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之後,董卓親率8萬大軍東進虎牢關,同行的將領包括:呂布、段煨、張濟、王通。


    進入虎牢關之後,董卓招集諸將議事。期間,李儒正要向董卓獻策,王通搶先一步對董卓道:


    “相國大人,守城之道,當寓攻於守。末將認為,可以派一員得力大將,率數千人馬背城立寨。


    如此一來,當敵軍來攻時,城外的軍隊可以護佑城牆,而城頭上的軍隊,又可以用弓弩支援城下的軍隊。城上城下互為依托,渾然一體,就可以給予敵軍以多種角度和方位的打擊,不給敵軍靠近城牆的機會。


    若敵軍敗退,城外的軍隊又可以不受限於城門的狹小,能夠快速出動,銜尾追殺敵軍。


    這樣就可以做到進可攻,退可守。遊刃有餘,立於不敗之地。”


    “此法甚好!”


    董卓征戰多年,自然明白這樣做的好處。


    而李儒則有些鬱悶地看著王通,心裏暗罵:這姓王的怎麽老是搶我的台詞!


    心中暗暗發誓:“待我逮著機會,一定也要搶他的台詞!”


    ……


    呂布的表現,則又不同。


    在被董卓認做義子之後,呂布一直跟在董卓身邊,從未領兵出征,也因此而寸功未立。


    如今見到董卓讚同了王通的建議,便趕忙上前請戰道:“義父大人,孩兒願率本部人馬出城立營。”


    “可!”


    董卓點了點頭,沉聲說道:“我兒奉先神勇,正是出城立寨的最佳人選。”


    王通見狀,也上前請戰道:“末將也願率本部人馬出城,擔任呂將軍的副將。”


    “不妥!”


    董卓搖了搖頭道:“你現在麾下不足4000人,卻有3000人是新招之兵,出城立營,徒增傷亡。”


    這怎麽行?


    王通自然不依,因為出不了城就不能去摸那些高級別的屍體。


    趕緊又道:“末將隻帶1000老兵,出城相助呂將軍。”


    (備注:呂布現在還沒封“溫侯”,還隻是中郎將。要到長安誅董之後,劉協才封呂布為溫侯。)


    董卓還是不同意。


    搖了搖頭,對王通道:“依城立營之軍,兵力不宜太多,隻需3000人足矣。我兒呂布麾下軍兵,尚需留7000在城內。何須你再帶1000人相助?”


    這也是很有道理的。


    因為虎牢關隻是山峰之間的一座關隘,隻有一麵朝向敵軍,若是出關背城立營,自然是容不下太多的人馬,否則也就失去了與關城“互為依托”的意義,而變成了列陣決戰。


    不過,王通依舊不肯放棄,又趕緊說道:“那末將就隻帶200名親兵!”


    董卓覺得有些奇怪,肥碩的手指敲擊著青銅酒樽,渾濁的眼珠在王通與呂布之間來迴逡巡。這個曾單騎衝陣的西涼猛虎,此刻卻像隻審視獵物的老狼。


    過了片刻,才皺了皺眉道:“穿之,你……為何如此執著?!”


    王通聞言,撲通一聲拜倒在地。


    語帶哽咽地對董卓道:


    “啟稟相國大人,上次末將隻奪迴了恩師的首級,恩師的軀體至今仍在關東群賊手中。


    末將此次隨呂將軍出城,便是想跟在神勇無敵的呂將軍身後,去撿上幾具敵軍大將的屍體。


    再用敵軍大將的屍體,換迴恩師的軀體,使恩師的首級能與軀體放在一起安葬!”


