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公子降罪,此番確實是我等輕敵了,不想黑山軍不以戰車為先,卻別出心裁地發展出了這樣一支‘單騎快馬’的軍伍。
這些快馬的馬蹄上都釘上了鐵製的‘馬掌’一物,比之我軍常用的皮布等物能更好地保護馬匹的馬掌,也更耐磨損。所以敵人才能這般橫行無忌,不惜馬力地到處奔襲,卻又戰之即走,根本不與我軍纏鬥。
而等我們的戰車套上馬韁、車器準備出戰時,敵人便已經遁走了,使我軍根本追之不及,真是可惡至極。”
鄭軍的前軍統帥高勝,正於中軍帳中向著公子元請罪,因為一時疏忽,導致前軍軍糧被劫,又幾番被黑山軍襲擾,致使有數百傷亡。而前軍所獲卻甚少,隻有幾具敵人和戰馬的屍體,可謂是無甚戰果。
“高大夫快快請起,此事非是君統兵不利,實是我軍情報的疏失。隻知黑山軍有一支鐵甲軍,無論攻城還是作戰皆十分犀利,不想竟還有一支‘單騎快馬’的軍伍,如此來去如風。
莫說是你,便是我的中軍也已領教過了此軍的威力,人數雖不多隻有千餘人,卻也大大遲滯了我軍的行進速度。”
公子元立馬扶起了前來請罪的高勝大夫,高氏在鄭國雖不是國族,但在鄭國也是根基深厚,公子元不願得罪了高氏一族。
春秋之時的高氏主要有兩支,一支在鄭國,一支在齊國。
鄭國的這支源起於商代的高國,跟上古高陽氏有關,高陽氏,即顓頊(zhuānxū,上古部落聯盟的首領,封於高陽而得名。
“高”的甲骨文跟“京”較為類似,即為瞭望台,外形為一座高高聳起尖頂多層的塔樓式建築物。所以高國在商代是商王朝西南的軍事據點,起到鎮守商王畿田獵區的防禦作用。
春秋時,高國同樣已經被周朝所滅亡,高邑歸為鄭地,卻仍由高氏治理。並且因為高氏的軍事修養頗高,一度還得到過鄭君的重用,比如鄭國的大夫高渠彌便出自鄭國高氏。
公元前707年,周鄭交惡,發生了繻葛之戰。高渠彌以中軍奉鄭莊公,用魚麗之陣打敗了周王室,所以之後便被正式任命為卿。之後高氏一度還操弄過鄭國君位的廢立,成為鄭國首屈一指的權臣。
那首《清人》詩中統率清人戍卒不戰而潰的大夫高克,同樣出自於鄭國高氏,後來因此事而投奔了陳國,高氏深以為恥。
因而此次,高氏主動向鄭君請纓,派出得意子弟高勝統兵出戰,其中也有洗刷家門恥辱,重新贏取國君信任的意思。
而另一支齊國高氏,出自齊國的上卿高傒。
呂尚八世孫齊文公呂赤,有個兒子名字就叫呂高,被封在因高夷居住過而得名的高邑(今山東禹城縣),故被稱作“公子高”。呂高的孫子名叫呂傒,字敬仲,被周天子任命為齊國上卿。
高傒先是迎立齊桓公有功,後與管仲糾合諸侯結盟亦有功。桓公為獎賞他,便賜傒以祖父的字為氏,食采邑於盧地。
“分氏”可是巨大的榮耀,隻有功勳卓著之人才有如此待遇,從此高傒的後人便以“高”為氏。
高傒也被後世稱為高姓始祖,其實細究起來,高陽氏所衍生出的高氏曆史要更加久遠。
因高傒封地之盧,所以一部分高傒的盧地後人也以盧為氏,所以盧氏乃是高氏的分支。高傒是“高”和“盧”共同得姓始祖。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a.net">ranwena.net</a>
