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儒術之爭
大明:重開一萬次,開局吸功大法 作者:雨淚之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青雲山,稷下學宮。
清氣衝霄,鳥語花香,竹林幽幽,儼然一幅人間仙境。
一條直插天際的石階路,從山腳下,一路延伸,透過層層雲霧,直到消失不見。
在山峰雲霧的盡頭,有一座宮殿,若隱若現,好似海市蜃樓一般,兩個字透過雲霧,映照在每一位學子的心中。
儒殿!
儒道千年傳承的源頭,儒道至聖之地,供奉周師雕像、儒聖刻刀儒冠的殿宇,全世界儒道學子夢寐以求的終極之地。
一入儒殿,就代表著成為了儒道最核心的弟子。
成為整個世界一流宗門的傳人。
儒道三大聖地,青雲書院、小聖賢莊、稷下學宮。
青雲書院,儒道正統之地,出了不少極為優秀的儒道天才,就連名動天下的周師周浩蕩,也是求學於青雲書院,然而,最終因為種種原因,周師被青雲書院除名,這才讓供奉的雕像,去了稷下學宮。
這件事,在周師殞命滅大隋國運,立命名震天下之後,這一舉動也遭到了無數學子唾棄,為了挽迴聲望,青雲書院本打算迎迴雕像,卻遭到稷下學宮的拒絕,經過這一係列的事情過後,青雲書院名聲大跌。
小聖賢莊,儒家傳承之地,儒道亞聖荀子坐鎮,還有兩位儒道高手管理,也是名動天下的求學之地,掌門伏念、二當家顏路,其中三當家張良在韓國之戰中,加入了韓國,成為了韓國高官。
稷下學宮,儒道供奉之地,擁有儒聖的兩件聖物,以及亞聖周師的雕像,實力強勁,是全天下儒道弟子追求的聖地。
其中,擁有儒聖聖物的稷下學宮地位最高,其次小聖賢莊,最後才是青雲書院。
本來青雲書院是排行第二的,但是由於逐出周師的事情鬧得很大,導致名聲不如小聖賢莊了。
沈文山背著行囊,恭恭敬敬的對著山頂的儒殿行了一禮,深吸了一口氣,踏上了上山的第一個石階。
“踏。”
隨著沈文山的腳掌落到石階上,他隻覺得眼前湧動出無數道清氣包裹住了自身,隨後,他自身的清氣沸騰激蕩,每一個毛孔都在顫抖著,不斷吸收著石階所帶來的的清氣。
沈文山明顯得感覺到自身的大腦清晰了許多,體魄在清氣的滋養下,也變得更加強大,僅僅踏了一步,他就得到了巨大的好處。
沈文山臉上露出了興奮之色,連忙毫不猶豫的踏出了第二步。
“轟!”
同樣的清氣滋養,與剛剛的清氣相互融合,沈文山腦海中原先不太了解的典籍內容,此刻在清氣的衝刷下,仿佛開竅了一般,有了許多明悟。
沈文山欣喜無比,連忙從行囊之中,取出書卷,開始朗誦起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隨著誦念聲傳遞而出,一道道特殊的文氣,凝結成小字,接連不斷的浮現出來,浮現在書卷之上,縈繞在沈文山的周身。
在文氣和清氣兩種特殊之力的輔助下,沈文山平步青雲,一步接著一步,踏著台階,一路往上,一口氣走了五百步的石階。
沈文山隻覺得大腦脹脹的,額頭之上不自覺出現汗水,背上的衣裳濕透一片,仿佛耗費了巨大的體力。
“唿,休息一下,一步五百階,已經到極限了,時間還長,隻要太陽落山前,能夠達到乙等,就有機會。”
自家事自己最清楚,沈文山清楚自己的實力,追求甲等是不太可能了,但是休息休息,鞏固根基之後,追一追乙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畢竟甲等難尋,一年一度的行儒道,早就挑選出了不少的優秀人才,每年甲等的人數,能有一兩個,都算很不錯了。
一兩個的情況下,如果今年選入儒殿的人數是五位,那還有三個名額,乙等之中可以拚一拚。
……
山腳下,朱祐極看著這條充滿清氣的石階路,輕輕一笑,抬腳,踏上了石階。
“轟!”
無數的清氣沸騰起來,在朱祐極的天子望氣術之下,隻覺得各色清氣灌體,各種各樣的儒道文字、典籍精要、先賢耳語,充斥在清氣之中,在提高體魄和神魂的過程中,也在逐步幹擾著神魂識海的純淨。
“嗯?”
