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中的君臣再度沉浸於討論氛圍裏。本想著來蹭頓飯的朱雄英,這下連飯菜的影子都沒見著,無奈之下,隻好把老朱的點心吃了個精光,好歹算是混了個半飽。


    起初,老朱對戶部的官員們滿是不滿。民間肆意濫伐寶鈔所帶來的危害已然愈發明顯,可戶部主事的官員卻依舊不知變通,這怎能不讓老朱心生憤懣。


    好在後來,戶部侍郎程昭站了出來,此人深諳經濟原理。在老朱的鼓勵下,他雖言辭有些磕絆,卻條理清晰地闡述了自己的見解。其觀點大體與朱雄英之前所說相差無幾,可在細節方麵更為詳實,實際操作性也更強。


    朱雄英見狀,趕忙趁機向老朱提議:“皇爺爺,如今戶部的工作架構似乎過於繁雜臃腫,這使得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許多本需要專業人才的關鍵崗位,卻被一些不懂行的人占據著。孫兒建議,不妨將戶部一分為二。新拆分出來的一個部門,專門負責寶鈔的印發、銅錢的鑄造,以及鹽茶等國家專賣貨物的售賣,以此來調控國家經濟。這些職能對專業經濟人才的要求頗高,獨立成一個部門更為合適。”


    朱標也在一旁附和道:“父皇,戶部掌管著天下戶口與田賦政令,職權範圍確實太過寬泛。依著如今國家發展的形勢來看,分出一部分職權不失為良策。而且,這個新部門還能向民間放貸,幫助百姓安然度過災年。”


    朱元璋聽聞,眼前頓時一亮。自朱雄英為他剖析土地兼並問題後,他便日夜思索應對之策。如今若有這樣一個部門能以低廉利息向民間放貸,相較於那些黑心地主的高額貸款,百姓自然能免受盤剝,如此一來,可不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土地兼並的勢頭嗎?


    朱元璋越想越覺得此計可行,當即下令群臣,深入探討其中的可行性。


    朱雄英見老朱和自家老爹對這事兒討論得熱火朝天,心知再待下去恐怕要耽誤下午的課業。至於後續的諸多事宜,他一個小孩子實在無需過多操心。


    反正他這個大皇孫隻需動動嘴,自有老朱和太子為他跑跑腿。


    此後,朱元璋和朱標為了此事,接連召開了大大小小近半個月的會議,討論這才暫告一段落。新部門最終被正式命名為 “寶泉鹽茶都提舉司”,它整合了六部原本繁雜的相關事務,重新組建成為一個涵蓋“錢-鈔-茶-鹽-貸”五大方麵的金融官方機構。


    寶泉鹽茶都提舉司設有總局堂,肩負著縱覽全局的重任,負責製定寶鈔發行額度、鹽引配額以及貸款利率等關鍵決策。司內設有尚書一名,官居正二品,需直接向皇帝上報工作,對皇帝負責。


    其下屬又分設三司,分別為錢法司、鹽茶司、平市司,各司其職,分管貨幣、鹽茶、貸款等重要職能。每個司配備郎中 2 - 3 人,官居正四品。除了這些,還設有地方機構,諸如某某分司、某某錢局等。


    為防止中飽私囊、貪汙受賄等腐敗現象,寶泉鹽茶都提舉司還特別設立了稽核科,安排主事四人,專門自察官員的貪腐行為。其中兩人由錦衣衛千戶兼任,憑借錦衣衛的特殊職權,確保監察工作的高效與公正。


    至此,大明朝廷從原本的六部擴展為七部。新部門在試運行階段,各類問題接踵而至。畢竟,哪怕隻是一場看似微小的改革,也必然會觸動某些人的既得利益。


    一方麵,新部門從六部中分權,像工部原本的鑄幣權、戶部的部分職權,都被新部門分走。而這些職權在過去可是相關部門的 “小金庫”,自然引得原有官員強烈反對。


    另一方麵,新部門推行國家統購鹽引和平價分銷的政策,這直接衝擊了兩淮鹽商和地方官員的利益,在基層推行時遭遇了重重阻礙。


    要知道,當時地方鹽商的售賣權幾乎等同於世襲。以往商人從官府購得鹽引後,便能在指定鹽場買鹽,再運往特定地區售賣。由於鹽是生活必需品,其中利潤可謂巨大。如今新政策直接繞過商人,由官府直接向官營鹽場收購,官營與官營之間交易,杜絕了中間商,不僅能以更低價格獲取鹽貨,還將其與寶鈔綁定,極大地觸動了原有利益格局。


    寶泉鹽茶都提舉司剛一宣布成立,便遭到朝堂官員的齊聲反對,鹽商和地方官員甚至聯名抵製,稱此政策 “絕商人生路”。


    麵對如此,朱標適時放出明年即將開設海關的消息,並承諾屆時鹽商可在海關獲得政策支持。這才使得一小部分人勉強接受了新部門的設立。


    然而,仍有大部分商人堅決抵製。可他們忘了,此時的大明皇帝乃是洪武大帝朱元璋。這位皇帝,你若不招惹他,他都時常想著砍你兩刀,更何況如今有人膽敢公然反對他推行的政令。


    對於那些膽敢阻撓改革之人,朱元璋隻有一個字:“殺!”


    在他的鐵腕鎮壓之下,改革之路雖布滿荊棘,卻也艱難地向前推進著。據朱標推測,新部門在前三個月有望消除大部分阻礙,半年之後便能逐步走上正軌,運行通暢,預計兩年後可達到預期的理想水平。


    將分司開到大明的各個地方,朱元璋對新部門的保護不可謂不強,不但要求地方錦衣衛密切配合,並且還暫時給予地方分司官員緝拿之權!


    而寶泉鹽茶都提舉司的尚書,正是當日在大殿上侃侃而談的程昭。這程昭平日裏話不多,卻是個實幹家。別看他嘴笨,辦起事兒來那可是雷厲風行、手段狠辣。在他的帶領下,新部門很快便開展得有聲有色。


    至於開設海關的事務,朱雄英和朱標還在討論之中,預計在洪武十六年夏,可以開設兩個通商口岸!


    不過這些和朱雄英就沒有很大關係了,他每天除了上上課,就是和姚廣孝算算賬,督促一下姚廣孝的研究進度,日子過得倒也是輕鬆愜意!


    隻不過要時常關注常逸雲的身體情況,畢竟常逸雲叕要生孩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朱雄英來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風卷碧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風卷碧雲並收藏大明:我朱雄英來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