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日實在抱歉,更新較為緩慢,皆因時逢春節,90歲老祖父還遭遇嚴重流感住院。


    常言道,養兒養女為防老,在下的父親都七十歲了,照顧老祖父自然落在了孫輩身上,春節假期成了照顧病人,為此常常隔兩三天才有所更新。


    再次向各位看官致歉,感謝各位長期以來的支持。


    特別為用戶:


    山中老男孩、、、mp40m45pps、愛吃紅燒肉丸的常羲、愛吃燈泡型糖果的林閣、愛吃白切雞的丹陽仙尊、南嶽的妹嬉等朋友加更。


    感謝你們的為愛發電,感謝你們發表的中肯書評,世界因你們而精彩,謝謝!


    ......


    話分兩頭。


    今日京師動亂鬧得沸沸揚揚,而宣府邊牆一帶卻顯得莊嚴且肅穆。


    一大早,就在魏藻德跪於大明門差不多時候,牛家窯邊牆內近兩萬禁軍、京營兵、邊軍列隊完畢。


    崇禎皇帝早已坐上馬車,等著人馬齊備後出關。


    隨著王業浩一聲令下,人馬浩浩蕩蕩分成兩隊,從牛家窯其中兩個堡門緩緩走出關外。


    今日是個值得載入史冊的日子,通過數萬人二十多天打掃清理戰場,大明烈士全部入土為安,韃奴人頭鑄成的京觀也已完成。


    期間那些建奴與蒙古俘虜,均在明軍刀槍監督下親自築京觀。


    把俘虜用於幹這事兒,帶給他們的心理震撼可想而知。


    開始幾天還有俘虜反抗或消極,自然迎來明軍一陣拳腳與皮鞭。


    關鍵平日飯吃不飽,白天不是焚燒同袍屍身,就是砌築同袍的人頭山。


    晚上甲喇章京以上職務的韃奴,還要接受軍情處審訊。


    阿敏、嶽托之流受盡身心折磨,上至軍國機密,下至草原與遼東貴族的諸多隱秘事兒,都被軍情處掌握了個七七八八。


    今日天子將帶著他的文武將士,祭奠國家英雄,同時在敵人麵前宣示大明武功。


    為將聲勢搞得大些,除必要的留守人員及傷病將士外,本次參戰官兵悉數參加。


    宣府一地近9成官員,部分士紳及平民也被要求參與。


    崇禎鸞駕於昨晚就已移駕牛家窯紮營,牆外負責監督京觀及陵園建設的數萬兒郎原地不動。


    待祭祀完畢,北征部隊將在關外整訓和補充給養,而後揮師北上。


    烈士陵園就在邊牆外十餘裏,那座韃奴人頭鑄成的偌大京觀,陰森森矗立於陵園前方三裏,永生永世向大明英烈臣服。


    進入巳時,人員全部到位。


    遼闊原野上旌旗招展,比禁軍出征時那低調的陣仗,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近七千俘虜被圈在隊伍最前方,在明軍嚴令下匍匐跪地,一些反應較慢的俘虜,還被一通拳打腳踢伺候。


    崇禎是講人道的,但得看針對什麽群體。


    對於敵人,哪怕是俘虜也絕不可手軟,20世紀蘇聯對鬼子俘虜那套折磨,值得他借鑒學習。


    大明處於王朝最頹廢之時,不來點硬的咋行,任何仁慈的國度,都需要建立在強大之上,而當下這些,都是在為強大作鋪墊。


    烈士陵園還得大興土木,數月後才能最終完工。


    不過英烈們全都入土,算是有了基本雛形,他們的君王,須虔誠地祭奠他的兒郎。


    陵園正麵搭建了一處寬闊的臨時高台,高台分為上、下兩級,最高處正中央擺著一具大鼎。


    崇禎身穿元帥服站於台子下麵級平台,酷似一個20世紀初期的督軍。


    那裝束在文官百姓看來似乎有些怪異,不過散發出的那種威武霸氣,卻是龍袍不能給予的。


    錢龍錫、王業浩、高文采、軍中主要將領、宣大衙門高官站在皇帝身後,王承恩、方正化、李安邦緊護崇禎左右。


    台子下方被錦衣衛圍了幾層,所有人全都表情莊重。


    “陛下,吉時已到,請陛下降旨!”


    錢龍錫走到近前,麵向天子拱手,他是今天的“禮生”,也就相當於追悼會主持人。


    “開始!”


    “遵旨!”


    錢龍錫轉過身望向台下。


    “天佑大明,我等在此告祭英靈,奉陛下口諭,祭祀開始,鳴炮!”


    指令被數十個值星官向後一一傳達,今日須確保每一個參加祭祀的人,都清楚這場儀式所有細節,傳話的值星官動用了不少。


    “砰砰砰...”


    60門佛郎機炮打出60響,代表華夏文化中的10天幹與12地支,組成60個甲子輪迴。


    之後兩個百戶單位分別鳴槍24響及28響,代表自古以來安葬亡者,需要講究的24山與28宿。


    “砰砰砰...”


    槍炮聲陣陣,令明軍將士仿佛又迴到多日前的金戈鐵馬。


    胸中那團火焰再次被點燃,很多人不由自主雙眼含淚。


    在場很多官員平民,從沒參加過如此莊重的集會,也沒見識過大明神器帶來的震撼,更沒見到過皇帝。


    今日有幸親臨,必將讓他們終身難忘。


    而那數千俘虜,心靈再次受到摧殘,四周肅殺之氣帶給他們的,就是一種莫名的精神恐懼。


    鳴炮鳴槍結束,錢龍錫攤開錦緞,高聲朗誦起祭文。


    祭文不長,全是之乎者也,除了飽讀詩書之人外,普通人根本聽不懂。


    不過這就是傳統,必要的東西不可缺少。


    “青香護衛魂歸路,向大明英烈進護魂香!”


    錢龍錫收起錦緞,宣布接下來祭祀流程。


    王承恩將三根高香點燃,雙手遞給皇帝。


    除錢龍錫外,台上文武太監轉身,崇禎上前幾步,緩緩將高香插在大鼎之中。


    “敬禮!”


    值星官傳遞錢龍錫指令,所有將士將手掌直抵太陽穴,官員平民則彎腰鞠躬。


    崇禎行著軍禮,此刻他的手乃至身軀,都在不受控製微微顫抖。


    他知道,自己胸中的波浪在不停翻滾,這種心情隻有親身經曆,才能感受其中滋味。


    眼前的大片山坡中,躺著一萬四千多大明兒郎。


    本次戰死一萬一千多,重傷不治者近兩千,犧牲衙役及百姓千餘,這些人,都是大明的精神脊梁。


    戰爭就會帶來犧牲,誰都想生在盛世年華,享受著美好生活。


    然而,若沒有先烈們前赴後繼,所謂太平盛世,永遠都不會發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大明1635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中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中俠並收藏重生大明1635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