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修建莫高窟
穿越到大唐,我囤積了萬億物質 作者:用戶35049269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未即位前的宣宗表麵上裝瘋賣傻,但等到即位以後,卻表現出勵精圖治的精神。他貶李德裕於崖州,抑製宦官勢力,打擊權貴,勤儉治國,注重選拔人才。文化上,再次尊崇佛教。
一天,宣宗夢見了一位金人,說:“從西麵來了個高僧,來大唐化緣,你要好生接待。”
他不知是真是假,於是問傅小d。
傅小d說:“恭喜皇上,那位金人就是佛陀。他說高僧前來,我們應該前去迎接,以表誠心。”
當天上朝,宣宗下詔全體大臣,沐浴更衣,準備去迎接大德高僧前來。
傅小d用天眼觀察,原來是敦煌的洪辯大師來了。
太平公主自然欣喜萬分,這是大唐複興的吉兆。
她問這位法師道行如何?
傅小d道:“洪辯因德才學識高人一籌,二十年前被吐蕃讚普任命為釋門都法律,後又兼副教授。他宏開五部之宗,廣談三乘之旨,精研維摩惟識諸經,又傳譯佛經,講經說法,廣收徒眾。”
宣宗率文武百官來到了西城金光門,這裏早已經打掃的幹幹淨淨,並請法師灑了淨。路兩旁是看熱鬧的百姓,他們都熱切盼望來自敦煌的大師。金光門外有祭祀雨神的雨師壇,門內還有上官婉兒的居所。
早有宦官前往三十裏外去迎接,很快一頂轎子來到了金光門。一位西域和尚從容下了轎子。
大師身穿一件紅色的袈裟,上麵繡著精美的圖案和萬字符,彰顯出他的地位和身份。他手中握著一串黑色的念珠,每一顆珠子都光滑圓潤,仿佛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大師的麵容慈祥而和藹,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深邃的智慧和慈悲。他的眉毛濃密而整齊,微微上揚,給人一種溫和的感覺。他的嘴唇微動,似乎在默默念誦經文,讓人感受到他內心的寧靜和專注。
宣宗向大師行了跪拜禮,所有的文武大臣也一同跪拜,路兩旁的百姓不斷地念誦著阿彌陀佛,麵容極其虔誠。
而後宣宗攜著大師的手來到萬象聖殿,宣宗恭請大師坐在了預先準備的象牙椅上,緊挨著自己的龍椅。
宣宗開口問:“大師不遠千裏來到長安,想必是要朕幫忙不是?”
洪辯大師道:“前幾日貧僧到過金鑾殿,知道大唐的日子比之前好多了。”
台下一陣大笑,大師說話的水平就是高啊,比直接吹捧效果好。
宣宗一時愣住,不知如何迴答。
傅小d上前對皇上說:“陛下登基那天紅光滿麵,一定是大師前來加持。”
宣宗頓時明白了,那一天確實神清氣爽,原來是大師來過了。
李武給大師行了禮,問:“請問大師,我大唐的國運能不能中興?”
“是呀,我們也在想問這個問題。”其他大臣竊竊私語。
大師微微一笑道:“佛教興則國家興,所以貧僧前來就是為了振興佛教於末世。我立誌修建日益破敗的莫高窟,隻是囊中羞澀,所以——”
啊哦,原來是來化緣的,一些大臣露出鄙夷之色。
宣宗笑道:“振興佛教是我大唐責任,從武皇時代起,我們修建了很多佛寺,度化了很多僧眾,特別是我登基後,供養僧人無數,功德應該不小吧?”
大師搖搖頭道:“毫無功德!”
什麽?毫無功德?大臣們臉色大變,您也太不識趣了吧?
