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攻掠如火,袍澤喋血膚施城
三國渣男,開局撿屍華雄 作者:山風木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烏師盧渠猜得沒錯,來的正是蕩寇將軍王通所率領的漢軍。
冬季確實不適合行軍作戰。
尤其是在這小冰河時期的北方,上郡一帶的氣溫低至零下二十多度,真正是哈氣成霜、撒尿成冰的極寒天氣。在這種天氣下行軍,不論是人還是戰馬,稍有不慎便會被凍死凍傷。
然而,王通別無選擇。
他必須在開春之前擊敗膚施城的胡人聯軍,並奪取上郡北麵長城上的重要關隘——龜茲城。
這座城池素有“上郡咽喉”之稱,是阻擋匈奴或鮮卑入侵的關鍵。一旦錯過時機,讓匈奴或鮮卑大軍湧入上郡,王通的整個計劃將化為泡影。
這一戰,至關重要。
既分勝負,也決生死!
即便困難重重,王通也必須打,而且必須打贏。這不僅關乎他的戰略布局,也關乎他所有的後續計劃。
所幸,王通如今家底豐厚。
在掃蕩高奴地區的羯族部落後,他繳獲了大量戰馬、皮毛和衣物。
戰馬方麵。
王通手中有四萬多匹,雖然隻訓練出八千多騎兵,但是,用戰馬為步兵代步,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騎兵”和“騎馬的步兵”是兩迴事。
騎兵是能在馬上作戰的精銳,而騎馬的步兵隻是會騎馬的士兵。有人或許覺得步兵不會騎馬,這種想法大錯特錯。不會騎的話,給他一匹戰馬,騎上幾個小時自然就會了。
至於摔死?
這個時代人不如狗,摔死了拉倒。一個大男人若連騎馬都學不會,那還活在這亂世幹嘛,早死早投胎得了!
因此,王通的兩萬人馬,全都有戰馬代步,甚至能做到一人雙馬。
保暖方麵,王通也做足了準備。
此前掃蕩羯族時繳獲的皮毛、布匹和衣物堆積如山。王通下令將這些物資全部分發下去,將士們都被裹得如同企鵝一般。戰馬也披上了布匹,馬蹄用毛皮包裹,以防凍傷。一切準備就緒後,大軍一人雙馬,直奔膚施。
從高奴(延安市)到膚施(榆林市)約五百裏的路程,王通隻用了四天時間便趕到,平均每日行軍超過百裏。由於沒有輜重拖累,加上一人雙馬的優勢,行軍速度極快。
在距離膚施城大約六七裏處,王通下令休息兩個時辰。
得益於極寒天氣,胡人聯軍的斥候並不多,且隻在營地周圍三裏範圍內活動。而王通自製的簡易“竹筒望遠鏡”卻能看清七八裏外的動靜。因此,他對胡人營地的情況了如指掌。
夜幕降臨後,王通將八千騎兵分為四隊,每隊兩千騎。士兵們脫下厚重的禦寒衣物,露出裏麵的盔甲,隨後兵分四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入胡人營地!
此時,胡人們正躲在帳篷裏烤火。
有的甚至已經唿唿大睡。
誰也沒想到,漢軍竟會在如此嚴寒的天氣下奔襲六百裏前來偷襲。等他們反應過來時,為時已晚!
無數的漢軍,已經高舉著火把衝入了營地,將火把四處拋擲。帳篷、物資瞬間被點燃,戰馬和羊群受驚四處亂竄,整個營地頓時亂成了一鍋粥。
更糟糕的是!
胡人首領們此時並不在營地,而是應烏師盧渠之邀,正在膚施城內尋歡作樂!
群龍無首,沒人指揮。
四處亂竄,無頭蒼蠅!
營地內的胡人根本無法組織有效抵抗。有人找到戰馬,跳上馬背便倉皇逃命;更多的人連戰馬都找不到,因為大部分戰馬已被烈火驚散,逃入荒野,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無數胡人被漢軍殺死,或被火燒死,或被戰馬踏死,或被羊群踩死,或因擋住同伴逃命的道路,而被同伴砍死。
也有不少胡人衝向膚施城,試圖入城避難。
城門守軍本想關閉城門,但湧入的胡人太多,城門根本無法關閉。胡人本就不善守城,更無人料到會出現這種局麵。等到他們意識到情況不妙時,已有大批漢軍混在逃命的胡人群中殺入城內。
城門守軍見大勢已去,幹脆放棄南門,各自逃命。
漢軍不費吹灰之力,便攻破了城門,殺入城內!
