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頁
冥王和月老互換工作後 作者:術子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在朝中力保太子的手段既隱蔽又高明,甚至用司天台的影響,在民間大肆傳播利於太子的預言和傳聞。
張玉莊每一次都走得極為謹慎,既不讓人察覺自己的真實意圖,又確保太子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
幾番周旋下來,他已將皇後殘留黨羽清除大半,隔三差五就去東宮檢查張懷安學業。
最開始,張懷安對於六哥到訪還是會有些緊張,每次見到人,總不自覺地縮在椅子裏,甚至還會借身體不適躲開。
但這個過程很短暫,張懷安意識到自己身體是因為六哥送來的藥方逐漸好轉,並且六哥忽地對於他在治國之道上的學業嚴肅起來,有時候比太傅還要嚴格。
但張懷安並不反感這樣嚴肅認真的六哥,少年經此苦病一場,成長了許多,雖不知六哥為何如此,但也明白那些苦心。
兄弟關係日漸平和,相護信任和欣賞著。
步步為營,時刻警惕,他總是那個挑不出錯的六皇子。
最重要的,他是那個沒有軟肋的六皇子。
好幾次,他從朝會脫身,又被皇帝召至殿裏敲打到深夜。
更深露重,星光遙遙,將歸人每一步都照得無比沉重。
一場接著一場無聲的博弈,幾乎耗盡他所有精力。他也無數次告訴自己,所謂為國為民,他這一腔才幹總能為家國黎民有所貢獻。
他想過讓寧恙自己離開,但又念著至今不知皇後為何耗盡手段也要把人召進宮,也絲毫沒有找到那個所謂雲遊道士的音訊。
他不能冒險。
若是在自己眼前都護不住,去外麵又如何能護住?
這是張玉莊告訴自己的藉口。
細想之後,又能從這些冠冕堂皇之中又能撿出幾片可疑的貪心。
這些貪心會發作在每一個張玉莊疲憊迴殿的瞬間。
一碗熱氣騰騰的參湯,旁邊放著一張刻意掩蓋筆跡的字體:請多保重。
要麽。
是一束新摘的野花無端出現於青瓷瓶中。
再不然。
是雨夜歸殿時,踏上放著一套烘暖的幹淨衣裳,還有旁邊燃著的小火盆。
張玉莊不會想到,這些不經意出現,甚至無足輕重的畫麵,會在將來何等殘忍的方式,清晰又深刻地展現在他踟躕獨行的每一時刻。
而當下,他的理智在叫囂,在警告,感情卻寸步不讓,拉扯得他幾乎要散架。
他是高高在上運籌帷幄的六皇子,可防線總是莫名崩潰,叫他一再鬼迷心竅地伸出手。
像個偷吃糖果的稚子,緊張又期待地享受甜意。
這些簡單事物能帶來如此慰藉,張玉莊甚至自己都講不明白其中的所以然。
他隻是純粹地,任由指尖探過那些尚帶溫度的物件。
幾息過後,隨著最後深深嘆氣,他再睜開眼,冷漠地叫侍衛進來,讓他們大張旗鼓地去處理了這些東西。
動作鬧得大,也能聽著幾句抱怨:「就讓你別動這些歪心思,總想去親近監正做什麽?」
那個倔強的人聽著教訓,腦袋卻怎麽都不肯低下來。
鬧過幾次,侍衛都曉得了殿下的態度,寧恙也再沒機會爬窗送什麽進來。
雖是如此,但寧恙在司天台上的日子也算過得舒坦。
這份舒坦,除了張玉莊的暗中庇佑,更多的是出自寧恙心性。
寧恙生性開朗,臉上總是掛著沒心沒肺的笑容,讓司天台這個嚴肅之所多了幾分生氣。且一同召選進來的道童們彼此年紀相仿,大家起初對他的熱情樂天頗為不適應,尤其不喜歡他貪吃亂跑。
但這人好似渾不在意別人說他什麽,若是責備他一句怎可胡亂偷吃,他居然笑嘻嘻地拉著你問要不要一起。
要是話說得難聽了些,他也隻是笑嘻嘻地不同人惱,轉頭見了難處還樂意來幫忙。
他總這樣,樂觀開朗得不像話。
時間一長,竟然挑不出不喜歡他的理由來。
而且,司天台如今雖是六殿下掌事,也有許多年輕後生從侍,以至於大家很容易忘了原先在司天台上的那些老人。
寧恙卻自來熟得很,特別愛往老人堆裏紮,他會耐心地聽那些老人講述往事,或是請教他們一些冷門知識,能說會道得特別討人喜歡,那些老人們瞧著他,目光慈愛不已。
他實在太明朗,像一抹不該出現在這深深宮闈中的顏色。
要說寧恙好,他確實走哪都討人喜歡,但就是一點,大家覺得他也太愛關心人了。
膳房送來點心瓜果,他像個小旋風似地忙於分發,好似叫別人多吃一口,他就能滿足一樣。
大家見他如此熱心腸,自然歡喜。
隻是,這孩子一根筋倔得很,照顧完大家還不夠,每次都要一碗水端平,外頭有的,他總要往監正殿裏也給送一份。
這份送出去的熱情,無一例外都被侍衛冷漠地丟了出來。
其他同伴都看不下去了,紛紛勸他說六皇子和咱們雲泥之別,人家哪缺你這點關心。
寧恙總笑嘻嘻地撓頭,說:「他或許不愛吃宵夜。」
大家見慣了,也不覺得有什麽。
何況寧恙從不做什麽違矩之事,有時笑鬧著不規矩點,多半也是些無傷大雅的玩笑。
看見了指責幾句就能掀過去。
但他總是能做些出乎意料的舉動。
張玉莊每一次都走得極為謹慎,既不讓人察覺自己的真實意圖,又確保太子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
幾番周旋下來,他已將皇後殘留黨羽清除大半,隔三差五就去東宮檢查張懷安學業。
最開始,張懷安對於六哥到訪還是會有些緊張,每次見到人,總不自覺地縮在椅子裏,甚至還會借身體不適躲開。
但這個過程很短暫,張懷安意識到自己身體是因為六哥送來的藥方逐漸好轉,並且六哥忽地對於他在治國之道上的學業嚴肅起來,有時候比太傅還要嚴格。
但張懷安並不反感這樣嚴肅認真的六哥,少年經此苦病一場,成長了許多,雖不知六哥為何如此,但也明白那些苦心。
兄弟關係日漸平和,相護信任和欣賞著。
步步為營,時刻警惕,他總是那個挑不出錯的六皇子。
最重要的,他是那個沒有軟肋的六皇子。
好幾次,他從朝會脫身,又被皇帝召至殿裏敲打到深夜。
更深露重,星光遙遙,將歸人每一步都照得無比沉重。
一場接著一場無聲的博弈,幾乎耗盡他所有精力。他也無數次告訴自己,所謂為國為民,他這一腔才幹總能為家國黎民有所貢獻。
他想過讓寧恙自己離開,但又念著至今不知皇後為何耗盡手段也要把人召進宮,也絲毫沒有找到那個所謂雲遊道士的音訊。
他不能冒險。
若是在自己眼前都護不住,去外麵又如何能護住?
