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鐵匠鋪
年代,二狗有個物品欄 作者:觀棋柯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橋頭公社按地理來說是很大的,管轄多個村莊。
真正的精華卻是一條井字街道。
街道上,密布衛生院,郵局,理發店,澡堂,菜場等等。
整個公社都圍繞這條街活動,而政府大院和機關食堂以及派出所,都在街道之外。
距離也不遠,就在街道的後麵,穿過小巷子就能到。
陳啟山從公社中學來到公社大街,沒著急去老丈人家,而是先給老七送紅燒肉。
主要是鐵匠鋪不在公社大街上,也是在街後麵的民房裏。
他從公社中學走小路過來,正好順路。
鐵匠鋪外麵是沒有招牌的,順著打鐵聲就能找到。
這是個小院子,對外是店鋪,對內則是鐵匠鋪。
陳啟山沒來過幾次,也能輕易的找到。
鐵匠鋪常年是開著門的,進門就能看到後院的情況。
此時後院,就看到老七陳啟榮赤著上身,手提大鐵錘正在鍛打鐵塊。
老七手持大鐵錘,旁邊的是他小舅舅宋金剛,手上拿著小錘。
大錘小錘落在鐵塊上,演奏出了和諧旋律。
年僅十六歲的老七,一身腱子肉,身高接近一米九,非常壯實。
偏僻麵相很稚嫩清秀,看起來像是個靦腆的小姑娘。
陳啟山沒開口出聲,就這麽安靜的看著。
“先停下,有客人上門。”蒼老的聲音從院內傳來。
“三哥。”陳啟榮放下錘子,轉頭看到了陳啟山頓時高興的衝了過來。
“你小子可以啊,有模有樣。”陳啟山笑著拍拍他的手臂,又叫了一聲姥爺。
這是跟著老七陳啟榮叫的,畢竟他和老七都是同一輩,眼前這位又是小嬸的爹。
都是親戚關係倒是不必見外,宋老頭很和氣的點頭,接過了陳啟山發的大前門。
“三哥是要為村裏買什麽東西?”陳啟榮笑容燦爛的問道。
六子等人還有暑假,老七在這裏學藝可沒什麽假期,每天都要鍛打鐵塊。
能看到家裏人,還是非常興奮的。
“給你送碗紅燒肉,昨天在山裏收獲不少。”陳啟山把飯盒遞給他,又宋老頭說道,“我這裏還有幾隻野兔,不知道姥爺能不能吃下?都是新鮮的。”
“有多少?”宋老頭沒有推辭,反而上前兩步。
“五隻。”陳啟山把麻袋提過來,“都是兩三斤重的,趕早從山上抓的。”
“收了。”宋老頭看了一眼,點點頭說道,“不過我這裏可沒票。”
“咱們親戚家,哪能要票。”陳啟山搖頭說道,“給五塊就行。”
“金剛,拿錢。”宋姥爺爽利的說道。
“好嘞。”宋金剛咧嘴直笑,把五元給陳啟山,在把野兔全部抓了出來。
他們是重體力勞動者,不能缺油水,否則會損耗身體。
但哪怕是在公社,想要吃口肉都很難得,平日裏吃最多的是雞蛋。
所以就算是宋金剛這樣的成年人也饞肉,五隻野兔已經是今天的大驚喜了。
宋姥爺和宋金剛去後麵忙活野兔去了,陳啟山則和老七說了一會話。
主要是問問他手藝學的如何,又給了五顆水果糖,給了五角錢。
老七接受水果糖,卻不想接錢,他在這裏學藝也沒什麽花銷。
更何況姥爺和舅舅也不會虧待他。
“六子和大侄子可都有,”陳啟山讓他放心收下,“你不收,不就虧了嗎?”
“多謝三哥。”老七想了想,沒有在推辭。
“這就對了,”陳啟山笑道,“有沒有去大姐那吃過飯?”
“去過兩次,我爹知道之後,就沒讓我去。”陳啟榮搖頭,“每周末大姐都會過來坐坐。”
“我知道了,”陳啟山點頭,大姐一家老小吃住一起,這小子過去肯定不自在,倒是非常理解,“以後遇到事情無法做決定,或者看中哪家閨女不好開口,都去找大姐,聽到沒有?”
