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格蘭占領聖保羅後,又出兵占領整個聖保羅州,軍隊節節勝利,即將攻打舊首都裏約熱內盧。


    在裏約熱內盧,奧克蘭特使們拉攏了不少對遷都巴西利亞不爽的家族和資本家,實力都增加很多,加上聖保羅作為巴西最強大工業城市,南部四州實力實現了膨脹,巴西國內反對派聲量也很大,巴西南北分裂似乎正在成為可能,來自布宜諾斯艾利斯和亞馬遜的兩隻蝴蝶同時作用,釀成新的巨變。


    巴西文官和軍隊也出現了裂痕和分歧,大部分機構已經搬遷到內陸地區,但沿海人口數量巨大,是巴西的基本盤,現在巴西高原的開發力度低的可憐。


    也就是說,現在幾乎是奧格蘭獨立的最佳時期,好死不死的巴西總統府內部也亂的很,這個時機找的太準了。


    說實話,聖赫塞隻是想給巴西埋幾枚地雷,結果真讓人搞出來了。


    因為聖保羅軍火商的資助,奧格蘭的軍隊戰備實現升級,有了大炮和空軍,一整個坦克部隊師投降了,奧克蘭的部隊也變得越來越膨脹。


    巴西總統若昂·古拉特被奧格蘭軍隊負責人要求下台,要求對方承認奧格蘭共和國的獨立。


    奧格蘭開始考慮把新的首都改為裏約熱內盧,終於引起了很多大國的重視,而且奧格蘭軍隊已經打到了裏約熱內盧城外30公裏不到的地方,軍隊規模擴充到50萬,奧格蘭共和國領導人塞夫羅·阿爾特承諾將在南部四州發動新一輪變革,發展公正平等的經濟,吸引了很多巴西年輕人的加入。


    而且隨著軍隊上的勝利,奧克蘭塞夫羅·阿爾特的領土要求越來越多,美利堅人也開始給奧克蘭押注,打算指示菲律賓承認了奧克蘭的獨立,成為承認奧克蘭獨立的第一個國家。


    蘇聯人也對南美洲接連出現這樣的奇特軍事運動感到特別有趣,智囊團預測,奧格蘭隻要不是太離譜,甚至有可能建國成功。


    法國總統戴高樂沒有發表意見,但開始為奧格蘭提供一些軍事顧問,幫他們改進軍隊。


    英國人忙著南洋地區和國內的經濟,但對奧格蘭的成立並不是特別感興趣。


    巴西的情況朝著聖赫塞無法預料的方向走去,各種廉價軍火賣的飛起,巴西開始進入沒有什麽技術含量的僵持階段,治安戰,巷戰都在無情開啟。


    三個月不到,阿根廷已經接手了近300萬巴西難民,而且數量還在增加,其中有大量被奧格蘭被清洗出去的人。


    收益最大的是阿根廷北方地區,大約有7成的巴西新移民前往這裏,人口從稀少變得相對繁榮。


    阿根廷秘密特使與奧格蘭達成合作共識,為奧格蘭提供大量廉價武器,奧格蘭則大量驅逐反對派到阿根廷。


    隻有巴西受傷的世界達成,奧巴雙方都在大量征兵,


    年輕人騎自行車,走路出逃巴西,而且最有戰鬥力的二戰軍人已經大多退伍


    有經驗的一批優秀底層軍官被奧克蘭拉攏,加上南部三州本身就是重要的兵源地,雙方軍隊進入相持階段,戰爭次數也越來越多,巴西高原開發進程打斷,糧食生產出現大問題。


    而且隨著戰爭的進程加快,巴西失業率飆升,一批優秀的,能改變巴西發展進程的大工程停工,加上前幾年舉債發展巴西利亞,導致新總統債務劇增,本來可以通過發展化解,如今也變成大問題,銀行家們開始擔心無法迴款,民眾擠兌現象也越來越嚴重。


    為了穩定大後方,奧格蘭監獄又發生了物理意義上的大爆炸,一車車反對分子驅逐到阿根廷,大量的反對派也不得不逃離巴西。


    很多巴西人或逃離、或被驅逐出家園,淪為難民,流落到周邊國家,其中主要目的國是阿根廷。


    巴西國內的各種危機言論盛行,報紙預測的跟真的一樣,聖赫塞直接讓新阿根廷傳媒的高手們研究如何把巴西人搞出人心問題,讓奧格蘭和巴西人都想著逃離。


    很多小報社發布了大量的戰爭迷霧的言論,邊境逃離的照片,對逃離巴西的人的采訪,戰爭破壞的照片全部真實,就是新聞稿啊很多出自阿根廷之手,聖赫塞發動輿論攻勢,幫助奧格蘭,同時讓巴西國內亂起來。


