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夫子!”
隻見得一個身形消瘦的老頭,後背已經有些彎曲,但是步伐非常堅定,目光炯炯有神,胡子和眉毛已經花白了,一身儒衫,一隻手捏著一卷紙張。
表情有些嚴肅,另一隻手竟然拿著一副戒尺,這讓堂中的眾多王爺心裏打鼓!
他徑直走向中間的那個桌子坐下,將自己攜帶的戒尺放下,並將自己攜帶的紙張鋪在桌麵上,揮揮手道:“諸位請起!都請坐吧!”
見眾人都坐好了,這位博學的老者開口了,聲音低沉醇厚,還帶著幾分威嚴,道:“諸位殿下,在正式授課之前,容我先自我介紹一番。”
“在下宋訥,字仲敏,滑州人氏。自幼苦讀經史,研習聖賢之道,雖曆經波折,卻始終未敢忘卻治學初心。承蒙陛下信任,委以重任,今日得以在此為殿下們講學,實乃宋訥之榮幸。”
朱雄英一聽,原來是宋訥,沒想到來到這個世界第一堂課竟然是宋訥的。
宋訥是前元時期的進士,前元給了他一個縣尹的小官,不知道他是有民族氣節還是嫌棄官小,就棄官歸鄉了!
直到大明建立,洪武二年的時候,參與了官方對儒家經典的編撰,然後就又迴鄉了!
後來有個叫杜斅的四輔官舉薦他,他這才開始發光發熱,一直做到了國子監祭酒,而且做的成績還很好,據說有一年科舉,三分之二的進士都出自國子監。
他教學嚴格,曆史上朱元璋曾賜給他“開國明師”的牌匾,可見對他的看重!
宋訥目光緩緩掃過眾人,接著說道:“為了能因材施教,讓諸位殿下在這大本堂學有所獲,今日這第一堂課,我想先考考大家,摸一摸諸位的學問根基。”
宋訥此話一出,嚇得各位王爺直縮脖子,這剛見麵就要提問,這誰不害怕呀!
夫子的目光落在朱雄英身上,確見朱雄英毫無退色,於是隨口問道:“皇長孫殿下,請你說說對‘克己複禮’的理解。”
朱雄英略作思索,起身答道:“迴先生的話,‘克己複禮’,便是約束自己,使言行符合禮的要求。”
宋訥微微點頭:“迴答得不錯,不過還可再深入些。禮,是社會秩序的基石,克己複禮,不僅是個人修養的體現,更是治國安邦的關鍵。”
他擺擺手,示意朱雄英坐下,繼續說道:“迴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周天子權威不再,諸侯紛爭不斷。那時,齊國的管仲輔佐齊桓公,在尊崇周天子的旗號下,行尊王攘夷之舉,這便是一種對禮的維護。齊桓公在管仲的建議下,大會諸侯,訂立盟約,以禮義約束各國行為,使得齊國在當時稱霸諸侯,號令天下。在這個過程中,齊桓公克製自己的私欲,不肆意擴張,而是遵循禮義之道,讓各國信服,這便是克己複禮在治國層麵的體現。”
接著,他看向蜀王朱椿:“蜀王殿下,那你來說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此句何解?”
朱椿站起身,沉穩作答:“君子看重道義,小人看重利益,意在告誡我們做人行事當以義為先。”
宋訥麵露讚許,也示意他坐下,說道:“正是如此。做人與治國的道理相同,在治國理政中,義利之辨極為重要,切不可因一時之利,而失了大義。”
隨後,宋訥又考問了豫王朱桂、湘王朱柏和漢王朱柍。一番考問下來,有人對答如流,也有人稍顯吃力。
宋訥將眾人的表現看在眼裏,心中已然有數。他拿起《論語》,說道:“通過剛才的考問,我對諸位殿下的學問水平有了初步了解。接下來,我們正式開始學習《論語》。”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宋訥緩緩念道,“這是在告訴我們,學習與思考要相輔相成。就如治國理政,若隻知執行政令,不思考其中的利弊得失,便會陷入迷茫;若隻一味空想,而不學習前人的經驗,不付出行動,終將一無所獲。”
講解間,宋訥不時結合眾人剛才的迴答,進行深入剖析,讓大家更透徹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他的話語由淺入深,常常通過簡單樸素的語言解釋典籍中的道理,也讓朱雄英學習到了前世沒有想到的釋義!