“知道了。”陳啟榮乖巧點頭,臉色有些羞紅。
他身體好,長相清秀,如果不是年齡小,恐怕鐵匠鋪都會被婆姨踏破門。
“行了,你在這裏好好學,我有事先走了。”陳啟山說道,“你四嫂要給雙胞胎辦周歲禮,如果有時間的話也迴家聚一聚,沒時間的話,到時候就讓大姐捎句話就行。”
“好。”陳啟榮點頭答應了。
給宋姥爺打了一聲招唿,陳啟山提著麻袋就想離開,不過臨了還是問了一下姥爺有沒有大鐵鍋。
“你要鐵鍋做什麽?”宋姥爺問道。
“這不是分家了嗎?雖然還在一起吃飯,但我屋內灶頭少兩口鐵鍋。”陳啟山解釋道。
“著急用?”宋姥爺抽著煙問道。
“倒是不著急,年前能用上就行,”陳啟山連忙說道,“準備過完年單獨開火。”
“那還行,”宋姥爺點頭,又說道,“沒票的話,到時候送來一頭野豬。”
“沒問題。”陳啟山連忙點頭,“最少八十斤的野豬。”
農村柴火灶上的大鐵鍋,最少八斤重,除了鐵鍋票之外,還得用上工業卷。
因為不是買一隻,而是買一對。
陳啟山原本以為鐵匠鋪裏不會賣,畢竟他沒票,現在看來宋姥爺能搞定。
這就不一般了。
這鐵匠鋪可不是私人的,而是公私合營的,在公社掛了名號的。
材料和碳火之類的支出,都要有明確的賬目。
而且鐵匠鋪要先完成公社分派的任務,之後才能打造農具或者廚具對外出售。
所得的利潤,扣除成本,才和公社對半分。
看起來鐵匠鋪冷冷清清沒有生意,實際上根本不缺生意。
一年到頭,單單是公社任務方麵也能賺不少。
這也是為什麽宋姥爺能養得起陳老七的原因。
陳啟榮讀完小學,就被送到鐵匠鋪,如今滿打滿算都快滿三年了,吃住都是在姥爺家。
一般的家庭可負擔不起,畢竟陳老七這麽高大壯,吃的自然也不少。
陳啟山原本想著找供銷社的秦主任購買鐵鍋,現在能在宋姥爺這裏解決算是意外之喜了。
再三確認宋姥爺能在年前幫忙解決一對鐵鍋,陳啟山這才放心的離開。
臨走的時候,老七還有點舍不得。
倒也很正常,和大侄子陳公錦不同,陳二狗和小叔家更親近,也沒少幫小叔帶孩子。
甚至陳啟山上初中的時候,還經常帶著老七一起上學呢。
真正的精華卻是一條井字街道。
街道上,密布衛生院,郵局,理發店,澡堂,菜場等等。
整個公社都圍繞這條街活動,而政府大院和機關食堂以及派出所,都在街道之外。
距離也不遠,就在街道的後麵,穿過小巷子就能到。
陳啟山從公社中學來到公社大街,沒著急去老丈人家,而是先給老七送紅燒肉。
主要是鐵匠鋪不在公社大街上,也是在街後麵的民房裏。
他從公社中學走小路過來,正好順路。
鐵匠鋪外麵是沒有招牌的,順著打鐵聲就能找到。
這是個小院子,對外是店鋪,對內則是鐵匠鋪。
陳啟山沒來過幾次,也能輕易的找到。
鐵匠鋪常年是開著門的,進門就能看到後院的情況。
此時後院,就看到老七陳啟榮赤著上身,手提大鐵錘正在鍛打鐵塊。
老七手持大鐵錘,旁邊的是他小舅舅宋金剛,手上拿著小錘。
大錘小錘落在鐵塊上,演奏出了和諧旋律。
年僅十六歲的老七,一身腱子肉,身高接近一米九,非常壯實。
偏僻麵相很稚嫩清秀,看起來像是個靦腆的小姑娘。
陳啟山沒開口出聲,就這麽安靜的看著。
“先停下,有客人上門。”蒼老的聲音從院內傳來。
“三哥。”陳啟榮放下錘子,轉頭看到了陳啟山頓時高興的衝了過來。
“你小子可以啊,有模有樣。”陳啟山笑著拍拍他的手臂,又叫了一聲姥爺。
這是跟著老七陳啟榮叫的,畢竟他和老七都是同一輩,眼前這位又是小嬸的爹。
都是親戚關係倒是不必見外,宋老頭很和氣的點頭,接過了陳啟山發的大前門。
“三哥是要為村裏買什麽東西?”陳啟榮笑容燦爛的問道。
六子等人還有暑假,老七在這裏學藝可沒什麽假期,每天都要鍛打鐵塊。
能看到家裏人,還是非常興奮的。
“給你送碗紅燒肉,昨天在山裏收獲不少。”陳啟山把飯盒遞給他,又宋老頭說道,“我這裏還有幾隻野兔,不知道姥爺能不能吃下?都是新鮮的。”
“有多少?”宋老頭沒有推辭,反而上前兩步。
“五隻。”陳啟山把麻袋提過來,“都是兩三斤重的,趕早從山上抓的。”
“收了。”宋老頭看了一眼,點點頭說道,“不過我這裏可沒票。”
“咱們親戚家,哪能要票。”陳啟山搖頭說道,“給五塊就行。”
“金剛,拿錢。”宋姥爺爽利的說道。
“好嘞。”宋金剛咧嘴直笑,把五元給陳啟山,在把野兔全部抓了出來。
他們是重體力勞動者,不能缺油水,否則會損耗身體。
但哪怕是在公社,想要吃口肉都很難得,平日裏吃最多的是雞蛋。
所以就算是宋金剛這樣的成年人也饞肉,五隻野兔已經是今天的大驚喜了。
宋姥爺和宋金剛去後麵忙活野兔去了,陳啟山則和老七說了一會話。
主要是問問他手藝學的如何,又給了五顆水果糖,給了五角錢。
老七接受水果糖,卻不想接錢,他在這裏學藝也沒什麽花銷。
更何況姥爺和舅舅也不會虧待他。
“六子和大侄子可都有,”陳啟山讓他放心收下,“你不收,不就虧了嗎?”
