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帶著妻兒前往白銀山前屯訪貧問苦的做法,很快就為他在各路屯所的屯戶當中贏得了更加崇高的聲譽。</p>
當然,他並不是單純為了贏得這個所謂的關愛移民屯戶的聲譽而去的。</p>
一方麵,他需要在大戰將起之前,深入了解一下各路屯所的實情。</p>
楊振東征倭奴國迴來以後,雖然仔細聽取了張得貴等人的報告,知道金海鎮以及登來鎮各路屯所的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豐收,但是沒有眼見為實,他終究不太放心。</p>
他要實實在在地看見移民屯戶的家裏有滿倉滿窖的收獲,在大冬天裏能吃飽,能穿暖,他才會真正放心。</p>
畢竟接下來的大戰,隻要一開始,就不會輕易停下來,不可能在三五個月內結束。</p>
如果進展不太理想的話,打上個一年兩年都是極有可能的。</p>
在原本的曆史上,發生在鬆錦地區的明清大決戰,是從崇禎十三年清虜駐屯義州城開始,一直打崇禎十五年大明朝徹底退守山海關為止的,前前後後持續將近三年。</p>
原時空,是清虜算計了大明,以圍攻錦州城開始,一步步設伏欺騙,引誘大明朝調集重兵救援錦州,然後將一個救錦州攻防戰,打成了一個大決戰。</p>
在原時空,清虜無論是兵力數量,還是各方麵的總體實力,都占據了極大的優勢。</p>
大明朝雖然占有一定的城防地利,可是論兵力,論指揮,包括軍心士氣等方方麵麵,全部落在下風。</p>
現在雙方的攻防形勢有點調轉過來了,但是又沒有完全調轉過來。</p>
這一世,金海鎮與遼西各方兵馬聯手,是進攻方,清虜成了防守的一方,這點的確有點調轉過來了。</p>
可是這一世作為防守一方的清虜,其實力卻要遠勝原時空鬆錦決戰時的明軍防守方許多。</p>
同時,楊振麾下兵馬與祖大壽麾下兵馬,以及可能要大舉出關作戰的宣大兵馬,還有隸屬洪承疇的薊遼督師府的各路兵馬,隸屬關係過於複雜。</p>
他們作為進攻方,雖然共同尊奉朝廷或者洪承疇的號令,但是彼此隔山隔海,相距甚遠,以往又很少進行聯合作戰,所以根本不能視作如原時空進攻方那樣號令統一如臂使指的整體。</p>
也因此,楊振對接下來的西線東線各路兵馬的聯合作戰,並不樂觀。</p>
當然了,楊振感到不容樂觀的,並不是北伐清虜之戰的最終結果,對此他還是樂觀的。</p>
要不然,他也不會同意發起這樣規模的決戰。</p>
讓他感到不容樂觀的,是西線東線相互配作戰的過程,這個過程必然是一個複雜而且漫長的過程。</p>
楊振甚至已經下定了決心,要依靠自己金海、登來二鎮的力量,完成收複遼沉的使命。</p>
至於遼西各路兵馬,能幫上忙最好,幫不上忙也無所謂,隻要不給自己添亂就行。</p>
也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楊振要對金海、登來二鎮下麵各路屯所的情況有個底數。</p>
最起碼,楊振要知道基本的人力和存糧情況。</p>
一旦戰爭曠日持久打下去,比如打上個兩三年,那麽各路屯所現有的人力就是潛在的兵員,現有的存糧,就是潛在的軍糧。</p>
當然了,對於軍糧問題,不到最後萬不得已,楊振肯定不會搞餘糧征集製。</p>
他更傾向於,在各路屯所未服兵役的屯戶們交完應繳的公糧之後,由協理營務處花錢收購所有屯戶們手中的餘糧。</p>
