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麵臨楚國連番侵伐,民生凋敝,武備不足,朝堂上也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


    大夫孔叔的意見便是求援於齊,絕不屈服於蠻夷般的楚國,齊強而楚弱,齊國又代表著中原文化而楚是蠻夷,豈能棄華夏而從蠻夷;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齊國遠而楚國近,齊國即便能救得一迴兩迴,不見得能救得三迴四迴,與楚何解才是長治久安之策。


    於是這些時日,鄭國朝堂幾乎吵成了一鍋粥,兩派各執己見,爭執不休。


    於正隻能讓人繼續嚴密監視鄭國朝堂的動向,一有情況就來快速迴報。


    同時,他手下的軍隊配合著弘毅大夫、公子康兩家也參與了攻打中牟邑的戰鬥。但因為他存了保留實力以便去鄭國撿漏的心思,所以不肯再出全力,反而是讓手下部隊輪休起來。


    半月之後,中牟之役總算落下帷幕,以黑山聯軍的勝利奪城而告終,而鄭國的朝堂此時也漸漸分出了結果。


    中牟邑是大邑,人口眾多,三家按各自出力程度幾乎平分了人口,每家都可分得近四萬的人口,而中牟邑則交由弘毅大夫的勢力占領。


    作為交換,更南方的百泉邑和共邑則交由於正的勢力占領,而公子康則占領臨慮邑附近的一處小邑。如此,各家的地盤和人口都有所擴大,黑山聯軍正式崛起為黃河北岸一股不容小覷的勢力。


    於正得到西門吉派出的信使迴報,已經知道百泉邑早已被攻下,而共邑還在狄人手中誓死頑抗。聞訊,他倒是並不擔心,反倒覺得這共邑早晚是他的囊中之物。


    狄人失去了中牟邑後,朝歌、共邑的留籲狄便幾乎被切斷了同安陽、邯鄲方向部族聯係的通道,外無援軍,他們的形式自是變得岌岌可危起來。


    所以於正對共邑被黑山軍攻陷似乎很有信心,更何況連番戰鬥,黑山軍也積累了豐富的攻城經驗。


    而朝歌邑方麵,因為其曾是衛國的故都,其地位對衛國非常重要,三家商量後,最終還是決定將此城的收複工作交給衛國的大軍,由衛君姬申親自率軍收複,甚至再次還都比較好。


    一來,若是黑山聯軍貿然去收複此地,難免引起衛國朝堂的忌憚,甚至打破現在這種還算平和的合作關係。


    二來,朝歌城作為殷商的故都以及衛國建國以來的首都,其城池高聳防衛森嚴,要拿下此城必然是一番苦戰。三家此次也有不少傷亡,對於收獲已然滿足,因而皆無意願再去朝歌苦戰。


    於是,於正率先開拔,帶著軍隊往共邑進發。隻要拿下了百泉邑、共邑兩地,於正南下鄭國就徹底打開了門戶,所以他對此地是勢在必得。


    一路上,各國的情報仍通過情報司的運作不斷匯總到於正的案前,讓他對天下大勢有著更清晰的了解。


    最近還真發生了幾件國際大事:


    一是南方的徐國出兵討伐了舒國,曆史上謂之“徐人取舒”。


    舒國,偃姓,大致在今安徽六安市舒城縣,從舒城縣到巢湖市居巢區、廬江縣(古稱舒縣)一帶。(後世舒姓的始祖國。)


    徐國,嬴姓,都城為徐城(今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夏禹時,伯益因輔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於徐(今邳州、郯城一帶),建徐國。其後,曆夏、商、周三代,徐國都是諸侯國之一。


    曾經,西周和徐的戰爭非常頻繁,徐國也參加過以武庚為首的商朝殘餘貴族針對周朝叛亂,反抗周公的東征。徐駒王起兵攻打周朝更是一直打黃河邊,徐人自豪稱“先君駒王西討濟於河”。


    周穆王統治時期,賢能的徐偃王嬴誕在位,大行仁義,得到百姓擁護。在這一時期,有32個徐國的鄰國向徐朝貢。國力強盛了之後,徐偃王大舉進攻周朝首都,差點獲勝。周穆王打敗徐國以後,封他的子孫為徐子(降侯爵為子爵),繼續統治徐國。


    舒國和徐國本來相隔數百裏遠,一直安然無事,然而因為最近舒國與楚國的關係十分密切,而徐國正積極向中原諸夏倚靠,所以此次徐國對舒國的軍事行動基本上算是替中原諸國伐舒。


    舒國本就內部不團結,此次徐國的軍事行動倒是進行地非常順利,舒國一方大敗虧輸。


    徐國占領舒國後,因為難以控製離自己數百裏的舒地,所以利用舒國內部各家的矛盾,分立了舒鮑國、舒龍國、舒庸國、舒蓼國、舒鳩國、舒龔國等小國,稱之群舒,實際差不多是一個國家,但結合得比較鬆散。


    除了徐人取舒外,還有一件關於齊國的大事。


    “秋,齊侯、宋公、江人、黃人會於陽穀。”


    因為楚國伐鄭,所以齊桓公、宋桓公、江人、黃人在陽穀會見,再次謀劃伐楚之事。


    陽穀這次盟會上,齊桓公身著禮服、頭戴禮帽、插著笏板接受諸侯的朝拜,使得諸侯們終於了解他的真正誌向。周室已衰,霸主當興,從此諸侯先朝霸主,再朝天子。(“陽穀之會,桓公委端縉笏而朝諸侯。諸侯皆諭乎桓公之誌。”)


    情報司的這情報還是從魯國傳來的,魯國本來是沒有參加此次陽穀之會,齊國便特意派人前來魯國尋盟。迫於壓力,公子友便到齊國參加了盟會,言說了魯國願意跟隨齊國的意思。


    鄭國國內聞聽此消息後,孔叔一方是徹底得勢了,紛紛勸說國君說:“齊國既然已經同意討伐楚國援助我們,此時求和楚國怕是會徹底得罪齊國,棄盟不詳。”


    鄭君這才放棄了求和楚國的想法,再一次選擇站在了中原諸侯的這一方。於是,感覺自己被戲弄了的楚國,先一步率領大軍第三次討伐鄭國,欲要讓它屈服。


    <a id="wzsy" href="https://m.wucuoxs.com">無錯小說網</a>


    而齊國因為要集合各諸侯國的軍隊,齊鄭的位置也遠,所以支援得難免要晚上一些,還得鄭國的軍隊先抵擋一陣。


    這時,鄭國國內的親楚派們又抱怨起來了,言說齊國這是要讓鄭國變成邢、衛兩國一樣,大損實力後再出兵相救。


    原來,齊國雖然有著“遷邢存衛”的大功,但在有心人眼裏,齊國是故意救援不及,導致東方的兩個大國邢衛相繼實力大損,東方諸國便隻能以齊為尊。


    因而鄭國也擔心齊國會有這方麵的心思,國內難免有了些異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最強野心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妥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妥明並收藏春秋最強野心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