高勝出自名門望族,更有“魚麗陣”這樣的傳世名陣,所以公子元便以其為前軍統帥,率領五千軍伍先行,誰想未見什麽戰果便先折損了數百人,多少另公子元有些失望。
不過公子元不想得罪高氏,所以此時倒也沒必要刁難他,立馬起身扶起了請罪的高勝。正好沿途各邑又補充了四千餘的軍勢,於是他又撥出兩千交由高勝統帶,惹得高勝感激涕零。
請罪之事告一段落後,二人便又商量起軍略來。
二人一致認為,雖然黑山軍的“單騎快馬”的確惱人,但也不是沒有破解的辦法,隻要大軍穩紮穩打,軍中做好防備,如此雖然行進速度會被拖慢許多,但是倒也能很好抵禦“單騎快馬”的突襲。
鄭軍所謂的“單騎快馬”,其實就是於正在黑山軍中組建的“輕騎兵”隊伍。黑山鐵的產量出現富餘後,給馬匹生產“鐵馬掌”一事便被工備司的左林提上了日程,開始了批量化生產。
於正更是拜托弘毅大夫的家臣九方皋,去北麵的晉國和戎狄部落中采購了一大批的北地良馬用作軍馬。
九方皋也不負眾望,不僅為於正帶來了上千匹上好的良馬,更是為於正招募到了數百的北地勇士,這卻是給了於正意外之喜。
此時在晉國的武力壓迫下,周邊的戎狄部落要麽被滅,要麽遷離故土,所以倒也有許多生計無著的戎狄勇士不得不另謀生路。
而戎狄部落間涇渭分明,即便去投靠別的部落,也隻能是作為仆役炮灰,生活清苦不說,性命也得不到保障。所以九方皋一招攬,與他們說了中原的好日子以及黑山之富,這些散落的戎狄勇士便心動了,給誰賣命不是賣啊,關鍵是得吃飽穿暖。
至於九方皋為什麽不給自家的主君弘毅大夫招募這些勇士,那是因為弘毅大夫跟此時一般的士大夫們一樣,主要注重的是車戰,而戎狄並不擅長駕車作戰。而於正所要組建的這一支“單騎快馬”的隊伍,正符合這些人的用武之地。
當然,這數戎狄人畢竟是異族,也不懂華夏的禮數和規矩,為了避免他們生事,於正卻是把他們放在遠離幾座城邑的鄉下偏遠之地訓練的。
而前期的訓練也主要是訓練他們聽話、服從命令為主,為此他還製定了極為嚴酷的軍法,在有幾十名不聽教導的戎狄殞命於軍法之下後,才讓這支隊伍逐漸成型,知道了軍令如山。
之後,這數百戎狄健兒中又加入了黑山軍中選拔出來的善於騎馬的士卒,組成了一支一千二百餘人的輕騎兵隊伍,由左濮所統帶。
另外,畢竟九方皋所親自招募的,出力極多,所以輕騎兵訓練之時,他也時常前來觀摩,甚至親自上陣參與教練。久而久之,他在此營所待的時間也是越來越長,甚至有時連弘毅大夫每月的“聽朔”之會也會忘記。
如此,弘毅大夫也知他心不在此了,心中罵了幾句“戎狄兒果無忠誠信義”之後,便也同意了他的辭去之請。
果然,不久之後,他便正式出仕了於正。
於正為其賜爵士之時道:汝雖有買馬和招兵之功,但這事是發生在你出仕我之前的,為此我已對弘毅大夫和你做了錢財的補償,所以此功不能計入功勳。
故而如今我隻能給你“下士”爵位,在我這下士是不能參與日常會議的,不知汝可願意。
“願意,願意,臣下拜見新主君。”
什麽“新主君”啊,這話說出來讓人見笑,不過於正總算得了一有些名聲之人的效忠,卻是根本不計較這些。