畢竟現在的楊振手中,並不是特別缺少真金白銀,真到了關鍵時候,完全可以全花出去。</p>
總而言之,他不希望接下來曠日持久的戰爭,引發金海鎮內部的饑荒或者其它混亂。</p>
另一方麵,楊振帶著妻兒深入移民屯所,探察屯戶民情,也是在給其他各路總兵將官們樹標杆立規矩。</p>
除夕夜,為將者不能自己跑迴家裏去摟著嬌妻或者美妾尋歡作樂,而應該守在大營裏,進到營、哨、隊、棚的營房或者夥房去,以示同甘共苦。</p>
這樣才能上下一心。</p>
同理,到了正月初一,不要光想著給自己的上官拜年送禮,而是要進入自己轄區內的最底層,訪貧問苦,感受他們的不易,以示與所轄的屯所屯戶們站在一起。</p>
這樣才能軍民一心。</p>
隻要做到這兩點,上下同欲,軍民一心,楊振不信打不贏將來的戰爭。</p>
當然了,如果說楊振還有一點小小的私心,那就帶著夫人仇碧涵與長子一起出去走一走,見一見外人。</p>
同時也是讓外人見一見他們母子二人。</p>
因為接下來的大戰一旦全麵打響,楊振自己必然又要親臨一線,或往安東城坐鎮,或往複州城坐鎮。</p>
甚至將來有一天可能率軍深入遼沉腹地,或者繞道突襲清虜真正的大後方,即其北方腹地。</p>
一旦如此,金海鎮的大後方,比如旅順口這裏,就需要金海伯夫人帶著楊振長子留守坐鎮了。</p>
因此,這個時候讓他們在公開的場合露露麵,也有利於將來實現這一點。</p>
老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沒人知道他們的存在,將來到了關鍵時刻,就是想發揮作用也發揮不出來。</p>
當然了,整個崇禎十五年的正月裏,也並不僅僅隻有這點事。</p>
楊振在正月初一日帶著妻兒隨從到了白銀山前屯體察下情了,許多人到總鎮府給楊振拜年沒有見到人。</p>
到了初二往後,楊振自然避免不了這些人情往來了。</p>
而且各個將領前來給楊振拜年,也不單純隻是拜個年而已。</p>
有很多人其實都是借著拜年的機會,向楊振報告一下他們先前負責的事情的進展。</p>
比如張得貴,就借著拜年的機會,向楊振報告了抬槍隊輔兵的招募遴選事務。</p>
一共從應募的適齡青年當中選取了三百人,而且都是就近從金海南路所轄各屯所挑選的。</p>
定在正月十六日,全部入營報到,然後就可以全部參與抬槍手們的正常訓練了。</p>
王守堂也借著前來拜年的機會,向楊振報告了九頭鳥重型火槍的進展情況。</p>
楊振下令通過射擊比武從各路遴選上來的抬槍手們,都已經到位好些天了。</p>
甚至在年前就已經按照三隊九排三十棚的編製組建完成,並且已經按一比一的比例招募好輔兵了。</p>
可是預備為他們裝備的抬槍,就是俗稱九頭鳥的重型火槍,遲遲不能到位。</p>
楊振雖然沒有派人催促,可是受命兼領抬槍隊的張國淦,卻是三天兩頭往旅順北城跑。</p>
王守堂不清楚張國淦老是去催他,是不是楊振讓他去的,他也不敢多問。</p>
於是就趁著來給楊振拜年的機會,向楊振報告了最新的進展以及全部完成交付的期限。</p>
重型火槍生產的難點,主要在銃管的鍛製與精鏜。</p>
但是這個難點,隻是一開始的時候難,等到工匠們有了經驗之後,一傳十,十傳百,很快鍛製與精鏜內壁的速度就會提升起來。</p>
因此,鍛製與精鏜的技術或者工藝,根本不是問題,全部完成交付隻是一個時間問題。</p>
王守堂向楊振報告了目前的進展,包括之前提供給白玉山大營的那些在內,製鐵所北城槍炮廠已經完工交付了三十六杆九頭鳥重型火槍。</p>
