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北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麽,但他知道這其中一定有自己不知道的事情發生。
......
......
“青青啊,小侯爺還沒迴來呢?”
舊院前,隔壁六嬸兒看著正在院子裏發呆的青青,笑著問道。
鄰裏之間的關係相處的很不錯,在這段時間裏六嬸每隔幾天都會過來問問有沒有需要什麽搭把手的地方,還會送些自己做的小菜。
青青搖了搖頭,看著院子角落裏的那個不大不小的雪人,說道:“應該快要迴來了。”
六嬸歎了口氣道:“這些天我出去迴來總能聽見不少人在議論小侯爺...”
說著話,她還朝著左右看了看,然後貼近一些小聲說道:“我聽說啊,現在朝中的局勢對小侯爺很是不利呢,不過我們百姓可是擁戴愛護他的,別人或許不知道,可咱們是鄰居,這孩子為人啥樣六嬸我可是最清楚。”
人的年紀大了,八卦和長舌似乎就成了天賦技能,六嬸嘮叨了好一會兒,最後才說:“明天就是除夕夜了,我估摸著啊小侯爺也該迴來了,一會兒我讓你叔過來給你送幾盤餃子,今天吃完安穩睡下,明天一睜眼,小侯爺準迴來。”
“我知道了,謝謝六嬸。”
青青對著六嬸露出了一個很好看的笑容,輕聲說道。
她倒是不嫌棄六嬸嘮叨,一個人在家裏,除了蘇小離和秦長魚隔三差五的過來吃頓飯之餘,她最期盼的反倒是六嬸的嘮叨。
因為那樣可以讓她覺得自己並非是孤單一個人。
這還是她第一次切切實實的一個人生活,之前在潁川之時,寧北雖然進入到青銅樹的時間比這要長久的多,但那時候畢竟是在秦家,整日裏都有人隨身照料,人聲鼎沸。
如今這間小院子就隻有她一個人。
“又想我表弟了?”
微怔間,秦長魚的聲音忽然從門外響了起來,手裏提著兩盒小糕點,像是哄小孩一樣遞到了青青的麵前。
剛剛離開青崖海時候的青青很冷淡,除了寧北之外
(本章未完,請翻頁)
對其他人甚至都不會看一眼。
後來在相處的過程中逐漸發生改變,直到現在變得愈發溫婉。
接過食盒,裏麵是幾碟玉米糕,糯糯的甜甜的,女兒家最喜歡這樣的味道,青青自然也喜歡。
“明天就是國宴了,你這時候不是應該很忙嗎?”
青青吃著玉米糕,看著秦長魚問道。
按照規矩,在除夕當天,宮中會舉辦國宴,就如同去年那樣,天下各大勢力基本上都會去參加。
潁川秦家這次如此高調複出,毫無疑問,在國宴之上一定會麵對不少的非議,秦長魚這時候應該忙的焦頭爛額才是。
“不急,等寧北來了,明天一起過去。”
青青愣了一下,那雙好看的眸子一瞬間變亮了很多:“他迴來了?”
今天是陰天,雖然沒有雪落下來,但卻陰鬱的讓人露不出小臉,可當青青的雙眼變亮的時候,這陰鬱的天氣也隨之明亮了起來。
牆角的雪人帶著笑容,那棵小樹在晃動著。
秦長魚歎了口氣,心裏覺得有些不大是滋味,無論是論相貌,輪人品,論天賦,論能力,自己都比寧北優秀好幾倍,怎麽自己就沒有這麽漂亮的姑娘死心塌地的想念呢?
這個問題反反複複困擾了他好幾天,最終得出結論,寧北的運氣比他好。
這也對,傻人有傻福,本來人就傻,你再不讓他運氣好一點,那豈不是成了天有絕人之路?
