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綠水,小橋人家。夕陽西下。遠遠地,幾家茅屋飄出縷縷青煙。
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跳著從羊腸小道中走了出來。他左手提著兩隻碩大的野兔,頭部血跡斑斑,顯然已經死了。右手拿著一支鋼叉,挑著一捆幹柴,腰裏還別著一根洞簫,大步流星。看樣子約摸有個十三四歲。
路邊小河邊洗衣服的幾個婦人讚不絕口:“看人家林家誌兒,才多大一點年紀,便打了野味迴來了。小子不吃十年閑飯,老話真是一點不錯。”便有個自怨自艾的道:“我家那死鬼。幾天也不挨老娘一下。想生個帶把的也不使力。真真叫人……”
林誌明顯與她們很熟,邊走邊打趣道:“王大娘還嫌大叔不爭氣啊。都七仙女了還不夠努力?再說,女兒有什麽不好。我看七姑娘就挺好的,能上山能下地,不比個兒差。”
眾婆娘一陣放肆的笑聲,一群人便打趣起王大娘來:“怕是吃土的年紀到了,嫌王大叔中看不中用吧?”有幾個也說:“林誌也不小了,懂得相看媳婦了。林誌,既然你看上了人家七姑娘了,幹脆做個親家得了。快叫娘……”
林誌知道她們狗嘴裏吐不出象牙來,輕輕地唾罵了一句,便繼續朝前走。身後傳來了婆娘們繼續的嘻鬧聲,搗衣聲。也聽見王大娘低低的自言自語:“誌哥兒確實不錯,相貌好看,人也精幹,又吹得一手好簫,配了七姑娘也滿說得過去。隻是可惜家太寒……”
林誌不自覺地搖頭笑了笑。他可真沒想過這個問題。雖然他家裏隻有寡母和小弟二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自從十歲起,家裏大事小事母親都要跟他商量。可他還從來沒有朝這方麵動過腦筋。王家的七仙女,今年方才十二歲,長得倒是還不錯。可誰會把一個整天流鼻涕的小姑娘放在心上?
他家在村子的最西邊,破破爛爛的籬笆院,兩間小茅屋。(..tw)他掀起掛著的木門栓,便進了滿院的綠色菜堆裏。
他媽媽和十歲的弟弟林偉正在間一棲一棲剛栽的油菜花呢。西下的夕陽暖暖地照在身上,顯得一切都那麽溫暖而幸福。他媽聽見門響,趕緊直起身來,看見心愛的兒子迴來了。高興地兩眼都咪著了。
林誌把手一揚,得意地道:“娘,你看我,又打迴兔子來了。足夠咱娘倆吃一陣子的鹽了。”
王大娘也很高興。可她還是習慣地皺著眉頭,說:“我寧願你一天呆在家裏,伺候這幾畝地。剛剛滿一輪的孩子家,進山萬一碰上個大蟲,叫我怎麽向你死去的爹交待?”
林誌知道這幾句話是娘每天要說的,可還是忍不住要反駁:“地,地,地,總共隻有那麽一畝半山地,收成還不夠一個人吃的。一年到頭的調和,燒著,從哪裏來呢。再說,我又不到深山裏,我隻在打柴附近的山上設了幾個套子,自然就有傻兔子上勾了,哪有什麽危險?”
她媽也就這麽點本事。兒子一開口,就什麽話也沒了。她也知道兒子說得對,窮人家哪有那麽精貴呢。她再心裏擔心,也隻能是嘴上說說罷了。
林誌把兔子掛在屋簷下風著,準備第二天拿到集鎮上去賣。他媽把早就準備好的晚飯拿出來,慈愛地看著兒子吃著。林誌早就餓壞了,一口氣就把一大盆能照出人影子的稀粥喝了個底朝天。這時他才想起好象他媽還沒吃飯,他就有點尷尬地問:“娘,你吃過了嗎?”
