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後,呂氏便一直安安靜靜地待在自己的寢宮之中,悉心養胎。然而,她的心境卻已全然不同,往昔淡定從容、溫婉柔和的模樣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發自內心的鬱鬱寡歡。如今的她已然處於被軟禁的境地,與外界消息的互通,隻剩下朱允炆這唯一的途徑。
朱允炆也在不經意間驚覺,自己從學堂返迴後,身邊侍奉的侍女與太監竟全都換了麵孔。甚至連母親呂氏身邊最為得力、貼身伺候的宮女思錦,也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從未見過的老嬤嬤。
思錦直至大禍臨頭的那一刻,才終於明白娘娘此前所說 “隻能做到獨善其身” 的真正含義。原來,娘娘早有預料,知曉她們這些人終究逃不過一死。呂氏寢宮的太監與宮女,無一幸免,最終都化作了應天城外的一堆黃土。
一時間,皇城中各宮各殿都陷入了一場大規模的排查與清洗行動之中。秉持著 “寧可錯殺,不可放過” 的‘朱式’原則,但凡平日裏有絲毫可疑、異常的人,皆被帶進了錦衣衛那暗無天日的詔獄之中。那詔獄堪稱人間煉獄,一旦踏入,無論有罪與否,都必定要遭受一番非人的折磨,脫一層皮方能罷休。
後宮之中清洗行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前朝同樣也不得安寧。由錦衣衛牽頭,刑部、大理寺共同參與的審判工作,正在熱火朝天地持續推進。整個流程幾乎就是審問一批嫌犯,這些人供出一批同謀,接著便斬殺一批涉案人員。如此循環往複,使得朝堂之上人人自危,滿朝文武都戰戰兢兢、忐忑不安。
那些被查出罪名的官員,其罪行會在朝堂之上公然公布。一旦涉及謀反這般的大罪,依照洪武大帝的一貫作風,那必然是要株連九族的,絕無任何商量的餘地。
滿朝文武之中,也唯有太子朱標敢站出來與老朱據理力爭。朱標認為,許多人實則是被裹挾著參與到謀反一事當中的。他們雖然與主謀聯係頗為密切,可實際上並未做出任何實質性的叛逆舉動,切不可搞 “一刀切” 式的嚴懲。
按照太子殿下的想法,對於這些人,誅三族便已足夠。
老朱自然不會輕易妥協,當即大罵太子朱標懷有婦人之仁,心腸過於柔軟,甚至還做出要處罰朱標的架勢。
然而,太子爺毫不畏懼老朱的威嚴,依舊堅定地為剩餘六族之人發聲求情。他的這一舉動,再次讓滿朝文武深刻見識到了太子爺那王者般的仁德之心。
‘六族之人’ 紛紛感歎:“太子爺真是仁義啊!”
至於江南地區那些參與謀反的家族,他們也並未做垂死掙紮。畢竟常茂正率領著精銳部隊駐守在南方,隻要朝堂上對某個家族定下罪名、量刑完畢,便會即刻對其進行抄家滅族,絕無通融的可能。
這場風波猶如熊熊烈火烹煮熱油一般,熾熱而猛烈,持續了長達兩個多月的時間。而後,其產生的餘波更是久久未能消散,又持續了許久。
在這段動蕩不安的時間,朱雄英與姚廣孝繼續以師生之名,頻繁地商討著諸多事宜。
依照姚廣孝為朱雄英所規劃的後續發展路徑來看,當下朱雄英年齡尚小,這無疑是他目前的一大短板。但萬事萬物皆遵循福禍相依的道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年齡小也意味著有著充足的時間去籌備與成長。
時光悄然流轉,來到了洪武十五年八月。
這一日,朱雄英與姚廣孝如往常一樣,繼續著他們的探討。如今,在朱雄英的影響之下,姚廣孝的思想認知已然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逐漸接受了許多近代的思維觀念。
對於朱雄英的一些獨特說法與做法,他也能夠給予高度的認可與讚同。在這樣的情形下,他們認為是時候開啟後續更為深遠的謀劃了。
此刻,姚廣孝正端坐在朱雄英的對麵,師生二人同坐在一案前學習,彼此之間毫無拘束,盡顯隨性灑脫。不得不說,姚廣孝確實學識淵博,朱雄英跟著他學習的這幾堂課,皆收獲頗豐,受益匪淺。今日既定的教學內容已然完成,接下來便是要對朱雄英的未來發展進行深入謀劃了。
姚廣孝緩緩卷起書本,隨意而放鬆地盤腿坐在地上,手中還握著一支毛筆。他目光望向朱雄英,開口說道:“殿下如今最大的短板,依舊是年齡太過幼小。不過,任何事情都有兩麵性,殿下大可利用這段時間韜光養晦、積蓄力量。待年歲稍長,吳王府建成,殿下入住其中,屆時隻需適當展露才能,封為皇太孫便是必然之事。”
朱雄英聽後,微微點頭,隨即問道:“如今形勢下,確實不宜過早展露鋒芒。隻是先生所言的積蓄力量,具體該從何處著手呢?”
