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十多天,時間來到了三月二十五日。
朱雄英每天上午下午兩節課,中午就去老朱那裏對付一口,陪老朱聊聊天說說話什麽的,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朱雄英對這個時代的認識又加深了不少。
自從朱雄英向朱元璋提出了殿閣大學士的想法之後,朱元璋仔細思索了之後,終於下達了旨意。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膺天命,統禦萬方。稽古立製,必本於經。今欲仿宋龍圖閣之製,特置殿閣大學士五員。其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文華殿各設學士一人,秩正五品,備顧問於左右,典製誥於內廷。爾等宜體朕心,朝夕獻納,務使政教清明,民物康阜。凡國政機務,皆得預聞,然不得專決。其俸給儀從,悉如翰林加等。欽哉!
同時,對於朱雄英的獎勵也到了,也是一篇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紹膺天命,撫育烝黎,夙夜孜孜,惟祖宗基業是念。皇嫡長孫雄英,少稟岐嶷,孝友天成,敏而好學,仁而克斷,實肖朕躬。今稽古典、順輿情,特封為吳王,錫之金冊,授以七旒冕服,賜第京師。爾其克勤克慎,親賢遠佞,修德砥行,以光前烈。欽哉!
好家夥,直接搶了朱允熥的爵位?
朱雄英在心裏說,弟弟啊,你年齡還小,這吳王的爵位你把握不住,哥哥先替你做幾年,等哥哥當上皇太孫了,這爵位啊還是你的!
最令朱雄英激動的是那句‘賜第京師’,這意味這朱雄英有專門的自己的府邸了,朱元璋設想在東宮附近,劃出一塊地來,給朱雄英修王府,形成東宮-吳王府雙核心的格局,占地約200畝左右,這意味這,朱雄英以後進行一些發明創造,招收工匠等,都方便了很多。
唯一有一點不好的是,這王府修建預計要花費一年多,甚至兩年的時間修建,這也在常理之中,因為朱雄英長大了之後,一定會搬出去住的,不然天天跟自己的小媽、小奶奶低頭不見抬頭見的,不好!
不過這道聖旨讓很多人都看出了不一般,尤其是那一句‘惟祖宗基業是念’,這說明什麽?這說明朱元璋親自承認,將朱雄英當做第三代繼承人!
這讓很多人的心思都活躍了起來,尤其是呂氏!
...
這幾天,朱雄英已經充分了解了自己的老師班子還有自己的學習內容!第一門科目,可以稱為儒學經史教育,主講師是宋訥、副講師為李希顏,李希顏一直是擔任大本堂的老師的,他擔任過很多皇子的老師,並以嚴格的態度教育皇子,是真的敢打朱元璋兒子的狠人,後世對他的記載並不是很多,隻知道他後來迴鄉隱居了!
第二門科目是禮法製度教育,由禮部尚書任昂教學。任昂也是前元的進士,以前的時候是幹禦史的!又安排了軍事武備課程,由馮勝教學,因為馮勝以前就教諸王騎射。還有什麽律法課、書法課、文學課等諸多課程,更安排專人篩選教材、整理課表,記錄皇子皇孫的課業,以供朱元璋和朱標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
這天午後,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大本堂的地麵上,映出斑駁光影。
這堂課恰好是李希顏的課,他身著一襲洗得有些發白卻整潔幹淨的長袍,手持書卷,穩步走上講台。李希顏輕輕翻開書卷,聲音沉穩而有力:“今日,我們來解析唐太宗的治國得失。”
他緩緩踱步,從貞觀之治的盛世景象講起,剖析唐太宗任用賢能、虛心納諫的治國之道,又談到晚年的驕奢與失誤,條理清晰,剖析深刻。皇子們時而交頭接耳小聲議論,時而低頭沉思。
課程結束後,李希顏目光掃視眾人,提問道:“哪位殿下能談談,從唐太宗的治國曆程中,我們可汲取何種教訓?豫王殿下,你來迴答!”