與此相應的是,王守堂也向楊振解釋了為何這種重型火槍名為九頭鳥的原因。</p>
原因竟然隻是,這種重型火槍能夠一次裝填九顆一般鳥銃火槍所用的彈丸,威力相當於九杆一般鳥銃。</p>
得知這一點,楊振也是哭笑不得。</p>
與此同時,王守堂也向楊振保證在二月中旬以前完成全部三百杆九頭鳥的打造與交付。</p>
當然了,一直身在金州城主持金州船廠,督造大戰船的襄平伯沉誌祥,也在正月十五當天趕來了旅順口,向自己的外甥女婿楊振報告了督造大戰船的最新進展。</p>
早在崇禎十四年十月裏的時候,在沉誌祥的主持之下,在那些通過高額薪金雇傭來的荷蘭紅毛鬼的親自參與之下,金州船廠按照瀛洲號的尺寸比例已經完成了彷製品的建造與試航,而且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第二艘彷製品的建造。</p>
由於第一艘彷製品在試航迴來以後,發現了不少小毛病。</p>
同時楊振派郭小武帶人前去驗收的時候,又根據渡海東征倭奴國一路上使用瀛洲號的經驗,又提出一些改進的建議。</p>
如此一來,瀛洲號的第一艘彷製品巨型夾板船再次難產,連帶著即將完工的第二艘一模一樣的彷製品,也隻得跟著修正,都沒能如期交付。</p>
楊振雖然沒有派人催促過他,但是沉誌祥自己心中相當忐忑不安。</p>
因為之前在楊振剛剛結束東征,迴到旅順口的時候,沉誌祥曾向楊振匯報過一次進展情況,當時他就看出來楊振對金州船廠相當失望。</p>
彼時,他也一再保證,盡快完成第二艘,並且盡快開工第三艘和第四艘,而且要力爭在崇禎十五年的四五月完成交付第四艘。</p>
現如今,沉誌祥信誓旦旦承諾的第三艘、第四艘,倒是已經張羅好了人手與物料,已經開工建造了。</p>
然而要命的是,最初的第一艘,到現在都還沒有交付出去。</p>
為此,沉誌祥連洪承撰、祖澤潤他們夜宿金州城的時候,他都沒露麵,就連除夕夜都是在海試的大船上度過的。</p>
好在最近的連番海試,沒有再出什麽問題,已經完全達到了交付的標準。</p>
所以趕在正月十五沒過去之前,匆匆來到旅順口,再次向楊振報告了督造戰船的進展。</p>
這一次在金州灣外海進行海試的,不光是最早彷造的第一艘,還包括了楊振東征歸來時已經是半成品的第二艘。</p>
向楊振報告情況的時候,沉誌祥相當忐忑,唯恐楊振再臨時提出別的什麽要求。</p>
好在這一次,楊振也覺得這件事實在是有點拖遝了,因此聽他說完海試的結果,直接給這兩艘與瀛洲號同級別的巨型夾板船命了名。</p>
並叫郭小武和嚴省三,於正月十六上午,即隨沉誌祥前往金州船廠,盡快完成交付與列裝。</p>
其中,按照瀛洲號的尺寸比例一波三折彷造出來的第一艘自製巨型夾板船,被楊振命名為樂浪號。</p>
至於第一次海試就表現十分不錯的第二艘自製巨型夾板船,則被楊振命名為北溟號。</p>
楊振將樂浪號劃撥給金海南路水師營,交給嚴省三作為南路水師營的旗艦。</p>
而北溟號,則被楊振劃撥給了瀛洲島,預備由郭小武帶著前往瀛洲島附近駐泊,交付給仇廣義船營使用,作為威懾和鎮壓倭奴國九州島諸藩的大殺器。</p>
瀛洲島地位重要,一方麵要防備倭奴國九州島諸藩的反抗或者突然進攻,另一方麵還要防備荷蘭東印度公司大員評議會的那些殖民者。</p>
而防備這兩股勢力的最好做法,莫過於有一支強大的水師力量了。</p>
