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為久違的防盜章】


    【別問我為什麽久違,因為作者實在是憋不出可供替換的正文章節】


    【正版讀者還是老規矩,早上6點刷新就行了】


    【盜版讀者歡迎來正版訂閱,您老看看廣告其實也能訂閱的起了】


    【作者爆肝碼字,您老不會連廣告都舍不得看吧】


    【聽說隔壁的老大爺自從訂閱了正版之後,腰不酸腿不疼,胳膊也有勁了,一口氣跳五樓都不費勁,隔天就交了個十八歲的女朋友】


    【你還在等待什麽?】


    【趕緊加入正版大家庭,享受如家一般的溫暖】


    一件領子有破洞的灰藍色襯衫、一條反複縫補過的深色褲子、一雙斷了底的白底黑麵千層布鞋、一個裝有白開水的大塑料水杯……這份“簡樸”的背後,是“布鞋校長”李振華對沂蒙山區學子長達68年的捐助。鄉親們說,你心裏總裝著別人,沒了自己。


    1953年,年僅17歲的李振華毅然告別故鄉南京,走出南京師範大學校園,來到山東沂源支教,下決心用知識改變山區孩子的命運。因為這個“城裏人”的到來,已經停課半年的農村學校重新開學。


    自參加工作起,李振華每月固定捐出工資的1/4,這一捐就是47年。


    1997年退休後,他先後有過30多份兼職,隻保留退休金的500元用於生活開支,其餘收入幾乎全額捐出。截至去年,李振華累計捐款136萬元,資助了2300多個學生。


    在沂源縣韓旺中學校園內,聳立著一座漢白玉石像,這是沂源縣的父老鄉親們自發為李振華捐款建造的。從教至今68年來,他先後獲得全國教育係統勞動模範、2015年中國教育年度人物、2015年中國好人、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人民教師等市級以上榮譽稱號103項,先後8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日前,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教育廳印發《關於公布“2021年度齊魯最美教師”和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評選結果的通知》。李振華同誌(原沂源縣城關二中校長)被授予“2021年度齊魯最美教師”特別獎。


    退了休,他選擇“打工”


    初見李振華,很難想象他已85歲高齡。耳不聾、眼不花、背不駝,灰白發配上黝黑皮膚,讓他顯得精神矍鑠。退休後,他非但沒在家頤養天年,反而比從教時更忙了。


    由於一直資助貧困生,退休那年,李振華把僅有的15000元積蓄,加上國務院特殊津貼總共20000元,分別捐給了曾經任教過的韓旺小學、張家坡中學、沂源縣實驗中學。捐錢之後,當地政府設立了“振華獎學扶困基金會”,通過這個基金會,前後陸續有近萬名貧困生得到資助。


    了解到基金會範圍外還有貧困生,李振華決定繼續資助。可退休金畢竟有限,為資助更多困難孩子,他選擇外出“打工”。在淄博萬傑朝陽學校,李振華擔任初中部校長,八年掙來50萬元,資助了基金會以外的23個貧困學生。“給五個大學生每年5000元,給五個高中生和中專生每年3000元,給13個初中生每年1100元。”


    最困難的時候,李振華帶著曾經資助過、現已中專畢業的張文強在校園撿拾垃圾,8年總共賣了1.6萬元,這些錢全用來資助貧困生和孤寡老人。


    領到退休金的第一個月,李振華嚐試過隻留200元,但因為實在不夠用,他就每月改留500元生活費,剩下的全部捐出。68年來,他個人捐款136萬元,資助2300多名貧困孩子圓了上學夢。


    退休後的李振華(左一)走遍山東省沂源縣300多個村莊,排查貧困學生和留守兒童,在經濟上和心理上幫助他們。(受訪者供圖)


    李振華雖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生活卻很清貧。拿一日三餐來說,他早晚喝掛麵、吃蘿卜條,中午一般吃南瓜、蘿卜和饅頭。他一輩子不會喝酒抽煙,茶葉都舍不得喝,平時隻提個塑料杯裝白開水。


    李振華的穿著不能再樸素了:一件衣服能穿六七年,常常是縫了再補、補了再穿。布鞋穿兩三年斷了底,就到大街上讓修鞋匠打個車帶繼續穿。一輩子沒穿過高檔皮鞋和西裝,不是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而是他把錢都用在貧困孩子身上了。