他媽咪著眼睛笑了,她早就吃過了,這是特意給林誌留著的。雖然說家窮,但在夏天,這種和菜煮的稀粥,還是能混個肚兒圓的。隻是不耐餓。
夜深了,林誌還沒睡著。他其實才是個十三歲的小娃呢。隻是過早地擔上了生活的負擔。他家原來是有點地的。他爹年輕時曾是大陸著名宗派洞仙宗的外門弟子,隻因修煉未成早日歸家娶親。後又在一次門派戰鬥征召中喪身。死後宗派曾給了他家十五畝地,倒也在當地算是個中等人家。可他娘心憂他爹之死,經常生病,無心打理家務,而宗族本家又無,在當地常受蒙蔽,長此以往,進得少出得多,家境一落千丈。他媽還在他五六歲時就給他進了學,算是識了幾個字。可到十歲時無論如何也供不起了。他的弟弟更可憐,一天私塾也沒上過。他棄學後,一家三口整日的種地插秧,就差在幾畝薄田裏弄花了,一家人倒也勉強夠吃。可是去年冬天他媽得了一場病,一下子就把家裏頭折騰空了,萬般無奈,他做主把家裏的地又賣了幾畝,隻留下一塊連地主都不太想要的山地。可是,母親的病還沒好利落。鎮上的大夫說了,冬病夏治,天氣熱了就得給他媽繼續抓藥,要不就怕有展。為了讓他媽安心,也為了自己家人的將業,他死也不能把最後的一畝山地賣了,裏麵還有林家的祖墳呢。在農村,誰要是賣了祖墳地,那是要被戳脊梁骨一輩子的。要是這最後的地再叫人家拉了。那以後的日子可怎麽辦呢。他弟弟雖然說年紀小,可也整日上山打柴,貼補家用。可十裏八鄉的窮漢子都在鎮上賣柴渡日,足夠大戶人家燒一冬的象山一樣高的上好幹柴也不過值三四十個銅板,每日兄弟賣的柴火,還不夠家裏吃鹽。為了賺錢,這些日子他拚命朝深山裏跑,想逮個大牲口賣個稀罕,可不知手太愁還是怎麽的,最近幾天了除了幾隻兔子,什麽都沒撈著。
後天就是端午。過了節氣就得給娘抓藥。可不能再這麽下去耽擱工夫了。他暗暗地下了決心,明天不去鎮上了,進深山。不逮住大獵物絕對不迴來。
-----------------------------------------
第二天,林誌謊稱自己要到遠處的鎮上看個親戚,看能不能找個事做,估計要在城裏住兩天。早早地便拿了點幹糧進山了。他拿在手上的,還隻是那支鋼叉,腰裏背著弓箭、夾子和一團繩子。
他大著膽子走到了後山,這裏是他來過最遠的地方,也是村裏獵人們經常提到的寶地。今天的運氣不錯。還沒到響午。他就已經獵到了兩隻野兔,兩隻鵪鶉。可這也不是幾十錢而已。他把獵物藏到一個隻有自己才知道的山洞,就沿著一條獵人們踩出來的小路繼續往山裏走。
這是一條幽深的小徑。蒼天碧樹,遮雲蓋日,小徑通幽。隨著不斷深入,越來越茂密的枝頭擋住了太陽,夏日的森林深處,涼氣逼人。每走幾步,都有受驚的山雞、田鼠突然詐起,還沒等人反映過來,就已經又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隻是感覺到天上的日頭越來越熱,他仍然沒有遇到什麽大的獵物。碰到什麽野雞、野兔之流,林誌已經不想再去費神。村裏人口口相傳,說山的深處有湖泊,有大野獸,有山鹿、野豬、老虎等,而且,確實也有落單的山豬跑到村邊來,掉入陷井被捉的。隻是大家又都說那裏是高危之地,瘴氣橫行,去了就迴不來了,所以誰都不敢去以身試險。這都是城裏人稀罕的野物,如果能夠獵得一頭,也能緩解他近日的困窘。
