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曹化淳到來,一番君臣禮儀。
崇禎望向他:
“大伴,有件重要差事,隻能由你承辦!”
“請皇爺吩咐!”
曹化淳非常恭敬地應聲。
“你讓王德化去洛陽,查查朕那尊敬的皇叔,到底幹了哪些醜事兒!”
“皇...皇爺...”
曹化淳大驚,口中支支吾吾。
“朕讓你去查就去查,宗室那些齷齪事兒,你難道一點不知嗎!”
曹公公嚇了一跳,那些東西他當然知曉。
可皇爺一向顧及宗室,還要查血緣最近的福王,啥子情況?
見他那樣,崇禎加重語氣:
“先搜尋證據,再徐徐圖之,反正民脂民膏通通都得拿出來!”
說完重重拍了下禦案。
憑曹化淳智商,已經完全懂了,皇帝是想搶錢。
皇爺咋這麽不矜持?咋跟變了個人似的?
不敢多問,連忙作揖:
“奴婢遵旨!”
一提到宗室,崇禎就很憤怒。
朱家子孫太奇葩了,底層宗室比狗還窮,上層親王郡王卻富得流油。
要讓流賊得到一定遏製,隻有讓極富的宗室交出錢,再交出土地,用作安置部分招安流寇。
屆時再給予一定稅收政策,流寇漸漸便成為順民了。
趁機能搞那麽多錢,同步也可威懾士紳權貴。
老子對自家人都冷酷無情,更何況爾等宵小!
......
交待完宗室事務,崇禎接著道:
“你近期要密切關注西山,煤礦可是朕的,不能讓朝臣勳貴撿了便宜,還不說朕一聲好!”
曹化淳不禁嘴角抽抽。
皇帝咋知道這麽多,以往沒給他老人家提過啊。
不容他多想,隻得高唿:
“奴婢遵旨!”
“好,朕還是那句話,先搜集證據!”
“遵旨!”
曹化淳全都明白了,皇帝想錢想瘋了。
以往這種事兒,根本想不到,更做不出來。
反正皇爺喊幹啥就幹啥,哪怕是一攤冒著熱氣的狗屎,也得去舔舔味道。
事情交待完畢,曹化淳領命而去。
不多時,方正化前來。
得知自己被升入司禮監,小方顯得激動無比。
此人當下乃禦馬監提督,直接掌管四衛營(禁軍)。
地位僅次於掌印王之心、監督官高啟潛,乃禦馬監三號人物。
拳腳功夫甚是了得,強壯得像頭棕熊,曆史上力戰闖賊而亡。
雖身為信王府舊部,但地位一直不太高,以往也沒過多關注過他。
笑嘻嘻望著他,問道:
“方正化,你將禦馬監諸事給朕說說。”
“臣遵旨!”
方正化自稱臣,顯然與自己不太近乎。
本朝宦官在皇帝麵前都自稱臣或內臣,隻有非常親近者,才會稱奴婢。
至於奴才之類,那是蟎清特有產物。
經過一番敘述,崇禎對禦馬監了解了個七七八八。
禦馬監管著皇城一萬宿衛,當下四衛營(騰驤、武驤左右衛)中,共2萬餘兵卒,主力駐守於北郊燕雲馬場。
十餘個草場養馬3000餘匹,比太仆寺養的還多。
皇店經營一切如常,官地去年被建奴踐踏不少,目前尚在恢複之中。
當提及官地、皇店一些問題時,方正化有些慌亂,似乎欲言又止。
以往沒細問過自己家業,問錢也隻聽內帑報總數。
對禁軍則完全無意識,皇帝當得真特麽不知輕重。
不需多猜,禦馬監想必同樣散沙一盤,根本沒發揮應有潛能。
太監亂幹起來,和那些文官武勳沒啥區別,甚至更為惡劣。
方正化雖為三把手,上麵有兩個上司頂著,宦官講究尊卑有序,等級更為森嚴。
從他那半吞半吐的表現,便可看出來。
稟報得差不多,崇禎心中已有計較。
看來需要嚇嚇這頭委屈的熊,讓他說實話,隨即大聲嗬道:
“方正化,你可知罪?”
方秉筆瞬間懵了,剛剛升官,咋突地又要問罪?
額頭冷汗直冒,禁不住顫抖起來。
顯然先前自己有所保留,聖上得知了他的小九九。
“皇爺,臣知罪......”
崇禎冷哼一聲:
“還不從實招來!”
“臣......臣遵旨。”
於是方正化戰戰兢兢,將禦馬監見不得人的東西,一股腦抖出。
情況實在驚人,在預料之中,卻也在意料之外!