“剛剛才到朝歌,現在去了應天府,估摸著下午就迴來了。”
聽到寧北真的迴來了,青青的臉上閃過了一抹喜悅,猶豫了一會兒將手裏的玉米糕放進了盒子裏。
這玉米糕可是最近朝歌城裏新研究出來的東西,寧北一定沒吃過,先留著,等他迴來一起吃。
秦長魚看著青青的動作又是歎了一口氣,明明是個神秘的女子,卻偏偏變得越來越單純,還記得剛出來那一會兒也不是這樣啊。
不知緣由,他隻能將這一切都歸咎在愛情上。
愛情會讓人變成傻子,秦長魚不知道
(本章未完,請翻頁)
寧北有沒有這樣的情緒,但他知道,青青是一定有的。
短暫感慨過後,他的眉頭忽然之間又皺了起來,顏先生辭去了副院長的職位,也不知道以後會帶來什麽樣的後果。
......
......
顏先生的院子裏仍舊滿是花草,在冬日裏盛開的極好,院內和院外就像是兩個世界,院外寒風刮麵,院內微風習習。
顏先生並沒有澆花,也沒有在練字,就那麽躺在一個竹椅上,兩隻手搭在肚子上,一下一下的搖晃著。
“顏先生。”
寧北走進了院子,輕聲道。
“迴來就好。”顏先生看著他,胖胖的臉上帶著和煦的笑容,看上去並不為自己辭去副院長一職而感到擔憂或是憤怒。
寧北望著竹椅一側小桌上已經涼透了的茶水,說道:“我沒能將他帶迴來。”
顏先生微笑道:“你已經盡力了。”
寧北的確已經盡力了,千算萬算算不到寇長秋會突然出現插上一腳,否則現在陸海棠就已經被他帶迴來了。
兩個人都沒有去談論陸海棠會不會加入神隱這個話題,因為兩個人都很清楚,陸海棠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加入神隱的。
“我聽趙叔說,應天府接替您的副院長有兩個人,這是為何?”
顏先生沉默了一會兒,然後道:“對於很多人來說,兩個人共同拿著權杖,總比一個人自己拿著要好。”
這些年來,顏迴獨自一人擔任副院長的位置,在院長大人幾乎不理事的情況下,應天府上上下下的大事小情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就連去年的應天府大考,也是說改變規則就改變規則。
雖然最終事實證明了顏先生的那些決定都是正確的,可在朝堂上的一些人眼中看來卻並非如此。
朝堂需要兩派官員相互製約。
應天府也要如此才行。
......
......
(本章完)
7017k
......
......
“青青啊,小侯爺還沒迴來呢?”
舊院前,隔壁六嬸兒看著正在院子裏發呆的青青,笑著問道。
鄰裏之間的關係相處的很不錯,在這段時間裏六嬸每隔幾天都會過來問問有沒有需要什麽搭把手的地方,還會送些自己做的小菜。
青青搖了搖頭,看著院子角落裏的那個不大不小的雪人,說道:“應該快要迴來了。”
六嬸歎了口氣道:“這些天我出去迴來總能聽見不少人在議論小侯爺...”
說著話,她還朝著左右看了看,然後貼近一些小聲說道:“我聽說啊,現在朝中的局勢對小侯爺很是不利呢,不過我們百姓可是擁戴愛護他的,別人或許不知道,可咱們是鄰居,這孩子為人啥樣六嬸我可是最清楚。”
人的年紀大了,八卦和長舌似乎就成了天賦技能,六嬸嘮叨了好一會兒,最後才說:“明天就是除夕夜了,我估摸著啊小侯爺也該迴來了,一會兒我讓你叔過來給你送幾盤餃子,今天吃完安穩睡下,明天一睜眼,小侯爺準迴來。”
“我知道了,謝謝六嬸。”
青青對著六嬸露出了一個很好看的笑容,輕聲說道。
她倒是不嫌棄六嬸嘮叨,一個人在家裏,除了蘇小離和秦長魚隔三差五的過來吃頓飯之餘,她最期盼的反倒是六嬸的嘮叨。
因為那樣可以讓她覺得自己並非是孤單一個人。
這還是她第一次切切實實的一個人生活,之前在潁川之時,寧北雖然進入到青銅樹的時間比這要長久的多,但那時候畢竟是在秦家,整日裏都有人隨身照料,人聲鼎沸。
如今這間小院子就隻有她一個人。
“又想我表弟了?”
