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對視一眼,稍微整理一下自己的衣衫,就跟著加多寶往王府裏去!
徐允恭其實就是徐輝祖,允恭是他的原名兒,為了避諱皇太孫朱允炆的字,所以被朱元璋賜名為輝祖。但現在朱允炆當皇太孫是沒戲了,也就用不著給徐允恭改名字了!這人長得十分高大,今年十六歲,朱雄英目測這人至少得有一米九,而且人長得‘麵如冠玉、英姿非凡’,就是妥妥的高富帥!
曆史上,這人是建文帝的忠臣,在靖難之役中給朱允炆出力很多,而且靖難之後,始終沒有擁戴朱棣,朱棣革去他的的俸祿還有爵位,將其圈進起來,於永樂五年病逝,年僅四十餘歲。
他的姐姐還是朱棣的皇後,如果他但凡是個‘識時務’的,都不會被朱棣圈進,可見這人是個忠臣毋庸置疑!
至於李景隆,他爹是李文忠,前幾天朱雄英還問過滑壽身體情況的那位!和朱雄英有實打實的親戚,這人長得十分清秀,雖沒有徐允恭高,但也有一米八左右,身形有些細長,舉止十分有氣度!
靖難之役中,這人可以稱為是頭號大功臣。但凡他的軍事指揮錯一點兒,朱棣都攻不進應天城!
接下來,我們一起迴顧一下李景隆的神操作!
建文元年,率軍五十萬攻北平。朱棣對其非常輕視,命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李景隆率軍圍困北平城並攻打!五十萬大軍打不下北京,期間,都督瞿能幾乎攻破張掖門,卻因被李景隆所忌,隻得撤迴,以致功敗垂成。同年十一月,李景隆大敗,拋棄物資,連夜撤退!嗯?
建文二年,朱允炆認為李景隆用兵不順是因為‘權柄太輕’,授予他“專征伐”之權,賞賜黃鉞弓矢。四月,與武定侯郭英、安陸侯吳傑會師,合軍六十萬。六十萬,被燕軍擊敗,拋棄全部輜重、撤迴濟南!嗯??
這兩年,朱棣的兵是越打越多,短短兩年,就從八百親兵擴充到十多萬(其中有朵顏三衛)。
十月,建文群臣請求誅殺李景隆,朱允炆沒聽!
建文四年,燕軍過長江,朱允炆命李景隆、茹瑺去議和,表示願意劃江而治!朱棣拒絕!不久,李景隆與穀王朱橞開門投降,迎接燕軍入城!嗯???
建文元年時,那可是五十萬大軍,李景隆在洪武朝的時候就在五軍都督府幹,跟隨過傅友德這些名將北伐,朱允炆看人差勁可以理解,老朱看人可不差啊!這樣一個人帶著五十萬大軍,燕王這麽放心把世子放北平?他朱高熾難不成朱文正附體?
每次戰敗之後,又給燕王留輜重、糧草。朱棣繼位之後,給人家定義為靖難第一功臣!
嗯!實至名歸啊!史書看到這裏,不由得讓人唏噓感慨,李景隆真是早生了幾十年,要是在英宗那個時候做臣子,君臣二人可謂是‘一時瑜亮’啊!
這人後來在永樂二年就被文武官員以各種罪名彈劾,圈進在家!你說他在建文朝幹的好好的,世襲勳貴,高官厚祿,有必要當二五仔投奔朱棣嗎!我覺得也沒這個必要啊!
所以這段曆史看著很迷,應該被改過,但是依稀可以推斷李景隆要麽是個智力低能兒,要麽是個二五仔,要麽就是一個見風使舵的兩麵派!但具體如何,真相已經不得而知!
現在的時空,朱雄英的地位穩如泰山,李景隆應該沒有當二五仔的機會!
話說迴來,朱雄英在承運殿外擺開了陣勢,麵前擺了一個不高的案幾,旁邊則是一盆炭火,炭火紙上放著一張鋥亮的鐵網,案幾上擺的是一些切好的生肉、調料和幾壇酒水!他本人則是夾起一些生肉放在鐵網上炙烤!
他坐在大殿門口,居高臨下,已經看到了從端禮門進來的兩人,徐允恭和李景隆進門就看見了前方的朱雄英,連忙快走兩步!
