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曆七二一年九月三十日,安陽郡南部,前線軍營
今日是西門川來到軍營的第五日,他將趙清霜和上官靜怡送過天峰山之後便直接南下來這軍營報到。這座軍營安紮在安陽郡最南邊的柏縣南部,離柏縣大概七十裏的一座山中,此地是雨露鎮的地界,這座山就名為雨露山,過了雨露山再往南便是西川郡的地界。
如今匪患嚴重,大部分流竄於雨露山中。安陽王派兵一千前往圍剿,同時也傳信命令西川郡府軍從雨露山南麓派兵合圍,可不知是消息未能傳到或者西川郡府軍按兵不動,雨露山南麓一直沒有消息傳來。
雨露山北麓的一千人分東西二營駐紮,二營之間相距約五裏,兩座大營遙遙相望,互為照應。西門川在西營,這幾日的西門川不太好,原因要從西門川到軍營的第二天說起。
西門川來的第一天就被這西營的最高長官羅校尉畢恭畢敬的接待,畢竟他是帶著最高長官獨孤陌的親筆信來的,像羅校尉這種級別的人想見王爺都不是隨時能見的,再加上西門川是刀怪西門追的徒弟。在此需提一下大厲王朝的武將等級及領軍人數,獨孤氏是軍事世家,軍隊的編製也和他們的血戰刀法一樣簡潔有效。
大厲王朝的軍隊每五到六人為一伍,設一伍長,九品;二十五到三十人為一都,設一都頭,八品;一百至一百二十人為一大都,設一都尉,七品;五百至六百人為一校,設一校尉,六品;兩千五至三千人為一軍,也稱一營,設一參將,五品;參將之上是四品中郎將,中郎將再往上就是三品的總將,中郎將為總將的副手,協助總將處理全軍事務,平時操練帶兵均由參將直接管理。中郎將的地位僅次於總將,若以中郎將為最高首領帶兵,可帶兩軍即五千到六千人;三品的總將可帶兵一萬到一萬五千人,這正好是一郡郡府府軍的數量,因此郡府府軍的最高長官就是總將,直接聽命於郡王,和郡守同級。
總將之上還有二品的總兵和從一品的總督,總兵可領軍五到六萬,總督則是目前大厲王朝的最高實權武職,總領一方軍務,領兵人數在十萬到二十萬不等。皇城禁衛軍的人數在十萬左右,設一統領和兩個副統領,因此禁軍統領和總督同級,同理,禁軍副統領則和總兵同級。
自五品參將起,還有一位低半品的參軍,也稱長史,多由文官擔任,負責軍中文書和後勤事宜,作為將領的助手。大厲一朝以武為尊,同品級裏,還是以武將為首。值得一提的是總督之上曾常設正一品兵馬元帥,後皇帝為掌握軍隊大權,取消此官職。即皇帝為最高武官統領,作為文官之首的丞相相當於皇帝的參軍。
郡府府軍人數不足,因此不可能像邊軍一樣出現總督總兵或者統領副統領等官職,當然,一個藩王可直接指揮的總人數在五到六萬,可以將其視為總兵。大厲軍隊編製最大的特點在於人數有規定卻不限具體數量,在不進行大規模征兵的情況下,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每天都有零散的新兵入伍,或自願,或發配充軍,也有零散的老兵離開軍營,獨孤氏對此情形加以鼓勵,畢竟這有利於保持軍隊戰鬥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在人數上有彈性的編製就顯出了它的優勢。比如若不足五人不設伍,隻三人該如何?管束繁瑣不說,新兵也沒有歸屬感,不利於軍隊發展。
閑言少敘,此地兩營每営均由一個校尉領軍。西門川來的第一天西營校尉對他畢恭畢敬,下麵的士兵麵上雖不說,私下一片不屑,畢竟軍營是實力和軍功說話的地方。可沒想到第二天西門川就隨軍進山圍剿匪寇,其實力自不必說,可惜他初出茅廬,未曾殺過人,匪寇又是不死不休,這讓西門川毫不適應,同行的士兵既驚歎又惋惜,驚歎於他的武功高強,卻惋惜他的畏手畏腳。生死相搏,尤其在群戰中生死相搏,效率很重要,難免一個猶豫,友軍就會慘死敵軍之下,自己並非無能為力卻看友軍倒下,任誰都不會感到舒服。
“西門少俠在想什麽?”一個漢子對抱臂而立看著南方雨露山的西門川問道,隻見這漢子年紀三十上下,身材魁梧,一身紅色軍服毫不合身,未穿甲胄,因而胸前露著一大片,言行舉止看來甚是豪爽。
“原來是林都尉,”西門川見禮道,“沒什麽,隻是不知道這匪患何時能有個了結?”