姚廣孝站起身來,活動了一下因久坐而發麻的雙腿,思索片刻後說道:“殿下如今見識卓越,遠超常人。然而,若論學問功底,卻仍顯淺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猶如浩瀚星河一般廣闊無垠。殿下還需在這無盡的知識海洋中,深入學習治國理政之道、駕馭臣下之術以及安邦定國之法。此乃其一。”
“其二,以殿下的遠大誌向來看,無論是火器研發、打造堅船利炮,還是開展其他各類技術研究,都需要耗費巨額的資金。並且,大概率在前期,朝廷並不會給予撥款支持。依我之見,殿下可安心在宮中讀書學習,由我在宮外為殿下奔走操勞。首要之事便是聚斂財富,隻是這斂財的方法,還需我仔細斟酌、精心謀劃。”
姚廣孝說完之後,便陷入的深深的思索之中,似乎是在尋找如何聚斂財富的辦法!
朱雄英一聽,聚斂財富?這個我熟啊,於是他開口說道:“先生不必憂心,我有辦法可以在這段時間內聚斂財富,且不傷民生,甚至有利於民生!”
朱允炆也在不經意間驚覺,自己從學堂返迴後,身邊侍奉的侍女與太監竟全都換了麵孔。甚至連母親呂氏身邊最為得力、貼身伺候的宮女思錦,也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從未見過的老嬤嬤。
思錦直至大禍臨頭的那一刻,才終於明白娘娘此前所說 “隻能做到獨善其身” 的真正含義。原來,娘娘早有預料,知曉她們這些人終究逃不過一死。呂氏寢宮的太監與宮女,無一幸免,最終都化作了應天城外的一堆黃土。
一時間,皇城中各宮各殿都陷入了一場大規模的排查與清洗行動之中。秉持著 “寧可錯殺,不可放過” 的‘朱式’原則,但凡平日裏有絲毫可疑、異常的人,皆被帶進了錦衣衛那暗無天日的詔獄之中。那詔獄堪稱人間煉獄,一旦踏入,無論有罪與否,都必定要遭受一番非人的折磨,脫一層皮方能罷休。
後宮之中清洗行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前朝同樣也不得安寧。由錦衣衛牽頭,刑部、大理寺共同參與的審判工作,正在熱火朝天地持續推進。整個流程幾乎就是審問一批嫌犯,這些人供出一批同謀,接著便斬殺一批涉案人員。如此循環往複,使得朝堂之上人人自危,滿朝文武都戰戰兢兢、忐忑不安。
那些被查出罪名的官員,其罪行會在朝堂之上公然公布。一旦涉及謀反這般的大罪,依照洪武大帝的一貫作風,那必然是要株連九族的,絕無任何商量的餘地。
滿朝文武之中,也唯有太子朱標敢站出來與老朱據理力爭。朱標認為,許多人實則是被裹挾著參與到謀反一事當中的。他們雖然與主謀聯係頗為密切,可實際上並未做出任何實質性的叛逆舉動,切不可搞 “一刀切” 式的嚴懲。
按照太子殿下的想法,對於這些人,誅三族便已足夠。
老朱自然不會輕易妥協,當即大罵太子朱標懷有婦人之仁,心腸過於柔軟,甚至還做出要處罰朱標的架勢。
然而,太子爺毫不畏懼老朱的威嚴,依舊堅定地為剩餘六族之人發聲求情。他的這一舉動,再次讓滿朝文武深刻見識到了太子爺那王者般的仁德之心。
‘六族之人’ 紛紛感歎:“太子爺真是仁義啊!”