    逃到巴拉圭和烏拉圭的人非常多,並非每個人都喜歡戰爭,兩國無法容納人口,也無法為他們提供住處和工作,直接驅逐這些人到阿根廷是唯一選擇,這對他們來說非常嫻熟。


    阿根廷國內的火車和客車大量加開,會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的原巴西裔司機非常受歡迎,工資已經加到平常3倍,巴拉圭和烏拉圭成為最大中轉站,聖赫塞親自跟兩國發去通知,讓他們保障這些人的安全。


    這些巴西難民逃離的時候基本沒有帶錢,很多人靠腿走到邊境,這些客車並不需要車費,由需要人口的城市和科恩內閣補貼,很多城市的公交車直接停運,把卡車,貨車,公交車通過鐵路運輸到兩國,後續被允許低價出售留給兩國。


    阿根廷很多城市公交係統準備換裝新的國產公交車,很多城市原先組建的運輸車隊剛好有了新去處。


    阿根廷邊境為巴西移民提供帳篷,食品,水和藥等生活必需品,並為他們定居阿根廷尋求長久方案。


    今年阿根廷糧食大豐收,再來一千萬人都有飯吃,各大糧食儲備公司正為多出的糧食發愁,這打瞌睡來了枕頭。


    阿根廷邊境鐵路貨運停運一半以上,很多鐵路線改為客運優先,南方地區的火車頭緊急北運,加強運力。


    一邊從邊境城市運送物資提供給難民,一邊從邊境運送人口到各大城市,還刷了葡萄牙語雙重語言,免費提供乘坐給登記完成的巴西人,工作人員全部熟練掌握西班牙語。


    阿根廷移民局和警察廳的工作人員忙的開始抱怨起來,基本上隻能一周休息半天,移民局早有豐富經驗,直接成立勞務公司,全國範圍招募非文官工作人員,也就是移民局雇員,會葡萄牙語的優先錄用,工資豐厚,表現出色的話將可以在文官錄用考試的時候過得加分。


    在邊境主要城市設立了近萬個臨時身份卡登記發放點,防務軍調動派出5個今年的老兵退伍師負責維護治安,並幫忙登記,緊急突擊組織學習葡萄牙語。


    獲得臨時身份卡的巴西裔將被視為具備阿根廷人一樣的待遇,警察廳查案也視為阿根廷人,可能本地人存在一定的偏見,但基本實現了移民平等,保證了這些巴西裔能順利的融入阿根廷。


    隨著打擊不公正現象的大量進行,很多黑法狗,警察廳工作人員大量下馬,被公開審判,威懾了一批違法的文官,阿根廷司法體係,檢察院體係再度加強,讓審判法官不會濫用自由裁量權,認真對待每個案件。


    很多報紙公開評價,當法庭和警察廳這些最後維護底層民眾的機構失去公正性的時候,阿根廷人曾陷入絕望,試圖通過自己的手段解決不公,導致了一些社會問題,讓阿根廷人民變得麻木。


    科恩內閣進行了大量細致的調查工作,抓捕了違法者,讓這些經常作出不公正行為的文官們被阿根廷人民公正的審判,這在阿根廷還是第一次,盡管正義來遲,但公正沒有缺席,科恩內閣的支持率再度提高。


    阿根廷在科恩內閣的要求下,官方口徑並不把這群巴西人當做難民看待,而是作為國際勞工和新移民,命令需要新增人口的城市給他們介紹工作,居住的房子,很快穩定了這些人。


    阿根廷國家經濟改革委員會預測,阿根廷長期勞動力需求巨大,應該吸收更多的巴西新移民,特別是巴西的白人移民,作為與內閣總理辦公室關係最密切的智囊機構之一,這些意見和聖赫塞的想法不謀而合,做了很多相應的動作。


    同樣作為智囊機構的阿根廷國家計劃委員會也作出了同樣的報告,根據阿根廷第三次五年計劃的目標,對輕工業的發展規劃,長期需要新增勞動力在500萬以上,北方地區更是長期缺人,玻利維亞人隻能從事農業輕工業,巴拉圭烏拉圭本身人口稀缺,秘魯智利太遠,受過一定教育的巴西人是最好的選擇。


