絝們聽說了,自然十分歡喜,還有人攛掇著英王,去花樓要幾個彈唱的清倌,一起陪著吃酒。
雖說英王這幫人不過十一二歲,卻也有年紀稍長,略通人事的。看戲與否,他們倒是並不在乎,可是清倌長的如何,唱的如何,卻很重要了。
英王把宴飲的事,一並托付給新任長史顏元初了,順便,也想看看顏元初的本事,究竟如何。(未完待續)
天家子弟,本就沒有哪個心思單純的。像英王這樣早年喪母,又長於養母方太妃之手的皇子,心思就更不簡單了。既要承歡膝下,又要小心翼翼,處處不能做錯,英王在後宮能順利長大,跟他自身的謹慎很有關係。
隻是,事情分可為和不可為。沒有得到顏元初等人的幫助之前,別說爭奪天下,就是連這樣的想法,對英王來說,都是不該有也不敢想的。
可是眼下,濟南的東海王已經完全被架空,王府裏的第四任東海王,早已經不是賀家嫡係子孫。
而賀家隱藏的勢力,文臣武將,紛紛來投英王。他手裏的籌碼,自然就不一樣了。所謂今時不同往日,說的,大概就是這麽一個意思。
本來,英王隻打算做個閑散王爺。方太妃和鄧太後是表姐妹,因為這一層關係,他這個十三皇叔,很明顯就是太子一派的人。
於兄長肅宗而言,英王這個幺弟是他兄友弟恭的證據。於太子而言,英王這個與他同齡的十三皇叔,日後就是他的簇擁者。
本來,英王自己也以為,他的一生就是這樣了,不是為了兄長肅宗,就是為了鄧家的太子。
誰知,等他搬出皇宮,自己開府了,蔣宇成卻來教他武功兵法了。借口遊獵,英王悄悄地跟著蔣宇成,已經在京郊練了快一年。
之後的濟南之行,更是收獲匪淺。這次,連顏元初都出現了。顏家子弟多俊傑,即使遠在京城,英王也很清楚顏家的勢力。
顏家原是賀皇後的外家,賀家穩坐大梁天下的時候,顏家代有名臣,族譜上食祿二千石的高官,不下百人。
賀家為王,顏家為臣,可時代更迭,反而是顏家得了保全,雖然沒了官位,可田地屋宅皆在,子弟又多博學多才。
周家的大楚開國四十來年,太祖和太宗皆重武將。從太宗晚期開始,慢慢開始往重視文臣的方向發展。
而顏家因為前朝的原因,這四十年裏雖然有人出仕,卻沒有重臣。多半,都是散落四海,做一地巡撫知府,為百姓的父母官。
倒不是顏家子弟不能高升,而是家訓暫避風頭,眼下需要厚積薄發,先在各地從政,等時機成熟,才是顏家再出高官權臣的時代。
所以,顏元初來投英王,他才確信賀家的勢力,是朝他靠攏了。隻是,顏元初究竟有幾分真心,這一點,英王眼下還不肯定。
<a id="wzsy" href="http://www.1200ksw.net">1200ksw.net</a>
顏元初風姿儒雅,言談不俗,才能明顯高過一個小小的長史。才不配位,這樣的人,委屈在長史的位置上,卻不怨不怒,不是無心仕途,便是另有所圖。
從年紀看,顏元初很可能是賀太後去世之前埋下的釘子。肅宗登基的一年再加上太宗在位清算賀家的七年,八年前的顏元初,不過二十五六,正是年輕有為的大好時光。
不知道,顏元初為何不選一條更容易的路,反而留在京城,一直在宗人府默默無聞。或許,他從一開始,就知道了自己的使命?
想到這裏,英王趕緊把自己的幾個兄弟過了一遍,或許,宮裏活著的賀家血脈,不止他一個。
英王的年齡和三皇兄肅宗差了一個輩分,中間差不多十個兄弟,可活下來的,就那麽寥寥幾個。
除去被迫改姓賀的六皇兄,還有五人。肅宗和英王之外,另外三個,眼下也都默默無聞地在京城做個閑散王爺。
英王不知道,那幾人裏麵,是否也有像他這樣的賀家後代。畢竟,他的生母,本來姓竇,現在顏元初卻說姓賀,還是賀緒的妹妹賀紋。
所以,雖然得了這麽些強大外力,英王心裏還是有些忐忑。畢竟,賀皇貴妃所出的六皇子,比他這個從來不為人所知的賀家血脈,就名正言順的多了。
若不是六皇子被軟禁在洛陽,英王心想,或許,賀家的勢力,還不一定會來找他這個小王爺。
或許,他們現在來找他,隻是為日後救出洛陽王鋪路。英王難免想的多一些,畢竟,他比六皇兄年少許多,手裏也從來沒有掌過自己的權力。
顏元初自然也十分清楚,英王到底在琢磨著些什麽。一個一無所有的人,一夜之間突然有了一支秘密的隊伍,還有幕僚武將,這事擱誰身上,都要細細想一想。
英王雖然存了疑心,卻不好與人商量。他以前認識的人,不是鄧太後和方太妃的眼線,就是頭上壓了父親祖父好幾座大山的紈絝子弟。說起來,並沒有人可以商量。
隻是心裏疑問多了,總有忍不住的時候。
英王琢磨了好幾天,突然想起謝三郎來。謝家隻做天子臣,並不願意站隊皇子。即使太子已經冊立,謝家仍是淡淡的,對這個未來的天子不近不遠。
鄧家的人卻十分著急,若是拉攏了謝家鎮國公一係的勢力,太子這位子就算坐穩了。所以,上次英王去濟南,和謝三郎同進同出,頗有幾分交情,方太妃和鄧太後就有些示意,讓他邀了小友,一起聚聚。
進了十月,京城的天氣就一天冷似一天,到了月底,北風嘶吼了一夜,次日一開門,滿地皆白,竟是下雪了。
借了賞雪的由頭,英王給京城有過來往的公子世子,下了帖子。又因為他獨立開府,紈絝們一聽,就不願意去什麽暗香園了,全都嚷嚷著要來英王府裏吃酒。
英王倒是也打算讓顏元初等人見見京城眾人,就吩咐人請了戲班子來府裏,到時候看戲吃酒,百無禁忌。
紈絝們聽說了,自然十分歡喜,還有人攛掇著英王,去花樓要幾個彈唱的清倌,一起陪著吃酒。
雖說英王這幫人不過十一二歲,卻也有年紀稍長,略通人事的。看戲與否,他們倒是並不在乎,可是清倌長的如何,唱的如何,卻很重要了。
英王把宴飲的事,一並托付給新任長史顏元初了,順便,也想看看顏元初的本事,究竟如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