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考卷消失了
大秦世子之首富老婆是反派 作者:吃海鮮的小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梓潼郡城。
城樓上早就站滿弓弩手,從城門到城守府這一段的距離,每一米就有一個手持長槍的秦軍步卒,另外還有三千秦軍步卒在附近待命。
辰時(上午7點),一百秦軍騎兵緩緩從秦軍大營出來,緊接著是六百秦軍步卒,然後贏辰安和王淩雲等秦軍將領騎著馬出來了,很快又有大批秦軍步卒跟著。
此時,從秦軍大營到梓潼郡城的路上已經站滿了看熱鬧的巴國百姓,如今應該被稱為秦國百姓了,紛紛踮起腳好奇地張望著,想看看這個年輕的秦國世子到底是什麽樣的。
“誰是秦國世子?”
“你看,最前麵騎著馬的那個。”
“果然很帥啊,看來我巴國第一帥要讓給他了。”
旁邊的百姓都是好奇地看著,但也不敢靠近,畢竟秦軍陣勢威嚴,一般人早就嚇到了。
“世子,看來您昨天的話很有效果,這些巴國百姓對我們沒有之前那麽恐懼了。”
王淩雲笑著道。
“如今各封國已經存在了數百年乃至上千年,他們和自己的祖輩一直在這片土地生活,對封國有認同感是很正常的事情。”
贏辰安正色道:“他們之前對秦軍恐懼,是因為他們還沒想好自己是不是秦人,後麵還要做很多事情。”
“常言‘滅國先滅史’,是不是先收了他們的書?”
“不了。”
贏辰安輕輕抬,說道:“如今巴國能讀書的畢竟是很少一部分人,如果要使巴人歸附,最重要的還是不濫用民力,耕作有時,讓他們安居樂業。”
“當然,我也準備在大秦各郡縣都建立學校,凡六歲以上孩童必須入學,從此接受秦史教育,以身為秦人為榮。”
“如今討論這些倒是尚早,先處理好巴國學子的事再說。”
在曆朝曆代,科舉舞弊都是大事,在《聖州》這本虛構曆史或者自創朝代的書中更是如此,無論大周王朝還是各封國都是嚴厲打擊。
贏辰安穿越過來,自然也了解書中世界百姓的觀念,更要處理好這件事。
“嘩嘩嘩。”
隨著前麵六百秦軍步卒進入城中,贏辰安也緩緩騎馬進入,很快便到了城守府。
“末將見過世子。”
原來秦軍副帥嶽羨勇早就率領諸將在門口等候。
“嶽將軍辛苦。”
贏辰安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所有卷宗材料都派人看過了嗎?”
“世子,情況有些不對勁。”
嶽羨勇上前輕聲道:“諸封國科舉製度幾乎等同,所有考卷都存在當地貢院案牘庫之中,並以年份標記,然後逐一編號,以供備查,但是我派去的人迴來卻說,沒有找到劉卿禮之弟劉卿德的考卷,豐家嫡子豐寧俊的考卷倒是還在。”
“咱們進去再說。”
贏辰安眉頭緊皺,沒想到事情如此複雜,竟然連考卷都不見了。
“是。”
……
城守府,郡丞廳。
根據大周與諸封國官製,各郡設太守主管一切事務,另有郡尉負責軍務,郡丞負責刑獄。
“原來巴國梓潼郡丞貌似是個糊塗蛋啊。”
贏辰安隨手拿起一本架上的刑獄記錄,發現很多符合常識的刑案,他也是胡亂判,其餘百姓糾紛更是不用多說。
其中有不少涉及豐家的判決,結果都是豐家贏了,比如去年二月豐家鹽場三個民夫狀告豐家庶子豐寧益一言不合打斷三人手臂並將他們逐出鹽場,但是郡丞判決竟然是“查無實據,何以誣人,豐家鹽場,去留由他”。
“豐家倒是有意思。”
贏辰安冷笑一聲,將手中的記錄扔迴到架上,好奇地問道:“豐家在梓潼郡口碑如何?”
“世子,豐家在梓潼郡口碑甚佳,隻是近十年來,就已經為梓潼郡修了三座橋,辦了一所縣學,免除六百戶佃戶農租。”
“是嗎?”
