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個老龍憤然道:“小毛病?走火入魔,內丹破損,難道是小毛病嗎?如果是小毛病,你金龍王手眼通天,還能來找扁鵲塔嗎?你自己束手無策,卻到扁鵲塔來撒氣!”
高個老龍嗬斥道:“不得對金龍王如此無禮!”又對金龍王道:“令孫修的是人類仙功,成長根基薄、速度快。不比咱們妖族,有幾十年、幾百年的修為底子,內丹十分堅固。
“令孫內丹損壞,扁鵲塔也不是不能治。隻是人妖病理迥然不同,咱們研究妖族多,研究人類少,不知道需要多少時日,才能摸索著將他治好。”
金龍王道:“以後研究再廣泛些吧,以免被人說扁鵲塔徒有虛名。雖然扁鵲塔建立在前,龍王洞建立在後,但現在整個雙峰山都在本王手中,倘若不想受本王轄製,就請你們遷出雙峰山。”
話尚未說完,金龍王袍袖一甩,柳龍安立即縮成樹葉般大小,飛入他的袖中。
矮個老龍鼻中哼了一聲。高個老龍則作揖道:“恭送金龍王。”
金龍王說一聲:“免!”舉步走出門外。他的腳下是百丈深崖,崖下則是碧波蕩漾的衛塔湖湖麵。
那是扁鵲塔第十三級,最為神秘的高塔頂層。
他腳步邁到虛空,身體並不下墜,輕飄飄飛向對岸。
來到一座大山上空,他盤旋了一陣,似乎猶豫半晌,旋即向南飛去。
又飛了大約半個時辰,遙遙望見一座龐大道觀,便降落在無人之處。他搖身一變,化作一個年青道人,手中拂塵一抖,向道觀走去。
道觀依山而建,殿堂錯落有致。金龍王拾級而上,經過邱祖殿、方丈堂、世譜堂、純陽祠,來到道觀深處。這裏有一片寮房,是道人們居住的地方。
來到一座小院落,大門口處站著一個十幾歲的道童,笑道:“這是那股香風,把金龍王給吹來了?”竟然認得金龍王。
金龍王道:“張道長可在?”
小道童點了點頭:“張道長知道您來了,正在屋中靜候。”
金龍王大步走了進去。
屋門開處,一位五十幾歲的老道迎出,笑道:“老妖精來了?”
金龍王道:“本王有事相求。”徑直走進屋去。
二人分賓主落座,張道長道:“難道還有金龍王辦不成的事情,倒來找貧道的樂子?”
金龍王袖口抖動,柳龍安飄落在旁邊的榻上,眨眼恢複原形。
柳龍安望向張道長,想起在廬山仙林大會時,曾經見過他,是三位仲裁評委之一。既然姓張,那一定是長春觀道長張誌敬了。
張誌敬望了柳龍安半晌,緩緩地道:“強行練功,走火入魔,內丹已經破損。你們扁鵲塔不能救治嗎?”
金龍王道:“龍王洞和長春觀是對頭,倘若我自家能治,還能舍著臉來求你嗎?”
張誌敬沉吟道:“聽他的脈象,仿佛是你的血親。他又是半人半龍,難道是令愛三公主的兒子?”
金龍王道:“正是。他父親剛死,姍姍又打迴龍形。我念他可憐,無論如何也要救他。”
張誌敬點點頭:“咱二人從來都是打鬥,要麽就是談判。既然金龍王開了金口,貧道一定盡力而為。”
金龍王長身站起,抱拳道:“如此有勞道長,本王告辭。”
張誌敬拱手道:“恕不遠送。”
金龍王腳步噔噔,走了出去。
雙峰山人妖相鬥,水火不容,已達百年。金龍王竟然將外孫托付給敵人,而且如此放心地離去。
他們之間,既相互鬥法,又相互敬重。
金龍王信任張誌敬的品格,知道他一諾千金,絕不相負。
張誌敬性情溫和,體念眾生,是個清心寡欲之人。
他接手長春觀一來,秉承全真教教主尹誌平的教誨,不怕妖族,也不滅妖族。故而雙峰山幾十年來,一直保持著人妖分治,雖然相互仇視,倒也未出大事。
送走金龍王,張誌敬走近柳龍安,笑道:“原來是白龍柳龍安,大名鼎鼎啊。”
柳龍安道:“張道長取笑了。”他嗓音沙啞,說話有氣無力。
張誌敬問道:“你雖然不能動彈,但脈象卻十分有力。一定是扁鵲塔的老龍,給你吃了龍元丹,補上了你龍的元神。過幾天,我煉出金丹給你吃,再將你人的元神補上。不過,即便補全了外丹,你還需要重新凝聚內丹,恐怕要耗費許多時日。”
柳龍安道:“多謝張道長。全聽道長安排。”
忽聽有人扣門,一個三十幾歲的道人走了進來。這人身材挺拔,相貌俊朗,眼神明秀,極為灑脫飄逸。uu看書.kanshu
他望了柳龍安一眼,眉頭微蹙道:“師傅,他是誰?”