但見宣宗微微一笑,說:“剛才隻是戲談,朕當然知道功德與福德不同,世尊拈花,迦葉微笑。不落宮商,是何曲調。古洞風清,寒潭月皎。報公知,須曉了。”
大師點點頭,表示讚許。
大臣們麵麵相覷,這才知道皇上的佛學造詣如此之深,禪詩張口就來啊。
李武走上前,向皇上和大師行了禮,然後轉身對列位大臣道:“各位大人,大師不遠千裏來到長安,為了什麽?還不是為了我大唐的基業能夠萬古長青?我們作為百姓父母官,理應輔助皇上,開創基業,振興大唐。我承諾:捐出我所有的銀兩物資,修建莫高窟!”
台下竟然沒有掌聲,隻見大家低下了頭。
傅小d知道,公主的錢財前幾天都捐給了新皇上,哪還有半兩銀子?
幾位老大臣想:這才過了幾天好日子,就讓我們捐錢?等到家裏一萬兩白銀攢夠了再說吧。
大師脫掉身上的金色袈裟,說:“這件袈裟,是經過幾代大師加持過的,能夠消災免難,延年益壽。我今日為了募捐,甘願售賣,以圖換些銀兩。”
宣宗站起身,重新給大師披在身上,說:“大師見外了,朕即使一日一食,也要完成大師宏願。大唐願意捐獻白銀五十萬兩。”
傅小d也站出來道:“下官也願意捐出黃金一百斤,糧食一萬石。”
“這是裸捐!”他又補充道。
裸捐?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那意思褲子都捐出去了。
台下立即響起了一陣哄亂,這個傅小d哪來的這麽些金子,還有糧食?
對,偷的,安史之亂那些叛軍的財寶都進了他的腰包,不對,是他的空間。
一位禦史道:“皇上,傅小d貪汙公款,這就是鐵證!”
“對,這些年國庫空蕩蕩,原來被大碩鼠偷走了。”一位宦官道。
宣宗一時無語,他知道傅小d被他們冤枉了,但又不知說什麽好。
李武站出來怒吼道:“各位大人,這些錢財來自於阿拉伯戰場,你們如果眼饞也到阿拉伯去搶啊,沒人攔著你們。”
大家稍微安定了下來。
“至於安史之亂的那些糧草,都用在了大唐軍事上,有郭熙將軍作證。”李武道。
郭熙身穿鎧甲,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把他們嚇了一跳。
“我以父王的名義起誓,傅將軍的錢財確實都用在了大唐軍隊的建設上,太上皇肅宗留有詔書。”郭熙道。
郭熙是郭子儀的兒子,他的話沒人敢懷疑。
大師被傅小d的一片誠心所感動,站起身說:“日後有空,請傅大人前往莫高窟一遊。”
傅小d還了禮表示一定。
洪辯身為沙州釋門都法律兼副教授和尚,為了表達自己對佛的一片赤誠和堅定信念,毅然決然地立下了一個宏大的願望——開鑿一座功德窟,以拯救佛教於末法時代的困境之中。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毫不猶豫地傾盡了自己的全部財富,並四處奔波,向眾人募集捐款,努力爭取僧眾們的支持與幫助。經過不懈的努力,他終於籌集到了足夠的資金,可以開始著手實施他的計劃。
於是,在大和六年(公元 832年),洪辯精心挑選並招募了一批技藝精湛、才華橫溢的工匠,正式開始了七佛堂的開鑿工程。這項艱巨而漫長的任務曆經兩年的時間,最終得以完成。
這座名為七佛堂的洞窟,也就是如今我們所熟知的敦煌莫高窟第365窟。它見證了洪辯的虔誠與執著,也成為了佛教藝術的瑰寶之一,流傳至今。
竣工那天,傅小d和太平公主乘坐飛行器前去慶賀,並把從阿拉伯帶來的一些文獻捐給了大師。
看著飛行器,大師眼裏露出驚訝之色。他仿佛看到了什麽,又輕歎一聲道:“不愧是民族的脊梁。”
大師讓他們隨便逛逛,放鬆一下身心。
眼前這座宏偉而莊嚴的莫高窟,確實讓太平公主心生向往之情,她輕聲說道:“我想在這裏修行,你覺得如何呢?”