朱桂突然被點名,毫無準備,臉上帶著一絲急切,言語卻有些慌亂,答得顛三倒四,甚至將關鍵的史實都混淆了。
李希顏眉頭微皺,臉上露出失望之色,嚴厲地批評道:“朱桂殿下,課業如此生疏,平日裏可有用心?這關乎治國安邦之理,豈容這般敷衍!” 朱桂漲紅了臉,低著頭,心中滿是不甘與羞憤。
隨後,李希顏又點名道:“吳王殿下,你來迴答!”
這時,朱雄英站起身,聲音清脆而自信,條理分明地闡述著自己的見解,不僅準確地總結了教訓,還結合當下局勢談了些獨特看法。李希顏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不住點頭,著重表揚道:“吳王殿下見解獨到,看來是用心研習了,日後定要繼續保持。”
朱桂原本就對朱雄英有些不爽,此刻見他被先生誇讚,自己卻被先生批評!心中那股妒火更是熊熊燃燒。他緊咬下唇,雙手不自覺地握緊,眼中閃過一絲怨毒,在心裏暗暗將朱雄英又記恨上了,暗暗想著:“不過是一時僥幸,有什麽好得意的!我非要給你一個教訓不可!”
課後,朱雄英在朱桂不善的目光中出了大本堂,一路朝著母親的寢殿去。路上,他像往常一樣經過了那座木橋,橋下水光粼粼,在夕陽的照耀下泛著金色的光,亭台樓閣的剪影中,一群鳥兒飛過。
朱雄英被這幅美景吸引,不由得駐足觀看,對著後麵的王老吉說道:“老王,這兒景色真好啊!”
王老吉一直跟在朱雄英身後,主仆二人一起站在這個木橋上,他對朱雄英說:“殿下,皇宮的景色自然是美!”
朱雄英駐足看了良久,便想著迴去,可剛走了兩步,木橋又傳來那吱呀吱呀的聲音了,他對著王老吉說道:“我怎麽感覺這橋的聲音比以前大了呢?”
王老吉也走了兩步,感受腳下的木橋,疑惑的對著朱雄英說道:“殿下,一直是這樣啊!您是不是有些累了,咱快點走吧!太子妃娘娘還在等您呢!”
朱雄英每天上午下午兩節課,中午就去老朱那裏對付一口,陪老朱聊聊天說說話什麽的,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朱雄英對這個時代的認識又加深了不少。
自從朱雄英向朱元璋提出了殿閣大學士的想法之後,朱元璋仔細思索了之後,終於下達了旨意。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膺天命,統禦萬方。稽古立製,必本於經。今欲仿宋龍圖閣之製,特置殿閣大學士五員。其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文華殿各設學士一人,秩正五品,備顧問於左右,典製誥於內廷。爾等宜體朕心,朝夕獻納,務使政教清明,民物康阜。凡國政機務,皆得預聞,然不得專決。其俸給儀從,悉如翰林加等。欽哉!
同時,對於朱雄英的獎勵也到了,也是一篇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紹膺天命,撫育烝黎,夙夜孜孜,惟祖宗基業是念。皇嫡長孫雄英,少稟岐嶷,孝友天成,敏而好學,仁而克斷,實肖朕躬。今稽古典、順輿情,特封為吳王,錫之金冊,授以七旒冕服,賜第京師。爾其克勤克慎,親賢遠佞,修德砥行,以光前烈。欽哉!
好家夥,直接搶了朱允熥的爵位?
朱雄英在心裏說,弟弟啊,你年齡還小,這吳王的爵位你把握不住,哥哥先替你做幾年,等哥哥當上皇太孫了,這爵位啊還是你的!
最令朱雄英激動的是那句‘賜第京師’,這意味這朱雄英有專門的自己的府邸了,朱元璋設想在東宮附近,劃出一塊地來,給朱雄英修王府,形成東宮-吳王府雙核心的格局,占地約200畝左右,這意味這,朱雄英以後進行一些發明創造,招收工匠等,都方便了很多。
唯一有一點不好的是,這王府修建預計要花費一年多,甚至兩年的時間修建,這也在常理之中,因為朱雄英長大了之後,一定會搬出去住的,不然天天跟自己的小媽、小奶奶低頭不見抬頭見的,不好!