所以,就算楊振的手裏隻有兩艘巨型的武裝夾板船,也一定會在瀛洲島方向駐泊一艘。</p>
當然,他並不是單純為了贏得這個所謂的關愛移民屯戶的聲譽而去的。</p>
一方麵,他需要在大戰將起之前,深入了解一下各路屯所的實情。</p>
楊振東征倭奴國迴來以後,雖然仔細聽取了張得貴等人的報告,知道金海鎮以及登來鎮各路屯所的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豐收,但是沒有眼見為實,他終究不太放心。</p>
他要實實在在地看見移民屯戶的家裏有滿倉滿窖的收獲,在大冬天裏能吃飽,能穿暖,他才會真正放心。</p>
畢竟接下來的大戰,隻要一開始,就不會輕易停下來,不可能在三五個月內結束。</p>
如果進展不太理想的話,打上個一年兩年都是極有可能的。</p>
在原本的曆史上,發生在鬆錦地區的明清大決戰,是從崇禎十三年清虜駐屯義州城開始,一直打崇禎十五年大明朝徹底退守山海關為止的,前前後後持續將近三年。</p>
原時空,是清虜算計了大明,以圍攻錦州城開始,一步步設伏欺騙,引誘大明朝調集重兵救援錦州,然後將一個救錦州攻防戰,打成了一個大決戰。</p>
在原時空,清虜無論是兵力數量,還是各方麵的總體實力,都占據了極大的優勢。</p>
大明朝雖然占有一定的城防地利,可是論兵力,論指揮,包括軍心士氣等方方麵麵,全部落在下風。</p>
現在雙方的攻防形勢有點調轉過來了,但是又沒有完全調轉過來。</p>
這一世,金海鎮與遼西各方兵馬聯手,是進攻方,清虜成了防守的一方,這點的確有點調轉過來了。</p>
可是這一世作為防守一方的清虜,其實力卻要遠勝原時空鬆錦決戰時的明軍防守方許多。</p>
同時,楊振麾下兵馬與祖大壽麾下兵馬,以及可能要大舉出關作戰的宣大兵馬,還有隸屬洪承疇的薊遼督師府的各路兵馬,隸屬關係過於複雜。</p>
他們作為進攻方,雖然共同尊奉朝廷或者洪承疇的號令,但是彼此隔山隔海,相距甚遠,以往又很少進行聯合作戰,所以根本不能視作如原時空進攻方那樣號令統一如臂使指的整體。</p>
也因此,楊振對接下來的西線東線各路兵馬的聯合作戰,並不樂觀。</p>
當然了,楊振感到不容樂觀的,並不是北伐清虜之戰的最終結果,對此他還是樂觀的。</p>
要不然,他也不會同意發起這樣規模的決戰。</p>
讓他感到不容樂觀的,是西線東線相互配作戰的過程,這個過程必然是一個複雜而且漫長的過程。</p>
楊振甚至已經下定了決心,要依靠自己金海、登來二鎮的力量,完成收複遼沉的使命。</p>
至於遼西各路兵馬,能幫上忙最好,幫不上忙也無所謂,隻要不給自己添亂就行。</p>
也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楊振要對金海、登來二鎮下麵各路屯所的情況有個底數。</p>
最起碼,楊振要知道基本的人力和存糧情況。</p>
一旦戰爭曠日持久打下去,比如打上個兩三年,那麽各路屯所現有的人力就是潛在的兵員,現有的存糧,就是潛在的軍糧。</p>
當然了,對於軍糧問題,不到最後萬不得已,楊振肯定不會搞餘糧征集製。</p>
他更傾向於,在各路屯所未服兵役的屯戶們交完應繳的公糧之後,由協理營務處花錢收購所有屯戶們手中的餘糧。</p>
畢竟現在的楊振手中,並不是特別缺少真金白銀,真到了關鍵時候,完全可以全花出去。</p>
總而言之,他不希望接下來曠日持久的戰爭,引發金海鎮內部的饑荒或者其它混亂。</p>