近幾年禦馬監打著皇帝名義,在京郊霸占良田4000餘頃,單西苑就有2000頃。
賬目不清不楚,每年仍按原有一萬兩千頃入賬。
莊戶因戰亂及壓榨跑掉無數,皇店淩亂不堪,番子們四處狐假虎威,民間怨聲載道。
禦馬監凡涉及錢糧事務,主要為高啟潛經辦,那幫人欺上瞞下中飽私囊。
高啟潛極力討好一把手王之心,很多事兒王之心都不一定清楚。
萬幸有一點值得欣慰,四衛營沒有吃空餉者。
針對腐朽的大明軍隊來說,無疑是唯一好消息。
隻是其中老弱不少,大多數兵卒不是馬夫就是躺著“養老”,沒多少戰力可言。
看來這頭熊把守住了底線,吃空餉的歪風邪氣未波及到禁軍。
至於那苟日的高啟潛,實在該殺!
記得去年被派往遼東監軍,仍兼著禦馬監監督官,如此說來根蒂極深。
王之心身為掌印,放任屬下敷衍了事,實屬無能。
大明各地監軍,是時候收迴來了,完全禍亂本就糜爛的大明軍隊。
軍隊關乎國運,外行指導內行,處處掣肘,不戰敗都說不過去。
待老子將近前事務安排妥善,就要將監軍進行整頓改造,發揮另一種功能。
崇禎不禁緊握雙拳,手指蹭蹭作響。
參考消息:
明代的禦馬監,掌管皇莊皇店、兵符、禁衛軍等機構組織。
官地(嘉靖以前稱作皇莊)及皇店,自憲宗時期開始,便大肆興起。
皇店長期售賣稀罕之物,大多來自“勸納”,說白點就是黑吃黑,也滋生出無數斂財太監。
堂上堂下有樣學樣,皇帝近侍都如此,下麵能好到哪兒去?
……
對於官地,說士紳勳貴無度兼並土地,其實皇帝及宗室,才是最大兼並者。
京畿地區從開國到弘治期間,就有一萬兩千多頃皇田,也就是120萬畝。
可惜崇禎不太關心這方麵,也不知道如何變通,更不知下麵的人貪汙了多少。
大明確實太爛了,包括但不限於皇宮內外。
崇禎望向他:
“大伴,有件重要差事,隻能由你承辦!”
“請皇爺吩咐!”
曹化淳非常恭敬地應聲。
“你讓王德化去洛陽,查查朕那尊敬的皇叔,到底幹了哪些醜事兒!”
“皇...皇爺...”
曹化淳大驚,口中支支吾吾。
“朕讓你去查就去查,宗室那些齷齪事兒,你難道一點不知嗎!”
曹公公嚇了一跳,那些東西他當然知曉。
可皇爺一向顧及宗室,還要查血緣最近的福王,啥子情況?
見他那樣,崇禎加重語氣:
“先搜尋證據,再徐徐圖之,反正民脂民膏通通都得拿出來!”
說完重重拍了下禦案。
憑曹化淳智商,已經完全懂了,皇帝是想搶錢。
皇爺咋這麽不矜持?咋跟變了個人似的?
不敢多問,連忙作揖:
“奴婢遵旨!”
一提到宗室,崇禎就很憤怒。
朱家子孫太奇葩了,底層宗室比狗還窮,上層親王郡王卻富得流油。
要讓流賊得到一定遏製,隻有讓極富的宗室交出錢,再交出土地,用作安置部分招安流寇。
屆時再給予一定稅收政策,流寇漸漸便成為順民了。
趁機能搞那麽多錢,同步也可威懾士紳權貴。
老子對自家人都冷酷無情,更何況爾等宵小!
......
交待完宗室事務,崇禎接著道:
“你近期要密切關注西山,煤礦可是朕的,不能讓朝臣勳貴撿了便宜,還不說朕一聲好!”
曹化淳不禁嘴角抽抽。
皇帝咋知道這麽多,以往沒給他老人家提過啊。
不容他多想,隻得高唿:
“奴婢遵旨!”
“好,朕還是那句話,先搜集證據!”
“遵旨!”
