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
你一個首富,親自給顧客開車門? 作者:柒幺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重生之千億老總,親自為我點煙》
注意看,這個男人叫小明...(寫串台了,抱歉。)
...
廠區的吸煙區內,借著一包煙和一個打火機,蘇白迅速和一群工人打成一片。
看得出來,工人們對蘇白的印象不錯,也和蘇白無話不談。
直到...蘇白看似不經意地提了一嘴。
“你們對俞總知道多少...”
想要知道熊貓汽車的真正內幕,還得是從這些一線工人身上找切入口。
聽到俞總兩個字,原本幾名還一臉熱切地員工,紛紛臉色一變。
這顯然印證了蘇白的猜測。
俞正華有問題。
...
就在蘇白忙著和工人套信息時,年過四旬的俞正華,正一臉落寞地來到辦公樓的頂層,並用鑰匙,打開了走廊盡頭的一間房間。
房間內裝修樸素,整齊排列著兩排玻璃櫃,櫃子裏放著無數的獎杯和榮譽,靠東側的牆上,還掛著一塊牌匾,隻不過牌匾被紅布罩著,看不到牌匾的內容。
這顯然是一間榮譽室,走進房間的俞正華來到一組玻璃櫃前,看著裏麵一張泛黃的老照片,久久不語。
蘇白沒猜錯,這位從蘇白下飛機開始,就極盡討好之能的中年人,能靠著函授大專的學曆,成為熊貓汽車的總經理,確實有內幕。
13年董事會從魔都高薪聘請了一個喝過洋墨水的職業經理人,來執掌熊貓汽車。
這位職業經理人一來熊貓汽車,就要大刀闊斧的要砍掉燃油車,裁員超過百分之六十,走方案整合路線,開展新能源業務。
然後,在上任後的不到兩個周,這位職業經理人就在下班的路上,被人套麻袋拖進綠化帶裏揍成了豬頭。
前前後後,董事會在一年內,聘請了四任職業經理人,可無一例外,全都沒在熊貓汽車待過三個月。
不是在上廁所的時候被人潑糞,就是天天被一堆老頭排隊碰瓷,不勝其煩。
導致那段時間,熊貓汽車的效益也一跌再跌,把一群股東急得直跳腳。
董事會顯然也看出來事有蹊蹺,隨即響應工人號召,不再空降職業經理人,而是施行員工推舉製,讓員工自行推選一位總經理出來。
隨後的14年,時年三十多歲的俞正華,以八千多票的絕對票數,成功當選熊貓汽車總經理。
而14年的時候,熊貓汽車總共才八千多名員工。
上任後的俞正華,成功說服了董事會停止開展新能源業務,而作為交換條件,俞正華需要帶領熊貓汽車,每年實現30%的淨利潤增幅。
僅僅在一年之內,號稱國民神車的熊貓汽車,橫空出世。
在各家車企紛紛殺入新能源市場,瘋狂內卷的年代。
熊貓汽車卻深耕農村和小城鎮市場,在麵包車的賽道上一騎絕塵。
14年,龍國汽車銷量排行榜上,朗逸以32萬輛的年銷量榮居榜首。
但卻很少有人知道,那年的汽車市場上,有一款車的銷量,超過了50萬輛,排名全球第三。
熊貓之光!
之所以成為無冕之王,隻是因為它是麵包車。
俞正華用實力證明了,即使不卷新能源,不騙補貼,也能掙錢。
而又是什麽,讓俞正華,以及當年數千名熊貓汽車的員工,非要堅持燃油車業務呢。
唰!
站在牌匾前的俞正華,一把扯下了蓋在牌匾上的紅布,露出了幾個描黑的大字。
【龍國第五動力機械廠】
1928年,國疲民弱,廣袤的八桂大地上,還沒有一輛真正意義上屬於自己的車。
而當時的壺城機械廠,也就是五機廠的前身,160名工人,用了數個月的時間,製造了第一輛以木炭為燃料的煤氣發生爐汽車。
沒錯,就是木炭汽車。
一去二三裏,拋錨四五迴,下車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說的就是這個木炭車。
盡管它工藝粗糙,質量堪憂,但卻在當時轟動了全省。
因為這輛簡陋的木炭車,是八桂人民製造的第一輛車。
那燃燒的炭爐,猶如一顆心髒,開始了龍國汽車工業史的跳動。
當時那160名工人,無不熱切期盼著,要是不打仗了,國家安定和平了。
咱給國家造一台真正的發動機該多好。
隨著新龍國的成立,五十年代,在戰爭年代造槍造炮,造戰鬥機的壺城機械廠,終於更名為龍國第五動力機械廠。
從動力機械四個字就不難看出,五機廠的任務,就是造發動機。
沒錯,時隔二十多年,經曆了戰爭和和平,五機廠的工人們,終於能造發動機了。
53年,國家急需四匹馬力的汽油發動機,五機廠的工人不分晝夜,成功試製1101型汽油機,開創了我國生產小型內燃機的新紀元。
57年,響應支援建設號召,五機廠用時57天手敲手打了五台拖拉機,314個紅旗單位中,五機廠排第一。
整個60到80年代,五機廠先後研製了一百多種型號的汽油機和柴油機,為龍國早期的工業化進程,立下了汗馬功勞。
...