    這一番話,對董卓觸動很大。


    華雄之前的官職,是西涼軍都督。


    在董卓麾下的西涼軍中,華雄的職位最高,是董卓手下第一大將,與董卓有著過命的交情。


    如今見王通為了要迴華雄的遺體而苦苦哀求出戰,就算是鐵石心腸,也還是動了惻隱之心。


    遂重重地點了點頭說道:


    “你如此重情重義,可為世人表率。隻是,出城之後,要善自保重,不可自蹈險地,凡事聽從我兒奉先安排。”


    這就是答應了。


    王通聞言,趕緊道謝。


    隨後,董卓便讓呂布帶3000人馬出城立營,而王通則帶200親兵出關,擔任呂布的副將。


    ……


    出了關隘之後,便是背靠城牆,圈了塊地方,立起柵欄,建立營寨。


    此前,早在行軍之時,王通就認識了呂布手下的那些將領,包括:高順,張遼、魏續、成廉、郝萌、侯成、曹性,宋憲等八人。這八人個個武力不凡,堪稱“健將”。


    但是,這卻不是後來的“八健將”。


    原本的曆史上,“八健將”的說法,是在呂布做了徐州牧之後才有的。而且在呂布的“八健將”中,加入了一個藏霸,並而沒有高順。


    王通與這些人認識,也隻是在行軍途中和關內的軍營中。因為呂布此次並沒有帶全部的人馬出關,隻帶了3000人。


    包括:高順的700陷陣營、成廉的800名長槍兵、宋憲的500名刀盾兵,以及由親兵統領魏續帶領的1000名親衛騎。


    而張遼、侯成、曹性、郝萌等人,則被留在關城內統領另外的6000人。


    也許,這就是為什麽在“三英戰呂布”時,張遼沒有出手相助的原因。


    ……


    按約定,王通隻帶了200名親衛。


    親兵統領是典韋。


    經過將近一個多月治療,典韋的傷雖然還沒有完全痊愈,也好得差不多了,參加強度不是太大的戰鬥已經基本上沒有什麽問題了。


    除了典韋之外。


    還有牛金、晏明也都被王通常在身邊。


    親衛營有500人,隻帶了200,這200人都精挑細選的精銳勁卒,而且全都是騎兵。


    這200名親兵單獨結了一個小營,依附在呂布的大營左側。


    ……


    營寨結好沒多久,便有斥候來報:“叛軍一萬餘人已到五裏之內,乃是關東聯軍先鋒,河內太守王匡的軍隊!”


    呂布揮了揮手,讓斥候先退下休息。


    然後,下令所有人馬出營列陣而待。


    虎牢關隘口寬不過百丈,三千甲士列陣已顯擁擠。高順的陷陣營持重盾居前,成廉的長槍兵分列兩翼,魏續的騎兵隱在關牆陰影中——這鐵壁般的陣型,正是呂布的並州軍縱橫天下的“龜蛇陣”。


    沒多久!


    地平線處騰起滾滾黃雲,那是萬馬蹄踏掀起的塵暴。河內軍的赤色旌旗在煙塵中若隱若現,宛如血霧中遊弋的蛟龍。鐵甲相擊的鏗鏘聲穿透三裏荒原,驚得關前老鴰撲棱棱飛散。


    一支龐大的人馬開了過來。看那那帥旗之上,繡著一個鬥大的“王”字。


    正是河內太守王匡的軍隊。雙方相距大約兩裏之時,那支軍隊便停止前進的腳步。


    敵陣之中有數十名騎上之人站於最前麵,帥旗之下的王匡全身披甲,手持大刀,威風凜凜。


    以大刀指向呂布,大聲說道:“誰為本將誅殺此賊。”


    身後一員大將應了一聲:“末將願往!”


    說罷,便突然暴喝一聲,胯下五花馬人立而起,在一聲刺破長空的嘶鳴聲中,奮蹄前衝,長槍斜指,直奔呂布而來。


    王通抬眼看去,但見那人長得:身長七尺五寸,膀大腰圓,頭如冬瓜,麵目猙獰,胯下騎一匹健壯的五花馬,手持一杆虎頭長槍。


    威風凜凜,氣勢洶洶。


    正是久負盛名的河內名將……方悅!


    ……


    (如圖所示:河內名將方悅。)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渣男,開局撿屍華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風木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風木魚並收藏三國渣男,開局撿屍華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