    阿根廷國內急需年輕勞動力,特別是阿根廷北部地區經濟增長快,人口少,南部三州的巴西人多少會點西班牙語,頭腦靈活的阿根廷工廠直接包車去邊境現場招工,全家包吃包住,有的工廠幾天時間就招了上千人,還因此獲得了財政補貼。


    北方地區特別是查科地區棉花種植規模越來越大,紡織廠和服裝廠都需要大量的工人,很多10多歲的童工也能找到工作,不過這些大多數是黑廠。


    找到了正規工作的巴西人可以突擊入籍,如果是婚姻領證,也可以直接入籍。


    聖馬丁,巴拉那,羅薩裏奧,聖菲,科爾多瓦,拉普拉塔,奧蘭,聖赫塞,波薩達斯,聖托梅,薩爾塔,聖米格爾-德圖庫曼,聖地亞哥,聖弗朗西斯科等北方城市,直接組織人員前往邊境,爆發搶人大戰,很快就消化了這些人,城市也迎來了新發展。


    阿根廷很多城市在科恩內閣開始的時候,片麵模仿布蘭卡等城市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道路,大修大建,但很快一個尷尬的問題出現,耗費巨資修建起來的房子沒人住,目前已經成了鬼城,零星一些人入住,因為根本競爭不過大城市,沒有工作,還不如老老實實做農民。


    不得不轉變思路,開始從發展本地加工業,發展工廠做起,現在很多城市人口也隨著新移民的加入,變得繁華起來,不少巴西人已經存在避險心理,認為小城市相對安全。


    南方工業城市大多順其自然,但巴西到阿根廷航線的客輪比平常加大了10倍,船票價格卻隻有平常的三分之一,而且支持克魯塞羅付款。


    工業發達的布蘭卡市,布宜諾斯艾利斯,奧托等城市盡管沒有做太多動作,巴西裔數量也在劇增,這就是標杆大城市的魅力。


    布蘭卡市前幾個月修了一堆房子,現在剛好派上用場。


    因為都是國營公司修的,質量和用料都有保障,所以很受歡迎。


    大量沿海的有錢巴西人變賣家產,讓家人離開巴西,很多工廠被奧格蘭國防部征用。


    ……


    必隆時期阿根廷大學取消了大學學費,弗朗迪西時期又恢複了大學學費,盡管如此。中下層家庭子弟大學入學比例仍有很大提高。


    去年阿根廷所有大學都進行了擴招,加上一批新建立的大學,讓更多底層家庭可以上大學,進一步提高了阿根廷大學生入學數量。


    今年2月份,阿根廷正式頒布了《聯邦高等教育法》,加大了對高等教育的投資,同時也正式取消國立大學稱號,在一片反對聲中取消了大學的自治權力,大學的管理事務全部移交到高等教育部統一造冊,大多數由教育部及下屬機構管理。


    截止到62年6月份,阿根廷注冊大學數量達到了168所,以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拉潘帕省和科爾多瓦省新設大學的數量最多。


    布宜諾斯艾利斯,布蘭卡,科爾多瓦則成為大學最多的三個城市。


    阿根廷高等教育係統改革前,在科恩內閣的要求下,阿根廷最高法院直接宣布無罪釋放,曾經被迫害的那群人釋放出來了,一小部分恢複原職,大多數是另行安排,他們被允許重新進入教育,文化事業工作,這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教育部的壓力。


    新法案把全國公立大學分為四類大學,一是教育部直屬的重點大學,二是地方管理的省屬大學,第三類是市屬大學。


    重點大學可以獲得教育部的經費,其餘大學則以省市大學撥款為主,教育部也會按情況進行一定的資助。


    市屬大學也不一定差,布蘭卡工業學院升格為布蘭卡工業大學後,在理工科方麵突飛猛進,開辟新賽道,吸引了一批墨西哥裔和東歐的專家,號稱南美洲的“慕尼黑工業大學”,不僅僅在於布蘭卡工業大學狂野的發展路徑,阿根廷國家科學院直接在這所大學設立了分院,在電氣化,物理學,軍事控製係統的研究水平位居阿根廷前列。


    第四類是內閣各部管理的直屬大學,同時接受教育部的監督,這些大學主要是內閣各部門在去年設立的一批新大學。


    如阿根廷農業部聯合主要農業省成立了21家農學院和農業大學,對阿根廷農業生產推廣作用巨大。


    拉潘帕省從事小麥育種的單位和個人有80家,農藥和化肥生產公司300多家。


    同時拉潘帕省也是水稻育種大省,這些基本上與新成立的布蘭卡農學院,拉潘帕農學院有深度合作。


    阿根廷水稻種植麵積持續擴大,已經成為南美洲最大的稻米生產國。


    最新一批阿根廷農業育種換代,可以直接讓農作物產量增產5%-10%,加上化肥的作用,讓新開墾的查科荒地變成沃野。


    阿根廷開始靠先進技術提高糧食產量,讓糧食總產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使阿根廷農業發生了巨變。