贏辰安冷聲道:“這些不過是豐家做給當地百姓看的,如果豐家控製著梓潼郡六成良,那麽必定財力雄厚,可以看看近十年來又兼並了多少良田,讓多少農戶變成佃戶,他們做的相比他們得到的不值一提。”
“嶽將軍,你接著說說看考卷丟失的事情。”
“是。”
嶽羨勇連忙道:“因為我們不懂科舉,所以昨日找來數個梓潼書院的教習,據他們所說,科舉考卷無論所言何物,都必須存檔備查,也就是說就算那個考生交的是白卷,也應該注明此人身份,保存於案牘庫。”
“所以他的考卷為何突然消失就很奇怪。”
贏辰安冷聲道:“你們已經對比過豐家嫡子考卷與他平日字跡嗎?”
“世子,我們已經對比過,確實是豐家嫡子的字跡,而且昨日下午他已經來過城守府,當著我們的麵背過考卷內容,幾乎一字不差,所以是不是叫來拷問一番……”
嶽羨勇的意思也很簡單,事情看起來確實有貓膩,但是又找不到解開迷局的思路,索性就來硬的,不怕他不招。
“不……”
贏辰安輕輕敲擊著桌案,說道:“豐家在梓潼郡既然口碑不錯,如果我們來硬的,巴國百姓還是以為咱們是屈打成招,會對秦軍更加懼怕,一個豐家算不了什麽,我要的是巴國民心。”
“他那張考卷在何處?”
“就在桌案上。”
贏辰安轉頭一看,正好看到桌案上放著一張折疊起來的考卷,便拿起來閱覽一番,展開差不多有一米長。
“字跡倒是清秀,但你之前說他昨日把整張考卷內容背得幾乎一字不差?”
“是的。”
嶽羨勇打仗很厲害,讓他查案倒是真的為難他了。
“你拿去讀讀看。”
贏辰安笑著把考卷遞給他。
“夫誠者,聖賢所立……百年以前,秦國商君徙木立信,雖小跡卻有大義……吾輩何懼千川險,誠心可渡世間難。”
這是一篇關於“誠心”的製義,嶽羨勇當著眾人的麵讀了起來,中間還停頓數次,花了不少時間。
“沒想到劉卿禮之弟還崇拜咱們大秦商君。”
待嶽羨勇讀完,贏辰安感歎一聲,說道:“你感覺如何?”
城樓上早就站滿弓弩手,從城門到城守府這一段的距離,每一米就有一個手持長槍的秦軍步卒,另外還有三千秦軍步卒在附近待命。
辰時(上午7點),一百秦軍騎兵緩緩從秦軍大營出來,緊接著是六百秦軍步卒,然後贏辰安和王淩雲等秦軍將領騎著馬出來了,很快又有大批秦軍步卒跟著。
此時,從秦軍大營到梓潼郡城的路上已經站滿了看熱鬧的巴國百姓,如今應該被稱為秦國百姓了,紛紛踮起腳好奇地張望著,想看看這個年輕的秦國世子到底是什麽樣的。
“誰是秦國世子?”
“你看,最前麵騎著馬的那個。”
“果然很帥啊,看來我巴國第一帥要讓給他了。”
旁邊的百姓都是好奇地看著,但也不敢靠近,畢竟秦軍陣勢威嚴,一般人早就嚇到了。
“世子,看來您昨天的話很有效果,這些巴國百姓對我們沒有之前那麽恐懼了。”
王淩雲笑著道。
“如今各封國已經存在了數百年乃至上千年,他們和自己的祖輩一直在這片土地生活,對封國有認同感是很正常的事情。”
贏辰安正色道:“他們之前對秦軍恐懼,是因為他們還沒想好自己是不是秦人,後麵還要做很多事情。”
“常言‘滅國先滅史’,是不是先收了他們的書?”
“不了。”
贏辰安輕輕抬,說道:“如今巴國能讀書的畢竟是很少一部分人,如果要使巴人歸附,最重要的還是不濫用民力,耕作有時,讓他們安居樂業。”
“當然,我也準備在大秦各郡縣都建立學校,凡六歲以上孩童必須入學,從此接受秦史教育,以身為秦人為榮。”
“如今討論這些倒是尚早,先處理好巴國學子的事再說。”
在曆朝曆代,科舉舞弊都是大事,在《聖州》這本虛構曆史或者自創朝代的書中更是如此,無論大周王朝還是各封國都是嚴厲打擊。
贏辰安穿越過來,自然也了解書中世界百姓的觀念,更要處理好這件事。
“嘩嘩嘩。”
隨著前麵六百秦軍步卒進入城中,贏辰安也緩緩騎馬進入,很快便到了城守府。
“末將見過世子。”
原來秦軍副帥嶽羨勇早就率領諸將在門口等候。
“嶽將軍辛苦。”
贏辰安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所有卷宗材料都派人看過了嗎?”
