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慎言尋聲望去卻見一人踱著慢步從那些士兵們中間走了出來來人青衣方巾手揮一把紫竹折扇眉毛濃黑麵堂白皙卻正是那莫不計。(..tw無彈窗廣告)
莫不計一邊搖著折扇一邊望著愣在那裏的張慎言不緊不慢的說道:“方才莫某正在茶樓與人聊天卻忽然聽見禦街上有人嚷嚷莫某出去一看這才得知是那些進京應試的儒生們在街上亂跑仔細一打聽才知原來是張大人帶著儒生們在皇宮門口鬧事卻不料被兵丁們一嚇頓時作鳥獸散。如今既然連史閣部與呂大人也勸導於你那麽依莫某之見張大人還是老老實實的將人都帶走吧免得誤了卿卿性命。”
“無恥!無恥至極!”張慎言破口痛罵道“象爾這樣的人簡直是斯文掃地甘心替奸佞張目甘心為虎作倀實在是讀書人中的敗類!今日老夫要替先聖人清理門戶!”說完張慎言便走上幾步揮手便向莫不計臉上摑去。
莫不計畢竟年輕得多他馬上向後退了幾步躲開了這軟綿綿的一擊。他輕蔑的笑道:“斯文掃地?誰才是斯文掃地?君子動口不動手莫非張大人已忘記了?”
張慎言一擊未中一個踉蹌又險些跌倒幸虧站在他身後的孔季康眼疾手快的扶住了他。張慎言氣喘噓噓的瞪著莫不計那張略顯得意的臉氣得半天也沒說出話來。
莫不計轉過身子將折扇收起向著那些儒生們抱了抱拳並喊道:“諸位士子都聽好了!今日張慎言誆騙你們前來完全是為了一己私利諸位不可再跟著攙和這趟渾水了小心耽誤了前程。莫某知道諸位中有一大半是進京趕考應試的士子寒窗多年為的就是這金榜提名的一天。楚國公知道大家的心情所以才這麽急著開恩科一來想為國取士二來則是為了賞大家個前程諸位可能還不知道吧?今日朝議正是楚國公與靖海公商議恩科舉行的具體日子被你們這麽一鬧不僅讓他們心中不快而且極有可能將恩科之日向後推而這一推就不知道何時方能舉行了?所以莫某奉勸諸位一句趁著兵丁還未將你們的姓名記下快些散去各自迴到居所好好溫習功課到了科舉那天也好順利應試莫某就在這裏先預祝各位金榜提名了!”
莫不計見其中有些人心意已動便知應該趁熱打鐵於是轉過身去向那些士兵下令道:“眾兵丁聽令!從現在起凡有擅闖大內者一律格殺!一刻鍾後若眾人還不散去就請來隨軍師爺將這些人的姓名記下免得有奸邪小人混水摸魚。”
莫不計的這幾句話非常管用剩下的那些儒生也立刻聞言而動轉眼間便又走了二三百人留下的人已不足五百而且也是人人自危隨時準備開溜。
張慎言見自己帶來的人越來越少而且已經完全沒有了開始時的那種豪氣頓時如喪考妣的痛哭起來他抱著那牌位踉踉蹌蹌的走到那張供桌邊將那牌位放到供桌之上並從跟在自己身後的陳鼎手中接過另一個牌位也放在那供桌之上接著他繞到供桌前“撲通”一聲跪下口中哀號道:“蒼天呐!你不公你不公啊!”
在老淚縱橫的張慎言的帶領下剩下的那些儒生也紛紛跪了下來不少人跟著哭了起來莊嚴肅穆的皇宮正門前頓時哀號一片如同哭喪一般。
正當張慎言帶領著眾儒生們跪在皇宮正門前哭泣的時候在離那正門大約百丈的一座三丈高的塔樓上楚國公林清華與靖海公鄭森正站在那結實的檔板後麵用手中的千裏鏡透過射擊孔向著正門眺望觀看著那裏正在上演的鬧劇。
鄭森歎道:“想不到你我二人此舉居然會鬧成這樣的局麵當真是讓人有些擔心。”
林清華沒有心思跟鄭森一同感歎他隻是向站在身邊的一名士兵詢問道:“這座塔樓高度還是有些不夠最少也要達到五丈高否則的話眺望距離很短隻能監視皇宮附近。”
那士兵答道:“迴元帥這隻是臨時搭建而成的那種水泥的碉堡正在搭建之中相信再過一兩個月就能將全部的二十座碉堡建成。”
鄭森顯然被林清華與士兵的說話吸引住了他收起手中的千裏鏡問林清華:“楚國公前些日子建得那種水泥碉堡甚是堅固耐用尋常大炮很難將其擊毀鄭某看著很是眼讒不知楚國公肯否賣些那種叫‘水泥’的東西給我?”
