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曆紀元426年1月27日
桑農公國,玉山島,琅嶠鎮
“你好,子爵大人。”
“鎮長,客套話不用多說。這次見麵直接一點,開門見山。我是來投資的。”
“哼!你們苗家……真以為我不知道?遠離政治派係鬥爭漩渦的苗家最喜歡控製每個地方的產業,讓整個地方的人給你們打工。敦照鎮乃至最近的城市大半都讓你們控製了經濟命脈,甚至你們連教育都不放過,還建立了自己的魔法學院。說真的,你,你是來收買人心的?”
在鎮長辦公室內,特意上門一趟的苗好根忍不住地笑了笑。而專門招待他的琅嶠鎮鎮長,龐宇平則是非常不客氣地揭苗家的老底。
“我知道你們琅嶠鎮的人們一方麵不願意跟宗主派有任何關聯,另一方麵更是對獨立派產生無比的失望。這個我懂,非常懂。就我這副模樣,加上苗家上上下下充斥著一大票混血兒後代,桑農公國裏有頭有麵的基本不待見苗家的每一個人。哪怕是別姓的分家成員,他們也是因為有我們的血,一樣過得不怎麽樣。因此,政治上麵的事,我們苗家是沒心思去管的。看看自己的腰包有多少張票子,再想想今天晚上吃什麽,這,才是我們苗家人應該關心的事情。”
聽著苗好根的話語,龐宇平心裏麵是忍不住地哀歎。因為他眼前這個白膚黑發藍瞳的年輕人比誰都知道拉攏民眾,特別是民眾隻會支持給自己能帶來切切實實利益的人。更為讓他痛徹心扉的是,他是現在才真真切切地明白這個道理。
“事先聲明。我這麽做不是為了獨立。”
“龐鎮長,這話……我也會說。現在的桑農已經是分裂成三大勢力,我們兩個其實是同一個勢力的集團。”
“還挺會拉關係的。”
“這樣,我支持你當下一任港都城的市長。並且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給琅嶠鎮提供足夠的人力物力,乃至資金方麵的援助。”
“你想把琅嶠鎮從3萬多人口的規模增加到20萬,將整個琅嶠鎮變成一個城市?”
“是的。你這個地方已經被日麥人盯上,而且還讓日麥人建立了大使館。琅嶠鎮是玉山島最南端的突出部,西、南、東三麵環海,地理環境本來就不好。我……說白一點,我雖然對日麥人沒什麽偏見,但是日麥人處於戰勝國的驕傲狀態,日麥人來到玉山島不是一件好事。”
“你覺得我會拒絕日麥人上島嗎?”
“不會,日麥人財大氣粗,光是旅遊收入就夠你采購軍火,乃至各種軍工機器原料的費用。”
沒辦法,桑農公國乃至鐵拳公國的經濟水平不如日麥帝國。腰包相當鼓的日麥人除了喜歡參與殖民之外,旅遊也是日麥人有錢之後的一項奢侈消費(由於日麥帝國過去把主要精力投放在軍事方麵,民眾直到現在邦交正常化才開始過著比較放鬆一些的生活)。尤其是作為觀光遊覽區沙灘公園與熱帶植物園,這兩個地方可是非常受日麥人的歡迎。
“那還能說什麽呢?”