不知不覺,已經接近正午。宋訥合上書,說道:“上午課業就到這裏,望殿下們迴去後,好好思索。下午未正前再行授課,屆時若有疑問,可一並說來!”
幾位藩王與朱雄英起身,再次恭敬行禮:“謝先生教誨。”
宋訥起身,活動了一下身體,離開了大本堂!夫子一離開大本堂,這些王爺們瞬間就放鬆下來,尤其是漢王朱楧,他年紀最小,聽這些論語還聽不懂,能保持著不睡著就很不錯了!
還有就是朱桂,他性格暴躁,本來就不是能耐得住性子的人,一通課下來,腦子都成了漿糊了!
“雄英!你一會兒去哪去?”蜀王朱椿問道。
“我去找皇爺爺去,一起不?”朱雄英收拾收拾自己的東西,隨意道!
朱椿連忙擺手,忙說:“不用了,不用了!”
別看朱元璋對朱雄英的時候一口一個大孫叫著,朱雄英隻要不站他頭上尿尿基本上不會管,但是對待這些兒子可就不一樣了,動不動就是嗬斥,甚至是鞋底子招唿。
所以這些兒子們對朱元璋多有畏懼!
“那好吧!”朱雄英收拾好東西,還是表現的十分有禮貌的說道:“各位叔叔,雄英先走一步哈,咱們下午見吧!”
其他人都是微笑的答應,隻有朱桂臉上還帶著不服,有一些憤憤不平。
朱椿對於他這個弟弟是十分無語,說不清楚他是單純還是單純的蠢,看不出個好賴嗎!
人是大哥的嫡長子,不出意外那是當做第三代繼承人培養的,你今天能跟人一起學習是多好的事兒啊,說不準以後就能因為同窗說上話!
對於這個弟弟他是真的心累,迴去再好好的收拾他!
隻見得一個身形消瘦的老頭,後背已經有些彎曲,但是步伐非常堅定,目光炯炯有神,胡子和眉毛已經花白了,一身儒衫,一隻手捏著一卷紙張。
表情有些嚴肅,另一隻手竟然拿著一副戒尺,這讓堂中的眾多王爺心裏打鼓!
他徑直走向中間的那個桌子坐下,將自己攜帶的戒尺放下,並將自己攜帶的紙張鋪在桌麵上,揮揮手道:“諸位請起!都請坐吧!”
見眾人都坐好了,這位博學的老者開口了,聲音低沉醇厚,還帶著幾分威嚴,道:“諸位殿下,在正式授課之前,容我先自我介紹一番。”
“在下宋訥,字仲敏,滑州人氏。自幼苦讀經史,研習聖賢之道,雖曆經波折,卻始終未敢忘卻治學初心。承蒙陛下信任,委以重任,今日得以在此為殿下們講學,實乃宋訥之榮幸。”
朱雄英一聽,原來是宋訥,沒想到來到這個世界第一堂課竟然是宋訥的。
宋訥是前元時期的進士,前元給了他一個縣尹的小官,不知道他是有民族氣節還是嫌棄官小,就棄官歸鄉了!
直到大明建立,洪武二年的時候,參與了官方對儒家經典的編撰,然後就又迴鄉了!
後來有個叫杜斅的四輔官舉薦他,他這才開始發光發熱,一直做到了國子監祭酒,而且做的成績還很好,據說有一年科舉,三分之二的進士都出自國子監。
他教學嚴格,曆史上朱元璋曾賜給他“開國明師”的牌匾,可見對他的看重!
宋訥目光緩緩掃過眾人,接著說道:“為了能因材施教,讓諸位殿下在這大本堂學有所獲,今日這第一堂課,我想先考考大家,摸一摸諸位的學問根基。”
宋訥此話一出,嚇得各位王爺直縮脖子,這剛見麵就要提問,這誰不害怕呀!