林清華笑道:“當然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隻要你出得起錢我就能賣給你。”他頓了一頓問道:“有一件事我想向靖海公打聽一下你的那些閩浙行商是怎麽一迴事?他們的身份到底是怎樣的?”
鄭森略微愣了愣隨即說道:“他們每年向我多交一筆稅銀是以比尋常商人行事要方便得多其他的就沒什麽希奇了。怎麽?楚國公忽然問起此事卻是為何?”
林清華說道:“也沒什麽隻不過前幾天我到順天府去巡查從那裏得到個狀子那狀子是告幾個閩商欺行霸市、勾結匪類謀害同道的我見那些人身份似乎有些特殊便暫時沒有管想先問問靖海公的意思。”
待林清華將那朱掌櫃的遭遇說了一遍之後鄭森方才恍然大悟他皺著眉沉思片刻隨即說道:“那朱掌櫃到福州衙門去告而那官員居然沒有接狀子?這可奇了!喔……不如待我迴去好好過問一下免得被昏官蒙蔽。”
林清華見鄭森的臉色並未生什麽變化心中摸不準他的意思便將話頭一轉說道:“靖海公坐擁福建、浙江那裏魚米之鄉財賦重地當真是個好地方朝廷的賦稅有一半來自那裏。如今江南已經平定天下也漸漸顯出安定之氣隻不過朝廷的國庫倒是越來越窘迫了自從靖海公將那浙江、蘇湖一帶的賦稅自領以後朝廷賦稅的來源就完全斷絕了現在就連朝廷官員的俸祿都是你我二人各自支出的這實在是十分的不方便。林某有個主意不知靖海公能否同意。”
鄭森心中略微一緊遂說道:“楚國公但講無妨。”
林清華說道:“既然如今你我二人分治東西各自收的賦稅錢糧各自處理而現在南直隸由你我二人軍隊各自占領收稅也是各收各的雖然你我二人屬下官員的俸祿自然由我們自行放但是這南直隸的官員就有些不好辦了現在他們除了靠著順天府收上來的一點兒稅銀之外就靠著下麵的賄銀過活了而這樣一來不僅不利於澄清吏治而且還使得眾臣人心渙散容易為人所煽動所以我想出了個辦法那就是你我二人各自從自己的官庫中取出些銀錢來共同存入朝廷的國庫之中以後凡是南直隸官員的俸祿或者是朝廷的用度全部都從這裏支取這樣一來就省了很多事。”
鄭森在心裏琢磨著林清華的建議隨後問道:“那你我二人各出多少呢?”
林清華說道:“這個好說一人一半按照官員數量先行計算待算出俸祿所需總數然後再加一倍。”
鄭森笑道:“這樣還是有些麻煩倒不如各自放更好。”
林清華也笑道:“可是這樣一來要給那些官員多少俸祿呢?就拿上個月來說吏部一名司員向你要了一月俸祿後來便又跑到我那裏去向我表達忠心於是又從我這裏拿走了一月俸祿後來我才得知此人當真是厚顏無恥吃完西帥吃東帥果然是個牆頭草。”
“哦?有這事?”鄭森顯然很是吃驚“此人是誰?”
林清華說道:“是誰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避免這樣的事情再次出現避免出現更多的這種牆頭草減少你我二人的俸祿支出。要知道靖海公你是大財主又是經商又是貿易的而我卻窮得叮當亂響不僅要拿大筆的銀子賑濟各地的饑民而且還要修水渠、堰塘、河堤你大概也聽說了吧?前幾天淮河潰堤淮南淮北的大片田地變成了澤國幾十萬難民逃荒到了揚州等地光是這筆賑濟銀子就險些讓我當了褲子雖然韃子也被洪水所阻減輕了淮河防線的壓力但是我畢竟還是不能放鬆警惕因此這軍隊的銀子也是不能減的。這樣左抽點兒然後再右拿點兒現在我已經是有些捉襟見肘了別看一名官員的俸祿不算高但是幾百人加起來的話就夠我養幾支鎮虜軍了!”
鄭森麵色平靜的說道:“既然楚國公缺錢那麽不如再多賣我些快槍、快炮這樣一來不就可以寬裕些了嗎?而且若你肯讓我派工匠去學造快槍的話我一次可以給你五百萬兩銀子這可是筆好買賣呀!”