“我是希望能幫一把就幫一把,畢竟我們都對宗主派的橫征暴斂,與獨立派的放任自流感到失望。那好,這隻是我們的第一次見麵,以後有機會,我們多多聯係。”
“好。”
隨著苗好根這個有白膚色目人血統的貴族離開,龐宇平那是一臉感慨地盯著日麥人的大使館方向。他之所以主動跟日麥人有所接觸,正是因為自己的先祖來自於鐵拳帝國南方行省的木棉城。而木棉城城北有一個地方叫第八集團軍烈士陵園,他的祖先就是其中一個葬在那裏的戰士。至於是誰把自己的祖先葬在那裏?日麥人。
是的,156年前,日麥人作為鐵拳人的奴隸起兵反抗奴役,在四處點起烽火的時候將原來駐守在木棉城的鐵拳帝國第八集團軍全部殲滅。不過讓木棉城的人們非常敬佩的是,日麥人將這14萬全體陣亡的敵人統一安葬在城北的一處空地,並且將第八集團軍的軍旗插在墳塋的正中央以示對對手的尊敬,並且將木棉城這個地方進行一番建設而不是焚毀。日麥人反抗事業失敗後,木棉城的民眾從躲避兵災的安全地迴來,在該烈士陵園的周邊舉行持續一周七天的哀悼儀式。
也正是這場哀悼儀式,木棉城的民眾異常憎恨昔日的鐵拳帝國宰相蔣誌清,乃至蔣誌清所在的黨派——興盟會。由於他的個人私怨,uu看書.uukansh導致駐守木棉城的第八集團軍14萬人得不到任何形式的增援,最終將所有民眾送出木棉城後麵對著80萬日麥人圍攻,結果就是14萬人從總司令到普通列兵一個月之內的時間全部殉城。後來蔣誌清的親信帶兵3萬多人進駐木棉城彰顯威風,縱兵大掠民眾,魚肉鄉裏,甚至對第八集團軍烈士陵園方向開槍,以致木棉城的民眾偷偷收繳日麥人遺留在木棉城的武器裝備,共同武裝反抗蔣誌清親信所帶來的駐軍。
結果蔣誌清親信本人被殺,駐軍死傷2.6萬,木棉城人口從144萬多降到90萬不到。如此事情不僅讓鐵拳帝國國會震驚,而木棉城其中一名被蔣誌清親信抓住的民眾說過的一段話更是讓世人感慨萬千。
“日麥人比你們這些渣滓更珍惜木棉城!至少他們不會一把火燒了木棉城,還會建設我們的木棉城,讓咱們迴來不用風餐露宿!而且還會尊重為木棉城流幹最後一滴血的戰士!你們隻會魚肉鄉裏的土匪,除了欺男霸女之外還會幹嗎!”
言畢,該民眾故意朝槍口跑,當場死於亂槍掃射之下。也正是該民眾的死,導致木棉城的民眾如同日麥人一樣,以最為悍不畏死的戰鬥方式與駐軍血戰到底。此舉不僅導致木棉城的槍聲越發頻繁,更導致世人不禁懷疑日麥人是不是跟木棉城的民眾沾親帶故。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桑農公國,玉山島,琅嶠鎮
“你好,子爵大人。”
“鎮長,客套話不用多說。這次見麵直接一點,開門見山。我是來投資的。”
“哼!你們苗家……真以為我不知道?遠離政治派係鬥爭漩渦的苗家最喜歡控製每個地方的產業,讓整個地方的人給你們打工。敦照鎮乃至最近的城市大半都讓你們控製了經濟命脈,甚至你們連教育都不放過,還建立了自己的魔法學院。說真的,你,你是來收買人心的?”
在鎮長辦公室內,特意上門一趟的苗好根忍不住地笑了笑。而專門招待他的琅嶠鎮鎮長,龐宇平則是非常不客氣地揭苗家的老底。
“我知道你們琅嶠鎮的人們一方麵不願意跟宗主派有任何關聯,另一方麵更是對獨立派產生無比的失望。這個我懂,非常懂。就我這副模樣,加上苗家上上下下充斥著一大票混血兒後代,桑農公國裏有頭有麵的基本不待見苗家的每一個人。哪怕是別姓的分家成員,他們也是因為有我們的血,一樣過得不怎麽樣。因此,政治上麵的事,我們苗家是沒心思去管的。看看自己的腰包有多少張票子,再想想今天晚上吃什麽,這,才是我們苗家人應該關心的事情。”
聽著苗好根的話語,龐宇平心裏麵是忍不住地哀歎。因為他眼前這個白膚黑發藍瞳的年輕人比誰都知道拉攏民眾,特別是民眾隻會支持給自己能帶來切切實實利益的人。更為讓他痛徹心扉的是,他是現在才真真切切地明白這個道理。
“事先聲明。我這麽做不是為了獨立。”
“龐鎮長,這話……我也會說。現在的桑農已經是分裂成三大勢力,我們兩個其實是同一個勢力的集團。”
“還挺會拉關係的。”
“這樣,我支持你當下一任港都城的市長。並且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給琅嶠鎮提供足夠的人力物力,乃至資金方麵的援助。”
“你想把琅嶠鎮從3萬多人口的規模增加到20萬,將整個琅嶠鎮變成一個城市?”