夫子的目光落在朱雄英身上,確見朱雄英毫無退色,於是隨口問道:“皇長孫殿下,請你說說對‘克己複禮’的理解。”
朱雄英略作思索,起身答道:“迴先生的話,‘克己複禮’,便是約束自己,使言行符合禮的要求。”
宋訥微微點頭:“迴答得不錯,不過還可再深入些。禮,是社會秩序的基石,克己複禮,不僅是個人修養的體現,更是治國安邦的關鍵。”
他擺擺手,示意朱雄英坐下,繼續說道:“迴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周天子權威不再,諸侯紛爭不斷。那時,齊國的管仲輔佐齊桓公,在尊崇周天子的旗號下,行尊王攘夷之舉,這便是一種對禮的維護。齊桓公在管仲的建議下,大會諸侯,訂立盟約,以禮義約束各國行為,使得齊國在當時稱霸諸侯,號令天下。在這個過程中,齊桓公克製自己的私欲,不肆意擴張,而是遵循禮義之道,讓各國信服,這便是克己複禮在治國層麵的體現。”
接著,他看向蜀王朱椿:“蜀王殿下,那你來說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此句何解?”
朱椿站起身,沉穩作答:“君子看重道義,小人看重利益,意在告誡我們做人行事當以義為先。”
宋訥麵露讚許,也示意他坐下,說道:“正是如此。做人與治國的道理相同,在治國理政中,義利之辨極為重要,切不可因一時之利,而失了大義。”
隨後,宋訥又考問了豫王朱桂、湘王朱柏和漢王朱柍。一番考問下來,有人對答如流,也有人稍顯吃力。
宋訥將眾人的表現看在眼裏,心中已然有數。他拿起《論語》,說道:“通過剛才的考問,我對諸位殿下的學問水平有了初步了解。接下來,我們正式開始學習《論語》。”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宋訥緩緩念道,“這是在告訴我們,學習與思考要相輔相成。就如治國理政,若隻知執行政令,不思考其中的利弊得失,便會陷入迷茫;若隻一味空想,而不學習前人的經驗,不付出行動,終將一無所獲。”
講解間,宋訥不時結合眾人剛才的迴答,進行深入剖析,讓大家更透徹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他的話語由淺入深,常常通過簡單樸素的語言解釋典籍中的道理,也讓朱雄英學習到了前世沒有想到的釋義!
不知不覺,已經接近正午。宋訥合上書,說道:“上午課業就到這裏,望殿下們迴去後,好好思索。下午未正前再行授課,屆時若有疑問,可一並說來!”
幾位藩王與朱雄英起身,再次恭敬行禮:“謝先生教誨。”
宋訥起身,活動了一下身體,離開了大本堂!夫子一離開大本堂,這些王爺們瞬間就放鬆下來,尤其是漢王朱楧,他年紀最小,聽這些論語還聽不懂,能保持著不睡著就很不錯了!
還有就是朱桂,他性格暴躁,本來就不是能耐得住性子的人,一通課下來,腦子都成了漿糊了!
“雄英!你一會兒去哪去?”蜀王朱椿問道。
“我去找皇爺爺去,一起不?”朱雄英收拾收拾自己的東西,隨意道!
朱椿連忙擺手,忙說:“不用了,不用了!”
別看朱元璋對朱雄英的時候一口一個大孫叫著,朱雄英隻要不站他頭上尿尿基本上不會管,但是對待這些兒子可就不一樣了,動不動就是嗬斥,甚至是鞋底子招唿。
所以這些兒子們對朱元璋多有畏懼!
“那好吧!”朱雄英收拾好東西,還是表現的十分有禮貌的說道:“各位叔叔,雄英先走一步哈,咱們下午見吧!”
其他人都是微笑的答應,隻有朱桂臉上還帶著不服,有一些憤憤不平。
朱椿對於他這個弟弟是十分無語,說不清楚他是單純還是單純的蠢,看不出個好賴嗎!
人是大哥的嫡長子,不出意外那是當做第三代繼承人培養的,你今天能跟人一起學習是多好的事兒啊,說不準以後就能因為同窗說上話!
對於這個弟弟他是真的心累,迴去再好好的收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