    比較特殊的是一批軍事學院,他們由國防部進行管理,全國軍事委員會進行監督。


    主要由阿根廷國家軍事學院,阿根廷軍事指揮學院(原阿根廷國防軍事學院),阿根廷高等戰爭學院,阿根廷海軍學院,阿根廷空軍學院,阿根廷陸軍學院,布蘭卡陸軍指揮學院,布蘭卡空軍學院,布蘭卡軍事工程學院,科爾多瓦軍事學院,還有一批軍事工程研究學院等。


    最後一類是私立大學,數量不多,目前阿根廷境內也隻有16所,如貝爾格拉諾大學、德巴勒莫大學、托爾誇托迪特利亞大學均在此列。


    貝爾格拉諾大學成立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由著名醫生阿韋利諾波爾圖創辦,大學名字來源於阿根廷解放者,一直沒獲得必隆和弗朗迪西簽署的大學準生證,前幾年一直處於非法辦學階段,辦學規模卻很大。


    必隆時代哪怕取消大學學費,仍然有很多人無法上大學,以前的大學入學考試考核可以進行一些特殊的操作,除此之外隻有頂尖的天才才能上大學。


    貝爾格拉諾大學受到很多大人物的庇護,聖赫塞本人曾資助50萬美金用於辦學,新青年聯盟也在貝爾格拉諾長期活動,後來並入統一民族黨後,現在不少優秀骨幹來源於此大學。


    今年貝爾格拉諾大學賣掉市區的老校區,整體搬遷到郊區,獲得阿根廷教育部批準正式招生,教育部會劃撥一定經費。


    巴勒莫大學前身為巴勒莫大學基金會,於1952年創立,位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郊區,主校區位於巴勒莫區附近,巴勒莫大學基金會於1950年由一群愛國學者和知識分子創立,並以大學名義活動,今年正式獲得教育部認證。


    托爾誇托迪特利亞大學也是私立大學,大學成立於必隆時期,因為名字過長,在教育部正式注冊的時候更名為羅薩斯大學,紀念阿根廷偉大的征服者,阿根廷國家民族英雄,阿根廷愛國者,阿根廷高官時代的霸主,沙漠征服者,南美第一個考迪羅,阿根廷聯邦的奠基者,高喬人英雄,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武裝部隊總司令,新大學名字獲得教育局認可,並每年劃撥經費讚助。


    聖赫塞親自對羅薩斯作出正麵評價,列入阿根廷英傑傳,他認為羅薩斯在國家動亂的年代以強有力的手段建立秩序是必要的,他實現了全國各省的團結,他反抗了外來侵略,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是一位民族英雄,對維護阿根廷國家統一做出了重要貢獻,維護了國家主權立場。


    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政廳批準了羅薩斯大學校園的羅薩斯紀念雕像,受此影響,恩特雷裏奧斯省表示強烈反對,在教育部特批該省省府巴拉那市成立公立的烏爾基薩大學。


    烏爾基薩1841年成為恩特雷裏奧斯省高官,他與地方首領結成聯盟,於1852年2月3日在卡塞羅斯戰役中推翻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省高官羅薩斯,並於5月1日召開製憲會議,製訂一部美國式的憲法,成立了新的阿根廷聯邦共和國,僅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拒絕加入新成立的聯邦,烏爾基薩出任首任總統。


    烏爾基薩與羅薩斯一樣,均被聖赫塞列入阿根廷英傑傳,並認為他同樣是阿根廷民族英雄,親自批準成立烏爾基薩紀念雕像設立,並成立烏爾基薩紀念館,由內閣出一部分錢。


    這兩人也算是一對宿敵了,恩特雷裏奧斯省的反對聲慢慢平息,畢竟100多年前發生了什麽其實已經不太重要,因此獲得發展利益才是首要的。


    科恩財團旗下的布蘭卡工業研究所,科學技術研究所,航空研究所,航天研究所,經濟研究所,醫學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化學研究所金融研究所整合成布蘭卡市第一所私立大學,科恩大學,科恩大學在梅達諾斯區設立校區,今年準備開始招生,目前被列入拉潘帕省和布蘭卡市重點扶持大學,省市市財政進行支持,科恩基金會首年撥款1200萬美金用於發展先進技術,後續每年撥款100萬美金以上。