日頭都有些偏西了,那條小徑也漸漸淺淡甚至已經辯認不清。林誌心裏稍微有點緊張。他按著老獵人教的辦法,隔一段就在樹上用刀做個標記。又走了不遠,突然覺得眼前一亮。一條歡快的小溪攔住了他的去路。他緊走幾步,喘息著坐了下來。連洗帶喝了幾口清涼的泉水。也許是從來無人打擾吧,幾條青色的小魚躍出水麵,驚訝地望著這陌生的客人。他抬起頭,望向小溪的對麵,小徑已經全然無蹤。就連原來淡薄的痕跡也一點都沒有了。看來,就連深山的樵夫,也從來沒有到過這裏。
林誌覺得有些猶豫了。畢竟他隻是個十三歲的孩子而已。雖然膽大,可突然來到一個全然陌生的所在,本能的恐懼還是統治了心胸。可是,錢啊,馬上就得給老娘看病,還得還債,沒錢怎麽能迴去呢。他已經失去了父親,他真得害怕母親有個三長兩短。
林誌吃了些幹糧,沿著小溪往上遊走。
也不知道走了多長時間,他突然現自己已經走了密林。前麵是一片大空闊地,原來的原始森林已經被他拋在了身後。出現在他麵前的,居然是一片廣闊的新天地。
麵前是一個勉強可以稱之為湖泊的大水譚,綠波蕩漾,湖的中間是一片奇形怪狀的山石,仿佛是一個小島,淡淡地炊煙從裏麵冒出來。沿著湖泊四周,密林成一個橢圓逐步向後退去,如同一把巨大的扇子平鋪在大地上。他的腳下,是一個低處,潺潺而流的小溪,就是從這裏源。
啊,終於到了。林誌心裏不驚反喜,村民們的傳說原來都是真的。他在湖邊轉了轉,最後還是迴到小溪的源地,撿了個地方挖了起來。
他經常打獵,知道動物的習性。不管是什麽大牲畜,早上都要到河邊去喝水。在這些地方下夾,機會要比別的地方大得多。
布好了陷井,天色已經漸漸的暗了。山裏的夜,總是比平川要早許多。
身邊的幾顆大樹。都是千年古槐,枝繁葉茂,幾個成*人合抱都抱不過來。
&1t;ahref=.>.
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跳著從羊腸小道中走了出來。他左手提著兩隻碩大的野兔,頭部血跡斑斑,顯然已經死了。右手拿著一支鋼叉,挑著一捆幹柴,腰裏還別著一根洞簫,大步流星。看樣子約摸有個十三四歲。
路邊小河邊洗衣服的幾個婦人讚不絕口:“看人家林家誌兒,才多大一點年紀,便打了野味迴來了。小子不吃十年閑飯,老話真是一點不錯。”便有個自怨自艾的道:“我家那死鬼。幾天也不挨老娘一下。想生個帶把的也不使力。真真叫人……”
林誌明顯與她們很熟,邊走邊打趣道:“王大娘還嫌大叔不爭氣啊。都七仙女了還不夠努力?再說,女兒有什麽不好。我看七姑娘就挺好的,能上山能下地,不比個兒差。”
眾婆娘一陣放肆的笑聲,一群人便打趣起王大娘來:“怕是吃土的年紀到了,嫌王大叔中看不中用吧?”有幾個也說:“林誌也不小了,懂得相看媳婦了。林誌,既然你看上了人家七姑娘了,幹脆做個親家得了。快叫娘……”
林誌知道她們狗嘴裏吐不出象牙來,輕輕地唾罵了一句,便繼續朝前走。身後傳來了婆娘們繼續的嘻鬧聲,搗衣聲。也聽見王大娘低低的自言自語:“誌哥兒確實不錯,相貌好看,人也精幹,又吹得一手好簫,配了七姑娘也滿說得過去。隻是可惜家太寒……”
林誌不自覺地搖頭笑了笑。他可真沒想過這個問題。雖然他家裏隻有寡母和小弟二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自從十歲起,家裏大事小事母親都要跟他商量。可他還從來沒有朝這方麵動過腦筋。王家的七仙女,今年方才十二歲,長得倒是還不錯。可誰會把一個整天流鼻涕的小姑娘放在心上?
