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弄巧成拙,藏於九地
三國渣男,開局撿屍華雄 作者:山風木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雒陽城中,董卓正在做著遷都的最後準備。
先是下令他的弟弟董旻,帶著西涼軍按照擬好的名單捕殺城內的富戶,並奪取富戶們的財富。不隻是殺富戶家主,而是全部滅門,連富戶家的家丁仆夫都不放過。
正如賈詡對王通所說的那樣:西涼人沒有仁慈。
以董卓之兇暴,斬草必要除根。
雒陽的納稅人口超過百萬,實際人口大約在150左右。又是富戶的匯聚之地,被滅門的富戶在300家以上,而被殺害者超過三萬!
洛水因鮮血而染紅。
伊水為死屍所阻塞!
通過捕殺富戶,董卓獲得了大量的糧草和數千車金玉珠寶。
殺完了富戶之後。
董卓又下令用軍隊押送百姓遷往長安,西涼軍軍紀敗壞,在押送的姓的過程中,幹盡奸淫擄掠之事。800多裏的遷都途中,遍布百姓屍骸。
隨後,李儒又對董卓道:
“呂布此人,天性刻薄,性情反複無常,若不施以非常手段,恐怕難以忠於相國。”
董卓問道:“有何非常手段?”
李儒笑道:“屬下有一計,名叫“釜底抽薪!那邙山之上,有著曆代漢室皇帝、皇後、王侯的陵墓。在這些陵墓之中,有著富可敵國的殉葬財物。
相國可讓呂布去邙山上挖掘這些漢室帝王及皇族之墓,取其墓中之財養軍!”
董卓聞言,連稱妙計。
此計之妙,不僅在於能獲取巨額的財富。最重要是,是可以將栓牢呂布!
此時,漢朝還沒有滅亡,劉協還是皇帝。想想看,呂布將劉協的祖先的墳墓給挖了,劉協會怎麽想?天下漢室皇親同戚會怎麽樣?天下士族世家又會怎麽想?
那些漢室皇帝和皇親國戚們,絕對會將呂布恨之入骨。
此時的天下各方諸侯,雖然心裏都想著自己當皇帝,但是,在表麵上,也都還是遵漢室劉姓為主。如果呂布挖了曆代漢室帝王的陵墓,又有誰還敢收留呂布?
別說收留呂布,就連跟呂布打交道,甚至是說說話兒,他們都會擔心受到別人的詬病,壞了自己的“忠義”之名。
這是要讓呂布自絕於天下。讓呂布無路可走,無友可交,別無選擇,隻能死心塌地的跟隨他董卓,做他董卓家中的一隻惡狗!
隨後,李儒又對董卓道:“等到遷都完畢,按照計劃,咱們會將這雒陽城一把火燒幹淨。到時候,火燒雒陽之事,也交給呂布去做。”
董卓聞言,連稱妙計。
想想看,這雒陽城,乃是聞名全天下的最大最繁華的城池,要是被呂布將它燒了,呂布必會因此而臭名遠揚,甚至是遺臭萬年!
到時候,呂布別無選擇,隻好答應做他董卓的一頭惡犬。
這才是董卓對呂布的真正態度。
……
不過,就在董卓準備將天子遷往長安之時,卻接到了牛輔派人送來的急報:
急報上寫的是:“蕩寇將軍王通擅自下令胡封伍習棄守美陽,馬騰五萬賊軍兵逼長安!”
“這是為何!”
董卓大驚。
趕緊叫來信使細問:“王通為何下令胡封棄守美陽?”
“小的不知。”
“那麽,王通的軍隊現在何處?”
“小的不知。”
“莫非王通投靠了馬騰?”
“小的不知。”
“又或者王通有什麽別的計謀?”
“小的不知。”
董卓勃然大怒:“這也不知,那也不知,我要你何用?來人啊,拉出去砍了!”
兩旁武士聞令,如狼似虎一般撲上前來,將那信使撲倒在地,拉了就往外走。
“大人饒命,大人饒命!”
那信使拚命地大叫道:“不是小的不知,是牛輔將軍也不知!”
“且慢。”
一聽牛輔也不知道王通的情況,董卓隻好揮了揮手,讓武士們退下。
那信使又趕緊爬迴來,拜倒在地上,嚇得渾身發抖,等待董卓的發落。
……
董卓倒是沒有再發火。
而是仔細看了看那封牛輔的來信,又問道:“馬騰進攻長安的軍隊,有5萬人馬?”
“是的!”那信使道。
“這……”
董卓愣了一下,轉身問李儒道:“文優,你之前不是說……馬騰進入關中的軍隊,隻有三萬人馬嗎?
可是,現在看來,馬騰進攻長安的兵力就有五萬。加上沿途城池布下的守軍,其總兵力應該是超過了七萬。為何會有這麽大的出入?”