    布蘭卡市大學總數量達到了28所,科學技術研究水平已經位居南美洲前列。


    布蘭卡工程研究院成立,與第五研究院一樣,是阿根廷國家級研究中心。


    擁有豐厚資本儲備的布蘭卡市,同時也變成阿根廷科技最發達的城市,過去一年已經把所有的債務還清,如今再次舉債發展新的工業。


    聖馬丁市的幾家科恩財團的9家私立科學研究所則合並整合為伊蓮娜理工大學,聖馬丁市成長為阿根廷中部地區的重要科研和教育中心,聖馬丁市還投資設立了瑪利亞大學,紀念曾經的瑪利亞鎮。


    四年製大學分為綜合類大學,理工類大學,師範類大學,農業類大學,三年製的高等專科學校。


    阿根廷科技大學成立後,成為阿根廷第一所跨區域發展大學,在沒有大學的省建立了13所分校,幫助落後地區發展高等教育,如阿根廷科技大學薩爾塔校區,與薩爾塔省共同建設。


    隨後阿根廷理工大學也開始在北方各省建立分校區,成為阿根廷第二所跨區域大學係統,目前建立了5所分校區,內閣各部旗下的大學也紛紛進行異地分校建設工作,內閣各部大學也都是冠名阿根廷,比較特殊的有像國立南方大學,正式更名為阿根廷南方大學。


    其餘大學則仍然按照原來的發展模式,但加大了理工科的投入和研究。


    全國中小學也進行了統一,7年製小學教育正式改為6年製,5歲入學改為6歲入學,中學教育也正式劃分為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與高級中學對應的職業教育體係也更加完善,分為中等專業學校和中等技術學校,享受中學學曆同等待遇,也可以考大學,但隻能考高等專科學校。


    ……


    隨著新一輪身份卡的登記造冊工作開始,新一輪廣域市改革取得圓滿成功,以市縣戶籍作為身份卡的地址,並增加了一批新的防偽技術,隨之而來的是新一批移民的跑步入籍,規模接近200萬,把黑戶清理了大半。


    就新入籍的人而言,仍有接近600萬人在觀望或者暫時無法入籍,還沒有加入阿根廷國籍,這批人被發放了永久居住證,還有一批人有意無意的躲避,成為黑戶,也有不少深膚色人口被驅逐出境。


    在科恩內閣改革後,經過近2年的努力,全阿根廷已經完成了廣域市組建工作,阿根廷一共組建了210個廣域市,966個縣、區,平均每個廣域市帶3-5個縣和區,城區單獨劃分為縣同等地位的區,基本完成省-市-縣-鎮四級權力體製建設,鎮下一級的村一級達成權力自治,統一民族黨的組織也完成了縣一級全覆蓋工作。


    原先麵積上萬公裏的大縣基本合並改市,縣範圍內的人口達到5萬以上就有資格設立廣域市,建立完整的市政廳,市法院,市檢察院,市警察廳完整建製,一大批無效的事業單位,文官機構被撤銷合並,精簡。


    並縣改廣域市很快形成了一批新的出色城市,讓經濟加速發展,實力增加。


    簡單來說,就是省的權力在擴張,機構在精簡,市的權力在擴張,機構在擴張。


    城市競爭,遠比省域競爭更為激烈。


    地方機構與內閣開始對齊,如科爾多瓦省也成立工業廳,同時接受內閣和省的管理。


    省一級權力不再是全麵管縣,而是通過市一級來管,原先阿根廷的省就是一個大號的市,權力基本上隻集中在有限的幾個發達的大城市,其他落後的縣很少管,相當於一個市隻管市區,周邊的郊區,農村不管,也管不到,因為權力被地主大農場主把持了。


    現在的阿根廷省成了真正的省,不僅要管發達的廣域市,還要管地方上落後廣域市,從礦產到農業開發,從經濟發展到教育建設。


    相對來說,省一級的權力還是擴大了,但內閣的權力也擴大了,同時不再是高度集中,緩和了內閣和各省的關係,矛盾也從緊張的權力糾紛轉變成經濟發展和考核,稅收的關係。


    廣域市改革工作推進優化了阿根廷行政區劃體係,建國一百多年來的區劃問題解決了大半,減少了行政層級,讓內閣權力達到了縣鎮一級,行政效率也大大提高,地方的穩定性也大大提高。


    廣域市的組建也基本達成了文官體製改革,讓一批有能力,有晉升欲望的人可以進入新角色,有動力發展經濟工業化,扭轉阿根廷地區不平衡發展的現象,一批優秀的老文官也進行了重新聘任。