他家在村子的最西邊,破破爛爛的籬笆院,兩間小茅屋。(..tw)他掀起掛著的木門栓,便進了滿院的綠色菜堆裏。
他媽媽和十歲的弟弟林偉正在間一棲一棲剛栽的油菜花呢。西下的夕陽暖暖地照在身上,顯得一切都那麽溫暖而幸福。他媽聽見門響,趕緊直起身來,看見心愛的兒子迴來了。高興地兩眼都咪著了。
林誌把手一揚,得意地道:“娘,你看我,又打迴兔子來了。足夠咱娘倆吃一陣子的鹽了。”
王大娘也很高興。可她還是習慣地皺著眉頭,說:“我寧願你一天呆在家裏,伺候這幾畝地。剛剛滿一輪的孩子家,進山萬一碰上個大蟲,叫我怎麽向你死去的爹交待?”
林誌知道這幾句話是娘每天要說的,可還是忍不住要反駁:“地,地,地,總共隻有那麽一畝半山地,收成還不夠一個人吃的。一年到頭的調和,燒著,從哪裏來呢。再說,我又不到深山裏,我隻在打柴附近的山上設了幾個套子,自然就有傻兔子上勾了,哪有什麽危險?”
她媽也就這麽點本事。兒子一開口,就什麽話也沒了。她也知道兒子說得對,窮人家哪有那麽精貴呢。她再心裏擔心,也隻能是嘴上說說罷了。
林誌把兔子掛在屋簷下風著,準備第二天拿到集鎮上去賣。他媽把早就準備好的晚飯拿出來,慈愛地看著兒子吃著。林誌早就餓壞了,一口氣就把一大盆能照出人影子的稀粥喝了個底朝天。這時他才想起好象他媽還沒吃飯,他就有點尷尬地問:“娘,你吃過了嗎?”
他媽咪著眼睛笑了,她早就吃過了,這是特意給林誌留著的。雖然說家窮,但在夏天,這種和菜煮的稀粥,還是能混個肚兒圓的。隻是不耐餓。
夜深了,林誌還沒睡著。他其實才是個十三歲的小娃呢。隻是過早地擔上了生活的負擔。他家原來是有點地的。他爹年輕時曾是大陸著名宗派洞仙宗的外門弟子,隻因修煉未成早日歸家娶親。後又在一次門派戰鬥征召中喪身。死後宗派曾給了他家十五畝地,倒也在當地算是個中等人家。可他娘心憂他爹之死,經常生病,無心打理家務,而宗族本家又無,在當地常受蒙蔽,長此以往,進得少出得多,家境一落千丈。他媽還在他五六歲時就給他進了學,算是識了幾個字。可到十歲時無論如何也供不起了。他的弟弟更可憐,一天私塾也沒上過。他棄學後,一家三口整日的種地插秧,就差在幾畝薄田裏弄花了,一家人倒也勉強夠吃。可是去年冬天他媽得了一場病,一下子就把家裏頭折騰空了,萬般無奈,他做主把家裏的地又賣了幾畝,隻留下一塊連地主都不太想要的山地。可是,母親的病還沒好利落。鎮上的大夫說了,冬病夏治,天氣熱了就得給他媽繼續抓藥,要不就怕有展。為了讓他媽安心,也為了自己家人的將業,他死也不能把最後的一畝山地賣了,裏麵還有林家的祖墳呢。在農村,誰要是賣了祖墳地,那是要被戳脊梁骨一輩子的。要是這最後的地再叫人家拉了。那以後的日子可怎麽辦呢。他弟弟雖然說年紀小,可也整日上山打柴,貼補家用。可十裏八鄉的窮漢子都在鎮上賣柴渡日,足夠大戶人家燒一冬的象山一樣高的上好幹柴也不過值三四十個銅板,每日兄弟賣的柴火,還不夠家裏吃鹽。為了賺錢,這些日子他拚命朝深山裏跑,想逮個大牲口賣個稀罕,可不知手太愁還是怎麽的,最近幾天了除了幾隻兔子,什麽都沒撈著。
後天就是端午。過了節氣就得給娘抓藥。可不能再這麽下去耽擱工夫了。他暗暗地下了決心,明天不去鎮上了,進深山。不逮住大獵物絕對不迴來。