……
再說城內的烏師盧渠。
當他看到城外營地燃起熊熊大火時,本想去救援城外的胡人軍隊。然而,他才剛趕到城內軍營,便聽到漢軍進城的呐喊聲。
烏師盧渠倒也機靈。
這廝二話不說,掉頭就跑,直奔北門。
他的目標是龜茲城。
因為在他看來,隻要控製了龜茲城,他便掌握了進入上郡的門戶,今後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還有很多機會重新奪取上郡。
然而,他剛出北門,便見前方漆黑的夜色中突然亮起無數火把。一支數千人的漢軍擋在麵前,為首一員大將身材魁梧,騎一匹黑色戰馬,手持長槍,高聲喝道:
“本將華猛,在此等候多時了!還不快快下馬投降,更待何時?”
烏師盧渠自然不會束手就擒。
迴頭對身後的胡人士兵大喊:
“漢軍剿殺羯族時,不留活口!他們想要將我們趕盡殺絕!後退是死,投降也是死!要想活命,唯有拚死殺出一條血路!”
說罷,他拍馬揮刀,直衝漢軍陣中。身後的胡人士兵見狀,也紛紛舉刀高唿,殺向漢軍。
混戰中,烏師盧渠與華猛交手數招,勝負難分。烏師盧渠心知王通的主力即將趕到,不敢戀戰,猛砍幾刀後奪路而逃。
華猛豈肯放過他,拍馬緊追不舍。
烏師盧渠見無法脫身,暗中取下強弓,搭箭上弦,猛然轉身背射。隻聽“嗖嗖嗖”三聲,三支箭矢直奔華猛而去。
華猛揮刀疾劈,接連磕開兩支箭矢,卻不料烏師盧渠的第三箭後發先至,“噗”的一聲,正中華猛前胸。
華猛悶哼一聲,翻身滾落馬下!
烏師盧渠見狀大喜,趕緊吆喝一聲,帶著突圍出來的兩千親兵,快馬加鞭,直奔龜茲關而去。
……
……
冬季確實不適合行軍作戰。
尤其是在這小冰河時期的北方,上郡一帶的氣溫低至零下二十多度,真正是哈氣成霜、撒尿成冰的極寒天氣。在這種天氣下行軍,不論是人還是戰馬,稍有不慎便會被凍死凍傷。
然而,王通別無選擇。
他必須在開春之前擊敗膚施城的胡人聯軍,並奪取上郡北麵長城上的重要關隘——龜茲城。
這座城池素有“上郡咽喉”之稱,是阻擋匈奴或鮮卑入侵的關鍵。一旦錯過時機,讓匈奴或鮮卑大軍湧入上郡,王通的整個計劃將化為泡影。
這一戰,至關重要。
既分勝負,也決生死!
即便困難重重,王通也必須打,而且必須打贏。這不僅關乎他的戰略布局,也關乎他所有的後續計劃。
所幸,王通如今家底豐厚。
在掃蕩高奴地區的羯族部落後,他繳獲了大量戰馬、皮毛和衣物。
戰馬方麵。
王通手中有四萬多匹,雖然隻訓練出八千多騎兵,但是,用戰馬為步兵代步,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騎兵”和“騎馬的步兵”是兩迴事。
騎兵是能在馬上作戰的精銳,而騎馬的步兵隻是會騎馬的士兵。有人或許覺得步兵不會騎馬,這種想法大錯特錯。不會騎的話,給他一匹戰馬,騎上幾個小時自然就會了。
至於摔死?
這個時代人不如狗,摔死了拉倒。一個大男人若連騎馬都學不會,那還活在這亂世幹嘛,早死早投胎得了!