“哈哈哈,西門老弟怕還是在耿耿於懷自己雙手沾了血吧,這些人該殺,少俠不要有負擔。”林都尉說道。
西門川換了一個負手而立的姿勢說道:“哎,前天羅校尉還特地帶在下去看了被匪寇洗劫過的村莊,那慘狀曆曆在目,在下也明白對這些悍匪下手無需容情,可就是過不了心裏那關。”
“為兄聽說老弟這兩日夜夜喝得酩酊大醉也無法入睡,可是常做噩夢?”林都尉問道。
“不錯,林大哥怎麽知道?”西門川疑惑道。
“哎,幹的既是這行當,每個人都必須經曆這個過程。朝廷和人民需要,我等又在其位,自然義不容辭。否則,誰不想老老實實在家陪老婆孩子。”林都尉說道,說到這裏似乎又想起了他剛剛會走路的女兒。
西門川聞言並不言語,林都尉又說道:“匪寇兇悍,寧死不降,我等若不將其擊殺,不知還有多少無辜百姓慘死於他們之手......”
林都尉尚未說完,就聽見隆隆的戰鼓聲傳來。
“看來密探又發現匪寇的行蹤了,我們快去集合吧。”林都尉說道,說完二人都急忙往營地的方向走去。
三通鼓聲已畢,五百多人已整整齊齊列隊完畢,在前說話的將官紅衣銀甲,頭戴鋼盔,也是一臉殺氣,胡子拉碴,左側臉頰上一條和鼻梁一樣筆直的刀疤從眼皮下直到嘴角。
“山中傳來消息,巨木嶺發現大量匪寇,人數估計過百,本尉和東營劉校尉商量過了,各派兩大都人馬前去剿滅,”羅校尉頓了一下繼續說道,“林海生。”
“屬下在。”林都尉迴答道,原來他全名叫林海生。
“你帶本都人馬,再攜帶一日幹糧,悄悄潛伏到到巨木嶺南麵待命。”羅校尉吩咐道。
“屬下遵命。”
“請西門少俠和範先生隨行。”羅校尉又對西門川和一個中年江湖客說道,這個年約三十的中年人一身錦緞白袍,在後勁處簡單發帶束發,懷抱長劍而立,一臉傲慢。兩人微微點頭示意得令。
“郭子剛。”
“屬下在。”前排一人應道,隻見此人此刻也是紅衣銀甲,同樣身形魁梧,四方臉,嘴唇四周一圈濃密的大胡子甚是惹眼。
“你帶本都人馬,帶一日幹糧,到巨木嶺西麵待命。”羅校尉吩咐道。
“屬下遵命。”
“請羅少俠和劉先生隨行。”往羅校尉行禮的方向看去,一個一身紅色交領衣袍,麵色平靜的青年,赫然是武道大會十六強之一羅臻;被稱為範先生的是一個怪人,一身純黑色錦緞交領衣袍,披頭散發,頭發中分,長且直,兩束頭發劃過鬢角再垂到胸前,麵色白淨,表情妖冶,手握一把雪白劍鞘的長劍,根本看不出此人是男是女,年齡幾何;二人也是頷首示意得令。此黑白衣裳的二人就是之前聽周趙二兄弟說過的黑白雙劍,西門川一到軍營就見到了二人,而且聽說這二人是獨孤陌請來的高手。
“記住,匪寇會武功者眾,汝等需以伍為單位聯合進攻,違令者軍法處置,出發。”羅校尉吩咐道。“吼”所有士兵整齊劃一聲低吼,氣勢十足。受命者就此散去,分頭準備。
太平曆七二一年九月三十日,安陽郡南部,巨木嶺南麵
巨木嶺距西營約十裏,巨木嶺山高林密,倒是藏身的好去處。此刻西門川和林海生及範先生領軍掩身於巨木嶺旁的另一座山嶺之中,兩嶺之間是一塊相對平坦的窪地,是從巨木嶺南逃的必經之處,是個伏擊圍剿的用兵之地。
“前幾日我等遇到的都是小股的流寇,今日卻說有百人之巨,也不知道戰力如何?”粗豪的林海生擔憂道。
“哼,怕什麽,他們來一個,在下殺一個,來兩個,在下殺一雙,我的劍告訴我,它現在渴望飲血。”範先生麵無表情地說道,西門川聞言沒有言語。