朱祐極眉頭微皺,重新審視腳底下的石階,看穿一層層的複雜的儒道文字和法陣,看透了其中蘊含的本質。
原來這些石階,不僅僅隻是封印著儒道清氣的尋常石頭,而是一件件儒道封印物,其中烙印著主人的部分意識和學識,這些學識和意誌,滋生著源源不斷的清氣,能夠幫助向上的學子提高清氣和修為。
但在潛移默化之中,也很容易影響學子純粹的心靈,讓神魂蒙塵。
筆墨紙硯、竹卷、畫卷……
朱祐極一眼望去,台階的模樣,也頃刻間變化,變成一樣樣蘊含著儒道真意的儒道物品,他感歎一句:“不愧是稷下學宮,三千九百九十九個儒道封印物,第一學宮之名,當之無愧。”
這些帶著主人部分學識和意誌的清氣,對於旁人來說,既是珍寶,同樣也是毒藥。
若能去除糟粕,得到其真諦,自然是絕世珍寶。
但若是囫圇吞棗般吸取清氣,那短期內自然會有所提升,但後果卻斷絕了那條至高之道——儒聖。
何為儒聖?
聖境強者,舉世無雙!
能開辟一門顯學,流傳百世,教誨數萬人。
隻有抵達聖境,方可成為聖人。
當今儒聖隻有一人,從古至今,隻有一人。
孔子。
儒道的開創者,一切儒法的源頭,定下法則規矩之人。
“對於旁人來說,是毒藥,但對於我來說,來者不拒!”
朱祐極神情輕鬆,負手而立,又上一步。
頃刻間,朱祐極體內的碧血丹心猶如黑洞漩渦一般,肆無忌憚的吸取著周圍的清氣,這種蘊含著知識意誌的清氣,盡數被碧血丹心所吞噬,在朱祐極的腦海中,成為最純粹的儒道知識。
“儒道文心。”
朱祐極催動青書書院的儒道絕學,使得一身清氣充盈環繞,整個人聖潔高貴、書卷氣覆蓋其身,一言一行,仿佛大儒降世,散發著令人信服的氣勢。
一步。
兩步。
三步。
一連上百個台階,朱祐極幾乎沒有停頓,周圍的清氣扭轉,不斷被他所吸收,籠罩住石階之上的雲霧,都消散了不少。
“咦?發生什麽事情了?”
“為什麽感覺清氣少了?”
“你們看?雲霧開始消散?”
不少正在攀登的學子們,紛紛露出了驚訝的神色,放下手中的書卷,看著周圍環境的變化,驚唿出聲。
正在這時,有人發現了步伐毫無停頓的朱祐極,看見了他背後濃鬱極致清氣,以及瘋狂吞噬清氣的姿態。
“這這這……”這名儒生學子愣住了,話語都有些結巴。
不少的儒生們,也看見了一路向上、腳下毫不停頓的朱祐極,臉色浮現了震驚的神色。
“清氣繞於周身,背後懸掛清氣不散……大儒,這是大儒啊!”
突然,有位仔細觀察朱祐極的儒生驚唿出聲。
這下學子們都沸騰了。
“什麽?大儒?”
“大儒來參加行儒道了?”
“是哪家的人?”
“小聖賢莊?還是青雲書院?”
“這是要做什麽?”
不少人竊竊私語,交頭接耳,小心的打量著朱祐極。
當朱祐極經過他們身旁的時候,這些儒生學子們都收斂了情緒,微微躬身,向著朱祐極行了一禮。
無論是否是大儒,他們都會向朱祐極行禮。
學無先後,達者為師。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他們儒道不如朱祐極,自然會行禮。
儒道最重守禮。
山頂之上,反省亭內,院長周行天自然也注視到了這一幕,落子的手,懸在了半空中,喃喃道:“青雲書院的人來做什麽?”
周行天是儒道高手,八品大儒境巔峰,半步亞聖境,在青雲山的範圍內,借用儒聖刻刀和儒冠,足以擊敗陸地神仙級別的高手。
對於青雲書院的儒道絕學【儒道文心】,他自然是再熟悉不過。
“嗯?來的人是青雲書院的?”李玄衣眉頭微皺,問道。
“嗯,也不知道來意。”周行天繼續落子,心中卻將大部分關注,都放在了行儒道之上。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雖然皆是同門,修得也都是儒道之術。
但儒也分方向,最出名的就是程姓一族提出來的“存天理、滅人欲”。
講究保存心中本具的天理,消滅人的私有欲望。
仁即是天理,不仁即是人欲。
義即是天理,不義即是人欲。
忠即是天理,不忠即是人欲。
孝即是天理,不孝即是人欲。
心平氣和即是天理,浮躁驕狂即是人欲。
是謂存其天理,滅其人欲!