從當年那輛木炭汽車到現在。
從壺城機械廠,到熊貓汽車。
近一百年的曆史進程中,有三個字,伴隨著這座百年老廠的一生。
發動機!
因為發動機,才有了現在的熊貓汽車。
因為發動機,才有一代又一代的工人。
毫不誇張地說。
發動機,才是熊貓汽車的魂。
而現在,時代變了。
新能源的崛起,唱響了燃油車的挽歌。
那個為龍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也迎來了自己的英雄遲暮。
猶如一名曾經名震江湖的絕世劍客,走進了槍炮時代。
隻剩下一個三代傳承的老廠長,帶著上萬名不願被時代淘汰的工人,在新時代的號角聲中,踟躕不前。
...
工廠吸煙區。
一名工人講述完前因後果後,言辭懇切道。
“蘇總,熊貓汽車和所有車企都不一樣,工廠裏有超過一半的員工,父母一代甚至爺爺一代,就在廠裏當工人。”
“對於資本家來說,這是一家公司,是賺錢的工具。”
“但對於我們來說,廠子就是我們的家,是養活了我們幾代人的地方。”
“我們不是反對新能源,我們隻是覺得,他新能源車就算再好,也不能把我們的燃油車趕盡殺絕吧。”
聽到這裏,蘇白終於搞清楚了個大概。
“所以,你們才弄走了幾任總經理,然後票選出了俞總,繼續帶著你們造燃油車?”
一名工人點頭道。
“沒錯,俞總的爸,就是以前的老廠長,幾代人為了廠子嘔心瀝血一輩子,一家子我們都信得過。”
“為了幫俞總,幫廠子,這些年我們拚了命的幹活,不為別的,就是想為燃油車爭一口氣。”
“要是真有一天,我們造的燃油車沒人買了,公司不賺錢了,蘇總,也用不著您辭退我們,我們自己卷鋪蓋走人。”
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
資本圈之所以要把熊貓汽車打包送給自己,就是因為他們搞不定這群固執的員工。
而俞正華對自己的諂媚、討好,也不是刻意偽裝的。
而是當他得知蘇白不會砍掉燃油車項目後,對蘇白發自內心的感謝而已。
要不然,迎接蘇白的可能就不是笑臉了,而是麻袋加悶棍,一套三連。
隻不過,這個四十多歲的中年漢子,明顯不適合幹討好人的活計。
那一張臉笑得,比東廠太監還陰險,不被誤會才怪了。
注意看,這個男人叫小明...(寫串台了,抱歉。)
...
廠區的吸煙區內,借著一包煙和一個打火機,蘇白迅速和一群工人打成一片。
看得出來,工人們對蘇白的印象不錯,也和蘇白無話不談。
直到...蘇白看似不經意地提了一嘴。
“你們對俞總知道多少...”
想要知道熊貓汽車的真正內幕,還得是從這些一線工人身上找切入口。
聽到俞總兩個字,原本幾名還一臉熱切地員工,紛紛臉色一變。
這顯然印證了蘇白的猜測。
俞正華有問題。
...
就在蘇白忙著和工人套信息時,年過四旬的俞正華,正一臉落寞地來到辦公樓的頂層,並用鑰匙,打開了走廊盡頭的一間房間。
房間內裝修樸素,整齊排列著兩排玻璃櫃,櫃子裏放著無數的獎杯和榮譽,靠東側的牆上,還掛著一塊牌匾,隻不過牌匾被紅布罩著,看不到牌匾的內容。
這顯然是一間榮譽室,走進房間的俞正華來到一組玻璃櫃前,看著裏麵一張泛黃的老照片,久久不語。
蘇白沒猜錯,這位從蘇白下飛機開始,就極盡討好之能的中年人,能靠著函授大專的學曆,成為熊貓汽車的總經理,確實有內幕。
13年董事會從魔都高薪聘請了一個喝過洋墨水的職業經理人,來執掌熊貓汽車。
這位職業經理人一來熊貓汽車,就要大刀闊斧的要砍掉燃油車,裁員超過百分之六十,走方案整合路線,開展新能源業務。
然後,在上任後的不到兩個周,這位職業經理人就在下班的路上,被人套麻袋拖進綠化帶裏揍成了豬頭。
前前後後,董事會在一年內,聘請了四任職業經理人,可無一例外,全都沒在熊貓汽車待過三個月。
不是在上廁所的時候被人潑糞,就是天天被一堆老頭排隊碰瓷,不勝其煩。
導致那段時間,熊貓汽車的效益也一跌再跌,把一群股東急得直跳腳。
董事會顯然也看出來事有蹊蹺,隨即響應工人號召,不再空降職業經理人,而是施行員工推舉製,讓員工自行推選一位總經理出來。
隨後的14年,時年三十多歲的俞正華,以八千多票的絕對票數,成功當選熊貓汽車總經理。
而14年的時候,熊貓汽車總共才八千多名員工。
上任後的俞正華,成功說服了董事會停止開展新能源業務,而作為交換條件,俞正華需要帶領熊貓汽車,每年實現30%的淨利潤增幅。
僅僅在一年之內,號稱國民神車的熊貓汽車,橫空出世。
在各家車企紛紛殺入新能源市場,瘋狂內卷的年代。
熊貓汽車卻深耕農村和小城鎮市場,在麵包車的賽道上一騎絕塵。
14年,龍國汽車銷量排行榜上,朗逸以32萬輛的年銷量榮居榜首。
但卻很少有人知道,那年的汽車市場上,有一款車的銷量,超過了50萬輛,排名全球第三。
熊貓之光!