“範先生說得是,今次還是要多仰仗範先生。”林海生恭敬道,這個人也是王爺請來的高手,殺起賊寇來毫不手軟,但對自己人遇害也無動於衷,脾氣也是古怪,不似西門川那般好說話,林海生這樣想著。
“你這小子,西門追號稱刀怪,不僅脾氣怪異,該殺的人從不手軟,你連殺個人都害怕,還敢自稱是他的徒弟。”範先生沒理林海生,而是對西門川說道,一臉輕蔑,西門川聞言冷眼看著他,麵色不悅。
“不用如此看著在下,有種的待會殺幾個賊寇給在下瞧瞧,在下就敬重你刀怪弟子的身份。”範先生輕蔑道。林海山聞言本想當個和事老為二人說和,卻聽到了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從巨木嶺傳來,肉眼可見有人從巨木嶺奔下山來,東西兩麵聽得兩聲響箭炸響。
“匪寇出現了,提高警惕,等待攻擊命令。”林海生低聲吩咐道。眾人聞言提高警惕看著對麵的山鄰,不時有人稀稀落落的奔下山來,林海生等人粗略的估計人數,情報不假,確實有百人之眾,落在後麵的匪寇不時迴身格擋射來的羽箭,也不時有人中箭倒地。
“哼,羅老兒吃過虧終於學乖了,知道用羽箭避免貼身近戰了。”範先生輕蔑道。西門川和林海生聞言深以為然,畢竟普通士兵和會武功的匪寇短兵相接絕非上策,之前的交手結果也驗證了這點。可惜府軍配發的弓箭數量有限,而且匪寇下山之後迅速結成防守陣勢撥開射來的羽箭,至此,羽箭的威力開始大打折扣,羽箭始終有用完的時候,最終還是得貼身近戰。
在此需得說說大力軍隊的裝備配置。邊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步兵、騎兵、弓箭兵、盾牌兵和工兵應有盡有。大曆軍隊的統一配置是鋼盔、銀甲和紅色軍服,兵器為兩尺佩刀,無論兵種人手一把,作為防身之用,此外各兵種還有各自特殊武器。大厲西部和北部邊境海拔雖髙,但地勢相對平坦,適合騎兵作戰,故騎兵較多,五萬人的軍隊中騎兵人數可能在一萬到一萬五千人,騎兵的專屬武器一般為長柄戰刀,整體長度近半丈,配合騎兵衝刺威力十足。弓箭兵、盾牌兵、和工兵人數相當,五萬人的軍隊中有五千到六千人;弓箭兵的專屬武器自然就是弓和箭;盾牌兵的盾髙約半丈,寬約三尺,藏身三兩普通士兵毫無問題;工兵相對特殊,各種攻城器械,挖溝搭橋之類的任務都屬工兵職責。步兵的武器一般為紅纓長槍,無論東南西北邊境,步兵人數都是最多的。
南方邊境崇山峻嶺,不利於騎兵作戰,騎兵人數銳減,五萬人的軍隊約隻剩五千到六千騎兵,其餘兵種人數倒無太大變化。至於東海的水師則更為特殊,暫且按下不表。
說迴郡府府兵和皇城禁衛軍,大厲內部的作戰於規模而言自然無法與邊境相提並論,有千人參戰即可視為是較大規模的戰役,換言之,皇城禁衛軍和郡府府軍遭遇的戰鬥多為小範圍內的巷戰,故多以步兵為主,弓箭兵為輔,其餘兵種幾乎沒有。
此時還有七八十名匪寇結成圓陣於場中,郡府府兵紛紛出現從窪地東南北三麵形成合圍之勢,隻見北邊的府軍之中一支響箭升空,在南邊林海生等人頭頂炸響。
“記住合作進攻,不要貪功冒進,出擊。”林海生高生吩咐道,接著一聲聲“殺”連綿不絕,西門川等人也加入了合圍之勢,徹底完成合圍,戰鬥一觸即發。