而周師為何成為天下之師,正是因為他提出來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一種與前者,截然不同的道路。
所謂知行合一,人人可成聖,人人可成為先賢。
反對程氏一族知先行後的說法,或知而不行的做法。
這就是儒術之爭。
清氣衝霄,鳥語花香,竹林幽幽,儼然一幅人間仙境。
一條直插天際的石階路,從山腳下,一路延伸,透過層層雲霧,直到消失不見。
在山峰雲霧的盡頭,有一座宮殿,若隱若現,好似海市蜃樓一般,兩個字透過雲霧,映照在每一位學子的心中。
儒殿!
儒道千年傳承的源頭,儒道至聖之地,供奉周師雕像、儒聖刻刀儒冠的殿宇,全世界儒道學子夢寐以求的終極之地。
一入儒殿,就代表著成為了儒道最核心的弟子。
成為整個世界一流宗門的傳人。
儒道三大聖地,青雲書院、小聖賢莊、稷下學宮。
青雲書院,儒道正統之地,出了不少極為優秀的儒道天才,就連名動天下的周師周浩蕩,也是求學於青雲書院,然而,最終因為種種原因,周師被青雲書院除名,這才讓供奉的雕像,去了稷下學宮。
這件事,在周師殞命滅大隋國運,立命名震天下之後,這一舉動也遭到了無數學子唾棄,為了挽迴聲望,青雲書院本打算迎迴雕像,卻遭到稷下學宮的拒絕,經過這一係列的事情過後,青雲書院名聲大跌。
小聖賢莊,儒家傳承之地,儒道亞聖荀子坐鎮,還有兩位儒道高手管理,也是名動天下的求學之地,掌門伏念、二當家顏路,其中三當家張良在韓國之戰中,加入了韓國,成為了韓國高官。
稷下學宮,儒道供奉之地,擁有儒聖的兩件聖物,以及亞聖周師的雕像,實力強勁,是全天下儒道弟子追求的聖地。
其中,擁有儒聖聖物的稷下學宮地位最高,其次小聖賢莊,最後才是青雲書院。
本來青雲書院是排行第二的,但是由於逐出周師的事情鬧得很大,導致名聲不如小聖賢莊了。
沈文山背著行囊,恭恭敬敬的對著山頂的儒殿行了一禮,深吸了一口氣,踏上了上山的第一個石階。
“踏。”
隨著沈文山的腳掌落到石階上,他隻覺得眼前湧動出無數道清氣包裹住了自身,隨後,他自身的清氣沸騰激蕩,每一個毛孔都在顫抖著,不斷吸收著石階所帶來的的清氣。
沈文山明顯得感覺到自身的大腦清晰了許多,體魄在清氣的滋養下,也變得更加強大,僅僅踏了一步,他就得到了巨大的好處。
沈文山臉上露出了興奮之色,連忙毫不猶豫的踏出了第二步。
“轟!”
同樣的清氣滋養,與剛剛的清氣相互融合,沈文山腦海中原先不太了解的典籍內容,此刻在清氣的衝刷下,仿佛開竅了一般,有了許多明悟。
沈文山欣喜無比,連忙從行囊之中,取出書卷,開始朗誦起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隨著誦念聲傳遞而出,一道道特殊的文氣,凝結成小字,接連不斷的浮現出來,浮現在書卷之上,縈繞在沈文山的周身。
在文氣和清氣兩種特殊之力的輔助下,沈文山平步青雲,一步接著一步,踏著台階,一路往上,一口氣走了五百步的石階。
沈文山隻覺得大腦脹脹的,額頭之上不自覺出現汗水,背上的衣裳濕透一片,仿佛耗費了巨大的體力。
“唿,休息一下,一步五百階,已經到極限了,時間還長,隻要太陽落山前,能夠達到乙等,就有機會。”
自家事自己最清楚,沈文山清楚自己的實力,追求甲等是不太可能了,但是休息休息,鞏固根基之後,追一追乙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畢竟甲等難尋,一年一度的行儒道,早就挑選出了不少的優秀人才,每年甲等的人數,能有一兩個,都算很不錯了。
一兩個的情況下,如果今年選入儒殿的人數是五位,那還有三個名額,乙等之中可以拚一拚。
……
山腳下,朱祐極看著這條充滿清氣的石階路,輕輕一笑,抬腳,踏上了石階。
“轟!”
無數的清氣沸騰起來,在朱祐極的天子望氣術之下,隻覺得各色清氣灌體,各種各樣的儒道文字、典籍精要、先賢耳語,充斥在清氣之中,在提高體魄和神魂的過程中,也在逐步幹擾著神魂識海的純淨。
“嗯?”