因此,王通的兩萬人馬,全都有戰馬代步,甚至能做到一人雙馬。
保暖方麵,王通也做足了準備。
此前掃蕩羯族時繳獲的皮毛、布匹和衣物堆積如山。王通下令將這些物資全部分發下去,將士們都被裹得如同企鵝一般。戰馬也披上了布匹,馬蹄用毛皮包裹,以防凍傷。一切準備就緒後,大軍一人雙馬,直奔膚施。
從高奴(延安市)到膚施(榆林市)約五百裏的路程,王通隻用了四天時間便趕到,平均每日行軍超過百裏。由於沒有輜重拖累,加上一人雙馬的優勢,行軍速度極快。
在距離膚施城大約六七裏處,王通下令休息兩個時辰。
得益於極寒天氣,胡人聯軍的斥候並不多,且隻在營地周圍三裏範圍內活動。而王通自製的簡易“竹筒望遠鏡”卻能看清七八裏外的動靜。因此,他對胡人營地的情況了如指掌。
夜幕降臨後,王通將八千騎兵分為四隊,每隊兩千騎。士兵們脫下厚重的禦寒衣物,露出裏麵的盔甲,隨後兵分四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入胡人營地!
此時,胡人們正躲在帳篷裏烤火。
有的甚至已經唿唿大睡。
誰也沒想到,漢軍竟會在如此嚴寒的天氣下奔襲六百裏前來偷襲。等他們反應過來時,為時已晚!
無數的漢軍,已經高舉著火把衝入了營地,將火把四處拋擲。帳篷、物資瞬間被點燃,戰馬和羊群受驚四處亂竄,整個營地頓時亂成了一鍋粥。
更糟糕的是!
胡人首領們此時並不在營地,而是應烏師盧渠之邀,正在膚施城內尋歡作樂!
群龍無首,沒人指揮。
四處亂竄,無頭蒼蠅!
營地內的胡人根本無法組織有效抵抗。有人找到戰馬,跳上馬背便倉皇逃命;更多的人連戰馬都找不到,因為大部分戰馬已被烈火驚散,逃入荒野,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無數胡人被漢軍殺死,或被火燒死,或被戰馬踏死,或被羊群踩死,或因擋住同伴逃命的道路,而被同伴砍死。
也有不少胡人衝向膚施城,試圖入城避難。
城門守軍本想關閉城門,但湧入的胡人太多,城門根本無法關閉。胡人本就不善守城,更無人料到會出現這種局麵。等到他們意識到情況不妙時,已有大批漢軍混在逃命的胡人群中殺入城內。
城門守軍見大勢已去,幹脆放棄南門,各自逃命。
漢軍不費吹灰之力,便攻破了城門,殺入城內!
……
再說城內的烏師盧渠。
當他看到城外營地燃起熊熊大火時,本想去救援城外的胡人軍隊。然而,他才剛趕到城內軍營,便聽到漢軍進城的呐喊聲。
烏師盧渠倒也機靈。
這廝二話不說,掉頭就跑,直奔北門。
他的目標是龜茲城。
因為在他看來,隻要控製了龜茲城,他便掌握了進入上郡的門戶,今後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還有很多機會重新奪取上郡。
然而,他剛出北門,便見前方漆黑的夜色中突然亮起無數火把。一支數千人的漢軍擋在麵前,為首一員大將身材魁梧,騎一匹黑色戰馬,手持長槍,高聲喝道:
“本將華猛,在此等候多時了!還不快快下馬投降,更待何時?”
烏師盧渠自然不會束手就擒。
迴頭對身後的胡人士兵大喊:
“漢軍剿殺羯族時,不留活口!他們想要將我們趕盡殺絕!後退是死,投降也是死!要想活命,唯有拚死殺出一條血路!”
說罷,他拍馬揮刀,直衝漢軍陣中。身後的胡人士兵見狀,也紛紛舉刀高唿,殺向漢軍。
混戰中,烏師盧渠與華猛交手數招,勝負難分。烏師盧渠心知王通的主力即將趕到,不敢戀戰,猛砍幾刀後奪路而逃。
華猛豈肯放過他,拍馬緊追不舍。
烏師盧渠見無法脫身,暗中取下強弓,搭箭上弦,猛然轉身背射。隻聽“嗖嗖嗖”三聲,三支箭矢直奔華猛而去。
華猛揮刀疾劈,接連磕開兩支箭矢,卻不料烏師盧渠的第三箭後發先至,“噗”的一聲,正中華猛前胸。
華猛悶哼一聲,翻身滾落馬下!
烏師盧渠見狀大喜,趕緊吆喝一聲,帶著突圍出來的兩千親兵,快馬加鞭,直奔龜茲關而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