    阿根廷新招聘的大批文官也有了更好的去處和奮鬥動力,由於經濟不平衡問題仍然存在,所以優秀的年輕人更願意前往更發達的四省一市。


    新文官考試也基本斬斷了地方豪強壟斷一方的曆史,補充了新鮮血液,通過反對腐朽,清洗劣質文官,土地改革,配合省域合並,基本完成了地方權力的更新,對於支持科恩內閣改革的,有一定優待。


    文官改革遠遠沒有完成,但很多省的實力也在增加,地區不平衡問題正在改善,科爾多瓦省和聖菲省不再是具備領先優勢的大省,差距已經縮小,這可以磨滅掉他們的野心。


    地方省市承載著工業產業培育的重任,把招商引資看作頭等大事,爭搶工業化非常迫切,而沿海的一些城市則通過培育本土公司而出現經濟好轉。


    如靠近烏拉圭的恩特雷裏奧斯省,更名為雷裏奧斯省,重點發展坎帕納市,康斯坦薩港,聖佩德羅市,羅薩裏奧對岸的維多利亞市,聖菲市對岸的巴拉那市,還有拉巴斯市,經濟均出現高速增長,人口從幾年前的60萬增加到290萬,是吸收巴西新移民最多的省之一,如今整個省的人口比烏拉圭還多,預計在2年內經濟規模就能超過曾經的東岸省。


    阿根廷北方邊境地區接納的新移民數量最多,除了巴西巴拉圭烏拉圭,來自玻利維亞和秘魯的新移民數量也很大,阿根廷民族融合,讓這些新移民逐漸阿根廷化。


    雷裏奧斯省高官戴曼·巴爾斯克能力出色,能屈能伸,是個出色的家夥,曾長期擔任巴拉那市市長,他選擇從不妥協激進黨跳到統一民族黨工作,並組建了新一屆雷裏奧斯省省政廳。


    任內也一直擁護科恩內閣的統治,迅速推進了土地改革,經濟發展非常快,如今巴拉那市的人口規模達到了120萬,已經成為巴拉那河下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極為繁華,流動人口極多。


    巴拉那市曾經差點取代了布宜諾斯艾利斯,成為阿根廷的首都,不過當時的烏爾基薩總統的決定被強烈反對。


    雷裏奧斯省的艾爾特哈爾集團曾是阿根廷最大的地主之一,控製著雷裏奧斯20萬公頃的土地,在土地改革後,雷裏奧斯省以價格低於市場價一半的價格對大量土地進行了贖迴,進行了溫和的土地改革。


    艾爾特哈爾集團進行了改革和發展,從地主變成了資本家,發展農業加工業,加上一些扶持政策,艾爾特哈爾公司成為阿根廷著名的糧商和食品商。


    與此類似的農業集團在阿根廷有十多個,如內烏肯省的洛斯格羅博集團,在大多數省份,發展農業仍然是主要的工作任務,工業化隻在省府和一些有潛力的城鎮開展。


    阿根廷不少沿海省進行更名的原因也很簡單樸素,除了縮短不必要的長名,難讀且不好聽,也是為了更好的吸引新移民,更好的吸引外資。


    除了保留具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其他很多省市均進行更名,一是要簡短,進行縮寫好拚寫,二是盡量不要重名,科恩內閣專門成立一個下屬機構,對阿根廷各地地名進行整理,更換。


    聖赫塞的老家也順勢更換了名字,科爾多瓦省進行改革後,全省拆分為12個城市,分別是科爾多瓦市,聖馬丁市,聖弗朗西斯科市,巴萊裏亞市,拉沃拉耶市,裏奧誇爾托市,莫特羅斯市,聖卡洛特市,多洛雷斯市,米特雷市,德爾霍斯市,杜爾塞市。


    聖赫塞正是位於西北角地區的德爾霍斯市的德爾查尼亞縣,莫伊拉鎮,巴耶納爾村,德爾霍斯市剛設立的時候本來打算命名為聖赫塞市的,畢竟好不容易出了個名人,而且本地剛好就有一個聖何塞鎮,不過為了支持查科大開發計劃,內閣先批準了拉夫耶堡市的更名,並直接提拔為新省會,新城市命名為德爾霍斯市。


    德爾霍斯市設立後,發展很快,加上交通便利,又是鐵路樞紐,目前已經有工業企業33個,城區人口也很快發展到2萬人。


    科恩家族也在巴耶納爾村分到了20英畝的田地,身為老科恩家族唯一的繼承人,他在村裏的房子也空了出來,自從父母去世,他已經12年沒有迴到村裏,但是附近的幾個村莊都有他曾經的手下,當初50多名高喬老鄉手下,基本都退出軍隊。