朱祐極眉頭微皺,重新審視腳底下的石階,看穿一層層的複雜的儒道文字和法陣,看透了其中蘊含的本質。
原來這些石階,不僅僅隻是封印著儒道清氣的尋常石頭,而是一件件儒道封印物,其中烙印著主人的部分意識和學識,這些學識和意誌,滋生著源源不斷的清氣,能夠幫助向上的學子提高清氣和修為。
但在潛移默化之中,也很容易影響學子純粹的心靈,讓神魂蒙塵。
筆墨紙硯、竹卷、畫卷……
朱祐極一眼望去,台階的模樣,也頃刻間變化,變成一樣樣蘊含著儒道真意的儒道物品,他感歎一句:“不愧是稷下學宮,三千九百九十九個儒道封印物,第一學宮之名,當之無愧。”
這些帶著主人部分學識和意誌的清氣,對於旁人來說,既是珍寶,同樣也是毒藥。
若能去除糟粕,得到其真諦,自然是絕世珍寶。
但若是囫圇吞棗般吸取清氣,那短期內自然會有所提升,但後果卻斷絕了那條至高之道——儒聖。
何為儒聖?
聖境強者,舉世無雙!
能開辟一門顯學,流傳百世,教誨數萬人。
隻有抵達聖境,方可成為聖人。
當今儒聖隻有一人,從古至今,隻有一人。
孔子。
儒道的開創者,一切儒法的源頭,定下法則規矩之人。
“對於旁人來說,是毒藥,但對於我來說,來者不拒!”
朱祐極神情輕鬆,負手而立,又上一步。
頃刻間,朱祐極體內的碧血丹心猶如黑洞漩渦一般,肆無忌憚的吸取著周圍的清氣,這種蘊含著知識意誌的清氣,盡數被碧血丹心所吞噬,在朱祐極的腦海中,成為最純粹的儒道知識。
“儒道文心。”
朱祐極催動青書書院的儒道絕學,使得一身清氣充盈環繞,整個人聖潔高貴、書卷氣覆蓋其身,一言一行,仿佛大儒降世,散發著令人信服的氣勢。
一步。
兩步。
三步。
一連上百個台階,朱祐極幾乎沒有停頓,周圍的清氣扭轉,不斷被他所吸收,籠罩住石階之上的雲霧,都消散了不少。
“咦?發生什麽事情了?”
“為什麽感覺清氣少了?”
“你們看?雲霧開始消散?”
不少正在攀登的學子們,紛紛露出了驚訝的神色,放下手中的書卷,看著周圍環境的變化,驚唿出聲。
正在這時,有人發現了步伐毫無停頓的朱祐極,看見了他背後濃鬱極致清氣,以及瘋狂吞噬清氣的姿態。
“這這這……”這名儒生學子愣住了,話語都有些結巴。
不少的儒生們,也看見了一路向上、腳下毫不停頓的朱祐極,臉色浮現了震驚的神色。
“清氣繞於周身,背後懸掛清氣不散……大儒,這是大儒啊!”
突然,有位仔細觀察朱祐極的儒生驚唿出聲。
這下學子們都沸騰了。
“什麽?大儒?”
“大儒來參加行儒道了?”
“是哪家的人?”
“小聖賢莊?還是青雲書院?”
“這是要做什麽?”
不少人竊竊私語,交頭接耳,小心的打量著朱祐極。
當朱祐極經過他們身旁的時候,這些儒生學子們都收斂了情緒,微微躬身,向著朱祐極行了一禮。
無論是否是大儒,他們都會向朱祐極行禮。
學無先後,達者為師。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他們儒道不如朱祐極,自然會行禮。
儒道最重守禮。
山頂之上,反省亭內,院長周行天自然也注視到了這一幕,落子的手,懸在了半空中,喃喃道:“青雲書院的人來做什麽?”
周行天是儒道高手,八品大儒境巔峰,半步亞聖境,在青雲山的範圍內,借用儒聖刻刀和儒冠,足以擊敗陸地神仙級別的高手。
對於青雲書院的儒道絕學【儒道文心】,他自然是再熟悉不過。
“嗯?來的人是青雲書院的?”李玄衣眉頭微皺,問道。
“嗯,也不知道來意。”周行天繼續落子,心中卻將大部分關注,都放在了行儒道之上。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雖然皆是同門,修得也都是儒道之術。
但儒也分方向,最出名的就是程姓一族提出來的“存天理、滅人欲”。
講究保存心中本具的天理,消滅人的私有欲望。
仁即是天理,不仁即是人欲。
義即是天理,不義即是人欲。
忠即是天理,不忠即是人欲。
孝即是天理,不孝即是人欲。
心平氣和即是天理,浮躁驕狂即是人欲。
是謂存其天理,滅其人欲!
而周師為何成為天下之師,正是因為他提出來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一種與前者,截然不同的道路。
所謂知行合一,人人可成聖,人人可成為先賢。
反對程氏一族知先行後的說法,或知而不行的做法。
這就是儒術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