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我們把格局再放大一點呢?
你一個首富,親自給顧客開車門? 作者:柒幺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城。
常樂猛灌了一大口可樂後,終於放下了懸著的心。
看樣子,三五幾年內自己是吃不上鍵盤了。
而在羊城,極光汽車的總部。
戴著老花鏡的唐光亞環抱著雙手,湊在電腦麵前,麵色凝重。
縱橫商場多年的直覺告訴他,這件事並沒有這麽簡單。
冥冥中,他有一種預感。
屏幕裏的年輕人,肯定沒憋啥好屁。
果然,在訪談節目的直播間裏,當眾拉了坨大的蘇白,臉上沒有絲毫的愧疚。反而還趁著主持人童曉楠發懵的間隙,絲滑地接過了節目的主動權。
“對於固態電池,雖然大米科技現在沒有任何技術儲備,但我相信,距離固態電池量產,隻不過是時間問題。”
聽著蘇白的滔滔不絕,網友們一片嘩然。
【鬧呢蘇總,你以為是衛生巾啊,說造就造?】
【完犢子了,蘇總今天喝多了。】
【我曹,誰上我家蘇總身了,快下來,吹牛逼不打草稿。】
【不對勁,今天的蘇總很不對勁....】
而作為主持人的童曉楠,立馬聽出了蘇白話裏有話,意識到有料可挖的她,終於展現出了主持人的專業素養,不讓話掉地上,馬上把話茬接了過去。
“哦?看來蘇總對固態電池的量產很有信心?”
聽到童曉楠拋出來的問題,蘇白心裏樂開了花,等了半天,不就為了等這句話嗎。
“這個問題問得好。”
隻見蘇白換了個坐姿後看向對麵的童曉楠,從動作心理學上講。
蘇白這是要開始認真了。
“眾所周知,固態電池,現在是所有動力電池企業,以及眾多車企麵臨的終極難題。”
“各大企業每年都會花費巨大的資金和人力,投入到固態電池的研發上。”
“這麽說吧,我把固態電池的研發,當做攀登珠穆拉瑪峰。”
“現在各家公司都組織了一支登山隊,都搶著想要率先登頂。”
“其實換一個角度看,大家爬的都是同一座山。”
“那為什麽要耗時耗力耗資金,組建那麽多支登山隊,用添油戰術去登頂呢。”
“我們把每支登山隊裏,最強壯的隊員集中到一塊兒,再把登山資金湊到一起,加強後勤保障和技術裝備。”
“這樣做,成功登頂的幾率,會不會更大一些呢?”
唐光亞的辦公室裏,當聽完蘇白的登山理論後,原本還以為蘇白藏著什麽底牌的唐光亞,頓時一臉失望地靠向椅背。
“哼,幼稚!”
還以為這家夥這麽高調的進入造車行業,是憋著什麽高招呢。
結果就這?
看把你給機靈的。
恐怕就跟發現了遊戲bug一樣,讓你沾沾自喜吧。
可實際上,你那套合作登頂的理論,真要實際操作起來,根本狗屁不通。
商業的本質是什麽,就是競爭。
就像國內電池行業的龍頭老大,芯能時代,人家進入動力電池行業最早,技術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拿登山理論來比喻的話,芯能時代現在已經攀登到了7000米的高度,就差一千多米就能登頂了。
結果你現在讓芯能時代放棄自己的領先地位,和大家一起組建登山隊,技術共享,資金共籌?
人家瘋了和你技術共享?
自己登頂獨享風光不香?
是啊,蘇白的登山理論聽著是沒問題,可仔細一想,漏銅一大堆。
甚至就連童曉楠這個半專業的主持人,都發現了問題。
“蘇總,我是否可以把您的話,理解成一種理想化表達呢。”
言下之意,你這套登山理論根本落不了地,純屬白日做夢。
看得出來,童曉楠對蘇白印象不錯,在想辦法極力幫蘇白找補。
可蘇白就跟聽不懂的愣頭青一樣,根本就不領情,反而搖搖頭道。
“主持人,如果我們把格局再放大一點呢?”
“格局...放大一點?”
這一下,童曉楠算是徹底被蘇白搞懵,都不知道咋接話了。
隻見蘇白點點頭道。
“你認為登山理論過於理想,前提是,你僅僅把視野局限於國內。”
“對於國內的車企、電池企業來說,大家都是競爭關係,根本沒有合作的必要,也沒有合作的可能。”
“但是,如果我們把視野擴大到全球呢?”