“迴稟相國大人。”
李儒向董卓拱了拱手道:“咱們當時收到的情報,確實是說馬騰進入關中的人馬隻有三萬。
陳倉離這裏太遠,相距達1500多裏。情報的收集和傳遞並不會很及時,中途出現什麽變故,產生一些誤差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過,實際的情況,在王通到了關中之後,應該是會很快就打探清楚的。”
董卓又問:“王通到了關中之後,可曾送來軍報,將敵軍的實際情況上報?”
“未曾。”
李儒道:“王通初次統兵,又太年輕,難免會有疏忽。雖然,按照軍法中的“十七禁律五十四斬”,王通犯了誤軍之罪,當斬首示眾。
但是,還請相國大人念在他是初犯的份上,對他從輕發落。”
這番話,看似在為王通求情。
實際上是在提醒董卓……王通未及時上報敵軍實際兵力,是犯下了“誤軍”之罪。
這就是李儒的手段。
王通到了長安時,其實是給董卓寫過兩封信的。但是,送信的使者還未出函穀關,就被李儒安排的人殺掉了。
在那曲曲折折幾百裏的崤山道上,將人殺了丟到懸崖下,不出一天,便會被野獸吃得幹幹淨淨。
而現在,李儒卻又居心叵測,委婉地提醒董卓,想要以“誤軍”之罪懲治王通。
果然!
董卓聽了李儒的話後,很是生氣。
非常憤怒地說道:“文優休要為他求情,本相掌軍幾十年,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靠的就是軍法嚴明!”
說到這裏,便揮了揮手。
讓那信使先下去。
然後,才問李儒道:“文優啊,依你看,這王通究竟是去了哪裏?”
“迴稟相國大人。”
李儒歎了口氣道:“華雄將軍是韓遂的殺父仇人,王通不太可能會投降馬騰;王通兵力太少,也不可能與馬騰正麵對抗。王通這樣做,除非……”
“除非什麽?”
董卓似乎想到了什麽,問道:“你是說……王通讓胡封棄守美陽,是想以長安城為誘餌,誘使馬騰的主力進攻長安。
而他自己,則帶著他的麾下人馬,隱介藏形,去襲取敵軍的糧草,斷馬騰的後路?”
“是的!”
李儒道:“應該……隻能是這樣的。”
“何其愚也!”
董卓怒罵了一聲,無力地坐在胡椅上。
很是痛心地說道:
“如此淺顯的計謀,尋常人都隻要一眼就看出來了,又如何瞞得過久經沙場的……馬騰!”
……
……
先是下令他的弟弟董旻,帶著西涼軍按照擬好的名單捕殺城內的富戶,並奪取富戶們的財富。不隻是殺富戶家主,而是全部滅門,連富戶家的家丁仆夫都不放過。
正如賈詡對王通所說的那樣:西涼人沒有仁慈。
以董卓之兇暴,斬草必要除根。
雒陽的納稅人口超過百萬,實際人口大約在150左右。又是富戶的匯聚之地,被滅門的富戶在300家以上,而被殺害者超過三萬!
洛水因鮮血而染紅。
伊水為死屍所阻塞!
通過捕殺富戶,董卓獲得了大量的糧草和數千車金玉珠寶。
殺完了富戶之後。
董卓又下令用軍隊押送百姓遷往長安,西涼軍軍紀敗壞,在押送的姓的過程中,幹盡奸淫擄掠之事。800多裏的遷都途中,遍布百姓屍骸。
隨後,李儒又對董卓道:
“呂布此人,天性刻薄,性情反複無常,若不施以非常手段,恐怕難以忠於相國。”
董卓問道:“有何非常手段?”
李儒笑道:“屬下有一計,名叫“釜底抽薪!那邙山之上,有著曆代漢室皇帝、皇後、王侯的陵墓。在這些陵墓之中,有著富可敵國的殉葬財物。
相國可讓呂布去邙山上挖掘這些漢室帝王及皇族之墓,取其墓中之財養軍!”
董卓聞言,連稱妙計。
此計之妙,不僅在於能獲取巨額的財富。最重要是,是可以將栓牢呂布!
此時,漢朝還沒有滅亡,劉協還是皇帝。想想看,呂布將劉協的祖先的墳墓給挖了,劉協會怎麽想?天下漢室皇親同戚會怎麽樣?天下士族世家又會怎麽想?
那些漢室皇帝和皇親國戚們,絕對會將呂布恨之入骨。
此時的天下各方諸侯,雖然心裏都想著自己當皇帝,但是,在表麵上,也都還是遵漢室劉姓為主。如果呂布挖了曆代漢室帝王的陵墓,又有誰還敢收留呂布?
別說收留呂布,就連跟呂布打交道,甚至是說說話兒,他們都會擔心受到別人的詬病,壞了自己的“忠義”之名。
這是要讓呂布自絕於天下。讓呂布無路可走,無友可交,別無選擇,隻能死心塌地的跟隨他董卓,做他董卓家中的一隻惡狗!