雙方一接觸,郡府府兵占盡上風,匪寇陣勢外圍被府兵的長槍刺中倒下的不少,u看書w.ukansh.cm 由於匪寇的圓陣列得緊密,即使強如西門川也不敢直接衝入圓陣之中,進去容易出來就不好說了。以陣對陣,己方的長槍又有優勢,西門川等一眾高手反而是在外圍觀戰,一時無事。
匪寇還沒碰到府軍一片衣角,他們自己的人卻損失了一兩成,這是自交手以來從不曾發生過的事。居中的一人身材高大壯碩,一臉兇惡,一把寬背長刀甚是惹眼,雙眼赤紅,似乎胸中怨恨難消。
“我等聚在一處施展不開,老二,老四,老五,老七,你們每人帶三人從四個方向衝入敵陣,速戰速決,不要戀戰,先解決第一層包圍圈。”居中那人吩咐道。
“是,大哥。”四個人齊聲應道,說完便有十來條人影從不同方向飛入場中,這些人一出圓陣,猶如虎入羊群,有的用刀,有的用劍,在府軍中大殺四方,在包圍圈最裏邊那一兩層的府兵開始不斷倒下。此時西門川等人也不得不出手,幾乎同時,五六條人影同時飛入場中,和最先出陣的十來人交上了手,武功好一些的一對二或者一對三,如黑白雙劍,武功差一些的一對一,如羅臻。西門川武功倒不弱於在場任何人,隻可惜舍不得下狠手,己方畏手畏腳,對方不死不休,府軍的高手都被纏住。西門川等一眾高手被纏住,包圍圈又被拉大,憋著氣的首領帶著圓陣中其餘人分散開來殺向府軍,手腳一施展開,便恢複了悍匪本色,殺起府軍來猶如砍瓜切菜一般,府軍的包圍圈進一步擴大。
“穩住陣腳,以伍為單位聯合進攻。”校尉都尉們都不約而同的高喊道。
今日是西門川來到軍營的第五日,他將趙清霜和上官靜怡送過天峰山之後便直接南下來這軍營報到。這座軍營安紮在安陽郡最南邊的柏縣南部,離柏縣大概七十裏的一座山中,此地是雨露鎮的地界,這座山就名為雨露山,過了雨露山再往南便是西川郡的地界。
如今匪患嚴重,大部分流竄於雨露山中。安陽王派兵一千前往圍剿,同時也傳信命令西川郡府軍從雨露山南麓派兵合圍,可不知是消息未能傳到或者西川郡府軍按兵不動,雨露山南麓一直沒有消息傳來。
雨露山北麓的一千人分東西二營駐紮,二營之間相距約五裏,兩座大營遙遙相望,互為照應。西門川在西營,這幾日的西門川不太好,原因要從西門川到軍營的第二天說起。
西門川來的第一天就被這西營的最高長官羅校尉畢恭畢敬的接待,畢竟他是帶著最高長官獨孤陌的親筆信來的,像羅校尉這種級別的人想見王爺都不是隨時能見的,再加上西門川是刀怪西門追的徒弟。在此需提一下大厲王朝的武將等級及領軍人數,獨孤氏是軍事世家,軍隊的編製也和他們的血戰刀法一樣簡潔有效。
大厲王朝的軍隊每五到六人為一伍,設一伍長,九品;二十五到三十人為一都,設一都頭,八品;一百至一百二十人為一大都,設一都尉,七品;五百至六百人為一校,設一校尉,六品;兩千五至三千人為一軍,也稱一營,設一參將,五品;參將之上是四品中郎將,中郎將再往上就是三品的總將,中郎將為總將的副手,協助總將處理全軍事務,平時操練帶兵均由參將直接管理。中郎將的地位僅次於總將,若以中郎將為最高首領帶兵,可帶兩軍即五千到六千人;三品的總將可帶兵一萬到一萬五千人,這正好是一郡郡府府軍的數量,因此郡府府軍的最高長官就是總將,直接聽命於郡王,和郡守同級。