傅小d微微一怔,然後露出了微笑,他迴應道:“當然好啊!這裏確實需要一個像你這樣的人來守護。不過,要是能有個帶槍的護法就更好了,那樣可以更好地保護這片神聖之地。”
太平公主聽後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堅定和決心。她知道,這是一個新的開始,也是一次對自我的挑戰。在這裏,她將尋求內心的寧靜與智慧,通過修行來為大唐祈福。
傅小d看著太平公主,心中也充滿了期待。他們一起走進了莫高窟,準備迎接未來的種種可能。
走進莫高窟,仿佛進入了一個神秘而莊嚴的世界。一尊尊巨大的佛像靜靜地矗立著,它們的麵容慈祥而莊重,眼神深邃而寧靜。每一尊佛像都有著獨特的姿態和表情,有的雙手合十,有的手持法器,有的麵帶微笑,有的莊嚴肅穆。這些佛像高達數十米,給人以無與倫比的震撼感。
佛像的雕刻工藝精湛絕倫,線條流暢自然,細節之處盡顯匠心獨運。他們的肌膚質感逼真,仿佛能夠感受到其溫度;衣物飄逸靈動,仿佛隨風飄動。佛像身上的裝飾精美華麗,鑲嵌著寶石、珍珠等珍貴物品,閃耀著耀眼的光芒。
在燈光的映照下,佛像顯得更加神聖而莊嚴。它們的存在讓人感受到一種超越時空的力量,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古老的故事和智慧。站在佛像前,人們不禁心生敬畏之情,被這種偉大的藝術所折服。
太平公主上完了香,說:“建的再好,如果保護不好,也是件遺憾。”
“我看我們還是去湊錯錢吧,你空間裏空空如也。”傅小d說。
他們是靈魂伴侶,自然能看到對方的空間。
公主知道,傅小d的空間裏隻剩下幾門大炮和幾挺機槍了。他們是該出去打劫了。
這時,一名肥胖的吐蕃將領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好氣派哦。”周圍的工匠們讚歎道。
先不說他身上穿金戴銀,他的幾匹馬,馬鞍也是黃金打造而成。後麵的幾頭白象,更是掛滿了瓔珞。
傅小d用天眼觀察,知道他是吐蕃河西大總管。
這次來燒香是祈求平安的,他準備迴趟吐蕃。
府庫裏的金銀寶貝是最近三年搜刮來的,裝滿了幾大車,準備送往吐蕃。
當他祈求完準備迴家時,傅小d的神識就附在了他身上。
當天夜裏,府庫被掃蕩一空,傅小d滿載而歸。
臨走前,兩人又拜訪了敦煌的名門望族,如索氏、張氏、李氏等。這些家族人丁眾多,實力雄厚,洪辯大師知道傅小d 的心思,就引薦他見到了張議潮。
在17歲,張議潮就寫了一首《無名歌》而聞名長安:“天下沸騰積年歲,米到千錢人失計。附郭種得二頃田,磨折不充十一稅。……舞女庭前厭酒肉,不知百姓餓眠宿。“
張議潮在沙洲“論兵講劍,蘊習武經”,他認為“吐蕃之運盡”,於是“誓心歸國,決心無疑。” 為此,他開始積蓄實力,爭取多方麵的支持。
傅小d從空間裏取出幾門大炮和三挺機槍,送給了他。他表示盡快起兵。
大中二年(848),張議潮在敦煌起兵推翻吐蕃在河西的統治。洪辯以其河西僧團最高領袖的威望與地位振臂一唿,僧兵蜂起,配合張議潮義軍討伐吐蕃。宣宗派傅小d和李武率軍助陣,很快就收迴了17個州縣。
大中五年(851),在傅小d和公主引領下,莫高窟使團四處拜會京城高僧,與大德理論佛法,擴大了河西佛教的影響。是年,張議潮被唐朝正式冊封為歸義軍節度使。洪辯也被敕封為河西釋門都僧統,並賜紫衣。洪辯為大唐祈福,為百姓求安,得到了長安民眾的普遍尊敬,朝廷上下也無不對之虔誠供養。
河西肅清後,唐王朝無西顧之憂,唐朝國勢有所起色,百姓日漸安穩,使本已衰敗的朝政呈現出“中興”的局麵。
一天,宣宗夢見了一位金人,說:“從西麵來了個高僧,來大唐化緣,你要好生接待。”
他不知是真是假,於是問傅小d。
傅小d說:“恭喜皇上,那位金人就是佛陀。他說高僧前來,我們應該前去迎接,以表誠心。”
當天上朝,宣宗下詔全體大臣,沐浴更衣,準備去迎接大德高僧前來。
傅小d用天眼觀察,原來是敦煌的洪辯大師來了。
太平公主自然欣喜萬分,這是大唐複興的吉兆。
她問這位法師道行如何?