自從朱雄英來到吳王府以來,時常一起跟他們二人吃飯喝酒,加上朱雄英本人沒什麽架子,性情溫和,氣度大方,三人非常投脾氣,少年感情易培養,短短數日就已經積累了很多感情!
二人走上台階,來到朱雄英的身邊,一起拱手道:“殿下!”
朱雄英則是隨意的說道:“沒別人,別講究虛禮了,快坐下!”
兩人也不客氣,紛紛在朱雄英的旁邊,圍著案幾坐了下來,李景隆是個十分有眼色的人,很自然的從朱雄英手裏接過夾肉的夾子,說道:“殿下,讓我來烤吧!”
朱雄英也沒阻止,從案幾上抓了把熟黃豆放在嘴裏,問道:“叔父現在身體如何了?”
李景隆一聽這話,皺了皺眉頭,但是也全無擔心之色,說道:“還是那樣,大部分時間得臥床,不過已經比年前好很多了,一天比一天好了!”
朱雄英點點頭,寬慰道:“醫學研究院還在抓緊研究新藥,估計叔父今夏就能痊愈了!”
“說到這裏,殿下,還得謝謝你,我們全家都欠你人情呢!”李景隆突然說道。
“謝我幹什麽,我又不是大夫!”朱雄英咬的熟黃豆嘎吱嘎吱的!
“話不能這麽說!”李景隆將烤好的肉片兒放在朱雄英的盤子裏,又放上新肉,繼續說道:“我都聽我爹說了,這次他能不死,還能有所好轉,全多虧了醫學院研究的新藥!而醫學院又是殿下推薦成立的!要沒殿下推薦成立醫學院,我爹這次恐怕兇多吉少了!你說呢!允恭!”
徐允恭自從坐下開始,就開壇倒酒,聽著這表兄弟說話,見李景隆叫他,他也深以為然,說道:“九江說的不錯,殿下建議成立的醫學院真不錯!民間多有百姓讚歎!”
見兩個人都把話題往上引,朱雄英則是端起酒碗說道:“別說這麽多沒用的,這事兒和我沒關係,喝酒喝酒!”
李景隆見狀也沒在多說什麽,隻是將其記在了心裏,一起喝起酒來!
“允恭,你這給我倒的什麽?你倆喝酒給我喝這個?”
徐允恭其實就是徐輝祖,允恭是他的原名兒,為了避諱皇太孫朱允炆的字,所以被朱元璋賜名為輝祖。但現在朱允炆當皇太孫是沒戲了,也就用不著給徐允恭改名字了!這人長得十分高大,今年十六歲,朱雄英目測這人至少得有一米九,而且人長得‘麵如冠玉、英姿非凡’,就是妥妥的高富帥!
曆史上,這人是建文帝的忠臣,在靖難之役中給朱允炆出力很多,而且靖難之後,始終沒有擁戴朱棣,朱棣革去他的的俸祿還有爵位,將其圈進起來,於永樂五年病逝,年僅四十餘歲。
他的姐姐還是朱棣的皇後,如果他但凡是個‘識時務’的,都不會被朱棣圈進,可見這人是個忠臣毋庸置疑!
至於李景隆,他爹是李文忠,前幾天朱雄英還問過滑壽身體情況的那位!和朱雄英有實打實的親戚,這人長得十分清秀,雖沒有徐允恭高,但也有一米八左右,身形有些細長,舉止十分有氣度!
靖難之役中,這人可以稱為是頭號大功臣。但凡他的軍事指揮錯一點兒,朱棣都攻不進應天城!
接下來,我們一起迴顧一下李景隆的神操作!
建文元年,率軍五十萬攻北平。朱棣對其非常輕視,命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李景隆率軍圍困北平城並攻打!五十萬大軍打不下北京,期間,都督瞿能幾乎攻破張掖門,卻因被李景隆所忌,隻得撤迴,以致功敗垂成。同年十一月,李景隆大敗,拋棄物資,連夜撤退!嗯?
建文二年,朱允炆認為李景隆用兵不順是因為‘權柄太輕’,授予他“專征伐”之權,賞賜黃鉞弓矢。四月,與武定侯郭英、安陸侯吳傑會師,合軍六十萬。六十萬,被燕軍擊敗,拋棄全部輜重、撤迴濟南!嗯??
這兩年,朱棣的兵是越打越多,短短兩年,就從八百親兵擴充到十多萬(其中有朵顏三衛)。
十月,建文群臣請求誅殺李景隆,朱允炆沒聽!