“還是拿登山理論來說,想登上珠穆拉瑪峰的,可遠遠不止我們龍國。”
“還有櫻花國、老鷹國、南韓、歐盟...”
“正是因為我們龍國的新能源處於領先地位,導致海外國家產生了危機意識,他們為了後發製人,已經團結在一起,想要比我們更快登頂。”
“而也正是因為我們處於領先地位,讓我們喪失了危機意識,導致大家互相競爭內鬥扯後腿,你挖我技術人才,我搶注你技術專利。”
“但有沒有人考慮過,如果最後登頂的,不是我們龍國的登山隊,那又是什麽後果呢?”
“事實上,現實世界裏,第一個登上珠穆拉瑪峰的,確實不是我們龍國人。”
“而是來自於新希蘭的登山家埃蒙德...時間是1953年。”
“直到7年後,龍國登山隊才登上了珠峰。”
“但曆史注定無法改寫,人們往往隻會記住第一名。”
說完,蘇白看向坐在對麵的童曉楠,笑道。
“現在,你還覺得我的登山理論,是一種理想化表達嗎?”
...
訪談結束了,當節目組即將離開的時候,童曉楠握著蘇白的手一臉敬佩。
“蘇總,我采訪過的大人物很多,但您卻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很難想象,在一次直播中,以專業著稱的童曉楠差點兩次跟不上蘇白的節奏。
尤其是蘇白最後提出的那個問題,童曉楠根本答不上來。
專業素養,還可以靠後天的努力去彌補。
可格局這玩意兒,咋補。
童曉楠走了,蘇白最後提出的問題,她沒有迴答。
而是交給了民眾,交給了一眾車企,交給了時間。
隻有時間能證明,蘇白的登山理論,是對是錯。
與此同時,已經關掉了網頁的唐光亞,坐在電腦麵前,久久不語,臉上早已沒了先前對蘇白登山理論的輕視。
他的腦海中,還迴蕩著那句話。
【如果最後登頂的,不是我們龍國的登山隊,那又是什麽後果呢。】
換句話說,如果海外搶先量產固態電池,會是什麽後果呢。
是龍國新能源市場幾十年打下來的江山,功虧一簣。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上班了,害怕中午來不及,今天早點更新,諒解一下。)
常樂猛灌了一大口可樂後,終於放下了懸著的心。
看樣子,三五幾年內自己是吃不上鍵盤了。
而在羊城,極光汽車的總部。
戴著老花鏡的唐光亞環抱著雙手,湊在電腦麵前,麵色凝重。
縱橫商場多年的直覺告訴他,這件事並沒有這麽簡單。
冥冥中,他有一種預感。
屏幕裏的年輕人,肯定沒憋啥好屁。
果然,在訪談節目的直播間裏,當眾拉了坨大的蘇白,臉上沒有絲毫的愧疚。反而還趁著主持人童曉楠發懵的間隙,絲滑地接過了節目的主動權。
“對於固態電池,雖然大米科技現在沒有任何技術儲備,但我相信,距離固態電池量產,隻不過是時間問題。”
聽著蘇白的滔滔不絕,網友們一片嘩然。
【鬧呢蘇總,你以為是衛生巾啊,說造就造?】
【完犢子了,蘇總今天喝多了。】
【我曹,誰上我家蘇總身了,快下來,吹牛逼不打草稿。】
【不對勁,今天的蘇總很不對勁....】
而作為主持人的童曉楠,立馬聽出了蘇白話裏有話,意識到有料可挖的她,終於展現出了主持人的專業素養,不讓話掉地上,馬上把話茬接了過去。
“哦?看來蘇總對固態電池的量產很有信心?”
聽到童曉楠拋出來的問題,蘇白心裏樂開了花,等了半天,不就為了等這句話嗎。
“這個問題問得好。”
隻見蘇白換了個坐姿後看向對麵的童曉楠,從動作心理學上講。
蘇白這是要開始認真了。
“眾所周知,固態電池,現在是所有動力電池企業,以及眾多車企麵臨的終極難題。”
“各大企業每年都會花費巨大的資金和人力,投入到固態電池的研發上。”
“這麽說吧,我把固態電池的研發,當做攀登珠穆拉瑪峰。”
“現在各家公司都組織了一支登山隊,都搶著想要率先登頂。”
“其實換一個角度看,大家爬的都是同一座山。”
“那為什麽要耗時耗力耗資金,組建那麽多支登山隊,用添油戰術去登頂呢。”
“我們把每支登山隊裏,最強壯的隊員集中到一塊兒,再把登山資金湊到一起,加強後勤保障和技術裝備。”
“這樣做,成功登頂的幾率,會不會更大一些呢?”