而九方皋也是心滿意足,雖然隻是個最基礎的下士,但也算了了他心中所願,至少和戎狄兄弟們一起訓練,他人是快活的。
這些快馬的馬蹄上都釘上了鐵製的‘馬掌’一物,比之我軍常用的皮布等物能更好地保護馬匹的馬掌,也更耐磨損。所以敵人才能這般橫行無忌,不惜馬力地到處奔襲,卻又戰之即走,根本不與我軍纏鬥。
而等我們的戰車套上馬韁、車器準備出戰時,敵人便已經遁走了,使我軍根本追之不及,真是可惡至極。”
鄭軍的前軍統帥高勝,正於中軍帳中向著公子元請罪,因為一時疏忽,導致前軍軍糧被劫,又幾番被黑山軍襲擾,致使有數百傷亡。而前軍所獲卻甚少,隻有幾具敵人和戰馬的屍體,可謂是無甚戰果。
“高大夫快快請起,此事非是君統兵不利,實是我軍情報的疏失。隻知黑山軍有一支鐵甲軍,無論攻城還是作戰皆十分犀利,不想竟還有一支‘單騎快馬’的軍伍,如此來去如風。
莫說是你,便是我的中軍也已領教過了此軍的威力,人數雖不多隻有千餘人,卻也大大遲滯了我軍的行進速度。”
公子元立馬扶起了前來請罪的高勝大夫,高氏在鄭國雖不是國族,但在鄭國也是根基深厚,公子元不願得罪了高氏一族。
春秋之時的高氏主要有兩支,一支在鄭國,一支在齊國。
鄭國的這支源起於商代的高國,跟上古高陽氏有關,高陽氏,即顓頊(zhuānxū,上古部落聯盟的首領,封於高陽而得名。
“高”的甲骨文跟“京”較為類似,即為瞭望台,外形為一座高高聳起尖頂多層的塔樓式建築物。所以高國在商代是商王朝西南的軍事據點,起到鎮守商王畿田獵區的防禦作用。
春秋時,高國同樣已經被周朝所滅亡,高邑歸為鄭地,卻仍由高氏治理。並且因為高氏的軍事修養頗高,一度還得到過鄭君的重用,比如鄭國的大夫高渠彌便出自鄭國高氏。
公元前707年,周鄭交惡,發生了繻葛之戰。高渠彌以中軍奉鄭莊公,用魚麗之陣打敗了周王室,所以之後便被正式任命為卿。之後高氏一度還操弄過鄭國君位的廢立,成為鄭國首屈一指的權臣。
那首《清人》詩中統率清人戍卒不戰而潰的大夫高克,同樣出自於鄭國高氏,後來因此事而投奔了陳國,高氏深以為恥。
因而此次,高氏主動向鄭君請纓,派出得意子弟高勝統兵出戰,其中也有洗刷家門恥辱,重新贏取國君信任的意思。
而另一支齊國高氏,出自齊國的上卿高傒。
呂尚八世孫齊文公呂赤,有個兒子名字就叫呂高,被封在因高夷居住過而得名的高邑(今山東禹城縣),故被稱作“公子高”。呂高的孫子名叫呂傒,字敬仲,被周天子任命為齊國上卿。
高傒先是迎立齊桓公有功,後與管仲糾合諸侯結盟亦有功。桓公為獎賞他,便賜傒以祖父的字為氏,食采邑於盧地。
“分氏”可是巨大的榮耀,隻有功勳卓著之人才有如此待遇,從此高傒的後人便以“高”為氏。
高傒也被後世稱為高姓始祖,其實細究起來,高陽氏所衍生出的高氏曆史要更加久遠。
因高傒封地之盧,所以一部分高傒的盧地後人也以盧為氏,所以盧氏乃是高氏的分支。高傒是“高”和“盧”共同得姓始祖。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a.net">ranwena.net</a>
高勝出自名門望族,更有“魚麗陣”這樣的傳世名陣,所以公子元便以其為前軍統帥,率領五千軍伍先行,誰想未見什麽戰果便先折損了數百人,多少另公子元有些失望。