總將之上還有二品的總兵和從一品的總督,總兵可領軍五到六萬,總督則是目前大厲王朝的最高實權武職,總領一方軍務,領兵人數在十萬到二十萬不等。皇城禁衛軍的人數在十萬左右,設一統領和兩個副統領,因此禁軍統領和總督同級,同理,禁軍副統領則和總兵同級。
自五品參將起,還有一位低半品的參軍,也稱長史,多由文官擔任,負責軍中文書和後勤事宜,作為將領的助手。大厲一朝以武為尊,同品級裏,還是以武將為首。值得一提的是總督之上曾常設正一品兵馬元帥,後皇帝為掌握軍隊大權,取消此官職。即皇帝為最高武官統領,作為文官之首的丞相相當於皇帝的參軍。
郡府府軍人數不足,因此不可能像邊軍一樣出現總督總兵或者統領副統領等官職,當然,一個藩王可直接指揮的總人數在五到六萬,可以將其視為總兵。大厲軍隊編製最大的特點在於人數有規定卻不限具體數量,在不進行大規模征兵的情況下,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每天都有零散的新兵入伍,或自願,或發配充軍,也有零散的老兵離開軍營,獨孤氏對此情形加以鼓勵,畢竟這有利於保持軍隊戰鬥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在人數上有彈性的編製就顯出了它的優勢。比如若不足五人不設伍,隻三人該如何?管束繁瑣不說,新兵也沒有歸屬感,不利於軍隊發展。
閑言少敘,此地兩營每営均由一個校尉領軍。西門川來的第一天西營校尉對他畢恭畢敬,下麵的士兵麵上雖不說,私下一片不屑,畢竟軍營是實力和軍功說話的地方。可沒想到第二天西門川就隨軍進山圍剿匪寇,其實力自不必說,可惜他初出茅廬,未曾殺過人,匪寇又是不死不休,這讓西門川毫不適應,同行的士兵既驚歎又惋惜,驚歎於他的武功高強,卻惋惜他的畏手畏腳。生死相搏,尤其在群戰中生死相搏,效率很重要,難免一個猶豫,友軍就會慘死敵軍之下,自己並非無能為力卻看友軍倒下,任誰都不會感到舒服。
“西門少俠在想什麽?”一個漢子對抱臂而立看著南方雨露山的西門川問道,隻見這漢子年紀三十上下,身材魁梧,一身紅色軍服毫不合身,未穿甲胄,因而胸前露著一大片,言行舉止看來甚是豪爽。
“原來是林都尉,”西門川見禮道,“沒什麽,隻是不知道這匪患何時能有個了結?”
“哈哈哈,西門老弟怕還是在耿耿於懷自己雙手沾了血吧,這些人該殺,少俠不要有負擔。”林都尉說道。
西門川換了一個負手而立的姿勢說道:“哎,前天羅校尉還特地帶在下去看了被匪寇洗劫過的村莊,那慘狀曆曆在目,在下也明白對這些悍匪下手無需容情,可就是過不了心裏那關。”
“為兄聽說老弟這兩日夜夜喝得酩酊大醉也無法入睡,可是常做噩夢?”林都尉問道。
“不錯,林大哥怎麽知道?”西門川疑惑道。
“哎,幹的既是這行當,每個人都必須經曆這個過程。朝廷和人民需要,我等又在其位,自然義不容辭。否則,誰不想老老實實在家陪老婆孩子。”林都尉說道,說到這裏似乎又想起了他剛剛會走路的女兒。
西門川聞言並不言語,林都尉又說道:“匪寇兇悍,寧死不降,我等若不將其擊殺,不知還有多少無辜百姓慘死於他們之手......”