另一方麵,楊振帶著妻兒深入移民屯所,探察屯戶民情,也是在給其他各路總兵將官們樹標杆立規矩。</p>
除夕夜,為將者不能自己跑迴家裏去摟著嬌妻或者美妾尋歡作樂,而應該守在大營裏,進到營、哨、隊、棚的營房或者夥房去,以示同甘共苦。</p>
這樣才能上下一心。</p>
同理,到了正月初一,不要光想著給自己的上官拜年送禮,而是要進入自己轄區內的最底層,訪貧問苦,感受他們的不易,以示與所轄的屯所屯戶們站在一起。</p>
這樣才能軍民一心。</p>
隻要做到這兩點,上下同欲,軍民一心,楊振不信打不贏將來的戰爭。</p>
當然了,如果說楊振還有一點小小的私心,那就帶著夫人仇碧涵與長子一起出去走一走,見一見外人。</p>
同時也是讓外人見一見他們母子二人。</p>
因為接下來的大戰一旦全麵打響,楊振自己必然又要親臨一線,或往安東城坐鎮,或往複州城坐鎮。</p>
甚至將來有一天可能率軍深入遼沉腹地,或者繞道突襲清虜真正的大後方,即其北方腹地。</p>
一旦如此,金海鎮的大後方,比如旅順口這裏,就需要金海伯夫人帶著楊振長子留守坐鎮了。</p>
因此,這個時候讓他們在公開的場合露露麵,也有利於將來實現這一點。</p>
老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沒人知道他們的存在,將來到了關鍵時刻,就是想發揮作用也發揮不出來。</p>
當然了,整個崇禎十五年的正月裏,也並不僅僅隻有這點事。</p>
楊振在正月初一日帶著妻兒隨從到了白銀山前屯體察下情了,許多人到總鎮府給楊振拜年沒有見到人。</p>
到了初二往後,楊振自然避免不了這些人情往來了。</p>
而且各個將領前來給楊振拜年,也不單純隻是拜個年而已。</p>
有很多人其實都是借著拜年的機會,向楊振報告一下他們先前負責的事情的進展。</p>
比如張得貴,就借著拜年的機會,向楊振報告了抬槍隊輔兵的招募遴選事務。</p>
一共從應募的適齡青年當中選取了三百人,而且都是就近從金海南路所轄各屯所挑選的。</p>
定在正月十六日,全部入營報到,然後就可以全部參與抬槍手們的正常訓練了。</p>
王守堂也借著前來拜年的機會,向楊振報告了九頭鳥重型火槍的進展情況。</p>
楊振下令通過射擊比武從各路遴選上來的抬槍手們,都已經到位好些天了。</p>
甚至在年前就已經按照三隊九排三十棚的編製組建完成,並且已經按一比一的比例招募好輔兵了。</p>
可是預備為他們裝備的抬槍,就是俗稱九頭鳥的重型火槍,遲遲不能到位。</p>
楊振雖然沒有派人催促,可是受命兼領抬槍隊的張國淦,卻是三天兩頭往旅順北城跑。</p>
王守堂不清楚張國淦老是去催他,是不是楊振讓他去的,他也不敢多問。</p>
於是就趁著來給楊振拜年的機會,向楊振報告了最新的進展以及全部完成交付的期限。</p>
重型火槍生產的難點,主要在銃管的鍛製與精鏜。</p>
但是這個難點,隻是一開始的時候難,等到工匠們有了經驗之後,一傳十,十傳百,很快鍛製與精鏜內壁的速度就會提升起來。</p>
因此,鍛製與精鏜的技術或者工藝,根本不是問題,全部完成交付隻是一個時間問題。</p>
王守堂向楊振報告了目前的進展,包括之前提供給白玉山大營的那些在內,製鐵所北城槍炮廠已經完工交付了三十六杆九頭鳥重型火槍。</p>
與此相應的是,王守堂也向楊振解釋了為何這種重型火槍名為九頭鳥的原因。</p>