林清華歎道:“沒辦法快槍造的太慢連我都不夠用怎還有多的賣給靖海公?我的工匠全部都忙著造槍造炮哪還有時間帶徒弟?現在我隻想省一分銀子是一分銀子反正這些朝廷中的官員全都是擺設隻要養好他們不讓他們亂說亂動就行了。”
鄭森見林清華仍是緊捂著快槍的蓋子不鬆手隻好再次放棄說道:“此事容我再與屬下好好商議一下明日再來答複楚國公。”
林清華見鄭森很謹慎便不再說此事他想了想隨即轉過身去對一名衛兵說道:“你從側門出去將莫先生從側門引進來就說我要見他。”
待那衛兵走後林清華再次舉起手中的千裏鏡向著那皇宮正門外的那些儒生望去看了半晌他忽然對鄭森說道:“真是有些讓人覺得諷刺。”
鄭森有些驚訝:“諷刺?”
林清華接著說道:“想當年朱元璋在南京借著藍玉案、胡惟庸案殺了不少人而那些人中多半都是象他們這樣的讀書人但奇怪的是他們好象全然忘記了這些事情現在反而要為朱家討迴公道了!真是健忘的很。”
鄭森無法理解林清華的想法於是隻好敷衍的笑笑轉過身去繼續用千裏鏡觀察那些依然跪在烈日之下的儒生們當然了還有他的老師陳鼎。
林清華歎道:“朱元璋的兒子朱棣也不算差方孝儒一案誅了方氏十族比九族還多上一族當真是讓人不寒而栗方孝儒這個老糊塗死了並不可惜隻是可憐了他的那些族人和學生真是可憐。我在想假如曆史能夠重來假如朱元璋和朱棣還活著的話你說說看他們將會怎麽處理這些儒生?”
“當然是打板子、砍人頭、腰斬了!”莫不計的聲音從林清華身後傳來替鄭森迴答了這個問題。
莫不計向著轉過身子的林清華與鄭森兩人行禮說道:“莫不計參見兩位元帥。”
林清華笑罵道:“膽子越來越大了竟然敢偷聽我與靖海公的談話!”
莫不計也笑道:“不是屬下願意偷聽而是元帥的聲音太大了屬下在塔樓下就聽見了。幸虧元帥是在宮內說這些話若是在宮外說這些話並被張慎言這樣的人聽到的話恐怕要把他們給氣昏過去而且當他們醒來之後一定會引經據典大說藍玉、胡惟庸、方孝儒的壞話說皇帝殺他們殺的有理至於他們的那些族人嘛也許正應了那句老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誰讓他們是賊人的族人呢?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
林清華笑著問道:“那假如桂王或唐王要你死你會不會死?”
莫不計一臉嚴肅的搖了搖頭說道:“不會!雖然莫不計讀的書不少但還沒有傻到那種地步。不過話又說迴來即使是現下跪在宮門口的那些儒生之中又有幾人會真正為朱明殉葬呢?李贄說的好‘被服儒雅行若狗彘’這就是如今大多數儒生的寫照別的不說就看看那些投降了韃子的官員吧他們之中哪個沒有讀過聖賢書?哪個沒有應試過朝廷的科舉?哪個不是大明朝的臣子?可是韃子一來刀往脖子上一架立刻屈服甚至更有不少人在韃子沒來的時候就做好了迎降的準備他們心中何曾有過聖人之道?”
聽到莫不計這樣說話鄭森有些驚訝便問道:“那為何張慎言會如此呢?”
莫不計說道:“私心完全是私心!”
鄭森更驚訝了追問道:“私心?不會吧。他為大明社稷請命應該是公心才對呀!”
莫不計搖頭道:“非也非也!他的私心與一般人不同他所要的不是利而是名他要的是千古流芳之名他要的是忠臣之名他要的是聖人之名。為了這個‘名’他可以拋下一切東西包括他的性命而且還包括他的家人、學生的性命假如他在永樂朝的話恐怕會跟那方孝儒一個下場。不過也許是他命大遇見了二位這樣寬宏大量的人要不然的話隻需二位一道軍令不僅跪在這裏的數百人身死當場而且連他們遠在家鄉耕田、織布的親族也不能幸免。所以依莫不計之見他們真是百世修來的好福氣。”
林清華笑道:“你是越來越會拍我的馬屁了!”
鄭森則沉著臉問道:“你怎知我會放過他們?若我執意殺掉他們的話恐怕也沒人敢為他們說情吧?”
林清華滿臉興奮的望向莫不計有心看他怎樣迴答這個問題。
莫不計不慌不忙的答道:“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那裏有陳鼎老先生據我所知他是靖海公的老師而靖海公能背上這個弑師的罪名嗎?假如你留下他不殺光殺別人那麽陳鼎老先生會偷生嗎?那樣與直接殺他有何區別?而且在莫不計看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使得靖海公不會輕易下達殺戮之令。”
鄭森心中一動問道:“什麽原因?”