曹化淳全都明白了,皇帝想錢想瘋了。
以往這種事兒,根本想不到,更做不出來。
反正皇爺喊幹啥就幹啥,哪怕是一攤冒著熱氣的狗屎,也得去舔舔味道。
事情交待完畢,曹化淳領命而去。
不多時,方正化前來。
得知自己被升入司禮監,小方顯得激動無比。
此人當下乃禦馬監提督,直接掌管四衛營(禁軍)。
地位僅次於掌印王之心、監督官高啟潛,乃禦馬監三號人物。
拳腳功夫甚是了得,強壯得像頭棕熊,曆史上力戰闖賊而亡。
雖身為信王府舊部,但地位一直不太高,以往也沒過多關注過他。
笑嘻嘻望著他,問道:
“方正化,你將禦馬監諸事給朕說說。”
“臣遵旨!”
方正化自稱臣,顯然與自己不太近乎。
本朝宦官在皇帝麵前都自稱臣或內臣,隻有非常親近者,才會稱奴婢。
至於奴才之類,那是蟎清特有產物。
經過一番敘述,崇禎對禦馬監了解了個七七八八。
禦馬監管著皇城一萬宿衛,當下四衛營(騰驤、武驤左右衛)中,共2萬餘兵卒,主力駐守於北郊燕雲馬場。
十餘個草場養馬3000餘匹,比太仆寺養的還多。
皇店經營一切如常,官地去年被建奴踐踏不少,目前尚在恢複之中。
當提及官地、皇店一些問題時,方正化有些慌亂,似乎欲言又止。
以往沒細問過自己家業,問錢也隻聽內帑報總數。
對禁軍則完全無意識,皇帝當得真特麽不知輕重。
不需多猜,禦馬監想必同樣散沙一盤,根本沒發揮應有潛能。
太監亂幹起來,和那些文官武勳沒啥區別,甚至更為惡劣。
方正化雖為三把手,上麵有兩個上司頂著,宦官講究尊卑有序,等級更為森嚴。
從他那半吞半吐的表現,便可看出來。
稟報得差不多,崇禎心中已有計較。
看來需要嚇嚇這頭委屈的熊,讓他說實話,隨即大聲嗬道:
“方正化,你可知罪?”
方秉筆瞬間懵了,剛剛升官,咋突地又要問罪?
額頭冷汗直冒,禁不住顫抖起來。
顯然先前自己有所保留,聖上得知了他的小九九。
“皇爺,臣知罪......”
崇禎冷哼一聲:
“還不從實招來!”
“臣......臣遵旨。”
於是方正化戰戰兢兢,將禦馬監見不得人的東西,一股腦抖出。
情況實在驚人,在預料之中,卻也在意料之外!
近幾年禦馬監打著皇帝名義,在京郊霸占良田4000餘頃,單西苑就有2000頃。
賬目不清不楚,每年仍按原有一萬兩千頃入賬。
莊戶因戰亂及壓榨跑掉無數,皇店淩亂不堪,番子們四處狐假虎威,民間怨聲載道。
禦馬監凡涉及錢糧事務,主要為高啟潛經辦,那幫人欺上瞞下中飽私囊。
高啟潛極力討好一把手王之心,很多事兒王之心都不一定清楚。
萬幸有一點值得欣慰,四衛營沒有吃空餉者。
針對腐朽的大明軍隊來說,無疑是唯一好消息。
隻是其中老弱不少,大多數兵卒不是馬夫就是躺著“養老”,沒多少戰力可言。
看來這頭熊把守住了底線,吃空餉的歪風邪氣未波及到禁軍。
至於那苟日的高啟潛,實在該殺!
記得去年被派往遼東監軍,仍兼著禦馬監監督官,如此說來根蒂極深。
王之心身為掌印,放任屬下敷衍了事,實屬無能。
大明各地監軍,是時候收迴來了,完全禍亂本就糜爛的大明軍隊。
軍隊關乎國運,外行指導內行,處處掣肘,不戰敗都說不過去。
待老子將近前事務安排妥善,就要將監軍進行整頓改造,發揮另一種功能。
崇禎不禁緊握雙拳,手指蹭蹭作響。
參考消息:
明代的禦馬監,掌管皇莊皇店、兵符、禁衛軍等機構組織。
官地(嘉靖以前稱作皇莊)及皇店,自憲宗時期開始,便大肆興起。
皇店長期售賣稀罕之物,大多來自“勸納”,說白點就是黑吃黑,也滋生出無數斂財太監。
堂上堂下有樣學樣,皇帝近侍都如此,下麵能好到哪兒去?
……
對於官地,說士紳勳貴無度兼並土地,其實皇帝及宗室,才是最大兼並者。
京畿地區從開國到弘治期間,就有一萬兩千多頃皇田,也就是120萬畝。
可惜崇禎不太關心這方麵,也不知道如何變通,更不知下麵的人貪汙了多少。
大明確實太爛了,包括但不限於皇宮內外。