-----------------------------------------
第二天,林誌謊稱自己要到遠處的鎮上看個親戚,看能不能找個事做,估計要在城裏住兩天。早早地便拿了點幹糧進山了。他拿在手上的,還隻是那支鋼叉,腰裏背著弓箭、夾子和一團繩子。
他大著膽子走到了後山,這裏是他來過最遠的地方,也是村裏獵人們經常提到的寶地。今天的運氣不錯。還沒到響午。他就已經獵到了兩隻野兔,兩隻鵪鶉。可這也不是幾十錢而已。他把獵物藏到一個隻有自己才知道的山洞,就沿著一條獵人們踩出來的小路繼續往山裏走。
這是一條幽深的小徑。蒼天碧樹,遮雲蓋日,小徑通幽。隨著不斷深入,越來越茂密的枝頭擋住了太陽,夏日的森林深處,涼氣逼人。每走幾步,都有受驚的山雞、田鼠突然詐起,還沒等人反映過來,就已經又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隻是感覺到天上的日頭越來越熱,他仍然沒有遇到什麽大的獵物。碰到什麽野雞、野兔之流,林誌已經不想再去費神。村裏人口口相傳,說山的深處有湖泊,有大野獸,有山鹿、野豬、老虎等,而且,確實也有落單的山豬跑到村邊來,掉入陷井被捉的。隻是大家又都說那裏是高危之地,瘴氣橫行,去了就迴不來了,所以誰都不敢去以身試險。這都是城裏人稀罕的野物,如果能夠獵得一頭,也能緩解他近日的困窘。
日頭都有些偏西了,那條小徑也漸漸淺淡甚至已經辯認不清。林誌心裏稍微有點緊張。他按著老獵人教的辦法,隔一段就在樹上用刀做個標記。又走了不遠,突然覺得眼前一亮。一條歡快的小溪攔住了他的去路。他緊走幾步,喘息著坐了下來。連洗帶喝了幾口清涼的泉水。也許是從來無人打擾吧,幾條青色的小魚躍出水麵,驚訝地望著這陌生的客人。他抬起頭,望向小溪的對麵,小徑已經全然無蹤。就連原來淡薄的痕跡也一點都沒有了。看來,就連深山的樵夫,也從來沒有到過這裏。
林誌覺得有些猶豫了。畢竟他隻是個十三歲的孩子而已。雖然膽大,可突然來到一個全然陌生的所在,本能的恐懼還是統治了心胸。可是,錢啊,馬上就得給老娘看病,還得還債,沒錢怎麽能迴去呢。他已經失去了父親,他真得害怕母親有個三長兩短。
林誌吃了些幹糧,沿著小溪往上遊走。
也不知道走了多長時間,他突然現自己已經走了密林。前麵是一片大空闊地,原來的原始森林已經被他拋在了身後。出現在他麵前的,居然是一片廣闊的新天地。
麵前是一個勉強可以稱之為湖泊的大水譚,綠波蕩漾,湖的中間是一片奇形怪狀的山石,仿佛是一個小島,淡淡地炊煙從裏麵冒出來。沿著湖泊四周,密林成一個橢圓逐步向後退去,如同一把巨大的扇子平鋪在大地上。他的腳下,是一個低處,潺潺而流的小溪,就是從這裏源。
啊,終於到了。林誌心裏不驚反喜,村民們的傳說原來都是真的。他在湖邊轉了轉,最後還是迴到小溪的源地,撿了個地方挖了起來。
他經常打獵,知道動物的習性。不管是什麽大牲畜,早上都要到河邊去喝水。在這些地方下夾,機會要比別的地方大得多。
布好了陷井,天色已經漸漸的暗了。山裏的夜,總是比平川要早許多。
身邊的幾顆大樹。都是千年古槐,枝繁葉茂,幾個成*人合抱都抱不過來。
&1t;ah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