傅小d道:“洪辯因德才學識高人一籌,二十年前被吐蕃讚普任命為釋門都法律,後又兼副教授。他宏開五部之宗,廣談三乘之旨,精研維摩惟識諸經,又傳譯佛經,講經說法,廣收徒眾。”
宣宗率文武百官來到了西城金光門,這裏早已經打掃的幹幹淨淨,並請法師灑了淨。路兩旁是看熱鬧的百姓,他們都熱切盼望來自敦煌的大師。金光門外有祭祀雨神的雨師壇,門內還有上官婉兒的居所。
早有宦官前往三十裏外去迎接,很快一頂轎子來到了金光門。一位西域和尚從容下了轎子。
大師身穿一件紅色的袈裟,上麵繡著精美的圖案和萬字符,彰顯出他的地位和身份。他手中握著一串黑色的念珠,每一顆珠子都光滑圓潤,仿佛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大師的麵容慈祥而和藹,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深邃的智慧和慈悲。他的眉毛濃密而整齊,微微上揚,給人一種溫和的感覺。他的嘴唇微動,似乎在默默念誦經文,讓人感受到他內心的寧靜和專注。
宣宗向大師行了跪拜禮,所有的文武大臣也一同跪拜,路兩旁的百姓不斷地念誦著阿彌陀佛,麵容極其虔誠。
而後宣宗攜著大師的手來到萬象聖殿,宣宗恭請大師坐在了預先準備的象牙椅上,緊挨著自己的龍椅。
宣宗開口問:“大師不遠千裏來到長安,想必是要朕幫忙不是?”
洪辯大師道:“前幾日貧僧到過金鑾殿,知道大唐的日子比之前好多了。”
台下一陣大笑,大師說話的水平就是高啊,比直接吹捧效果好。
宣宗一時愣住,不知如何迴答。
傅小d上前對皇上說:“陛下登基那天紅光滿麵,一定是大師前來加持。”
宣宗頓時明白了,那一天確實神清氣爽,原來是大師來過了。
李武給大師行了禮,問:“請問大師,我大唐的國運能不能中興?”
“是呀,我們也在想問這個問題。”其他大臣竊竊私語。
大師微微一笑道:“佛教興則國家興,所以貧僧前來就是為了振興佛教於末世。我立誌修建日益破敗的莫高窟,隻是囊中羞澀,所以——”
啊哦,原來是來化緣的,一些大臣露出鄙夷之色。
宣宗笑道:“振興佛教是我大唐責任,從武皇時代起,我們修建了很多佛寺,度化了很多僧眾,特別是我登基後,供養僧人無數,功德應該不小吧?”
大師搖搖頭道:“毫無功德!”
什麽?毫無功德?大臣們臉色大變,您也太不識趣了吧?
但見宣宗微微一笑,說:“剛才隻是戲談,朕當然知道功德與福德不同,世尊拈花,迦葉微笑。不落宮商,是何曲調。古洞風清,寒潭月皎。報公知,須曉了。”
大師點點頭,表示讚許。
大臣們麵麵相覷,這才知道皇上的佛學造詣如此之深,禪詩張口就來啊。
李武走上前,向皇上和大師行了禮,然後轉身對列位大臣道:“各位大人,大師不遠千裏來到長安,為了什麽?還不是為了我大唐的基業能夠萬古長青?我們作為百姓父母官,理應輔助皇上,開創基業,振興大唐。我承諾:捐出我所有的銀兩物資,修建莫高窟!”