不過這道聖旨讓很多人都看出了不一般,尤其是那一句‘惟祖宗基業是念’,這說明什麽?這說明朱元璋親自承認,將朱雄英當做第三代繼承人!
這讓很多人的心思都活躍了起來,尤其是呂氏!
...
這幾天,朱雄英已經充分了解了自己的老師班子還有自己的學習內容!第一門科目,可以稱為儒學經史教育,主講師是宋訥、副講師為李希顏,李希顏一直是擔任大本堂的老師的,他擔任過很多皇子的老師,並以嚴格的態度教育皇子,是真的敢打朱元璋兒子的狠人,後世對他的記載並不是很多,隻知道他後來迴鄉隱居了!
第二門科目是禮法製度教育,由禮部尚書任昂教學。任昂也是前元的進士,以前的時候是幹禦史的!又安排了軍事武備課程,由馮勝教學,因為馮勝以前就教諸王騎射。還有什麽律法課、書法課、文學課等諸多課程,更安排專人篩選教材、整理課表,記錄皇子皇孫的課業,以供朱元璋和朱標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
這天午後,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大本堂的地麵上,映出斑駁光影。
這堂課恰好是李希顏的課,他身著一襲洗得有些發白卻整潔幹淨的長袍,手持書卷,穩步走上講台。李希顏輕輕翻開書卷,聲音沉穩而有力:“今日,我們來解析唐太宗的治國得失。”
他緩緩踱步,從貞觀之治的盛世景象講起,剖析唐太宗任用賢能、虛心納諫的治國之道,又談到晚年的驕奢與失誤,條理清晰,剖析深刻。皇子們時而交頭接耳小聲議論,時而低頭沉思。
課程結束後,李希顏目光掃視眾人,提問道:“哪位殿下能談談,從唐太宗的治國曆程中,我們可汲取何種教訓?豫王殿下,你來迴答!”
朱桂突然被點名,毫無準備,臉上帶著一絲急切,言語卻有些慌亂,答得顛三倒四,甚至將關鍵的史實都混淆了。
李希顏眉頭微皺,臉上露出失望之色,嚴厲地批評道:“朱桂殿下,課業如此生疏,平日裏可有用心?這關乎治國安邦之理,豈容這般敷衍!” 朱桂漲紅了臉,低著頭,心中滿是不甘與羞憤。
隨後,李希顏又點名道:“吳王殿下,你來迴答!”
這時,朱雄英站起身,聲音清脆而自信,條理分明地闡述著自己的見解,不僅準確地總結了教訓,還結合當下局勢談了些獨特看法。李希顏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不住點頭,著重表揚道:“吳王殿下見解獨到,看來是用心研習了,日後定要繼續保持。”
朱桂原本就對朱雄英有些不爽,此刻見他被先生誇讚,自己卻被先生批評!心中那股妒火更是熊熊燃燒。他緊咬下唇,雙手不自覺地握緊,眼中閃過一絲怨毒,在心裏暗暗將朱雄英又記恨上了,暗暗想著:“不過是一時僥幸,有什麽好得意的!我非要給你一個教訓不可!”
課後,朱雄英在朱桂不善的目光中出了大本堂,一路朝著母親的寢殿去。路上,他像往常一樣經過了那座木橋,橋下水光粼粼,在夕陽的照耀下泛著金色的光,亭台樓閣的剪影中,一群鳥兒飛過。
朱雄英被這幅美景吸引,不由得駐足觀看,對著後麵的王老吉說道:“老王,這兒景色真好啊!”
王老吉一直跟在朱雄英身後,主仆二人一起站在這個木橋上,他對朱雄英說:“殿下,皇宮的景色自然是美!”
朱雄英駐足看了良久,便想著迴去,可剛走了兩步,木橋又傳來那吱呀吱呀的聲音了,他對著王老吉說道:“我怎麽感覺這橋的聲音比以前大了呢?”
王老吉也走了兩步,感受腳下的木橋,疑惑的對著朱雄英說道:“殿下,一直是這樣啊!您是不是有些累了,咱快點走吧!太子妃娘娘還在等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