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蒙蒙晨色中。


    崇禎坐著鸞駕,前唿後擁來到皇極門(今故宮太和門)。


    走下鸞駕,鴻臚寺禮樂四起。


    “皇上駕到!”


    崇禎邁著帝王專屬步伐,朝著簷下金台走去。


    於禦座坐定,禮樂停止,鴻臚寺高唱百官入班,司禮監眾監於金台旁站立。


    丹陛兩側階梯及廣場四周,站滿了大漢將軍,煞是威風。


    文武眾臣沿禦道兩側碎步快行,文在左武在右,組成數列隊形。


    前麵的行至丹陛處駐足,隨即整個隊伍止步,浩浩蕩蕩井然有序。


    “百官行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


    “皇上口諭,百官起!”


    大臣再次高唿: “謝吾皇萬歲!”


    而後朝臣們起身矗立,偌大廣場中鴉雀無聲。


    崇禎放眼望去,黑壓壓一片,人數起碼五六百。


    天還沒大亮,萬幸無風,不然非得鼻涕噴嚏一把抓。


    這種陣仗有意思嗎?有卵用!


    明代早朝規矩很多,都是在殿外廣場舉行。


    皇帝坐於門簷平台上,稱作“禦門聽政”。


    朱元璋規定,凡在京官員無論品級,都可以上朝奏事,赴京述職者也要上朝。


    有的帝王懶政,早朝幾乎形同虛設。


    過去的崇禎比便宜祖宗還勤政,自登基便重拾早朝,且非常重視。


    除早朝之外,大朝(正旦、皇帝生日等)、朔望朝(每月初一、十五)在宮殿內進行,僅為禮節性朝拜,不談國事。


    北京降水較少,如遇雨雪天氣,則順延改期。


    早朝都是在廣場上舉行。


    包括後來的蟎清同樣如此,僅殿門不同,別被電視劇給騙了。


    這時鴻臚寺幾個官員,扯起嗓子一一傳遞: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隨後,約莫有三成官員出列,再度跪拜行禮,而後陸續退出禦道,轉身離去。


    崇禎心中冷哼,特麽的。


    這跟網紅打卡有啥區別?


    擺個造型拍張照,代表老子來過,可沒有逃朝,皇帝你可別扣老子的俸祿!


    不多時隊伍中一官員咳嗽一聲,快步走到丹陛前:


    “臣督察院禦史光時亨,有本啟奏!”


    光時亨?崇禎嘴角抽抽,這不就是9年後竭力反對南遷那家夥嗎?


    這個苟日的,老子穿越上朝第一天就碰到,有點意思。


    此人以前進過幾次言,都是些不痛不癢的,印象不深,看這家夥要玩什麽名堂。


    崇禎開口道:


    “準奏!”


    光時亨清了清嗓子,非常莊重的樣子:


    “啟奏陛下,陛下三日前出宮,臣甚感痛心。


    陛下如此之舉,乃不顧聖人教誨,不顧蒼生社稷!


    臣諫言陛下反省思過,休要再如此做作!


    並對所作之事下罪己詔書,以鞭策自身,警醒後世君王!”


    “臣複議!”


    “臣複議!”


    “......”


    又走出兩個禦史兩個給事中,高聲附和。


    不用多猜,一看就是溫黨慫恿小官出頭,試圖擾亂視聽,進而揣摩聖意。


    鳳陽那麽大的事兒不說,抓老子小辮子,入你老母!


    崇禎淡淡一笑,隨口問:


    “光愛卿,你是哪一年進士?登科名次幾何?”


    光時亨微愣,給皇帝說正事兒,他問這些幹嘛?隨後答道:


    “迴稟陛下,臣乃去歲同進士出身,三甲一百六十六名也。”


    “哈哈哈,名次甚低,如此說來,愛卿讀書還是沒讀通透!


    借聖人之言誇誇其談,聖人說的就都對嗎?


    恐怕愛卿是想借機博取名聲,為你的仕途鋪路吧!”


    光時亨瞬間臉紅。


    皇帝咋說得這般露骨,完全不是以往風格啊。


    他名次確實不高,沒能進入翰林院,仕途有些渺茫。


    昨日督察院老大唐世濟找到他,雲裏霧裏說了一通,讓他明白了方向。


    隻要把這事兒幹好,博個勸誡君王的好名聲,升官發財不在話下。


    方才被數落有點慌張,轉念一想,找到皇帝話中的漏洞。


    隨即大聲道:


    “陛下,臣名次偏低不假,人故有長短,陛下教導臣乃君父本分。


    然陛下褻瀆聖賢,詆毀聖人,豈是九五之尊該有之言!”


    “大膽!”


    崇禎裝出暴怒的樣子,重重拍了下禦案。


    光時亨則不為所動,一副大義凜然。


    這種小官,不值得他發怒。


    隻是尾巴都露出來了,不趁機搞點事情咋成。


    頓了頓,嗬道:


    “光時亨,朕告訴你,大明如今千瘡百孔,就是你等迂腐之人一手造就!


    什麽胸懷天下,與民同休,什麽聖人雲雲,爾等眼中隻有仕途與金錢!


    螻蟻生死關你何事?天下興亡與你何幹?


    爾等聖賢書,朕看全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


    說完再次重重拍案。


    “陛下息怒!”


    眾人齊聲高唿,全都微微低頭。


    楊士聰等東林人,心中雖坦然,卻也倍感詫異。


    溫體仁一黨,也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連一向沉穩的老溫,都眨了兩下眼皮。


    心想以往觸碰龍鱗,隻要提到祖製或是聖人,皇上沒兩下就會軟下來。


    今日太反常,當下還不便拿捏,且看稍後事態如何發展。


    “臣......”


    光時亨再次開口。


    “住嘴!”


    崇禎打斷:


    “光時亨,你身為禦史,有聞風奏報之權。


    然官紳欺壓百姓你不管,遼東建奴你沒能力獻策!


    流寇肆虐南北你不問,鳳陽皇陵被焚如此大事,你都視而不見!


    偏偏就朕視察民間疾苦,你卻侃侃而談!


    大明百姓逃荒都逃到京師,沒有飯吃沒有衣穿,凍死餓死無數,你眼睛都瞎了嗎?


    要不是朕親眼所見,根本不知人間慘景,還繼續受爾等包藏禍心之人蒙蔽!


    你要等流寇打到京師,才告訴朕逃出皇宮嗎?


    你要等朕的皇城,像鳳陽一樣被燒掉,才叫朕出宮躲一躲嗎?


    什麽反省自身,什麽驚醒後世,什麽罪己詔,簡直迂腐荒謬!


    朕看爾等比流寇還要可恨,就是流寇之幫兇,就是流寇在朝中內應密探!


    我大明怎有你等這種佞臣,爾等今日之事,跟謀反有何區別!”


    崇禎聲音大得嚇人。


    一通劈頭蓋臉,敢保證最遠處的小官都能聽清。


    這番話讓全場人戰戰兢兢。


    預感暴風雨似乎就要來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大明1635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中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中俠並收藏重生大明1635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