張誌敬道:“他是金龍王的外孫。靜歸,有事嗎?”
靜歸道:“紅梅山莊召集北方門派,說是配合朝廷平叛。山東羅和尚造反,已經打下了濟寧府。他們發來書信相邀,咱們派人參加嗎?”
張誌敬皺眉道:“修仙之人,為何參與官府的事情?”
靜歸道:“據說羅和尚是大道教的長老,仙功很是厲害。他手下很多人,都是他的徒子徒孫,少量官兵拿不住他們。”
張誌敬道:“這種事情,還是少參與為妙。”他稍作沉吟,又道:“咱們地處長江岸邊,算不上北方,北方仙林盟主轄製不著。你給他們迴封書信,就說朝廷給我們的任務,就是牽製雙峰山妖族。其餘事項,咱們不宜參加。”
靜歸頷首道:“謹遵師命。”他瞟一眼柳龍安,說道:“師傅,金龍王的外孫,怎麽會在咱們這裏?”
張誌敬道:“金龍王請求為師,煉化金丹,幫他補好內丹。”
靜歸笑道:“師傅,我們向您求顆金丹,都是難上加難。你對死敵,比對我們還好。”
張誌敬笑道:“怎麽?苗靜歸,還埋怨起師傅來了?”
苗靜歸作了個揖,笑道:“弟子哪敢。”壓低聲音道:“我是您的大徒弟,到時候您偷偷勻給我一顆吧。”
張誌敬正色道:“修仙之人,首先要修心。心不正,道何依?”
高個老龍嗬斥道:“不得對金龍王如此無禮!”又對金龍王道:“令孫修的是人類仙功,成長根基薄、速度快。不比咱們妖族,有幾十年、幾百年的修為底子,內丹十分堅固。
“令孫內丹損壞,扁鵲塔也不是不能治。隻是人妖病理迥然不同,咱們研究妖族多,研究人類少,不知道需要多少時日,才能摸索著將他治好。”
金龍王道:“以後研究再廣泛些吧,以免被人說扁鵲塔徒有虛名。雖然扁鵲塔建立在前,龍王洞建立在後,但現在整個雙峰山都在本王手中,倘若不想受本王轄製,就請你們遷出雙峰山。”
話尚未說完,金龍王袍袖一甩,柳龍安立即縮成樹葉般大小,飛入他的袖中。
矮個老龍鼻中哼了一聲。高個老龍則作揖道:“恭送金龍王。”
金龍王說一聲:“免!”舉步走出門外。他的腳下是百丈深崖,崖下則是碧波蕩漾的衛塔湖湖麵。
那是扁鵲塔第十三級,最為神秘的高塔頂層。
他腳步邁到虛空,身體並不下墜,輕飄飄飛向對岸。
來到一座大山上空,他盤旋了一陣,似乎猶豫半晌,旋即向南飛去。
又飛了大約半個時辰,遙遙望見一座龐大道觀,便降落在無人之處。他搖身一變,化作一個年青道人,手中拂塵一抖,向道觀走去。
道觀依山而建,殿堂錯落有致。金龍王拾級而上,經過邱祖殿、方丈堂、世譜堂、純陽祠,來到道觀深處。這裏有一片寮房,是道人們居住的地方。
來到一座小院落,大門口處站著一個十幾歲的道童,笑道:“這是那股香風,把金龍王給吹來了?”竟然認得金龍王。
金龍王道:“張道長可在?”
小道童點了點頭:“張道長知道您來了,正在屋中靜候。”
金龍王大步走了進去。
屋門開處,一位五十幾歲的老道迎出,笑道:“老妖精來了?”