微怔間,秦長魚的聲音忽然從門外響了起來,手裏提著兩盒小糕點,像是哄小孩一樣遞到了青青的麵前。
剛剛離開青崖海時候的青青很冷淡,除了寧北之外
(本章未完,請翻頁)
對其他人甚至都不會看一眼。
後來在相處的過程中逐漸發生改變,直到現在變得愈發溫婉。
接過食盒,裏麵是幾碟玉米糕,糯糯的甜甜的,女兒家最喜歡這樣的味道,青青自然也喜歡。
“明天就是國宴了,你這時候不是應該很忙嗎?”
青青吃著玉米糕,看著秦長魚問道。
按照規矩,在除夕當天,宮中會舉辦國宴,就如同去年那樣,天下各大勢力基本上都會去參加。
潁川秦家這次如此高調複出,毫無疑問,在國宴之上一定會麵對不少的非議,秦長魚這時候應該忙的焦頭爛額才是。
“不急,等寧北來了,明天一起過去。”
青青愣了一下,那雙好看的眸子一瞬間變亮了很多:“他迴來了?”
今天是陰天,雖然沒有雪落下來,但卻陰鬱的讓人露不出小臉,可當青青的雙眼變亮的時候,這陰鬱的天氣也隨之明亮了起來。
牆角的雪人帶著笑容,那棵小樹在晃動著。
秦長魚歎了口氣,心裏覺得有些不大是滋味,無論是論相貌,輪人品,論天賦,論能力,自己都比寧北優秀好幾倍,怎麽自己就沒有這麽漂亮的姑娘死心塌地的想念呢?
這個問題反反複複困擾了他好幾天,最終得出結論,寧北的運氣比他好。
這也對,傻人有傻福,本來人就傻,你再不讓他運氣好一點,那豈不是成了天有絕人之路?
“剛剛才到朝歌,現在去了應天府,估摸著下午就迴來了。”
聽到寧北真的迴來了,青青的臉上閃過了一抹喜悅,猶豫了一會兒將手裏的玉米糕放進了盒子裏。
這玉米糕可是最近朝歌城裏新研究出來的東西,寧北一定沒吃過,先留著,等他迴來一起吃。
秦長魚看著青青的動作又是歎了一口氣,明明是個神秘的女子,卻偏偏變得越來越單純,還記得剛出來那一會兒也不是這樣啊。
不知緣由,他隻能將這一切都歸咎在愛情上。
愛情會讓人變成傻子,秦長魚不知道
(本章未完,請翻頁)
寧北有沒有這樣的情緒,但他知道,青青是一定有的。
短暫感慨過後,他的眉頭忽然之間又皺了起來,顏先生辭去了副院長的職位,也不知道以後會帶來什麽樣的後果。
......
......
顏先生的院子裏仍舊滿是花草,在冬日裏盛開的極好,院內和院外就像是兩個世界,院外寒風刮麵,院內微風習習。
顏先生並沒有澆花,也沒有在練字,就那麽躺在一個竹椅上,兩隻手搭在肚子上,一下一下的搖晃著。
“顏先生。”
寧北走進了院子,輕聲道。
“迴來就好。”顏先生看著他,胖胖的臉上帶著和煦的笑容,看上去並不為自己辭去副院長一職而感到擔憂或是憤怒。
寧北望著竹椅一側小桌上已經涼透了的茶水,說道:“我沒能將他帶迴來。”
顏先生微笑道:“你已經盡力了。”
寧北的確已經盡力了,千算萬算算不到寇長秋會突然出現插上一腳,否則現在陸海棠就已經被他帶迴來了。
兩個人都沒有去談論陸海棠會不會加入神隱這個話題,因為兩個人都很清楚,陸海棠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加入神隱的。
“我聽趙叔說,應天府接替您的副院長有兩個人,這是為何?”
顏先生沉默了一會兒,然後道:“對於很多人來說,兩個人共同拿著權杖,總比一個人自己拿著要好。”
這些年來,顏迴獨自一人擔任副院長的位置,在院長大人幾乎不理事的情況下,應天府上上下下的大事小情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就連去年的應天府大考,也是說改變規則就改變規則。
雖然最終事實證明了顏先生的那些決定都是正確的,可在朝堂上的一些人眼中看來卻並非如此。
朝堂需要兩派官員相互製約。
應天府也要如此才行。
......
......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