林都尉尚未說完,就聽見隆隆的戰鼓聲傳來。
“看來密探又發現匪寇的行蹤了,我們快去集合吧。”林都尉說道,說完二人都急忙往營地的方向走去。
三通鼓聲已畢,五百多人已整整齊齊列隊完畢,在前說話的將官紅衣銀甲,頭戴鋼盔,也是一臉殺氣,胡子拉碴,左側臉頰上一條和鼻梁一樣筆直的刀疤從眼皮下直到嘴角。
“山中傳來消息,巨木嶺發現大量匪寇,人數估計過百,本尉和東營劉校尉商量過了,各派兩大都人馬前去剿滅,”羅校尉頓了一下繼續說道,“林海生。”
“屬下在。”林都尉迴答道,原來他全名叫林海生。
“你帶本都人馬,再攜帶一日幹糧,悄悄潛伏到到巨木嶺南麵待命。”羅校尉吩咐道。
“屬下遵命。”
“請西門少俠和範先生隨行。”羅校尉又對西門川和一個中年江湖客說道,這個年約三十的中年人一身錦緞白袍,在後勁處簡單發帶束發,懷抱長劍而立,一臉傲慢。兩人微微點頭示意得令。
“郭子剛。”
“屬下在。”前排一人應道,隻見此人此刻也是紅衣銀甲,同樣身形魁梧,四方臉,嘴唇四周一圈濃密的大胡子甚是惹眼。
“你帶本都人馬,帶一日幹糧,到巨木嶺西麵待命。”羅校尉吩咐道。
“屬下遵命。”
“請羅少俠和劉先生隨行。”往羅校尉行禮的方向看去,一個一身紅色交領衣袍,麵色平靜的青年,赫然是武道大會十六強之一羅臻;被稱為範先生的是一個怪人,一身純黑色錦緞交領衣袍,披頭散發,頭發中分,長且直,兩束頭發劃過鬢角再垂到胸前,麵色白淨,表情妖冶,手握一把雪白劍鞘的長劍,根本看不出此人是男是女,年齡幾何;二人也是頷首示意得令。此黑白衣裳的二人就是之前聽周趙二兄弟說過的黑白雙劍,西門川一到軍營就見到了二人,而且聽說這二人是獨孤陌請來的高手。
“記住,匪寇會武功者眾,汝等需以伍為單位聯合進攻,違令者軍法處置,出發。”羅校尉吩咐道。“吼”所有士兵整齊劃一聲低吼,氣勢十足。受命者就此散去,分頭準備。
太平曆七二一年九月三十日,安陽郡南部,巨木嶺南麵
巨木嶺距西營約十裏,巨木嶺山高林密,倒是藏身的好去處。此刻西門川和林海生及範先生領軍掩身於巨木嶺旁的另一座山嶺之中,兩嶺之間是一塊相對平坦的窪地,是從巨木嶺南逃的必經之處,是個伏擊圍剿的用兵之地。
“前幾日我等遇到的都是小股的流寇,今日卻說有百人之巨,也不知道戰力如何?”粗豪的林海生擔憂道。
“哼,怕什麽,他們來一個,在下殺一個,來兩個,在下殺一雙,我的劍告訴我,它現在渴望飲血。”範先生麵無表情地說道,西門川聞言沒有言語。
“範先生說得是,今次還是要多仰仗範先生。”林海生恭敬道,這個人也是王爺請來的高手,殺起賊寇來毫不手軟,但對自己人遇害也無動於衷,脾氣也是古怪,不似西門川那般好說話,林海生這樣想著。
“你這小子,西門追號稱刀怪,不僅脾氣怪異,該殺的人從不手軟,你連殺個人都害怕,還敢自稱是他的徒弟。”範先生沒理林海生,而是對西門川說道,一臉輕蔑,西門川聞言冷眼看著他,麵色不悅。
“不用如此看著在下,有種的待會殺幾個賊寇給在下瞧瞧,在下就敬重你刀怪弟子的身份。”範先生輕蔑道。林海山聞言本想當個和事老為二人說和,卻聽到了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從巨木嶺傳來,肉眼可見有人從巨木嶺奔下山來,東西兩麵聽得兩聲響箭炸響。
“匪寇出現了,提高警惕,等待攻擊命令。”林海生低聲吩咐道。眾人聞言提高警惕看著對麵的山鄰,不時有人稀稀落落的奔下山來,林海生等人粗略的估計人數,情報不假,確實有百人之眾,落在後麵的匪寇不時迴身格擋射來的羽箭,也不時有人中箭倒地。