這是張玉莊告訴自己的藉口。
細想之後,又能從這些冠冕堂皇之中又能撿出幾片可疑的貪心。
這些貪心會發作在每一個張玉莊疲憊迴殿的瞬間。
一碗熱氣騰騰的參湯,旁邊放著一張刻意掩蓋筆跡的字體:請多保重。
要麽。
是一束新摘的野花無端出現於青瓷瓶中。
再不然。
是雨夜歸殿時,踏上放著一套烘暖的幹淨衣裳,還有旁邊燃著的小火盆。
張玉莊不會想到,這些不經意出現,甚至無足輕重的畫麵,會在將來何等殘忍的方式,清晰又深刻地展現在他踟躕獨行的每一時刻。
而當下,他的理智在叫囂,在警告,感情卻寸步不讓,拉扯得他幾乎要散架。
他是高高在上運籌帷幄的六皇子,可防線總是莫名崩潰,叫他一再鬼迷心竅地伸出手。
像個偷吃糖果的稚子,緊張又期待地享受甜意。
這些簡單事物能帶來如此慰藉,張玉莊甚至自己都講不明白其中的所以然。
他隻是純粹地,任由指尖探過那些尚帶溫度的物件。
幾息過後,隨著最後深深嘆氣,他再睜開眼,冷漠地叫侍衛進來,讓他們大張旗鼓地去處理了這些東西。
動作鬧得大,也能聽著幾句抱怨:「就讓你別動這些歪心思,總想去親近監正做什麽?」
那個倔強的人聽著教訓,腦袋卻怎麽都不肯低下來。
鬧過幾次,侍衛都曉得了殿下的態度,寧恙也再沒機會爬窗送什麽進來。
雖是如此,但寧恙在司天台上的日子也算過得舒坦。
這份舒坦,除了張玉莊的暗中庇佑,更多的是出自寧恙心性。
寧恙生性開朗,臉上總是掛著沒心沒肺的笑容,讓司天台這個嚴肅之所多了幾分生氣。且一同召選進來的道童們彼此年紀相仿,大家起初對他的熱情樂天頗為不適應,尤其不喜歡他貪吃亂跑。
但這人好似渾不在意別人說他什麽,若是責備他一句怎可胡亂偷吃,他居然笑嘻嘻地拉著你問要不要一起。
要是話說得難聽了些,他也隻是笑嘻嘻地不同人惱,轉頭見了難處還樂意來幫忙。
他總這樣,樂觀開朗得不像話。
時間一長,竟然挑不出不喜歡他的理由來。
而且,司天台如今雖是六殿下掌事,也有許多年輕後生從侍,以至於大家很容易忘了原先在司天台上的那些老人。
寧恙卻自來熟得很,特別愛往老人堆裏紮,他會耐心地聽那些老人講述往事,或是請教他們一些冷門知識,能說會道得特別討人喜歡,那些老人們瞧著他,目光慈愛不已。
他實在太明朗,像一抹不該出現在這深深宮闈中的顏色。
要說寧恙好,他確實走哪都討人喜歡,但就是一點,大家覺得他也太愛關心人了。
膳房送來點心瓜果,他像個小旋風似地忙於分發,好似叫別人多吃一口,他就能滿足一樣。
大家見他如此熱心腸,自然歡喜。
隻是,這孩子一根筋倔得很,照顧完大家還不夠,每次都要一碗水端平,外頭有的,他總要往監正殿裏也給送一份。
這份送出去的熱情,無一例外都被侍衛冷漠地丟了出來。
其他同伴都看不下去了,紛紛勸他說六皇子和咱們雲泥之別,人家哪缺你這點關心。
寧恙總笑嘻嘻地撓頭,說:「他或許不愛吃宵夜。」
大家見慣了,也不覺得有什麽。
何況寧恙從不做什麽違矩之事,有時笑鬧著不規矩點,多半也是些無傷大雅的玩笑。
看見了指責幾句就能掀過去。
但他總是能做些出乎意料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