至於江南地區那些參與謀反的家族,他們也並未做垂死掙紮。畢竟常茂正率領著精銳部隊駐守在南方,隻要朝堂上對某個家族定下罪名、量刑完畢,便會即刻對其進行抄家滅族,絕無通融的可能。
這場風波猶如熊熊烈火烹煮熱油一般,熾熱而猛烈,持續了長達兩個多月的時間。而後,其產生的餘波更是久久未能消散,又持續了許久。
在這段動蕩不安的時間,朱雄英與姚廣孝繼續以師生之名,頻繁地商討著諸多事宜。
依照姚廣孝為朱雄英所規劃的後續發展路徑來看,當下朱雄英年齡尚小,這無疑是他目前的一大短板。但萬事萬物皆遵循福禍相依的道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年齡小也意味著有著充足的時間去籌備與成長。
時光悄然流轉,來到了洪武十五年八月。
這一日,朱雄英與姚廣孝如往常一樣,繼續著他們的探討。如今,在朱雄英的影響之下,姚廣孝的思想認知已然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逐漸接受了許多近代的思維觀念。
對於朱雄英的一些獨特說法與做法,他也能夠給予高度的認可與讚同。在這樣的情形下,他們認為是時候開啟後續更為深遠的謀劃了。
此刻,姚廣孝正端坐在朱雄英的對麵,師生二人同坐在一案前學習,彼此之間毫無拘束,盡顯隨性灑脫。不得不說,姚廣孝確實學識淵博,朱雄英跟著他學習的這幾堂課,皆收獲頗豐,受益匪淺。今日既定的教學內容已然完成,接下來便是要對朱雄英的未來發展進行深入謀劃了。
姚廣孝緩緩卷起書本,隨意而放鬆地盤腿坐在地上,手中還握著一支毛筆。他目光望向朱雄英,開口說道:“殿下如今最大的短板,依舊是年齡太過幼小。不過,任何事情都有兩麵性,殿下大可利用這段時間韜光養晦、積蓄力量。待年歲稍長,吳王府建成,殿下入住其中,屆時隻需適當展露才能,封為皇太孫便是必然之事。”
朱雄英聽後,微微點頭,隨即問道:“如今形勢下,確實不宜過早展露鋒芒。隻是先生所言的積蓄力量,具體該從何處著手呢?”
姚廣孝站起身來,活動了一下因久坐而發麻的雙腿,思索片刻後說道:“殿下如今見識卓越,遠超常人。然而,若論學問功底,卻仍顯淺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猶如浩瀚星河一般廣闊無垠。殿下還需在這無盡的知識海洋中,深入學習治國理政之道、駕馭臣下之術以及安邦定國之法。此乃其一。”
“其二,以殿下的遠大誌向來看,無論是火器研發、打造堅船利炮,還是開展其他各類技術研究,都需要耗費巨額的資金。並且,大概率在前期,朝廷並不會給予撥款支持。依我之見,殿下可安心在宮中讀書學習,由我在宮外為殿下奔走操勞。首要之事便是聚斂財富,隻是這斂財的方法,還需我仔細斟酌、精心謀劃。”
姚廣孝說完之後,便陷入的深深的思索之中,似乎是在尋找如何聚斂財富的辦法!
朱雄英一聽,聚斂財富?這個我熟啊,於是他開口說道:“先生不必憂心,我有辦法可以在這段時間內聚斂財富,且不傷民生,甚至有利於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