“哼,羅老兒吃過虧終於學乖了,知道用羽箭避免貼身近戰了。”範先生輕蔑道。西門川和林海生聞言深以為然,畢竟普通士兵和會武功的匪寇短兵相接絕非上策,之前的交手結果也驗證了這點。可惜府軍配發的弓箭數量有限,而且匪寇下山之後迅速結成防守陣勢撥開射來的羽箭,至此,羽箭的威力開始大打折扣,羽箭始終有用完的時候,最終還是得貼身近戰。
在此需得說說大力軍隊的裝備配置。邊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步兵、騎兵、弓箭兵、盾牌兵和工兵應有盡有。大曆軍隊的統一配置是鋼盔、銀甲和紅色軍服,兵器為兩尺佩刀,無論兵種人手一把,作為防身之用,此外各兵種還有各自特殊武器。大厲西部和北部邊境海拔雖髙,但地勢相對平坦,適合騎兵作戰,故騎兵較多,五萬人的軍隊中騎兵人數可能在一萬到一萬五千人,騎兵的專屬武器一般為長柄戰刀,整體長度近半丈,配合騎兵衝刺威力十足。弓箭兵、盾牌兵、和工兵人數相當,五萬人的軍隊中有五千到六千人;弓箭兵的專屬武器自然就是弓和箭;盾牌兵的盾髙約半丈,寬約三尺,藏身三兩普通士兵毫無問題;工兵相對特殊,各種攻城器械,挖溝搭橋之類的任務都屬工兵職責。步兵的武器一般為紅纓長槍,無論東南西北邊境,步兵人數都是最多的。
南方邊境崇山峻嶺,不利於騎兵作戰,騎兵人數銳減,五萬人的軍隊約隻剩五千到六千騎兵,其餘兵種人數倒無太大變化。至於東海的水師則更為特殊,暫且按下不表。
說迴郡府府兵和皇城禁衛軍,大厲內部的作戰於規模而言自然無法與邊境相提並論,有千人參戰即可視為是較大規模的戰役,換言之,皇城禁衛軍和郡府府軍遭遇的戰鬥多為小範圍內的巷戰,故多以步兵為主,弓箭兵為輔,其餘兵種幾乎沒有。
此時還有七八十名匪寇結成圓陣於場中,郡府府兵紛紛出現從窪地東南北三麵形成合圍之勢,隻見北邊的府軍之中一支響箭升空,在南邊林海生等人頭頂炸響。
“記住合作進攻,不要貪功冒進,出擊。”林海生高生吩咐道,接著一聲聲“殺”連綿不絕,西門川等人也加入了合圍之勢,徹底完成合圍,戰鬥一觸即發。
雙方一接觸,郡府府兵占盡上風,匪寇陣勢外圍被府兵的長槍刺中倒下的不少,u看書w.ukansh.cm 由於匪寇的圓陣列得緊密,即使強如西門川也不敢直接衝入圓陣之中,進去容易出來就不好說了。以陣對陣,己方的長槍又有優勢,西門川等一眾高手反而是在外圍觀戰,一時無事。
匪寇還沒碰到府軍一片衣角,他們自己的人卻損失了一兩成,這是自交手以來從不曾發生過的事。居中的一人身材高大壯碩,一臉兇惡,一把寬背長刀甚是惹眼,雙眼赤紅,似乎胸中怨恨難消。
“我等聚在一處施展不開,老二,老四,老五,老七,你們每人帶三人從四個方向衝入敵陣,速戰速決,不要戀戰,先解決第一層包圍圈。”居中那人吩咐道。
“是,大哥。”四個人齊聲應道,說完便有十來條人影從不同方向飛入場中,這些人一出圓陣,猶如虎入羊群,有的用刀,有的用劍,在府軍中大殺四方,在包圍圈最裏邊那一兩層的府兵開始不斷倒下。此時西門川等人也不得不出手,幾乎同時,五六條人影同時飛入場中,和最先出陣的十來人交上了手,武功好一些的一對二或者一對三,如黑白雙劍,武功差一些的一對一,如羅臻。西門川武功倒不弱於在場任何人,隻可惜舍不得下狠手,己方畏手畏腳,對方不死不休,府軍的高手都被纏住。西門川等一眾高手被纏住,包圍圈又被拉大,憋著氣的首領帶著圓陣中其餘人分散開來殺向府軍,手腳一施展開,便恢複了悍匪本色,殺起府軍來猶如砍瓜切菜一般,府軍的包圍圈進一步擴大。
“穩住陣腳,以伍為單位聯合進攻。”校尉都尉們都不約而同的高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