金龍王道:“本王有事相求。”徑直走進屋去。
二人分賓主落座,張道長道:“難道還有金龍王辦不成的事情,倒來找貧道的樂子?”
金龍王袖口抖動,柳龍安飄落在旁邊的榻上,眨眼恢複原形。
柳龍安望向張道長,想起在廬山仙林大會時,曾經見過他,是三位仲裁評委之一。既然姓張,那一定是長春觀道長張誌敬了。
張誌敬望了柳龍安半晌,緩緩地道:“強行練功,走火入魔,內丹已經破損。你們扁鵲塔不能救治嗎?”
金龍王道:“龍王洞和長春觀是對頭,倘若我自家能治,還能舍著臉來求你嗎?”
張誌敬沉吟道:“聽他的脈象,仿佛是你的血親。他又是半人半龍,難道是令愛三公主的兒子?”
金龍王道:“正是。他父親剛死,姍姍又打迴龍形。我念他可憐,無論如何也要救他。”
張誌敬點點頭:“咱二人從來都是打鬥,要麽就是談判。既然金龍王開了金口,貧道一定盡力而為。”
金龍王長身站起,抱拳道:“如此有勞道長,本王告辭。”
張誌敬拱手道:“恕不遠送。”
金龍王腳步噔噔,走了出去。
雙峰山人妖相鬥,水火不容,已達百年。金龍王竟然將外孫托付給敵人,而且如此放心地離去。
他們之間,既相互鬥法,又相互敬重。
金龍王信任張誌敬的品格,知道他一諾千金,絕不相負。
張誌敬性情溫和,體念眾生,是個清心寡欲之人。
他接手長春觀一來,秉承全真教教主尹誌平的教誨,不怕妖族,也不滅妖族。故而雙峰山幾十年來,一直保持著人妖分治,雖然相互仇視,倒也未出大事。
送走金龍王,張誌敬走近柳龍安,笑道:“原來是白龍柳龍安,大名鼎鼎啊。”
柳龍安道:“張道長取笑了。”他嗓音沙啞,說話有氣無力。
張誌敬問道:“你雖然不能動彈,但脈象卻十分有力。一定是扁鵲塔的老龍,給你吃了龍元丹,補上了你龍的元神。過幾天,我煉出金丹給你吃,再將你人的元神補上。不過,即便補全了外丹,你還需要重新凝聚內丹,恐怕要耗費許多時日。”
柳龍安道:“多謝張道長。全聽道長安排。”
忽聽有人扣門,一個三十幾歲的道人走了進來。這人身材挺拔,相貌俊朗,眼神明秀,極為灑脫飄逸。uu看書.kanshu
他望了柳龍安一眼,眉頭微蹙道:“師傅,他是誰?”
張誌敬道:“他是金龍王的外孫。靜歸,有事嗎?”
靜歸道:“紅梅山莊召集北方門派,說是配合朝廷平叛。山東羅和尚造反,已經打下了濟寧府。他們發來書信相邀,咱們派人參加嗎?”
張誌敬皺眉道:“修仙之人,為何參與官府的事情?”
靜歸道:“據說羅和尚是大道教的長老,仙功很是厲害。他手下很多人,都是他的徒子徒孫,少量官兵拿不住他們。”
張誌敬道:“這種事情,還是少參與為妙。”他稍作沉吟,又道:“咱們地處長江岸邊,算不上北方,北方仙林盟主轄製不著。你給他們迴封書信,就說朝廷給我們的任務,就是牽製雙峰山妖族。其餘事項,咱們不宜參加。”
靜歸頷首道:“謹遵師命。”他瞟一眼柳龍安,說道:“師傅,金龍王的外孫,怎麽會在咱們這裏?”
張誌敬道:“金龍王請求為師,煉化金丹,幫他補好內丹。”
靜歸笑道:“師傅,我們向您求顆金丹,都是難上加難。你對死敵,比對我們還好。”
張誌敬笑道:“怎麽?苗靜歸,還埋怨起師傅來了?”
苗靜歸作了個揖,笑道:“弟子哪敢。”壓低聲音道:“我是您的大徒弟,到時候您偷偷勻給我一顆吧。”
張誌敬正色道:“修仙之人,首先要修心。心不正,道何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