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祁子大夫同意於正的楚丘之議,是因為楚丘不僅是塊曆史悠久的福地,而且兼有蠶桑之利,正適合衛國休養生息之用。


    太史華龍滑大夫不敢硬懟上大夫的石祁子,隻能語氣婉轉的說道:“然楚丘之地,夾處於曹、宋、魯三國之間,卻是各國最易相爭的四戰之地,以此為都,恐我衛國日後多事矣。”


    國君又讚同地點了點頭,又問寧速大夫的意見:“寧大夫,您以為如何?”


    寧速大夫思慮再三,反複比較“莘邑”、“楚丘”二者優劣,最後也同意了以楚丘為都之議。


    楚丘處於曹、宋、魯三國之間,交通便利,正可以借此往來諸侯之間,捭闔縱橫。而且一旁的公爵大國宋國,乃是衛的姻親之國。


    如今的宋國夫人乃是衛室的公女,國君姬申和公子辟疆的嫡親胞姐,宋國的太子“茲甫”(未來宋襄公)乃是宋桓夫人的兒子,也就是衛君的外甥。茲甫也素有仁義之名,等未來太子正式登基,兩國便是實打實的甥舅之國,自能守望相助。


    而齊國雖然也是衛的姻親之國,齊侯薑小白的母親便是衛姬,但這關係無疑要遠上一層。畢竟衛姬早已故去,而宋國夫人仍在,可以影響宋國現任和下任國君兩代朝政。


    <a id="wzsy" href="http://m.fqxsw.org">西紅柿小說</a>


    為長遠計,宋國似乎比齊國更可靠一些。


    “如此,隻怕得罪了齊國。”國君有些猶豫擔心道,畢竟齊國如今乃是諸侯霸主,衛國可輕易開罪不起。


    寧速大夫見國君心中一味畏懼強權,不免有些失望。


    他搖頭勸解道:"國君莫憂,一來,‘尊王攘夷’乃是齊國的既定國策,齊國以此為‘刀劍’稱霸諸侯之間,豈會將輕易其放棄,做出違背禮製之舉。二來我們與齊國也並無深仇大恨,隻要繼續表現出謙卑的姿態,事事以齊國為尊,想來齊國也沒有來討伐我們的借口。”


    寧速大夫之言似也有道理,國君姬申一時無法反駁,把目光看向親近自己的臣子,希望他們能幫忙襄助一二。


    於正見此適時出言,不過卻是接著寧速大夫的意見繼續往下講:


    “三來,齊侯和管相畢竟已經執政齊國多年,二人年紀已長,雖然齊國如今看似強大,但未來的一二十年間或許便有政局變動之事。


    齊國若是仍能維持霸主之位還好,若是不能。則必然是大國相爭,攫取諸侯霸業的局麵,隻怕到時便有大亂,蔓延四鄰之國。


    四來,邢國移都夷儀,周邊唯有一齊國可仰仗,雖然得了齊國許多幫助,但無疑也處處受製於齊,儼然附庸一般,完全喪失了外交主動權。


    而楚丘便如寧速大夫所言,雖處在三國之間,看似形式更加複雜,但無論哪國想完全附庸我國,都必然會受到其它兩國的全力阻撓。如此看似是四戰之地,危機重重,實際上卻能騰挪出一定的外交空間,轉危為安。”


    於正的第三點是完全根據他所知道的曆史,給出的論斷。十幾年後管仲、齊桓相繼離世,齊國陷入諸公子內亂之中,國勢大衰,失去了霸主之位,最後還是靠著宋國宋襄公的幫助才讓太子昭登上國君之位,入齊都臨淄即位。


    至於第四點則完全是他自己的判斷,畢竟已經來此時空這麽久了,他的政治素養無疑也在快速成長之中。


    於正一席話有理有據,眾士大夫們聽了連連點頭,連國君都被說動三分。


    “還有一點。”大夫石祁子卻是接過話茬說道:


    “齊國看似仁義,高舉‘尊王攘夷’大旗,但自如今的齊侯小白繼位之後,以無禮和不盟之名,先後滅亡了齊國附近的譚、遂兩國,盡吞其地,可見與齊為鄰,未必不是一件危險之事。”


    “譚國”,不錯就是後世譚姓的始祖之國,當然此時的“譚”字乃是“阝”旁,寫作“覃阝”,說明曾是個有地的貴族。


    譚國曾經也是齊國的附屬國之一,由於公子小白逃亡時經過譚國,收到了譚君的無禮對待,於是小白返迴齊國繼位後的第二年(齊桓公二年,公元前684),正式出兵滅掉了譚國,譚國君主逃向了莒國。


    於正聽懂了石祁子大夫的意思:永遠不要相信諸侯國間所謂的仁義,那隻是因為利益不夠。


    借此,於正不由想起了後世的一句話,“春秋無義戰。”


    如此,石、寧兩位上大夫皆發表了他們的觀點,認同“複土南境,楚丘為都”之事。國君姬申雖然仍有心中不平,甚至懷疑二位大夫都導向了公子辟疆,但也隻能暫時擱置了此議,宣布正式開宴。


    筵席之後,國君姬申卻是單獨召見了於正,想要說服於他。於正卻講出了一言,便讓國君徹底同意了複土南境的意見。


    他道:“素聞公子辟疆與齊國公子無虧親善,國君不如先使人問計公子辟疆,看他意見如何?”


    筵席之上,國君有意冷淡公子辟疆,卻是沒給他太多發言機會。


    國君聞言略有所思,果然使人暗中問計公子辟疆,誰想卻如於正之言,乃是遵從齊國之意,複土東境,建都莘邑的意見。


    國君這才徹底定下決議,要以楚丘為都,先行收複南境。


    更依於正“無中生有”之計,派使往宋、曹二國而去,誆騙他們定下盟約,為衛國在楚丘建城,定為新衛都。


    公子辟疆的門客自是不解,問公子何故明知國君會持相反意見,還要故意言說東境複土之言,成全了石、寧以及於正幾位大夫的議案。


    公子辟疆則說:“若是完全依附於齊國,那我與齊公子無虧的交情便不對等。事事有求於人,再好的交情也總有耗盡的一天。


    再者說了,以外國勢力相脅迫而完全不顧國內意見,即便能真的登上君位,勢必也不能持久。到時候免不了被士大夫們和國人趕下台、流亡它國的下場。我可不想自己死後,得個“出”的惡諡。”


    “出”這一諡號,乃是對被廢黜趕下台或者出奔外國的國君的一種稱謂,卻是個大大的惡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最強野心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妥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妥明並收藏春秋最強野心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