之所以成為無冕之王,隻是因為它是麵包車。
俞正華用實力證明了,即使不卷新能源,不騙補貼,也能掙錢。
而又是什麽,讓俞正華,以及當年數千名熊貓汽車的員工,非要堅持燃油車業務呢。
唰!
站在牌匾前的俞正華,一把扯下了蓋在牌匾上的紅布,露出了幾個描黑的大字。
【龍國第五動力機械廠】
1928年,國疲民弱,廣袤的八桂大地上,還沒有一輛真正意義上屬於自己的車。
而當時的壺城機械廠,也就是五機廠的前身,160名工人,用了數個月的時間,製造了第一輛以木炭為燃料的煤氣發生爐汽車。
沒錯,就是木炭汽車。
一去二三裏,拋錨四五迴,下車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說的就是這個木炭車。
盡管它工藝粗糙,質量堪憂,但卻在當時轟動了全省。
因為這輛簡陋的木炭車,是八桂人民製造的第一輛車。
那燃燒的炭爐,猶如一顆心髒,開始了龍國汽車工業史的跳動。
當時那160名工人,無不熱切期盼著,要是不打仗了,國家安定和平了。
咱給國家造一台真正的發動機該多好。
隨著新龍國的成立,五十年代,在戰爭年代造槍造炮,造戰鬥機的壺城機械廠,終於更名為龍國第五動力機械廠。
從動力機械四個字就不難看出,五機廠的任務,就是造發動機。
沒錯,時隔二十多年,經曆了戰爭和和平,五機廠的工人們,終於能造發動機了。
53年,國家急需四匹馬力的汽油發動機,五機廠的工人不分晝夜,成功試製1101型汽油機,開創了我國生產小型內燃機的新紀元。
57年,響應支援建設號召,五機廠用時57天手敲手打了五台拖拉機,314個紅旗單位中,五機廠排第一。
整個60到80年代,五機廠先後研製了一百多種型號的汽油機和柴油機,為龍國早期的工業化進程,立下了汗馬功勞。
...
從當年那輛木炭汽車到現在。
從壺城機械廠,到熊貓汽車。
近一百年的曆史進程中,有三個字,伴隨著這座百年老廠的一生。
發動機!
因為發動機,才有了現在的熊貓汽車。
因為發動機,才有一代又一代的工人。
毫不誇張地說。
發動機,才是熊貓汽車的魂。
而現在,時代變了。
新能源的崛起,唱響了燃油車的挽歌。
那個為龍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也迎來了自己的英雄遲暮。
猶如一名曾經名震江湖的絕世劍客,走進了槍炮時代。
隻剩下一個三代傳承的老廠長,帶著上萬名不願被時代淘汰的工人,在新時代的號角聲中,踟躕不前。
...
工廠吸煙區。
一名工人講述完前因後果後,言辭懇切道。
“蘇總,熊貓汽車和所有車企都不一樣,工廠裏有超過一半的員工,父母一代甚至爺爺一代,就在廠裏當工人。”
“對於資本家來說,這是一家公司,是賺錢的工具。”
“但對於我們來說,廠子就是我們的家,是養活了我們幾代人的地方。”
“我們不是反對新能源,我們隻是覺得,他新能源車就算再好,也不能把我們的燃油車趕盡殺絕吧。”
聽到這裏,蘇白終於搞清楚了個大概。
“所以,你們才弄走了幾任總經理,然後票選出了俞總,繼續帶著你們造燃油車?”
一名工人點頭道。
“沒錯,俞總的爸,就是以前的老廠長,幾代人為了廠子嘔心瀝血一輩子,一家子我們都信得過。”
“為了幫俞總,幫廠子,這些年我們拚了命的幹活,不為別的,就是想為燃油車爭一口氣。”
“要是真有一天,我們造的燃油車沒人買了,公司不賺錢了,蘇總,也用不著您辭退我們,我們自己卷鋪蓋走人。”
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
資本圈之所以要把熊貓汽車打包送給自己,就是因為他們搞不定這群固執的員工。
而俞正華對自己的諂媚、討好,也不是刻意偽裝的。
而是當他得知蘇白不會砍掉燃油車項目後,對蘇白發自內心的感謝而已。
要不然,迎接蘇白的可能就不是笑臉了,而是麻袋加悶棍,一套三連。
隻不過,這個四十多歲的中年漢子,明顯不適合幹討好人的活計。
那一張臉笑得,比東廠太監還陰險,不被誤會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