“多謝三哥。”老七想了想,沒有在推辭。
“這就對了,”陳啟山笑道,“有沒有去大姐那吃過飯?”
“去過兩次,我爹知道之後,就沒讓我去。”陳啟榮搖頭,“每周末大姐都會過來坐坐。”
“我知道了,”陳啟山點頭,大姐一家老小吃住一起,這小子過去肯定不自在,倒是非常理解,“以後遇到事情無法做決定,或者看中哪家閨女不好開口,都去找大姐,聽到沒有?”
“知道了。”陳啟榮乖巧點頭,臉色有些羞紅。
他身體好,長相清秀,如果不是年齡小,恐怕鐵匠鋪都會被婆姨踏破門。
“行了,你在這裏好好學,我有事先走了。”陳啟山說道,“你四嫂要給雙胞胎辦周歲禮,如果有時間的話也迴家聚一聚,沒時間的話,到時候就讓大姐捎句話就行。”
“好。”陳啟榮點頭答應了。
給宋姥爺打了一聲招唿,陳啟山提著麻袋就想離開,不過臨了還是問了一下姥爺有沒有大鐵鍋。
“你要鐵鍋做什麽?”宋姥爺問道。
“這不是分家了嗎?雖然還在一起吃飯,但我屋內灶頭少兩口鐵鍋。”陳啟山解釋道。
“著急用?”宋姥爺抽著煙問道。
“倒是不著急,年前能用上就行,”陳啟山連忙說道,“準備過完年單獨開火。”
“那還行,”宋姥爺點頭,又說道,“沒票的話,到時候送來一頭野豬。”
“沒問題。”陳啟山連忙點頭,“最少八十斤的野豬。”
農村柴火灶上的大鐵鍋,最少八斤重,除了鐵鍋票之外,還得用上工業卷。
因為不是買一隻,而是買一對。
陳啟山原本以為鐵匠鋪裏不會賣,畢竟他沒票,現在看來宋姥爺能搞定。
這就不一般了。
這鐵匠鋪可不是私人的,而是公私合營的,在公社掛了名號的。
材料和碳火之類的支出,都要有明確的賬目。
而且鐵匠鋪要先完成公社分派的任務,之後才能打造農具或者廚具對外出售。
所得的利潤,扣除成本,才和公社對半分。
看起來鐵匠鋪冷冷清清沒有生意,實際上根本不缺生意。
一年到頭,單單是公社任務方麵也能賺不少。
這也是為什麽宋姥爺能養得起陳老七的原因。
陳啟榮讀完小學,就被送到鐵匠鋪,如今滿打滿算都快滿三年了,吃住都是在姥爺家。
一般的家庭可負擔不起,畢竟陳老七這麽高大壯,吃的自然也不少。
陳啟山原本想著找供銷社的秦主任購買鐵鍋,現在能在宋姥爺這裏解決算是意外之喜了。
再三確認宋姥爺能在年前幫忙解決一對鐵鍋,陳啟山這才放心的離開。
臨走的時候,老七還有點舍不得。
倒也很正常,和大侄子陳公錦不同,陳二狗和小叔家更親近,也沒少幫小叔帶孩子。
甚至陳啟山上初中的時候,還經常帶著老七一起上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