“世子,情況有些不對勁。”
嶽羨勇上前輕聲道:“諸封國科舉製度幾乎等同,所有考卷都存在當地貢院案牘庫之中,並以年份標記,然後逐一編號,以供備查,但是我派去的人迴來卻說,沒有找到劉卿禮之弟劉卿德的考卷,豐家嫡子豐寧俊的考卷倒是還在。”
“咱們進去再說。”
贏辰安眉頭緊皺,沒想到事情如此複雜,竟然連考卷都不見了。
“是。”
……
城守府,郡丞廳。
根據大周與諸封國官製,各郡設太守主管一切事務,另有郡尉負責軍務,郡丞負責刑獄。
“原來巴國梓潼郡丞貌似是個糊塗蛋啊。”
贏辰安隨手拿起一本架上的刑獄記錄,發現很多符合常識的刑案,他也是胡亂判,其餘百姓糾紛更是不用多說。
其中有不少涉及豐家的判決,結果都是豐家贏了,比如去年二月豐家鹽場三個民夫狀告豐家庶子豐寧益一言不合打斷三人手臂並將他們逐出鹽場,但是郡丞判決竟然是“查無實據,何以誣人,豐家鹽場,去留由他”。
“豐家倒是有意思。”
贏辰安冷笑一聲,將手中的記錄扔迴到架上,好奇地問道:“豐家在梓潼郡口碑如何?”
“世子,豐家在梓潼郡口碑甚佳,隻是近十年來,就已經為梓潼郡修了三座橋,辦了一所縣學,免除六百戶佃戶農租。”
“是嗎?”
贏辰安冷聲道:“這些不過是豐家做給當地百姓看的,如果豐家控製著梓潼郡六成良,那麽必定財力雄厚,可以看看近十年來又兼並了多少良田,讓多少農戶變成佃戶,他們做的相比他們得到的不值一提。”
“嶽將軍,你接著說說看考卷丟失的事情。”
“是。”
嶽羨勇連忙道:“因為我們不懂科舉,所以昨日找來數個梓潼書院的教習,據他們所說,科舉考卷無論所言何物,都必須存檔備查,也就是說就算那個考生交的是白卷,也應該注明此人身份,保存於案牘庫。”
“所以他的考卷為何突然消失就很奇怪。”
贏辰安冷聲道:“你們已經對比過豐家嫡子考卷與他平日字跡嗎?”
“世子,我們已經對比過,確實是豐家嫡子的字跡,而且昨日下午他已經來過城守府,當著我們的麵背過考卷內容,幾乎一字不差,所以是不是叫來拷問一番……”
嶽羨勇的意思也很簡單,事情看起來確實有貓膩,但是又找不到解開迷局的思路,索性就來硬的,不怕他不招。
“不……”
贏辰安輕輕敲擊著桌案,說道:“豐家在梓潼郡既然口碑不錯,如果我們來硬的,巴國百姓還是以為咱們是屈打成招,會對秦軍更加懼怕,一個豐家算不了什麽,我要的是巴國民心。”
“他那張考卷在何處?”
“就在桌案上。”
贏辰安轉頭一看,正好看到桌案上放著一張折疊起來的考卷,便拿起來閱覽一番,展開差不多有一米長。
“字跡倒是清秀,但你之前說他昨日把整張考卷內容背得幾乎一字不差?”
“是的。”
嶽羨勇打仗很厲害,讓他查案倒是真的為難他了。
“你拿去讀讀看。”
贏辰安笑著把考卷遞給他。
“夫誠者,聖賢所立……百年以前,秦國商君徙木立信,雖小跡卻有大義……吾輩何懼千川險,誠心可渡世間難。”
這是一篇關於“誠心”的製義,嶽羨勇當著眾人的麵讀了起來,中間還停頓數次,花了不少時間。
“沒想到劉卿禮之弟還崇拜咱們大秦商君。”
待嶽羨勇讀完,贏辰安感歎一聲,說道:“你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