莫不計說道:“莫不計與楚國公相處了這麽長時間對於他的秉性了解的已比較清楚別看楚國公殺起韃子、貪官來毫不手軟但他卻從來沒有濫殺過讀書人因此今日他也是不會下達這個殺戮命令的。按照如今朝廷政令的慣例沒有二位的印璽朝廷的政令是不出來的而依莫某看來楚國公是無論如何是不會蓋這個章的了所以嘛若是靖海公真想殺人的話恐怕隻能以自己的名義下達命令了這樣一來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是靖海公殺了這些人而不是楚國公殺了這些人。”
鄭森沉默下來在心裏仔細的掂量著莫不計的話。
林清華笑道:“那你倒是說說我為何不喜歡殺讀書人?”
莫不計猶豫了片刻說道:“莫不計鬥膽瞎猜楚國公大約是為了收天下士子之心。”
林清華搖了搖頭說道:“你猜錯了!什麽叫‘收天下士子之心’?我可沒那閑工夫跟他們瞎廢工夫我不殺讀書人自然是有我的理由以後你慢慢會明白的。有句俗話你大概還沒有聽說過那就是‘屠刀既已拿起就很難再放下’殺戒一開想止都止不住。”他頓了一頓隨即又道:“你今天有些反常啊!怎麽這麽多話?讓我猜猜你的心思看看我猜得對是不對。”
林清華閉著眼睛裝模做樣的晃了晃腦袋隨即睜開眼睛說道:“其實你是想通過這種方法勸我們不殺這些人是不是?”
莫不計有些驚訝愣了片刻工夫之後作揖道:“楚國公慧眼如炬一下便看破莫不計的心思當真讓莫不計佩服。莫不計確實是想向二位替這些士子求個情看在他們多數是受人蒙蔽的份兒上放他們一馬這些人寒窗苦讀多年如今遠道而來到南京趕考就盼望著有一天可以金榜提名光宗耀祖若是因為此事而斷送了他們的前程甚至是性命著實是冤的很所以莫不計才挖空心思想出了這麽個主意還望二位元帥勿怪。”
鄭森冷哼一聲說道:“這些人當真是不識好歹前幾年朝廷一直忙於征戰之事所選官員多半是從名士之中征募科舉幾乎是擺設一般今日我與楚國公兩人剛剛輔政就開恩科有意讓他們平步青雲可是他們偏偏不識好歹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林清華問道:“你說這些人中有此次前來趕考的士子那麽到底有多少人呢?”
莫不計說道:“至少有六成是此次趕考的士子剩下的則多是張慎言的學生、好友和家人也有少數混水摸魚之輩不過他們現在大多已經跑了。”
鄭森說道:“我早就說過東廠不可撤消可是楚國公偏要撤消現在知道東廠的好處了吧?”
林清華說道:“話不能這麽講!當初我提議撤消東廠的時候你不是也沒有什麽異議嗎?而且此舉大受臣民稱讚百年弊政一朝革除人人拍手稱快怎可說這樣的話呢?”
莫不計見兩人似乎又出現了分歧便忙著說道:“即使東廠在也無法及時查出這件事情。方才屬下稍微打聽了一下得知那些士子原先並不知道詳情隻是那張慎言領著人抬著供桌沿著禦街走一邊走一邊散揭帖他們於是得到消息這才趕出來所以與其說是有預謀倒不如說眾人是來湊熱鬧的隻有那張慎言等人是真正有預謀的好象他們早已與那些罷職的大臣相互串聯好了隻等今日動手闖宮但似乎他們之中也並非人人都讚同象那史可法、呂大器就沒有與他們一起來可見此事並非真的是棘手之事。依莫某之見隻需將張慎言拿住就可以了其他的人或不予追究。”
鄭森顯然不太同意莫不計的話他說道:“這件事的幕後也許有更大的陰謀必須仔細查查若沒有陰謀的話那黃道周怎會在朝堂上忽然難?”
林清華知道他仍對黃道周耿耿於懷遂說道:“黃道周應該是與張慎言串通好了的看起來朝廷中還有人對我們輔政不滿呀!”
鄭森惡狠狠的說道:“豈有此理!看我怎麽收拾黃道周這個吃裏爬外的匹夫!”
林清華不想與鄭森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下去便將話鋒一轉說道:“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處理這件事?依我看這些士子恐怕不會自行退去我們還是要想點兒辦法。”
“這還不容易?派兵丁亂棍將他們打走便是!不走的抓!”鄭森顯然想盡快將這件事情了結。
莫不計忙說道:“不妥。俗話說‘刀槍無眼’這些士子整日抱著詩書苦讀身體孱弱怎經得住那些身經百戰的兵丁們的毆打?”
林清華很是讚同莫不計的話他點頭說道:“不錯。而且這樣一來雖然事情很快就能解決但是以後一定會留下很多的後患與其以力服人不如以理服人。”
鄭森問道:“那依楚國公之見如何是好?”