建文四年,燕軍過長江,朱允炆命李景隆、茹瑺去議和,表示願意劃江而治!朱棣拒絕!不久,李景隆與穀王朱橞開門投降,迎接燕軍入城!嗯???
建文元年時,那可是五十萬大軍,李景隆在洪武朝的時候就在五軍都督府幹,跟隨過傅友德這些名將北伐,朱允炆看人差勁可以理解,老朱看人可不差啊!這樣一個人帶著五十萬大軍,燕王這麽放心把世子放北平?他朱高熾難不成朱文正附體?
每次戰敗之後,又給燕王留輜重、糧草。朱棣繼位之後,給人家定義為靖難第一功臣!
嗯!實至名歸啊!史書看到這裏,不由得讓人唏噓感慨,李景隆真是早生了幾十年,要是在英宗那個時候做臣子,君臣二人可謂是‘一時瑜亮’啊!
這人後來在永樂二年就被文武官員以各種罪名彈劾,圈進在家!你說他在建文朝幹的好好的,世襲勳貴,高官厚祿,有必要當二五仔投奔朱棣嗎!我覺得也沒這個必要啊!
所以這段曆史看著很迷,應該被改過,但是依稀可以推斷李景隆要麽是個智力低能兒,要麽是個二五仔,要麽就是一個見風使舵的兩麵派!但具體如何,真相已經不得而知!
現在的時空,朱雄英的地位穩如泰山,李景隆應該沒有當二五仔的機會!
話說迴來,朱雄英在承運殿外擺開了陣勢,麵前擺了一個不高的案幾,旁邊則是一盆炭火,炭火紙上放著一張鋥亮的鐵網,案幾上擺的是一些切好的生肉、調料和幾壇酒水!他本人則是夾起一些生肉放在鐵網上炙烤!
他坐在大殿門口,居高臨下,已經看到了從端禮門進來的兩人,徐允恭和李景隆進門就看見了前方的朱雄英,連忙快走兩步!
自從朱雄英來到吳王府以來,時常一起跟他們二人吃飯喝酒,加上朱雄英本人沒什麽架子,性情溫和,氣度大方,三人非常投脾氣,少年感情易培養,短短數日就已經積累了很多感情!
二人走上台階,來到朱雄英的身邊,一起拱手道:“殿下!”
朱雄英則是隨意的說道:“沒別人,別講究虛禮了,快坐下!”
兩人也不客氣,紛紛在朱雄英的旁邊,圍著案幾坐了下來,李景隆是個十分有眼色的人,很自然的從朱雄英手裏接過夾肉的夾子,說道:“殿下,讓我來烤吧!”
朱雄英也沒阻止,從案幾上抓了把熟黃豆放在嘴裏,問道:“叔父現在身體如何了?”
李景隆一聽這話,皺了皺眉頭,但是也全無擔心之色,說道:“還是那樣,大部分時間得臥床,不過已經比年前好很多了,一天比一天好了!”
朱雄英點點頭,寬慰道:“醫學研究院還在抓緊研究新藥,估計叔父今夏就能痊愈了!”
“說到這裏,殿下,還得謝謝你,我們全家都欠你人情呢!”李景隆突然說道。
“謝我幹什麽,我又不是大夫!”朱雄英咬的熟黃豆嘎吱嘎吱的!
“話不能這麽說!”李景隆將烤好的肉片兒放在朱雄英的盤子裏,又放上新肉,繼續說道:“我都聽我爹說了,這次他能不死,還能有所好轉,全多虧了醫學院研究的新藥!而醫學院又是殿下推薦成立的!要沒殿下推薦成立醫學院,我爹這次恐怕兇多吉少了!你說呢!允恭!”
徐允恭自從坐下開始,就開壇倒酒,聽著這表兄弟說話,見李景隆叫他,他也深以為然,說道:“九江說的不錯,殿下建議成立的醫學院真不錯!民間多有百姓讚歎!”
見兩個人都把話題往上引,朱雄英則是端起酒碗說道:“別說這麽多沒用的,這事兒和我沒關係,喝酒喝酒!”
李景隆見狀也沒在多說什麽,隻是將其記在了心裏,一起喝起酒來!
“允恭,你這給我倒的什麽?你倆喝酒給我喝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