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邑政變,“衛文公”再現於世,此事可謂給了於正重重一擊。


    更要命的是,不知是國君姬申還是華龍滑大夫的臨終遺計,卻將國君的幼子給二人送了過來。


    弘毅大夫的父親是弘演,就那位把自己肚子拉了一刀,把國君衛懿公的肝放進去,以身為棺的狠人。那是大大的忠義之人啊,父親如此,兒子豈能差了?所以國君相信他。而於正也有“藏肉於袖”、“製藥救君”的義舉,所以國君也相信他。


    可正是這份信任,卻是把這兩人給害苦了。


    若是把公子康給送迴去,這便算是妥妥地賣主求榮了。真要這麽做,在這麽個重視禮儀的時代,他們二人的名聲便算是徹底臭了,得被士大夫們的唾沫星子給淹死。


    於是,於正不得不做出了最艱難的決定,他和弘毅大夫二人要帶著這個累贅的公子康,做一次大逃亡,做一迴世人眼中的“赤子忠臣”。


    <a id="wzsy" href="https://m.ranwena.net">燃文</a>


    帝丘畢竟太靠近楚丘了,又剛經曆過大戰,城牆殘破,以他和弘毅大夫二人的兵力,卻是守不住的。於正對著堪輿圖研究了許久,卻是把目光對準了八百裏太行山,更準確的說是太行山的東麓一帶。


    他與弘毅大夫商量,趁著如今狄人的軍勢被東西兩路吸引的良機,不如趁機偷渡黃河,往太行山方向進發。一路上隻要不攻城略地,盡量繞著那些城邑而走,想來如今狄人各邑的兵力也十分空虛,不一定會集合大軍來圍剿他們。


    至於為什麽選擇太行山東麓呢?


    一是因為太行山山高林密的,確實十分適合隱藏,遊擊。漢末張燕以此地成事,號為黑山軍,成為一方諸侯。抗日戰爭時期,我軍的太行山遊擊隊也是赫赫有名,非常重要的敵後武裝。


    所以,對於於正來說,憑借曆史知識,參考曆史名人的經驗,是他眼下做出這個決定的主要依據。


    二是因為此地乃是各國勢力的交界點,北麵是原邢國所在,東北乃是狄人部落,東麵則倚靠衛國,西麵是黎國和潞國兩個小國,所以頗有邊界地帶三不管的意思,正適合於正低調發育。


    三是因為此地往北不遠,乃是太行八徑之一的滏口徑(今河北省武安縣之南和磁縣之間的滏山),乃是一條溝通山西、河北的重要咽喉通道。若能據之,則可掌握自由進出山西、河北的軍事要道,軍事意義非凡。


    於是於正、弘毅大夫一行三千餘人,浩浩蕩蕩地向著太行山東麓開始進發,準備前往此地去開辟“狄後”根據地,以待時局的變化。


    眾人穿州過縣,幾千人的隊伍再低調也顯得聲勢浩大,沿線的狄人城邑可謂是一日三驚。好在見這些人似乎沒有攻城略地的計劃,隻是匆匆而行,所以狄人也沒有自討沒趣,隻是緊守城門。


    倒是有許多淪陷區的百姓,再次望見衛人的軍隊有些激動,特別是那些受了狄人壓迫,不願再做順民的,卻也顧不得那麽多了,也是拖家帶口的一路相隨。


    於是,於正的隊伍日漸壯大,等到達太行東麓之時,漸漸有了五千之眾。


    而此時的山上原就有一夥盜匪盤踞其中,做些打家劫舍的勾當。這夥盜匪號為黑山盜,人數足有**百之多,可戰之士亦有三百多人,就群盜來說已是規模不小。


    不過相較於於正的兩千大軍來說,無論是人數,還是武器都遠遠不及,於正正好借他們鍛煉新兵。於是果斷出兵正卒五百、輔兵五百,前去剿匪,在付出了極小的代價後,大獲全勝。


    不僅占下了黑山盜的山寨,同時手下又多了二百餘盜匪丁壯和六百多的家眷的俘虜,導致於正麾下的人數正式突破了六千餘人。這麽多人,軍民混雜,亂糟糟的一片,管理上可不是個簡單的問題。


    首先便是分寨。


    因為弘毅大夫手下的士兵皆以戰車為主,而太行山的山路又難行,非常不適合戰車作戰。所以弘毅大夫隻能選擇在山下立寨,與山上立寨的於正互相唿應,互為犄角。


    於正留下了一部分民夫幫助弘毅大夫建設營寨後,自己則帶著大部隊住進了原黑山盜的山寨內。


    如此,下寨以弘毅大夫為首,有戰車三十餘乘,兵丁千人,民夫五百,總計千五百人。


    上寨則以於正為首,有步徙兩千人,其中正卒一千、輔兵一千,又有一路跟隨而來的流民兩千餘人,俘虜的盜匪及家眷八百餘,總計小五千人。


    要養活這六千多人可不是件容易事,軍中雖有存糧、浚邑和帝丘也有不錯的繳獲,但是這麽入不敷出的養著這些人,總會有彈盡糧絕的一天。於是,於正想到了屯田的方式。


    太行山脈地勢複雜,道路難行,但是可供開墾的土地也不是沒有。比如那些叫做“凹”和“溝”的地帶,不僅有溪水可以灌溉,附近也有一些土地可以開墾成良田。實在不行,梯田的方式也不是不能考慮的。


    這些土地資源自然是要加倍珍惜利用的,於正也隻會允許這些田地種植五穀作物,而不允許種植其它經濟作物。


    雖然田地少,但作為後世人的於正,也有改善農耕技術的方法。此時精耕細作的方式尚未出現,一直要到幾百年後的戰國時期精耕細作才逐漸出現、發展開來。所以怎麽樣讓少量的田養活更多的人,對於正來說也不是個不可能的挑戰。


    於正雖然暫時還發明不了化肥這高端玩意,但是調和人畜糞便,用來灌溉的施肥方式,從而增強田地的地力,他還是知道的,這方法也容易推廣。


    另外此時因為鐵製農具“犁”、“耙”、“鋤”等並未普及,以及“牛耕技術”尚未推廣開來,所以沒有“深耕”的概念,導致欠收普遍。


    “深耕”就是一塊田地要播種、插秧之前,先須犁田,把田地深層的土壤翻上來,淺層的土壤覆下去,具有翻土、鬆土、混土、碎土的作用。合理的深耕能疏鬆、熟化土壤,顯著促進增產。


    於正兩次大戰繳獲了一些馬匹,其中一大部分已經勻給了弘毅大夫,另外一部分的瘸腿馬則可以可投入到農耕生產中去,補充畜力的不足。


    農具方麵,雖然現在還不能煉鐵,沒有鐵器,但是黑山的位置可是連通山西、河北,以後鐵礦、煤礦資源肯定也是不缺的。


    【作者題外話】:謝謝大家的支持,有票的可以投一下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最強野心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妥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妥明並收藏春秋最強野心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