林清華沉思片刻說道:“最好的辦法是盡快舉行科考既可以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又可以分化他們。”
“分化?怎麽分化?”鄭森問道。
林清華說道:“在考題上做文章。”
莫不計一邊搖著折扇一邊望著愣在那裏的張慎言不緊不慢的說道:“方才莫某正在茶樓與人聊天卻忽然聽見禦街上有人嚷嚷莫某出去一看這才得知是那些進京應試的儒生們在街上亂跑仔細一打聽才知原來是張大人帶著儒生們在皇宮門口鬧事卻不料被兵丁們一嚇頓時作鳥獸散。如今既然連史閣部與呂大人也勸導於你那麽依莫某之見張大人還是老老實實的將人都帶走吧免得誤了卿卿性命。”
“無恥!無恥至極!”張慎言破口痛罵道“象爾這樣的人簡直是斯文掃地甘心替奸佞張目甘心為虎作倀實在是讀書人中的敗類!今日老夫要替先聖人清理門戶!”說完張慎言便走上幾步揮手便向莫不計臉上摑去。
莫不計畢竟年輕得多他馬上向後退了幾步躲開了這軟綿綿的一擊。他輕蔑的笑道:“斯文掃地?誰才是斯文掃地?君子動口不動手莫非張大人已忘記了?”
張慎言一擊未中一個踉蹌又險些跌倒幸虧站在他身後的孔季康眼疾手快的扶住了他。張慎言氣喘噓噓的瞪著莫不計那張略顯得意的臉氣得半天也沒說出話來。
莫不計轉過身子將折扇收起向著那些儒生們抱了抱拳並喊道:“諸位士子都聽好了!今日張慎言誆騙你們前來完全是為了一己私利諸位不可再跟著攙和這趟渾水了小心耽誤了前程。莫某知道諸位中有一大半是進京趕考應試的士子寒窗多年為的就是這金榜提名的一天。楚國公知道大家的心情所以才這麽急著開恩科一來想為國取士二來則是為了賞大家個前程諸位可能還不知道吧?今日朝議正是楚國公與靖海公商議恩科舉行的具體日子被你們這麽一鬧不僅讓他們心中不快而且極有可能將恩科之日向後推而這一推就不知道何時方能舉行了?所以莫某奉勸諸位一句趁著兵丁還未將你們的姓名記下快些散去各自迴到居所好好溫習功課到了科舉那天也好順利應試莫某就在這裏先預祝各位金榜提名了!”
莫不計見其中有些人心意已動便知應該趁熱打鐵於是轉過身去向那些士兵下令道:“眾兵丁聽令!從現在起凡有擅闖大內者一律格殺!一刻鍾後若眾人還不散去就請來隨軍師爺將這些人的姓名記下免得有奸邪小人混水摸魚。”
莫不計的這幾句話非常管用剩下的那些儒生也立刻聞言而動轉眼間便又走了二三百人留下的人已不足五百而且也是人人自危隨時準備開溜。
張慎言見自己帶來的人越來越少而且已經完全沒有了開始時的那種豪氣頓時如喪考妣的痛哭起來他抱著那牌位踉踉蹌蹌的走到那張供桌邊將那牌位放到供桌之上並從跟在自己身後的陳鼎手中接過另一個牌位也放在那供桌之上接著他繞到供桌前“撲通”一聲跪下口中哀號道:“蒼天呐!你不公你不公啊!”
在老淚縱橫的張慎言的帶領下剩下的那些儒生也紛紛跪了下來不少人跟著哭了起來莊嚴肅穆的皇宮正門前頓時哀號一片如同哭喪一般。
正當張慎言帶領著眾儒生們跪在皇宮正門前哭泣的時候在離那正門大約百丈的一座三丈高的塔樓上楚國公林清華與靖海公鄭森正站在那結實的檔板後麵用手中的千裏鏡透過射擊孔向著正門眺望觀看著那裏正在上演的鬧劇。
鄭森歎道:“想不到你我二人此舉居然會鬧成這樣的局麵當真是讓人有些擔心。”
林清華沒有心思跟鄭森一同感歎他隻是向站在身邊的一名士兵詢問道:“這座塔樓高度還是有些不夠最少也要達到五丈高否則的話眺望距離很短隻能監視皇宮附近。”
那士兵答道:“迴元帥這隻是臨時搭建而成的那種水泥的碉堡正在搭建之中相信再過一兩個月就能將全部的二十座碉堡建成。”
鄭森顯然被林清華與士兵的說話吸引住了他收起手中的千裏鏡問林清華:“楚國公前些日子建得那種水泥碉堡甚是堅固耐用尋常大炮很難將其擊毀鄭某看著很是眼讒不知楚國公肯否賣些那種叫‘水泥’的東西給我?”