不過公子元不想得罪高氏,所以此時倒也沒必要刁難他,立馬起身扶起了請罪的高勝。正好沿途各邑又補充了四千餘的軍勢,於是他又撥出兩千交由高勝統帶,惹得高勝感激涕零。
請罪之事告一段落後,二人便又商量起軍略來。
二人一致認為,雖然黑山軍的“單騎快馬”的確惱人,但也不是沒有破解的辦法,隻要大軍穩紮穩打,軍中做好防備,如此雖然行進速度會被拖慢許多,但是倒也能很好抵禦“單騎快馬”的突襲。
鄭軍所謂的“單騎快馬”,其實就是於正在黑山軍中組建的“輕騎兵”隊伍。黑山鐵的產量出現富餘後,給馬匹生產“鐵馬掌”一事便被工備司的左林提上了日程,開始了批量化生產。
於正更是拜托弘毅大夫的家臣九方皋,去北麵的晉國和戎狄部落中采購了一大批的北地良馬用作軍馬。
九方皋也不負眾望,不僅為於正帶來了上千匹上好的良馬,更是為於正招募到了數百的北地勇士,這卻是給了於正意外之喜。
此時在晉國的武力壓迫下,周邊的戎狄部落要麽被滅,要麽遷離故土,所以倒也有許多生計無著的戎狄勇士不得不另謀生路。
而戎狄部落間涇渭分明,即便去投靠別的部落,也隻能是作為仆役炮灰,生活清苦不說,性命也得不到保障。所以九方皋一招攬,與他們說了中原的好日子以及黑山之富,這些散落的戎狄勇士便心動了,給誰賣命不是賣啊,關鍵是得吃飽穿暖。
至於九方皋為什麽不給自家的主君弘毅大夫招募這些勇士,那是因為弘毅大夫跟此時一般的士大夫們一樣,主要注重的是車戰,而戎狄並不擅長駕車作戰。而於正所要組建的這一支“單騎快馬”的隊伍,正符合這些人的用武之地。
當然,這數戎狄人畢竟是異族,也不懂華夏的禮數和規矩,為了避免他們生事,於正卻是把他們放在遠離幾座城邑的鄉下偏遠之地訓練的。
而前期的訓練也主要是訓練他們聽話、服從命令為主,為此他還製定了極為嚴酷的軍法,在有幾十名不聽教導的戎狄殞命於軍法之下後,才讓這支隊伍逐漸成型,知道了軍令如山。
之後,這數百戎狄健兒中又加入了黑山軍中選拔出來的善於騎馬的士卒,組成了一支一千二百餘人的輕騎兵隊伍,由左濮所統帶。
另外,畢竟九方皋所親自招募的,出力極多,所以輕騎兵訓練之時,他也時常前來觀摩,甚至親自上陣參與教練。久而久之,他在此營所待的時間也是越來越長,甚至有時連弘毅大夫每月的“聽朔”之會也會忘記。
如此,弘毅大夫也知他心不在此了,心中罵了幾句“戎狄兒果無忠誠信義”之後,便也同意了他的辭去之請。
果然,不久之後,他便正式出仕了於正。
於正為其賜爵士之時道:汝雖有買馬和招兵之功,但這事是發生在你出仕我之前的,為此我已對弘毅大夫和你做了錢財的補償,所以此功不能計入功勳。
故而如今我隻能給你“下士”爵位,在我這下士是不能參與日常會議的,不知汝可願意。
“願意,願意,臣下拜見新主君。”
什麽“新主君”啊,這話說出來讓人見笑,不過於正總算得了一有些名聲之人的效忠,卻是根本不計較這些。
而九方皋也是心滿意足,雖然隻是個最基礎的下士,但也算了了他心中所願,至少和戎狄兄弟們一起訓練,他人是快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