“是的。你這個地方已經被日麥人盯上,而且還讓日麥人建立了大使館。琅嶠鎮是玉山島最南端的突出部,西、南、東三麵環海,地理環境本來就不好。我……說白一點,我雖然對日麥人沒什麽偏見,但是日麥人處於戰勝國的驕傲狀態,日麥人來到玉山島不是一件好事。”
“你覺得我會拒絕日麥人上島嗎?”
“不會,日麥人財大氣粗,光是旅遊收入就夠你采購軍火,乃至各種軍工機器原料的費用。”
沒辦法,桑農公國乃至鐵拳公國的經濟水平不如日麥帝國。腰包相當鼓的日麥人除了喜歡參與殖民之外,旅遊也是日麥人有錢之後的一項奢侈消費(由於日麥帝國過去把主要精力投放在軍事方麵,民眾直到現在邦交正常化才開始過著比較放鬆一些的生活)。尤其是作為觀光遊覽區沙灘公園與熱帶植物園,這兩個地方可是非常受日麥人的歡迎。
“那還能說什麽呢?”
“我是希望能幫一把就幫一把,畢竟我們都對宗主派的橫征暴斂,與獨立派的放任自流感到失望。那好,這隻是我們的第一次見麵,以後有機會,我們多多聯係。”
“好。”
隨著苗好根這個有白膚色目人血統的貴族離開,龐宇平那是一臉感慨地盯著日麥人的大使館方向。他之所以主動跟日麥人有所接觸,正是因為自己的先祖來自於鐵拳帝國南方行省的木棉城。而木棉城城北有一個地方叫第八集團軍烈士陵園,他的祖先就是其中一個葬在那裏的戰士。至於是誰把自己的祖先葬在那裏?日麥人。
是的,156年前,日麥人作為鐵拳人的奴隸起兵反抗奴役,在四處點起烽火的時候將原來駐守在木棉城的鐵拳帝國第八集團軍全部殲滅。不過讓木棉城的人們非常敬佩的是,日麥人將這14萬全體陣亡的敵人統一安葬在城北的一處空地,並且將第八集團軍的軍旗插在墳塋的正中央以示對對手的尊敬,並且將木棉城這個地方進行一番建設而不是焚毀。日麥人反抗事業失敗後,木棉城的民眾從躲避兵災的安全地迴來,在該烈士陵園的周邊舉行持續一周七天的哀悼儀式。
也正是這場哀悼儀式,木棉城的民眾異常憎恨昔日的鐵拳帝國宰相蔣誌清,乃至蔣誌清所在的黨派——興盟會。由於他的個人私怨,uu看書.uukansh導致駐守木棉城的第八集團軍14萬人得不到任何形式的增援,最終將所有民眾送出木棉城後麵對著80萬日麥人圍攻,結果就是14萬人從總司令到普通列兵一個月之內的時間全部殉城。後來蔣誌清的親信帶兵3萬多人進駐木棉城彰顯威風,縱兵大掠民眾,魚肉鄉裏,甚至對第八集團軍烈士陵園方向開槍,以致木棉城的民眾偷偷收繳日麥人遺留在木棉城的武器裝備,共同武裝反抗蔣誌清親信所帶來的駐軍。
結果蔣誌清親信本人被殺,駐軍死傷2.6萬,木棉城人口從144萬多降到90萬不到。如此事情不僅讓鐵拳帝國國會震驚,而木棉城其中一名被蔣誌清親信抓住的民眾說過的一段話更是讓世人感慨萬千。
“日麥人比你們這些渣滓更珍惜木棉城!至少他們不會一把火燒了木棉城,還會建設我們的木棉城,讓咱們迴來不用風餐露宿!而且還會尊重為木棉城流幹最後一滴血的戰士!你們隻會魚肉鄉裏的土匪,除了欺男霸女之外還會幹嗎!”
言畢,該民眾故意朝槍口跑,當場死於亂槍掃射之下。也正是該民眾的死,導致木棉城的民眾如同日麥人一樣,以最為悍不畏死的戰鬥方式與駐軍血戰到底。此舉不僅導致木棉城的槍聲越發頻繁,更導致世人不禁懷疑日麥人是不是跟木棉城的民眾沾親帶故。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