台下竟然沒有掌聲,隻見大家低下了頭。
傅小d知道,公主的錢財前幾天都捐給了新皇上,哪還有半兩銀子?
幾位老大臣想:這才過了幾天好日子,就讓我們捐錢?等到家裏一萬兩白銀攢夠了再說吧。
大師脫掉身上的金色袈裟,說:“這件袈裟,是經過幾代大師加持過的,能夠消災免難,延年益壽。我今日為了募捐,甘願售賣,以圖換些銀兩。”
宣宗站起身,重新給大師披在身上,說:“大師見外了,朕即使一日一食,也要完成大師宏願。大唐願意捐獻白銀五十萬兩。”
傅小d也站出來道:“下官也願意捐出黃金一百斤,糧食一萬石。”
“這是裸捐!”他又補充道。
裸捐?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那意思褲子都捐出去了。
台下立即響起了一陣哄亂,這個傅小d哪來的這麽些金子,還有糧食?
對,偷的,安史之亂那些叛軍的財寶都進了他的腰包,不對,是他的空間。
一位禦史道:“皇上,傅小d貪汙公款,這就是鐵證!”
“對,這些年國庫空蕩蕩,原來被大碩鼠偷走了。”一位宦官道。
宣宗一時無語,他知道傅小d被他們冤枉了,但又不知說什麽好。
李武站出來怒吼道:“各位大人,這些錢財來自於阿拉伯戰場,你們如果眼饞也到阿拉伯去搶啊,沒人攔著你們。”
大家稍微安定了下來。
“至於安史之亂的那些糧草,都用在了大唐軍事上,有郭熙將軍作證。”李武道。
郭熙身穿鎧甲,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把他們嚇了一跳。
“我以父王的名義起誓,傅將軍的錢財確實都用在了大唐軍隊的建設上,太上皇肅宗留有詔書。”郭熙道。
郭熙是郭子儀的兒子,他的話沒人敢懷疑。
大師被傅小d的一片誠心所感動,站起身說:“日後有空,請傅大人前往莫高窟一遊。”
傅小d還了禮表示一定。
洪辯身為沙州釋門都法律兼副教授和尚,為了表達自己對佛的一片赤誠和堅定信念,毅然決然地立下了一個宏大的願望——開鑿一座功德窟,以拯救佛教於末法時代的困境之中。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毫不猶豫地傾盡了自己的全部財富,並四處奔波,向眾人募集捐款,努力爭取僧眾們的支持與幫助。經過不懈的努力,他終於籌集到了足夠的資金,可以開始著手實施他的計劃。
於是,在大和六年(公元 832年),洪辯精心挑選並招募了一批技藝精湛、才華橫溢的工匠,正式開始了七佛堂的開鑿工程。這項艱巨而漫長的任務曆經兩年的時間,最終得以完成。
這座名為七佛堂的洞窟,也就是如今我們所熟知的敦煌莫高窟第365窟。它見證了洪辯的虔誠與執著,也成為了佛教藝術的瑰寶之一,流傳至今。
竣工那天,傅小d和太平公主乘坐飛行器前去慶賀,並把從阿拉伯帶來的一些文獻捐給了大師。
看著飛行器,大師眼裏露出驚訝之色。他仿佛看到了什麽,又輕歎一聲道:“不愧是民族的脊梁。”
大師讓他們隨便逛逛,放鬆一下身心。
眼前這座宏偉而莊嚴的莫高窟,確實讓太平公主心生向往之情,她輕聲說道:“我想在這裏修行,你覺得如何呢?”