林清華笑道:“當然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隻要你出得起錢我就能賣給你。”他頓了一頓問道:“有一件事我想向靖海公打聽一下你的那些閩浙行商是怎麽一迴事?他們的身份到底是怎樣的?”
鄭森略微愣了愣隨即說道:“他們每年向我多交一筆稅銀是以比尋常商人行事要方便得多其他的就沒什麽希奇了。怎麽?楚國公忽然問起此事卻是為何?”
林清華說道:“也沒什麽隻不過前幾天我到順天府去巡查從那裏得到個狀子那狀子是告幾個閩商欺行霸市、勾結匪類謀害同道的我見那些人身份似乎有些特殊便暫時沒有管想先問問靖海公的意思。”
待林清華將那朱掌櫃的遭遇說了一遍之後鄭森方才恍然大悟他皺著眉沉思片刻隨即說道:“那朱掌櫃到福州衙門去告而那官員居然沒有接狀子?這可奇了!喔……不如待我迴去好好過問一下免得被昏官蒙蔽。”
林清華見鄭森的臉色並未生什麽變化心中摸不準他的意思便將話頭一轉說道:“靖海公坐擁福建、浙江那裏魚米之鄉財賦重地當真是個好地方朝廷的賦稅有一半來自那裏。如今江南已經平定天下也漸漸顯出安定之氣隻不過朝廷的國庫倒是越來越窘迫了自從靖海公將那浙江、蘇湖一帶的賦稅自領以後朝廷賦稅的來源就完全斷絕了現在就連朝廷官員的俸祿都是你我二人各自支出的這實在是十分的不方便。林某有個主意不知靖海公能否同意。”
鄭森心中略微一緊遂說道:“楚國公但講無妨。”
林清華說道:“既然如今你我二人分治東西各自收的賦稅錢糧各自處理而現在南直隸由你我二人軍隊各自占領收稅也是各收各的雖然你我二人屬下官員的俸祿自然由我們自行放但是這南直隸的官員就有些不好辦了現在他們除了靠著順天府收上來的一點兒稅銀之外就靠著下麵的賄銀過活了而這樣一來不僅不利於澄清吏治而且還使得眾臣人心渙散容易為人所煽動所以我想出了個辦法那就是你我二人各自從自己的官庫中取出些銀錢來共同存入朝廷的國庫之中以後凡是南直隸官員的俸祿或者是朝廷的用度全部都從這裏支取這樣一來就省了很多事。”
鄭森在心裏琢磨著林清華的建議隨後問道:“那你我二人各出多少呢?”
林清華說道:“這個好說一人一半按照官員數量先行計算待算出俸祿所需總數然後再加一倍。”
鄭森笑道:“這樣還是有些麻煩倒不如各自放更好。”
林清華也笑道:“可是這樣一來要給那些官員多少俸祿呢?就拿上個月來說吏部一名司員向你要了一月俸祿後來便又跑到我那裏去向我表達忠心於是又從我這裏拿走了一月俸祿後來我才得知此人當真是厚顏無恥吃完西帥吃東帥果然是個牆頭草。”
“哦?有這事?”鄭森顯然很是吃驚“此人是誰?”
林清華說道:“是誰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避免這樣的事情再次出現避免出現更多的這種牆頭草減少你我二人的俸祿支出。要知道靖海公你是大財主又是經商又是貿易的而我卻窮得叮當亂響不僅要拿大筆的銀子賑濟各地的饑民而且還要修水渠、堰塘、河堤你大概也聽說了吧?前幾天淮河潰堤淮南淮北的大片田地變成了澤國幾十萬難民逃荒到了揚州等地光是這筆賑濟銀子就險些讓我當了褲子雖然韃子也被洪水所阻減輕了淮河防線的壓力但是我畢竟還是不能放鬆警惕因此這軍隊的銀子也是不能減的。這樣左抽點兒然後再右拿點兒現在我已經是有些捉襟見肘了別看一名官員的俸祿不算高但是幾百人加起來的話就夠我養幾支鎮虜軍了!”
鄭森麵色平靜的說道:“既然楚國公缺錢那麽不如再多賣我些快槍、快炮這樣一來不就可以寬裕些了嗎?而且若你肯讓我派工匠去學造快槍的話我一次可以給你五百萬兩銀子這可是筆好買賣呀!”
林清華歎道:“沒辦法快槍造的太慢連我都不夠用怎還有多的賣給靖海公?我的工匠全部都忙著造槍造炮哪還有時間帶徒弟?現在我隻想省一分銀子是一分銀子反正這些朝廷中的官員全都是擺設隻要養好他們不讓他們亂說亂動就行了。”
鄭森見林清華仍是緊捂著快槍的蓋子不鬆手隻好再次放棄說道:“此事容我再與屬下好好商議一下明日再來答複楚國公。”
林清華見鄭森很謹慎便不再說此事他想了想隨即轉過身去對一名衛兵說道:“你從側門出去將莫先生從側門引進來就說我要見他。”
待那衛兵走後林清華再次舉起手中的千裏鏡向著那皇宮正門外的那些儒生望去看了半晌他忽然對鄭森說道:“真是有些讓人覺得諷刺。”
鄭森有些驚訝:“諷刺?”