隨後,李儒又對董卓道:“等到遷都完畢,按照計劃,咱們會將這雒陽城一把火燒幹淨。到時候,火燒雒陽之事,也交給呂布去做。”
董卓聞言,連稱妙計。
想想看,這雒陽城,乃是聞名全天下的最大最繁華的城池,要是被呂布將它燒了,呂布必會因此而臭名遠揚,甚至是遺臭萬年!
到時候,呂布別無選擇,隻好答應做他董卓的一頭惡犬。
這才是董卓對呂布的真正態度。
……
不過,就在董卓準備將天子遷往長安之時,卻接到了牛輔派人送來的急報:
急報上寫的是:“蕩寇將軍王通擅自下令胡封伍習棄守美陽,馬騰五萬賊軍兵逼長安!”
“這是為何!”
董卓大驚。
趕緊叫來信使細問:“王通為何下令胡封棄守美陽?”
“小的不知。”
“那麽,王通的軍隊現在何處?”
“小的不知。”
“莫非王通投靠了馬騰?”
“小的不知。”
“又或者王通有什麽別的計謀?”
“小的不知。”
董卓勃然大怒:“這也不知,那也不知,我要你何用?來人啊,拉出去砍了!”
兩旁武士聞令,如狼似虎一般撲上前來,將那信使撲倒在地,拉了就往外走。
“大人饒命,大人饒命!”
那信使拚命地大叫道:“不是小的不知,是牛輔將軍也不知!”
“且慢。”
一聽牛輔也不知道王通的情況,董卓隻好揮了揮手,讓武士們退下。
那信使又趕緊爬迴來,拜倒在地上,嚇得渾身發抖,等待董卓的發落。
……
董卓倒是沒有再發火。
而是仔細看了看那封牛輔的來信,又問道:“馬騰進攻長安的軍隊,有5萬人馬?”
“是的!”那信使道。
“這……”
董卓愣了一下,轉身問李儒道:“文優,你之前不是說……馬騰進入關中的軍隊,隻有三萬人馬嗎?
可是,現在看來,馬騰進攻長安的兵力就有五萬。加上沿途城池布下的守軍,其總兵力應該是超過了七萬。為何會有這麽大的出入?”
“迴稟相國大人。”
李儒向董卓拱了拱手道:“咱們當時收到的情報,確實是說馬騰進入關中的人馬隻有三萬。
陳倉離這裏太遠,相距達1500多裏。情報的收集和傳遞並不會很及時,中途出現什麽變故,產生一些誤差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過,實際的情況,在王通到了關中之後,應該是會很快就打探清楚的。”
董卓又問:“王通到了關中之後,可曾送來軍報,將敵軍的實際情況上報?”
“未曾。”
李儒道:“王通初次統兵,又太年輕,難免會有疏忽。雖然,按照軍法中的“十七禁律五十四斬”,王通犯了誤軍之罪,當斬首示眾。
但是,還請相國大人念在他是初犯的份上,對他從輕發落。”
這番話,看似在為王通求情。
實際上是在提醒董卓……王通未及時上報敵軍實際兵力,是犯下了“誤軍”之罪。
這就是李儒的手段。
王通到了長安時,其實是給董卓寫過兩封信的。但是,送信的使者還未出函穀關,就被李儒安排的人殺掉了。
在那曲曲折折幾百裏的崤山道上,將人殺了丟到懸崖下,不出一天,便會被野獸吃得幹幹淨淨。
而現在,李儒卻又居心叵測,委婉地提醒董卓,想要以“誤軍”之罪懲治王通。
果然!
董卓聽了李儒的話後,很是生氣。
非常憤怒地說道:“文優休要為他求情,本相掌軍幾十年,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靠的就是軍法嚴明!”
說到這裏,便揮了揮手。
讓那信使先下去。
然後,才問李儒道:“文優啊,依你看,這王通究竟是去了哪裏?”
“迴稟相國大人。”
李儒歎了口氣道:“華雄將軍是韓遂的殺父仇人,王通不太可能會投降馬騰;王通兵力太少,也不可能與馬騰正麵對抗。王通這樣做,除非……”
“除非什麽?”
董卓似乎想到了什麽,問道:“你是說……王通讓胡封棄守美陽,是想以長安城為誘餌,誘使馬騰的主力進攻長安。
而他自己,則帶著他的麾下人馬,隱介藏形,去襲取敵軍的糧草,斷馬騰的後路?”
“是的!”
李儒道:“應該……隻能是這樣的。”
“何其愚也!”
董卓怒罵了一聲,無力地坐在胡椅上。
很是痛心地說道:
“如此淺顯的計謀,尋常人都隻要一眼就看出來了,又如何瞞得過久經沙場的……馬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