    “雖然生活清貧,但我內心很富有,整天都樂滋滋的。”


    最讓李振華高興的是,學生們慢慢長大成材了,他們也在迴報社會。


    李振華最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受訪者供圖)


    李振華曾經資助過的23個貧困生中,任紀蘭是其中之一。因為父親患癌去世,母親精神不好、生活不能自理,任紀蘭家窘迫得不得了。2013年,任紀蘭讀高三時,父親癌症到了最危險的時期,醫院下了病危通知。這一年,任紀蘭基本沒迴校上學,隻能在家複習。因為她既要給爸爸喂藥、照顧媽媽,還要下地勞動,忙得不可開交。任紀蘭很爭氣,最後高考考了576分,被曲阜師範大學錄取。但因學費沒著落,她看不到求學的希望。這時,時任沂源縣實驗中學校長李振華用一雙溫暖的大手把學費送到女孩手中。之後四年的每個暑假,他都會送來學費。


    從那時起,任紀蘭便暗下決心:將來要成為和李爺爺一樣的人。大學畢業後,任紀蘭迴到老家沂源,通過教師招考,來到李振華曾經工作過的福祿坪小學。受李爺爺影響,從她走上教師崗位的第一年起,就從工資裏擠出錢,資助兩名家庭貧困的學生,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當初的諾言。


    李振華在為學生們輔導功課。(受訪者供圖)


    從城裏走進沂源深山支教


    1953年,南京與沂源,在物質生活上差別較大。上大學期間,李振華經常聽到老師們講沂蒙紅嫂、沂蒙六姐妹的革命故事,那時他就暗下決心,自己也要為黨和人民做貢獻。


    當時國家號召青年“到革命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偉大的地方去”。受沂蒙老區精神感染,年僅17歲的李振華響應號召,走出南京師範大學校門,走進偏遠貧窮的沂蒙老區支教。


    在進入沂源前,有過一段插曲。因為他是從城裏長大,年紀又小,當時主管部門怕李振華不適應地方艱苦,就把他分配到了濰坊。但“年少輕狂”,李振華指著地圖,提出要到山最多、最艱苦的沂源深山韓旺小學任教。李振華告訴記者:


    “等真正到了韓旺村,他發現當地太窮了,找不出一個紅瓦房,連一平方米的水泥地都沒有。”


    在縣城住了一天,李振華第二天就帶著行李向110華裏外的韓旺村出發。那時沒有公路,不通汽車,他爬山越嶺,整整走了一天山路,直到累得再也走不動。正月十六,當李振華趕來韓旺時,村裏老書記領著全村人在村頭迎接。


    走進破廟改造成的教室時,李振華驚呆了。隻見窗戶上沒有玻璃,門也掉落一半,四壁透風撒氣,地麵上散落著大大小小的石塊。“村裏窮,大石頭是課桌,小石頭是板凳。”老書記歎了口氣說道,請不來老師,學生們已經半年沒上課了。


    因為大半年沒有老師,等他第二天上課,學生們都願意來。太陽剛爬上山頂,教室裏一下子就坐滿了38個學生,最大的已是三個孩子的媽媽,最小的隻有7歲,教室窗戶外圍滿了村民。


    前來支教前,李振華的母親特意給兒子做了件中山裝,村民沒見過機器織成的布,李振華剛一進來就被說是個洋人。在忐忑不安中,他鼓起勇氣講課,但一張嘴,一口南方話就引來陣陣歡笑和議論。講課失敗後,李振華心裏很難受。到了夜裏,他住在門不嚴實的教室裏,聽著嗷嗷的狼叫聲,嚇得想家,眼淚啪嗒啪嗒往下掉。第一次遠離家鄉的他,有時候打個盹兒,就能高興地夢到老母親來了。睜眼一看,卻發現自己孤零零一人。


    <a href="https://m.ranwen.la" id="wzsy">ranwen.la</a>


    “現在迴想起來,都不知道當時怎麽度過的。”


    沉浸在心酸中的李振華,被送飯來的村民叫醒。那是樹葉和糠混合成的地瓜麵煎餅,外層顏色很像牛皮紙。他邊詫異村民的“講究”邊拆開來看,把煎餅全敞開裏麵啥也沒有,又一摸溫乎乎的,才知道這就是飯。