    除了一些天賦好的還跟著聖赫塞做事,剩下的大多在科爾多瓦市或者在聖馬丁市定居了,娶妻生子,生活上大多數過得不錯,有的則迴到了村裏,阿拉貢有時候也會幫一下他們。


    阿拉貢曾多次迴村裏度假,聖赫塞分到的田地也被村裏人照顧的不錯,現在巴耶納爾村發展的也不錯,不少高喬人迴來定居,分到了土地,貫徹落實了多生小孩的政策,比起聖赫塞小時候稀稀拉拉60多戶人家,300多人,現在整個巴耶納爾村已經有900多人。


    這裏本身就是地廣人稀的地方,麵積平方公裏的德爾霍斯市也才8萬人而已,高喬人是馬背上的民族,像聖赫塞本人就沒有兄弟姐妹,據村裏人說他小時候曾有個妹妹,可惜1歲多就夭折了,那時候他也沒有太多的記憶。


    現在村裏的家庭,基本上都有好幾個小孩,多的像阿拉貢,不僅有個大老婆,還有3個小老婆,雖然不能登記,小孩數量已經有15個。


    科恩內閣通過重點培養布宜諾斯艾利斯省以外的幾個大省,用於平衡原來內陸各省發展的嚴重不平衡,今年將在薩爾塔省,科爾多瓦省,聖菲省,內烏肯省等多地內陸省新投資籌集30億美金,用於發電站,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由最富裕的二省一市進行支援。


    如新成立一年多阿根廷國家天然氣公司與阿根廷南方石油公司共同開發內烏肯盆地的瓦卡·穆爾塔礦產,這裏是形成非常規石油和天然氣的岩層,建立2個新的天然氣發電站。


    阿根廷國家石油公司,阿根廷南方石油公司也將繼續在南方的火地島,還有巴塔哥尼亞的石油進行開發,以及沿海石油開發。


    1962年7月9日,在科恩內閣的主持下,福莫薩省與查科省經過長期磨合後,正式合並,建立更加強大的查科省,省府遷移到中部小城聖赫塞市,聖赫塞市的市政廳,省政廳在2個月前剛剛落成。


    此前已經建立起以聖赫塞為中心的新查科省公路網,最重要的鐵路也在聖赫塞市設置中心點,聖赫塞市已經發展成可以與兩大舊省府比肩的中等工業市,發展潛力巨大。


    聖赫塞市資源豐富,對開設工廠很有利,很快成為查科省最富裕的地區之一。


    同日,米西奧內斯省與科連斯特省也正式合並,新省定名科連斯特省,南部2市劃撥到恩特雷裏奧斯省。


    圖庫曼省最終選擇與聖地亞哥省合並,聖地亞哥仍然為新省會,新圖庫曼省將西部和南部一部分縣劃撥到卡塔馬卡省,圖庫曼省地理位置優越,人口眾多,是重點扶持發展的地區。


    新三省領土與臨近省進行了大量的領土互換,調整,一些具備重要地位的城市被換到鄰省。


    自此,阿根廷省份再度縮減3個,變成19省1市格局。


    火地島行政區也正式建立後,在沒有與智利協商的情況下,蠶食占領整個火地島,持續在火地島地區擴張,準備成立火地島省。


    北方四省新格局基本形成,新薩爾塔省,新查科省,新圖庫曼省,新科連斯特省的本土勢力被打散,實力大大加強。


    新格局也伴隨著阿根廷土地改革的最後一塊拚圖徹底完成,四省中有三省都是地主勢力最保守最頑固的地方,合並省份讓土地改革成功突破了最後堡壘。


    防務軍駐軍,省府遷移,科爾多瓦省和聖菲省威懾,文官考試,培育新勢力,拉攏分化舊勢力,分散的生產建設兵團,奧蘭市,組合拳連綿不斷,一個個支點撬動了這些頑固派,剩下的一些西部小省也沒有堅持的理由,徹底完成土地改革。


    北方四省去年吸引了大量的鄰國移民和難民,鄰國戰亂不斷,阿根廷本土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修路和水電站,查科大開發計劃,兩省合並都讓人口空間得到了優化。