林清華接著說道:“想當年朱元璋在南京借著藍玉案、胡惟庸案殺了不少人而那些人中多半都是象他們這樣的讀書人但奇怪的是他們好象全然忘記了這些事情現在反而要為朱家討迴公道了!真是健忘的很。”
鄭森無法理解林清華的想法於是隻好敷衍的笑笑轉過身去繼續用千裏鏡觀察那些依然跪在烈日之下的儒生們當然了還有他的老師陳鼎。
林清華歎道:“朱元璋的兒子朱棣也不算差方孝儒一案誅了方氏十族比九族還多上一族當真是讓人不寒而栗方孝儒這個老糊塗死了並不可惜隻是可憐了他的那些族人和學生真是可憐。我在想假如曆史能夠重來假如朱元璋和朱棣還活著的話你說說看他們將會怎麽處理這些儒生?”
“當然是打板子、砍人頭、腰斬了!”莫不計的聲音從林清華身後傳來替鄭森迴答了這個問題。
莫不計向著轉過身子的林清華與鄭森兩人行禮說道:“莫不計參見兩位元帥。”
林清華笑罵道:“膽子越來越大了竟然敢偷聽我與靖海公的談話!”
莫不計也笑道:“不是屬下願意偷聽而是元帥的聲音太大了屬下在塔樓下就聽見了。幸虧元帥是在宮內說這些話若是在宮外說這些話並被張慎言這樣的人聽到的話恐怕要把他們給氣昏過去而且當他們醒來之後一定會引經據典大說藍玉、胡惟庸、方孝儒的壞話說皇帝殺他們殺的有理至於他們的那些族人嘛也許正應了那句老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誰讓他們是賊人的族人呢?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
林清華笑著問道:“那假如桂王或唐王要你死你會不會死?”
莫不計一臉嚴肅的搖了搖頭說道:“不會!雖然莫不計讀的書不少但還沒有傻到那種地步。不過話又說迴來即使是現下跪在宮門口的那些儒生之中又有幾人會真正為朱明殉葬呢?李贄說的好‘被服儒雅行若狗彘’這就是如今大多數儒生的寫照別的不說就看看那些投降了韃子的官員吧他們之中哪個沒有讀過聖賢書?哪個沒有應試過朝廷的科舉?哪個不是大明朝的臣子?可是韃子一來刀往脖子上一架立刻屈服甚至更有不少人在韃子沒來的時候就做好了迎降的準備他們心中何曾有過聖人之道?”
聽到莫不計這樣說話鄭森有些驚訝便問道:“那為何張慎言會如此呢?”
莫不計說道:“私心完全是私心!”
鄭森更驚訝了追問道:“私心?不會吧。他為大明社稷請命應該是公心才對呀!”
莫不計搖頭道:“非也非也!他的私心與一般人不同他所要的不是利而是名他要的是千古流芳之名他要的是忠臣之名他要的是聖人之名。為了這個‘名’他可以拋下一切東西包括他的性命而且還包括他的家人、學生的性命假如他在永樂朝的話恐怕會跟那方孝儒一個下場。不過也許是他命大遇見了二位這樣寬宏大量的人要不然的話隻需二位一道軍令不僅跪在這裏的數百人身死當場而且連他們遠在家鄉耕田、織布的親族也不能幸免。所以依莫不計之見他們真是百世修來的好福氣。”
林清華笑道:“你是越來越會拍我的馬屁了!”
鄭森則沉著臉問道:“你怎知我會放過他們?若我執意殺掉他們的話恐怕也沒人敢為他們說情吧?”
林清華滿臉興奮的望向莫不計有心看他怎樣迴答這個問題。
莫不計不慌不忙的答道:“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那裏有陳鼎老先生據我所知他是靖海公的老師而靖海公能背上這個弑師的罪名嗎?假如你留下他不殺光殺別人那麽陳鼎老先生會偷生嗎?那樣與直接殺他有何區別?而且在莫不計看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使得靖海公不會輕易下達殺戮之令。”
鄭森心中一動問道:“什麽原因?”