    李振華一塊塊撕下來,咽也咽不下去,咬也咬不動,最後在苦澀的豆沫子湯裏蘸一下,才勉強吃完了一個。“吃完一個我說飽了,但其實心裏在想,我真不想吃了。”那時李振華的心似針紮,他不知該如何應付接下來的教學,更不知怎樣去咽那從未見過的黑乎乎的地瓜麵煎餅、糠窩頭。


    李振華和孩子們在一起。(受訪者供圖)


    再也邁不開返城的腿


    理想和現實就像一對孿生姊妹,要實現理想就必須經過無數次考驗。如果找不到精神支撐,理想再好也不可能實現。


    麵對語言和生活難關,憑借滿腔熱情來到窮山溝的李振華內心動搖了:“這個地方我不能待,我一天都不能待。”


    剛來沂蒙山區時,李振華沒有考慮過待一輩子。當時想三五年就迴去。一旦迴去,別人問起時該怎麽迴答,李振華很難受。“當時就想了個折中的辦法,能待五天就不待三天,多待一天,迴去被笑話的程度就輕一點。”


    此後半年,40餘名到沂源支教的同校大學生陸續迴去37名,李振華卻漸漸地離不開沂蒙山區了。進村時,在歡迎的人群中,有一位大娘摸了摸他單薄的衣服,看在眼裏,想在心頭。迴去後大娘帶著老花鏡,用紡紗車把棉花紡成線,再用木頭織布機織成布,縫製了棉襖、棉褲,還做了長筒襪子,將茅草和蘆花裹在鞋裏暖和腳。


    “當大娘把衣服抱過來時,我掉淚了。我感覺見到了老母親。”


    李振華迴憶,得知自己咬不動煎餅,村民們吃糠咽菜,也要把好飯送給他吃。誰家的老母雞生了雞蛋,原本要換火柴和鹽,鄉親卻揣懷裏送給他。


    “每當接到帶著體溫的雞蛋,我心裏有說不出來的感動。”


    “我是來支教送文化的,我不能走啊。”


    李振華迴憶,孟良崮戰役中,全村派出72名青年抬傷員,家裏剩下的人攤煎餅、納布鞋送到前線,全力以赴為了革命。“人家為了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我怕這點困難嗎?”沂蒙精神和鄉親們的淳樸感化了李振華,他再也邁不開迴家的腿,他知道自己走不了了。


    灑向學生全是愛


    李振華下定決心,要用知識改變貧困山區的麵貌。因此,他68年來堅定了一件事情:要刻苦努力教學。從那時起,他白天上課,晚上走五六裏路給學生補課。為改善辦學條件,他用籃球膽、舊報紙做地球儀,畫上經線、緯線,講地理時展示給學生,哪裏是大西洋、太平洋,哪裏是歐洲、亞洲;他用大皮球、小皮球、乒乓球製作三球儀,講日食和月食。


    韓旺小學設在山上,有時學生突然生病,李振華就背學生下山去治病;河裏發大水,他就早早等在河邊,把全班學生一個個背過來,再在放學後挨個背到對岸。


    全身心的投入,學生的成績扶搖直上。1955年,沂源縣其他學校的升學率是10:1,而他所帶的8名應屆畢業生全部升入了初中,轟動全縣。


    1982年,李振華被調往沂源縣城工作。那是一所新設立的特殊學校,生源都是全縣考初中的落榜生。在這種背景下,李振華提出一個口號——“灑向學生全是愛”,老師為了學生都很賣力氣。首批學生中,劉洋(化名)非常調皮,派出所的民警也都習慣了他惹是生非。一次課上,李振華發現劉洋患了重感冒,便立刻迴家煮了碗雞蛋麵,學生感動得直掉淚,以後再也不調皮了,最終考上了大學。


    誰都不會想到,平均成績28.6分的108名學生,三年後能有78人升入重點高中,26人升入高一年級,這一成績轟動社會。縣裏當即將城關二中改名為沂源縣實驗中學。此後,實驗中學一直是沂源最好的學校。


    那時候隻能填三個誌願,受李振華影響,六七成學生選擇師範院校,並最終成為一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領主求生:從殘破小院開始攻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華小鐵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華小鐵匠並收藏領主求生:從殘破小院開始攻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