唐光亞的辦公室裏,當聽完蘇白的登山理論後,原本還以為蘇白藏著什麽底牌的唐光亞,頓時一臉失望地靠向椅背。
“哼,幼稚!”
還以為這家夥這麽高調的進入造車行業,是憋著什麽高招呢。
結果就這?
看把你給機靈的。
恐怕就跟發現了遊戲bug一樣,讓你沾沾自喜吧。
可實際上,你那套合作登頂的理論,真要實際操作起來,根本狗屁不通。
商業的本質是什麽,就是競爭。
就像國內電池行業的龍頭老大,芯能時代,人家進入動力電池行業最早,技術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拿登山理論來比喻的話,芯能時代現在已經攀登到了7000米的高度,就差一千多米就能登頂了。
結果你現在讓芯能時代放棄自己的領先地位,和大家一起組建登山隊,技術共享,資金共籌?
人家瘋了和你技術共享?
自己登頂獨享風光不香?
是啊,蘇白的登山理論聽著是沒問題,可仔細一想,漏銅一大堆。
甚至就連童曉楠這個半專業的主持人,都發現了問題。
“蘇總,我是否可以把您的話,理解成一種理想化表達呢。”
言下之意,你這套登山理論根本落不了地,純屬白日做夢。
看得出來,童曉楠對蘇白印象不錯,在想辦法極力幫蘇白找補。
可蘇白就跟聽不懂的愣頭青一樣,根本就不領情,反而搖搖頭道。
“主持人,如果我們把格局再放大一點呢?”
“格局...放大一點?”
這一下,童曉楠算是徹底被蘇白搞懵,都不知道咋接話了。
隻見蘇白點點頭道。
“你認為登山理論過於理想,前提是,你僅僅把視野局限於國內。”
“對於國內的車企、電池企業來說,大家都是競爭關係,根本沒有合作的必要,也沒有合作的可能。”
“但是,如果我們把視野擴大到全球呢?”
“還是拿登山理論來說,想登上珠穆拉瑪峰的,可遠遠不止我們龍國。”
“還有櫻花國、老鷹國、南韓、歐盟...”
“正是因為我們龍國的新能源處於領先地位,導致海外國家產生了危機意識,他們為了後發製人,已經團結在一起,想要比我們更快登頂。”
“而也正是因為我們處於領先地位,讓我們喪失了危機意識,導致大家互相競爭內鬥扯後腿,你挖我技術人才,我搶注你技術專利。”
“但有沒有人考慮過,如果最後登頂的,不是我們龍國的登山隊,那又是什麽後果呢?”
“事實上,現實世界裏,第一個登上珠穆拉瑪峰的,確實不是我們龍國人。”
“而是來自於新希蘭的登山家埃蒙德...時間是1953年。”
“直到7年後,龍國登山隊才登上了珠峰。”
“但曆史注定無法改寫,人們往往隻會記住第一名。”
說完,蘇白看向坐在對麵的童曉楠,笑道。
“現在,你還覺得我的登山理論,是一種理想化表達嗎?”
...
訪談結束了,當節目組即將離開的時候,童曉楠握著蘇白的手一臉敬佩。
“蘇總,我采訪過的大人物很多,但您卻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很難想象,在一次直播中,以專業著稱的童曉楠差點兩次跟不上蘇白的節奏。
尤其是蘇白最後提出的那個問題,童曉楠根本答不上來。
專業素養,還可以靠後天的努力去彌補。
可格局這玩意兒,咋補。
童曉楠走了,蘇白最後提出的問題,她沒有迴答。
而是交給了民眾,交給了一眾車企,交給了時間。
隻有時間能證明,蘇白的登山理論,是對是錯。
與此同時,已經關掉了網頁的唐光亞,坐在電腦麵前,久久不語,臉上早已沒了先前對蘇白登山理論的輕視。
他的腦海中,還迴蕩著那句話。
【如果最後登頂的,不是我們龍國的登山隊,那又是什麽後果呢。】
換句話說,如果海外搶先量產固態電池,會是什麽後果呢。
是龍國新能源市場幾十年打下來的江山,功虧一簣。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上班了,害怕中午來不及,今天早點更新,諒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