    不完全統計,薩爾塔省總人口已經達到460萬,比科爾多瓦省還多一些,奧蘭市總人口突破百萬成為邊境第一大城市,玻利維亞裔和秘魯裔數量很多,奧蘭市最近幾年經濟活性很強,今年落地工業項目上百個,產生十幾萬個就業崗位,完美承接到了這一波風口。


    奧蘭市國營資產委員會順利發行地方債融資1.5億美金,由奧蘭控股,奧蘭電力,奧蘭投資等5家國營公司運營,全部用於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和工廠建設,奧蘭海關進出口貿易額直接突破15億美金。


    省府胡胡伊市和第二首府薩爾塔市的區域內人口也增長到50萬以上,聖佩德羅市人口達到20萬,莫裏約市,梅坦市,希克曼市,安蒂亞市,莫利諾斯市發展的都很不錯,人口都有10萬以上。


    其中梅坦市因為賽德克水泥廠發展興盛,城區合並擴張後,在薩拉多河建立了河港和新城區。


    薩爾塔省成立了薩爾塔石油天然氣公司,負責勘探開發原胡胡伊省和薩爾塔省交界地區的油田和薩爾塔省北部的天然氣,並取得成功,其他石油公司紛紛跟進。


    攤大餅模式帶來的城市擴張,讓很多城市的實力持續增加,經濟人口快速提高。


    查科省人口有330萬,選出新高官西塞·克拉斯,統一民族黨,新省府聖赫塞市(原拉瓦耶堡鎮),人口達到30萬。


    舊省府福莫薩,雷西斯騰西亞人口約有40萬,巴拉圭首都亞鬆森附近的克洛林達市,皮拉內市,還有羅卡市,貝爾特市,馬卡列市,安赫拉市,聖西爾市(原聖西爾維娜鎮)均得到發展。


    圖庫曼省人口達到370萬,新省長大衛·莫雷,阿根廷溫和派,對經濟發展具備很強的規劃整合能力,圖庫曼省發展采礦業,金屬冶煉,石油化工,經濟發展很快。


    省府聖地亞哥市人口達60萬,德圖庫曼市也有40萬人,阿爾維迪市,加爾薩市,特蘭卡斯市,拉馬德裏市,弗裏西斯市,人口都增加到10萬以上。


    原圖庫曼省本身就是人口稠密地區,兩省合並後,實力得到很大的加強,增加的人口也讓工業化變得更容易推進。


    科連特斯省已經有430萬,新高官萊斯·斯諾蘭,聖赫塞嫡係,統一民族黨核心成員,原聖馬丁市副市長,長期在一線主管經濟,培育出了聖馬丁城市銀行,聖馬丁投資公司等優秀公司,還參與籌辦了聖馬丁大學。


    科連斯特省是查科地區邊緣,自然條件要高於查科地區。


    整個省的空間和發展重點都得到改善,新省府薩達斯市(原波薩達斯市)持續向南擴張,並持續吸引大量巴拉圭移民,巴西移民,總人口有70萬之多,並合並了周邊的全部小鎮。


    這裏本身是富饒農業區的集散中心和河港,原先就有木材加工、食品、紡織等工業,現在還發展機械製造,金屬冶煉等工業,經濟規模持續擴大。


    有鐵路通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和巴拉圭首都亞鬆森,本身就是重要的國際貿易出口城市,城市規模也已經遠遠超過蒙德維的亞。


    阿根廷北部因為省份合並整合,可以更好的發展起來,當然也是為了未來新的變革做準備。


    經濟增長能夠有效解決阿根廷麵臨的各種社會問題,如去年布蘭卡市已經還了一半的債務,成為阿根廷財政收入最高的城市。


    阿根廷人的懶惰,南歐風氣似乎已經變得與眾不同,這是經濟發展帶來的新的變化,各大報社已經公開誇讚,阿根廷人在工業化道路上已經開始越走越遠。


    曾經的阿根廷是高傲的,瞧不起巴西人,但這甚至比不上一比索,甚至讓阿根廷錯失了工業化機會。


    聖赫塞公開宣布,阿根廷是南美洲國家,而不是歐洲國家,要徹底融入到南美洲,以獲取更大的南美洲市場。


    科恩內閣重新把阿根廷國家石油公司發展起來,規模上已經超過了巴西石油,與南方石油公司相當。


    阿根廷國家航空工業公司重新組建,總部仍然設立在科爾多瓦市,希望發展阿根廷自己的航空工業。


    阿根廷國家礦業公司組建後,目前發展勢頭比起淡水河穀也不差。


    加上巴西國內糟糕的內戰,阿根廷的發展才剛剛開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阿根廷帝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百川紫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百川紫竹並收藏阿根廷帝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