原因竟然隻是,這種重型火槍能夠一次裝填九顆一般鳥銃火槍所用的彈丸,威力相當於九杆一般鳥銃。</p>
得知這一點,楊振也是哭笑不得。</p>
與此同時,王守堂也向楊振保證在二月中旬以前完成全部三百杆九頭鳥的打造與交付。</p>
當然了,一直身在金州城主持金州船廠,督造大戰船的襄平伯沉誌祥,也在正月十五當天趕來了旅順口,向自己的外甥女婿楊振報告了督造大戰船的最新進展。</p>
早在崇禎十四年十月裏的時候,在沉誌祥的主持之下,在那些通過高額薪金雇傭來的荷蘭紅毛鬼的親自參與之下,金州船廠按照瀛洲號的尺寸比例已經完成了彷製品的建造與試航,而且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第二艘彷製品的建造。</p>
由於第一艘彷製品在試航迴來以後,發現了不少小毛病。</p>
同時楊振派郭小武帶人前去驗收的時候,又根據渡海東征倭奴國一路上使用瀛洲號的經驗,又提出一些改進的建議。</p>
如此一來,瀛洲號的第一艘彷製品巨型夾板船再次難產,連帶著即將完工的第二艘一模一樣的彷製品,也隻得跟著修正,都沒能如期交付。</p>
楊振雖然沒有派人催促過他,但是沉誌祥自己心中相當忐忑不安。</p>
因為之前在楊振剛剛結束東征,迴到旅順口的時候,沉誌祥曾向楊振匯報過一次進展情況,當時他就看出來楊振對金州船廠相當失望。</p>
彼時,他也一再保證,盡快完成第二艘,並且盡快開工第三艘和第四艘,而且要力爭在崇禎十五年的四五月完成交付第四艘。</p>
現如今,沉誌祥信誓旦旦承諾的第三艘、第四艘,倒是已經張羅好了人手與物料,已經開工建造了。</p>
然而要命的是,最初的第一艘,到現在都還沒有交付出去。</p>
為此,沉誌祥連洪承撰、祖澤潤他們夜宿金州城的時候,他都沒露麵,就連除夕夜都是在海試的大船上度過的。</p>
好在最近的連番海試,沒有再出什麽問題,已經完全達到了交付的標準。</p>
所以趕在正月十五沒過去之前,匆匆來到旅順口,再次向楊振報告了督造戰船的進展。</p>
這一次在金州灣外海進行海試的,不光是最早彷造的第一艘,還包括了楊振東征歸來時已經是半成品的第二艘。</p>
向楊振報告情況的時候,沉誌祥相當忐忑,唯恐楊振再臨時提出別的什麽要求。</p>
好在這一次,楊振也覺得這件事實在是有點拖遝了,因此聽他說完海試的結果,直接給這兩艘與瀛洲號同級別的巨型夾板船命了名。</p>
並叫郭小武和嚴省三,於正月十六上午,即隨沉誌祥前往金州船廠,盡快完成交付與列裝。</p>
其中,按照瀛洲號的尺寸比例一波三折彷造出來的第一艘自製巨型夾板船,被楊振命名為樂浪號。</p>
至於第一次海試就表現十分不錯的第二艘自製巨型夾板船,則被楊振命名為北溟號。</p>
楊振將樂浪號劃撥給金海南路水師營,交給嚴省三作為南路水師營的旗艦。</p>
而北溟號,則被楊振劃撥給了瀛洲島,預備由郭小武帶著前往瀛洲島附近駐泊,交付給仇廣義船營使用,作為威懾和鎮壓倭奴國九州島諸藩的大殺器。</p>
瀛洲島地位重要,一方麵要防備倭奴國九州島諸藩的反抗或者突然進攻,另一方麵還要防備荷蘭東印度公司大員評議會的那些殖民者。</p>
而防備這兩股勢力的最好做法,莫過於有一支強大的水師力量了。</p>
所以,就算楊振的手裏隻有兩艘巨型的武裝夾板船,也一定會在瀛洲島方向駐泊一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