莫不計說道:“莫不計與楚國公相處了這麽長時間對於他的秉性了解的已比較清楚別看楚國公殺起韃子、貪官來毫不手軟但他卻從來沒有濫殺過讀書人因此今日他也是不會下達這個殺戮命令的。按照如今朝廷政令的慣例沒有二位的印璽朝廷的政令是不出來的而依莫某看來楚國公是無論如何是不會蓋這個章的了所以嘛若是靖海公真想殺人的話恐怕隻能以自己的名義下達命令了這樣一來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是靖海公殺了這些人而不是楚國公殺了這些人。”
鄭森沉默下來在心裏仔細的掂量著莫不計的話。
林清華笑道:“那你倒是說說我為何不喜歡殺讀書人?”
莫不計猶豫了片刻說道:“莫不計鬥膽瞎猜楚國公大約是為了收天下士子之心。”
林清華搖了搖頭說道:“你猜錯了!什麽叫‘收天下士子之心’?我可沒那閑工夫跟他們瞎廢工夫我不殺讀書人自然是有我的理由以後你慢慢會明白的。有句俗話你大概還沒有聽說過那就是‘屠刀既已拿起就很難再放下’殺戒一開想止都止不住。”他頓了一頓隨即又道:“你今天有些反常啊!怎麽這麽多話?讓我猜猜你的心思看看我猜得對是不對。”
林清華閉著眼睛裝模做樣的晃了晃腦袋隨即睜開眼睛說道:“其實你是想通過這種方法勸我們不殺這些人是不是?”
莫不計有些驚訝愣了片刻工夫之後作揖道:“楚國公慧眼如炬一下便看破莫不計的心思當真讓莫不計佩服。莫不計確實是想向二位替這些士子求個情看在他們多數是受人蒙蔽的份兒上放他們一馬這些人寒窗苦讀多年如今遠道而來到南京趕考就盼望著有一天可以金榜提名光宗耀祖若是因為此事而斷送了他們的前程甚至是性命著實是冤的很所以莫不計才挖空心思想出了這麽個主意還望二位元帥勿怪。”
鄭森冷哼一聲說道:“這些人當真是不識好歹前幾年朝廷一直忙於征戰之事所選官員多半是從名士之中征募科舉幾乎是擺設一般今日我與楚國公兩人剛剛輔政就開恩科有意讓他們平步青雲可是他們偏偏不識好歹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林清華問道:“你說這些人中有此次前來趕考的士子那麽到底有多少人呢?”
莫不計說道:“至少有六成是此次趕考的士子剩下的則多是張慎言的學生、好友和家人也有少數混水摸魚之輩不過他們現在大多已經跑了。”
鄭森說道:“我早就說過東廠不可撤消可是楚國公偏要撤消現在知道東廠的好處了吧?”
林清華說道:“話不能這麽講!當初我提議撤消東廠的時候你不是也沒有什麽異議嗎?而且此舉大受臣民稱讚百年弊政一朝革除人人拍手稱快怎可說這樣的話呢?”
莫不計見兩人似乎又出現了分歧便忙著說道:“即使東廠在也無法及時查出這件事情。方才屬下稍微打聽了一下得知那些士子原先並不知道詳情隻是那張慎言領著人抬著供桌沿著禦街走一邊走一邊散揭帖他們於是得到消息這才趕出來所以與其說是有預謀倒不如說眾人是來湊熱鬧的隻有那張慎言等人是真正有預謀的好象他們早已與那些罷職的大臣相互串聯好了隻等今日動手闖宮但似乎他們之中也並非人人都讚同象那史可法、呂大器就沒有與他們一起來可見此事並非真的是棘手之事。依莫某之見隻需將張慎言拿住就可以了其他的人或不予追究。”
鄭森顯然不太同意莫不計的話他說道:“這件事的幕後也許有更大的陰謀必須仔細查查若沒有陰謀的話那黃道周怎會在朝堂上忽然難?”
林清華知道他仍對黃道周耿耿於懷遂說道:“黃道周應該是與張慎言串通好了的看起來朝廷中還有人對我們輔政不滿呀!”
鄭森惡狠狠的說道:“豈有此理!看我怎麽收拾黃道周這個吃裏爬外的匹夫!”
林清華不想與鄭森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下去便將話鋒一轉說道:“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處理這件事?依我看這些士子恐怕不會自行退去我們還是要想點兒辦法。”
“這還不容易?派兵丁亂棍將他們打走便是!不走的抓!”鄭森顯然想盡快將這件事情了結。
莫不計忙說道:“不妥。俗話說‘刀槍無眼’這些士子整日抱著詩書苦讀身體孱弱怎經得住那些身經百戰的兵丁們的毆打?”
林清華很是讚同莫不計的話他點頭說道:“不錯。而且這樣一來雖然事情很快就能解決但是以後一定會留下很多的後患與其以力服人不如以理服人。”
鄭森問道:“那依楚國公之見如何是好?”
林清華沉思片刻說道:“最好的辦法是盡快舉行科考既可以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又可以分化他們。”
“分化?怎麽分化?”鄭森問道。
林清華說道:“在考題上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