傅小d微微一怔,然後露出了微笑,他迴應道:“當然好啊!這裏確實需要一個像你這樣的人來守護。不過,要是能有個帶槍的護法就更好了,那樣可以更好地保護這片神聖之地。”
太平公主聽後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堅定和決心。她知道,這是一個新的開始,也是一次對自我的挑戰。在這裏,她將尋求內心的寧靜與智慧,通過修行來為大唐祈福。
傅小d看著太平公主,心中也充滿了期待。他們一起走進了莫高窟,準備迎接未來的種種可能。
走進莫高窟,仿佛進入了一個神秘而莊嚴的世界。一尊尊巨大的佛像靜靜地矗立著,它們的麵容慈祥而莊重,眼神深邃而寧靜。每一尊佛像都有著獨特的姿態和表情,有的雙手合十,有的手持法器,有的麵帶微笑,有的莊嚴肅穆。這些佛像高達數十米,給人以無與倫比的震撼感。
佛像的雕刻工藝精湛絕倫,線條流暢自然,細節之處盡顯匠心獨運。他們的肌膚質感逼真,仿佛能夠感受到其溫度;衣物飄逸靈動,仿佛隨風飄動。佛像身上的裝飾精美華麗,鑲嵌著寶石、珍珠等珍貴物品,閃耀著耀眼的光芒。
在燈光的映照下,佛像顯得更加神聖而莊嚴。它們的存在讓人感受到一種超越時空的力量,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古老的故事和智慧。站在佛像前,人們不禁心生敬畏之情,被這種偉大的藝術所折服。
太平公主上完了香,說:“建的再好,如果保護不好,也是件遺憾。”
“我看我們還是去湊錯錢吧,你空間裏空空如也。”傅小d說。
他們是靈魂伴侶,自然能看到對方的空間。
公主知道,傅小d的空間裏隻剩下幾門大炮和幾挺機槍了。他們是該出去打劫了。
這時,一名肥胖的吐蕃將領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好氣派哦。”周圍的工匠們讚歎道。
先不說他身上穿金戴銀,他的幾匹馬,馬鞍也是黃金打造而成。後麵的幾頭白象,更是掛滿了瓔珞。
傅小d用天眼觀察,知道他是吐蕃河西大總管。
這次來燒香是祈求平安的,他準備迴趟吐蕃。
府庫裏的金銀寶貝是最近三年搜刮來的,裝滿了幾大車,準備送往吐蕃。
當他祈求完準備迴家時,傅小d的神識就附在了他身上。
當天夜裏,府庫被掃蕩一空,傅小d滿載而歸。
臨走前,兩人又拜訪了敦煌的名門望族,如索氏、張氏、李氏等。這些家族人丁眾多,實力雄厚,洪辯大師知道傅小d 的心思,就引薦他見到了張議潮。
在17歲,張議潮就寫了一首《無名歌》而聞名長安:“天下沸騰積年歲,米到千錢人失計。附郭種得二頃田,磨折不充十一稅。……舞女庭前厭酒肉,不知百姓餓眠宿。“
張議潮在沙洲“論兵講劍,蘊習武經”,他認為“吐蕃之運盡”,於是“誓心歸國,決心無疑。” 為此,他開始積蓄實力,爭取多方麵的支持。
傅小d從空間裏取出幾門大炮和三挺機槍,送給了他。他表示盡快起兵。
大中二年(848),張議潮在敦煌起兵推翻吐蕃在河西的統治。洪辯以其河西僧團最高領袖的威望與地位振臂一唿,僧兵蜂起,配合張議潮義軍討伐吐蕃。宣宗派傅小d和李武率軍助陣,很快就收迴了17個州縣。
大中五年(851),在傅小d和公主引領下,莫高窟使團四處拜會京城高僧,與大德理論佛法,擴大了河西佛教的影響。是年,張議潮被唐朝正式冊封為歸義軍節度使。洪辯也被敕封為河西釋門都僧統,並賜紫衣。洪辯為大唐祈福,為百姓求安,得到了長安民眾的普遍尊敬,朝廷上下也無不對之虔誠供養。
河西肅清後,唐王朝無西顧之憂,唐朝國勢有所起色,百姓日漸安穩,使本已衰敗的朝政呈現出“中興”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